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Map |
|
|
大炮台景区荣誉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大炮台门票价格成人10元学生5元大炮台开放时间五月至九月:早上六時至下午七時,十月至四月:早上七時至下午六時。大炮台交通公交8a、17、18、19、26线
大炮台创建于1617年,至1626年建成,名为圣保禄炮台,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在近四百年的历史里,大炮台内部建筑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门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今已无存),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总言之,这座炮台为当时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而从1623年至1740年间,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
大炮台一直为军事禁区,直至1965年原营房位置改建成气象台,1966年气象台迁入后开放为游览区。
大炮台城墙分别于1992、1993和1996年进行修葺,有关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实性。除了清洗状况良好的物料外,还清除表面杂草,用除草剂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补墙身裂缝。因此,大炮台之结构被完整地保存。
1996年9月起,政府将原气象台的大楼拆去,原址改建为澳门博物馆,1998年落成启用。
建筑描述:
大炮台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一海拔52米的小山头上,建筑西侧紧靠圣保禄修院遗址。炮台由该修院耶稣会会士于1617年开始修建,直至1626年才正式完成,于1622年成功击退荷兰舰队之攻击,开始显示其重要性。
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儿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炮台之正门入口设在东南墙上,大门后又一些简单房间,是当时军事用房。现作为旅游设施,沿著一条短短的弯曲坡道,可到达炮台宽敞的大平台,历史上炮台平台上及其下层空间地有军事设施,如西面棱堡内之弹药库(现为-小展览区),及储水池等(现为博物馆一部份)。 |
|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大炮台坐落在大三巴牌坊侧,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上有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炮台上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 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欧式平房建筑,现在是气象台的办公室。
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铜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1662年,荷兰人企图入侵,便是全赖城堡上的大炮保卫澳门,把荷兰人击退,这些老铁炮就是这段轰烈的历史见证。
其右侧有古钟一口,是著名的铸炮专家所造,曾被迁往葡国安放,数年前由修女会转赠回澳,而炮台入口处前顶的石雕,记录了此座炮台抗御外敌的战绩。大炮台四周景观优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远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带的风光。 |
|
artillery ___set___ Community |
|
big Gun __Set__ Mountain | Big battery Street | big battery acropolis | Macao big battery | artillery __set__ Community | big battery go to the street | Big battery Xiawei | big battery North Lane | big battery Inclined Lan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