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aokongqunxiang sculpture
  《拉奥孔群像》(雕塑)
  【名称】拉奥孔群像雕塑
  【类别】雕塑、石刻
  【作者】阿基桑得罗斯等
  【原属】希腊
  【简介】
  《拉奥孔群像雕塑》在罗得岛发现的,群像高184厘米。此像现藏罗马梵蒂冈美术馆。
  希腊化时期的第三个美术中心是在罗得岛上。该岛在希腊化时代正好处在希腊与小亚细亚的居间地位,公元前3世纪初,它已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与运输要地,艺术的繁荣自不言而喻了。富有的雇主常常招聘许多雕刻家来为他们未来的豪华建筑制作雕像。公元前3世纪初,大雕刻家列西普斯的弟子卡列斯,曾在那里花了12年时间制作了一座高达34米的青铜巨型太阳神雕像。据普林尼记述,该岛在文艺繁荣时期曾拥有一百多个巨大的雕像,从这可以想象罗得岛的财力之雄厚。可惜这些巨型雕像都被毁于公元前227年的一次大地震中了。
  大理石群像《拉奥孔》便是在罗得岛发现的,群像高184厘米。据西方考古学家考证,其制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与他的儿子坡里多罗斯、阿典诺多罗斯。如果真是这样,它应属于罗马时代的雕刻。但由于罗得岛的雕塑风格与柏加马的风格十分相近,它们都偏重于表现战争与激烈的斗争,人物的肌肉都表现得十分紧张,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共同性,如在柏加马的宙斯祭坛浮雕上一样,一般以神话或现实中的战争为主。雕刻史家们就把这尊群像放在希腊雕刻史中来研究。
  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大的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都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奥德赛率领众英雄事先藏入马肚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回希腊本土了,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看见城门外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以为这是用来献给女神雅典娜的,想把它拖进城来。阿波罗神庙的老祭司拉奥孔便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这匹木马拉进城内,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雅典娜便派遣两条巨蛇,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这是一个神与人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 在《拉奥孔》雕像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肉体痛苦。不过,这种肉体痛楚多于内心的激动,也即说,三个被蛇缠身的形象所构成的戏剧性表演,超过了对他们心灵活动的揭示,它们缺少一种由于灵魂的挣扎而迸发出来的激情,作品不够深沉,欠含蓄,只具有表面的力度和造型上的结构美。
  我们从这组群像的写实技巧上看,作者是深谙人体解剖知识的,他们对人在表现痛苦时的动作,对巨蛇缠身的情景作了精心的设计和美的构想。18世纪一位德国诗人兼美学家莱辛,在他的一本以《拉奥孔》命名的著作中说道:拉奥孔面孔所表现的苦痛并不如人们根据这苦痛的强度所应期待的表情那么激烈。正是这样,在古代希腊,美就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表现痛苦中显示丑,往往避免激情,或是冲淡到多少还可以现出一定程度的美来。莱辛还认为:雕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他不得不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会显示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页) 这个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从18世纪后,希腊的许多优秀雕刻品已被大量发现了,人们对希腊雕刻多少能获得一个较全面的观感,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倾向,也有较深的体会。有比较才能鉴别。可是当《拉奥孔》雕像在16世纪被发现时,情形就不同了。那时人们在经历了近1000年的宗教神学统治后,只能发现古人在艺术上对生命的赞美。连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米开朗基罗也赞叹其艺术之不可思议!这是因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还不能解释艺术在体现形象的内心世界方面的意义。当然,这样解释并不是说,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降低了。
  《拉奥孔》的美学意义是不能否定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古代雕刻家在反映人类精神生活方面所具有的广泛知识:它那金字塔式的稳重构图,富有节奏变化的人物四肢与身躯的处理,蛇的律动与手臂交错之间的造型对比……。为了表达痉挛的肌肉,雕塑家必须对人体运动作周密的观察。《拉奥孔》虽未向观众表达更多的内心语言,但仍是一尊忠实地再现自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作品。此像现藏罗马梵蒂冈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