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ap |
|
|
明代摩崖石刻联系方式地址: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
邮编:132000明代摩崖石刻投诉电话吉林市旅游投诉电话:0432-4682561
吉林省旅游投诉电话:0431-565303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明代摩崖石刻景区荣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摩崖石刻门票价格10明代摩崖石刻节庆活动北山庙会:
素负盛名,向有“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
北山寺庙具有佛、道、儒三教圆融共处的特点。每年进入夏历四月,庙会接连而来:四月初八佛诞节、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五月十三的关帝庙会。其中以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最为热闹。自康熙三十年建药王庙,就逐渐形成一年一度的庙会。近年来,庙会更是盛况空前,每年游人都在30万以上。
庙会期间,香烟缭绕,钟磬齐鸣,男女信士虔诚礼拜。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山下有马戏杂技表演,卫生知识展览宣传。国营商店、私营企业、个人摊床百货杂陈。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北山庙会已是东北最大的民俗旅游节会。明代摩崖石刻开放时间8:00——17:00明代摩崖石刻最佳旅游时间吉林市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短暂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是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尤以冬季风光最佳。明代摩崖石刻特别提醒冬季滑雪旅游须知
吉林市的冬季,平均气温零下十几度,气候寒冷。因此,做好适应这种环境的旅游准备及了解有关常识,会给您省去诸多不便和烦恼。
1、保暖。最好穿戴质地轻柔的防寒手套和防寒鞋,这样既可防止在冰雪路上滑倒,又能在滑雪时轻便、灵活。
2、护肤。要带些油性较大的香脂类用品,防止皮肤粗糙、干裂。
3、护眼。应准备一副太阳镜,防止雪地反射的太阳刺伤眼睛。
4、防滑。在冰雪上行走时,膝盖应微屈,身体的重心向前倾,这样就不易摔倒。
5、御寒。由于气温较低,所需热量相应增加,可随身带些巧克力,以补充热量。另外,最好携带旅行用的保温瓶,这样可保证随时喝到热水。
6、药物。特别是感冒药,是东北之行的必备药物。
7、相机。在寒冷的条件下,相机容易失灵,尤其是“傻瓜”相机更怕冻,所以,在室外一定要注意相机的保暖,或藏于怀中,或放置暖手器于相机袋内。如有条件,最好带手动相机;从室外进入室内,切记将相机用厚布包好,或放入胶袋内保护,否则因室内外温差太大,相机会出现“反霜”现象(整部相机出满水珠)。
8、胶卷。胶卷受冻后脆性较大,因此在室外拉动胶卷时,不要用力过大,否则,胶卷会很容易被拉断。
明代摩崖石刻美食由于吉林地处北方寒冷地区,冬天以含热量较高食物大鱼大肉为主,主食以大米,白面,粘米和玉米为主。民间料理以满族,回族,朝族和汉族风味为主。即鸡炖粉条,小鸡蘑菇,回宝珍饺子,涮羊肉。山珍宴,鱼宴,鹿肉宴,人参鸡,猴头,白肉渍菜等关东风味,还有川,鲁,粤,京四大风味。烩炙人口。另外,主食还有柔软筋道的老边饺子,李连贵熏肉大饼,马家烧麦,鼎丰真月饼。朝族打糕。椴叶饽饽(粘号子),洒年糕,豆包,地分酒以纯粮烧酒为主,还有米饭复制的黄酒浑酒等。明代摩崖石刻住宿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功能比较完备,拥有星级宾馆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16家,一星级3家,旅游从业人员近4.5万人,床位33100张;全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21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7家,年接待能力100万人以上。明代摩崖石刻购物吉林还盛产野中药材,多达70余种,有党参、黄柏、贝母等。当地著名的土特产品还有:红景天、林蛙、不老草、灵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而当地的手工艺品: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奇石、树皮画、满族剪纸、吉林彩绘雕刻葫芦、黄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绢花、吉林手工彩绘木雕等也不妨看看选选,都是很不错的馈赠亲朋的小礼物,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明代摩崖石刻玩法参观、学习、摄影、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洪熙元年领军至此、宣德七年领军至此、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宣德七年重建、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
|
阿什哈达摩崖在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碑。第一碑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距水面高约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3行。第二碑位于第一碑西30米处,坐东向西。摩崖文字周围有一上圆下方碑形刻线,中高122厘米,两侧高108厘米,上宽61厘米,下宽62厘米,正书竖刻文字7行。碑文记述了明辽东部指挥使刘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七年(1432年)三次率军至此。第一次时修建龙王庙,第三次兼任造船总兵官又重修龙王庙。《明实录》卷90载:“比进中官亦失哈等,往使奴儿干等处,令都指挥刘清领军松花江造船运粮。今各官还朝,而军士未还者五百人。”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为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1983年在第一碑处修建一阁,第二碑处修建一亭。今摩崖遗迹前方设有陈列室。两块摩崖碑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