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ds > big curlew
  中文学名:大杓鹬
  分类:鸻形目、鹬科、杓鹬属
  中文俗名: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彰鸡
  拉丁文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英文名:far eastern curlew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形态特征:体长约63厘米。嘴甚长而下弯;比白腰杓鹬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飞行时展现的翼下横纹不同于白腰杓鹬的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音调平缓,如coor-ee。不安时发出刺耳的ker ker-ke-ker-ee声。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不常见,但迁徙时定期经过中国东部及台湾。在河口、河岸、沼泽地、沿海滩涂、沿海草地和水稻田中生活,多单独活动,有时与其他种类混群。性机警、甚羞怯。活动时不停左顾右盼。常以嘴插入泥中觅食。喜欢吃甲壳类、软件动物、蠕虫、昆虫、小鱼和蛙类。繁殖期自5~7月,在水域附近草地上营巢,每窝产卵4枚。
  【药 名】:大杓鹬
  【来 源】:为鹬科动物大杓鹬的肉。
  【功 效】:益气补益。
  【主 治】:治虚证,脾肾两虚。
  【性味归经】:咸,温;脾、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鲜肉煮食,50-100克,或焙干研末入丸散。
  【别 名】:宛鹬、红背大杓鹜、大够喽儿、红腰杓鹜、彰鸡、(《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遍见于我国东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均可捕猎,捕获后,剖腹除去内脏和羽毛,取肉鲜用或焙干研末备用。
  【拉丁名】: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linnaeus )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