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龙属(diplodocus)
关键字: 蜥脚形亚目 梁龙
梁龙属(diplodocus)是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diplodocidae)的一个属,是一种巨大的植食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侏罗纪地层。
“diplodocus”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双梁”,这是指其双叉形的尾骨。这个名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古生物学家根据梁龙骨骼的形状决定的。
梁龙属的恐龙生活于侏罗纪。第一块梁龙化石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1878年),由著名的恐龙研究者马什定名为diplodocus longus(“颀长的双梁”)。后来又发现了该属的另外两个种。
梁龙长期被认为是可以确定身份的最长的恐龙,其完整骨骼长达27米。普遍认为地震龙和超龙的长度要超过梁龙,但尚未发现超龙的完整骨骼化石。而地震龙有可能是一只发育得特别庞大的梁龙。
巨大的蜥脚恐龙类的绝灭属。化石见于北美的上侏罗统。为迷惑龙属(apatosaurus)的近亲,是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长的陆上动物。已知最长达26.7公尺(米)。异常小的头骨细长而相当轻,头骨位于很长的颈上,脑子极小;身体粗壮,但不像雷龙属那样笨重,由巨大的肢带和柱状的腿很好地支撑著。体重估计接近80吨。尾很长,可能极其灵活,是一种防御武器,能猛力痛打食肉动物;在水中,尾也可能对推动躯体有用。在脊髓的后部有大量神经组织,帮助协调后腿和尾的动作。因其很长,从极小的脑子到后腿,神经刺激的传递极为缓慢,为补偿时间滞慢而发育的脊髓瘤,往往被错误地称为第二个脑子。该动物可能大部分时间待在水中,只有头伸出水面。很可能在乾燥区能自由地走来走去,四肢很强壮,脚宽,很像现代象的四肢和脚。齿的特徵表明,很可能以柔软的植物为食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