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mal > Mutuo Wingless insects
  墨脱缺翅虫属昆虫纲、缺翅目、缺翅虫科,拉丁学名为zorotypus medoensis。在中国仅分布于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境内。1974年由中国生物学家黄复生教授首先发现,后正式定名为“墨脱缺翅虫”。
  墨脱缺翅虫分有翅形和无翅形两种,体长约0.3~0.4厘米。全身呈深褐色,头部为近三角形,头项有一条横向隆线,在隆线上生有4枚小毛。胸部发达,后足腿节下侧有一列刚刺,从基部开始,由长到短,排列整齐,共6~8枚。腹部为10节,腹节背板横向狭窄,并具有对称的刚毛。雄虫第9背板后缘的中央具有棒状突起,两侧生有对称的刚毛。第8腹板前部的凹陷深而宽,后部中央有4枚粗刚毛,排成梯形。
  墨脱缺翅虫通常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幼虫与成虫常聚集在一起,喜在倒折树木的树皮下活动。
  拉丁学名:zorotypuus medoensis
  本种缺翅型与中华缺翅虫极为相近,但本种雄虫第8腹节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为梯形,阳茎先端延长,并逐渐尖锐;而后者第8腹板后部中央4枚毛的排列呈弧形,阳茎先端不延长,并突然收缩成针状。
  有翅型成虫体长2.5-3毫米,暗黑色,触角未节和附肢先端色稍淡。头部近三角形,复眼近圆形,深黑色,稍突出,额面具三个单眼,触角第2节最短,第3节次之。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后胸十分发达。两对翅相似,窄长形,密布短绒毛,前翅稍长于后翅,几乎等于体长的1.5倍。前翅前缘色稍深;翅脉简单,仅有径脉,中脉和肘脉。后翅的翅脉更少,仅见“人”字脉纵贯其间。老熟若虫为9节,第1节较长,2、3节较短,其余各节念珠状。头部两侧有圆形、黑色的复眼,额面有三个单眼。前胸近圆形,密生细毛,前后侧角有数枚立起的刚毛;中后胸近三角形,各有一对叶片状翅芽。翅脉简单,隐隐可见。
  生物学特征与中华缺翅虫相同。
  国内分布十西藏墨脱、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