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ical : history of philosophy : Europe football tournament > 施米特
Contents
No. 1
  接受类星体的挑战——施米特
  类星体,顾名思义是一种类似恒星却又不是恒星的天体,这里说的“类似”指的是外貌,因为从照片上看起来,类星体与普通恒星简直没有多大区别。
  第一颗类星体是在1960 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等发现的,它是3c48(英国剑桥射电天文台《第三射电星表》中第48 号射电源),很快它的光学对应体找到了,原来是颗很暗的16 等星。可是却把天文学家都难住了,因为它的光谱很特殊,说不清它究竟是星云、星系、超新星遗迹,还是什么别的东西。
  一般把发现类星体的荣誉归之于旅美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1929—)。他1956 年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来到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工作,长期从事银河系结构和星系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提出过银河系结构模型,还以观测为基础,描述了恒星和星际物质的运动和分布。
  1963 年,3c273 射电源的光学对应体也被找到了,在照相底片上看起来,像是个13 等星的恒星,光谱里有着又宽又强的谱线。这一次,施米特经过反复研究,终于证认出了那些光谱线,它们原来也都是地球上已经知道的元素所产生的,如氢、氧、氮等,只是谱线红移很大,达0.158,也就是向红端移动了15.8%。这样一来,谱线从本来应该在那里的位置移动了好大一段距离,变得“面目全非”而很难辨认了。
  施米特出色的工作不仅解决了类星体光谱谱线红移之谜,更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随后,一批类星体的光谱都成功地得到了证认,像前面提到过的3c48,它光谱的红移值达到0.367,简直是乱了套了。如果承认红移是由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那么,3c48 就在以每秒10 万公里以上的“疯狂”速度离我们而去。多么惊人和难以想象的速度呀!
  施米特本人在类星体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具有开拓意义的工作,包括类星体的计数、统计、空间分布、谱线的证认,以及能源机制、红移与距离之间的关系,等等。
  类星体,以及星际分子、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被称为60 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二三十年来,在这四大领域内,确实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硕果累累。就类星体来说,光是发现的类星体数量,到1987 年为止,已达3500 个以上。现在暂时保持着距离“ 冠军” 称号的是一个编号为“pks2000-3302000-330”的类星体,距离我们约130 亿光年。世界上一大批天文学家正在对类星体进行潜心的研究,可是,到目前为止,一些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处在众说纷纭、左右为难的阶段,如红移的本质、巨大能量的来源、超光速现象等。
  类星体仍是当代天文学向科学家们提出的最大挑战之一。
Containing Phrases
Gore ShimiteCarl ShimiteMeisaishimite
Ralph ShimiteShimite tigerShimiteluotelufu
WeilimeisaishimiteMeisaishimite CompanyShimiteshi Clausilium Wei
Shimiteyu Convention lawGore moral Shimite ropeShimiteyu Governmental modernity
MeisaishimiteMeisaishimite fast military aircraft designed to attack other aircraftShimitedui Latitudinarian animadvert
Carl Shimitelu Tore HusbandHelunshimite Plumb shaft roasterDoggo Dialog Shimiteyu Sitela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