animal > Gray JI hunting bugs
  中文名: 灰姬猎蝽
  拉丁学名: nabis palliferus hsiao
  纲: 昆虫纲
  目: 半翅目
  科: 姬猎蝽科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 棉蚜、蓟马、盲蝽若虫、棉铃虫、小造桥虫、金钢钻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8毫米,略小于体宽的4倍。翅远远超过腹端。触角细长,共4节,第二节最长,其长为第一节的1.6~1.8倍,比前胸背板之宽稍长。雌体灰黄色,头顶中央无黑色斑纹,前胸背板中央的纵走条纹仅前叶上很明显,较宽,黑色,两侧有云状纹,后叶上的纵纹为淡黄褐色,领上无纵纹。小盾片中央有一条宽黑色纵纹,基部色稍浅,后端尖圆。前翅革片末端的两个黑斑大而明显,爪片上的接合缝及膜片上的翅脉褐色。各足腿节有褐色斑纹(除后足腿节)和斑点。身体腹面两侧及中央纵走条纹暗褐色,两侧纵纹从后胸断续伸向前胸侧片,后胸腹板暗褐色。雄体淡黄色,头顶中央无黑色斑纹,前胸背板中央的纵走条纹与雌虫基本相似,但前叶上的黑色纵纹较短,不达前叶的前后缘,后叶上的纵纹比雌的还要淡。小盾片基部浅色,仅中央具倒“黑桃”形斑。前翅革片末端的两个斑点及膜片基部的一个斑点淡褐色,隐约可见。爪片的接合缝及膜片上的翅脉淡褐色。各足腿节无褐色斑纹和斑点,腹部腹面两侧及末端中央具暗色纵走条纹,抱器形状与窄姬猎蝽极相似,仅内缘中央较为平直。
  卵香蕉形,长1.4毫米,宽0.26~0.28毫米。卵产在嫩头、嫩茎的组织内,外面露出一个圆形的白色卵盖,卵盖中央稍内陷,初产时白色,近孵化时黄褐色,具卵盖的一端有两个红色眼点。
  若虫体长形,头胸部黄白色,腹部黄褐色,末端深褐色。触角细长,共4节,第一节深褐色,第二节端部和第四节褐色,其余黄白色。足腿节、跗节淡黄褐色,末端较深,胫节黄白色。
  生物学特性:
  灰姬猎蝽以成虫在苜蓿、苕子田、杂草根际、土表或枯枝落叶下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4~5月在绿肥留种田、蚕豆田及棉田内产卵繁殖。第一代卵、若虫和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6月上、中旬,第二代卵、若虫和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6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8月上旬以后,数量逐渐减少,棉田很少发现。灰姬猎蝽在棉田捕食的对象多为蚜虫、盲蝽若虫及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但它自己产的卵亦常被一种赤螨所觅食。
  地理分布: 河北、山西、江苏、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