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Contents
《Jianzimu orchid Guangchang parking lane》
Poet: Mao Zedong

  Sky were white
  The snow line is more military force.
  Alpine head,
  Kazamaki red flag over mark.
  What to visit?
  Hazy snow at Gan River.
  Order issued yesterday,
  Thousand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under the Jian.
  February 1930
No. 2
  诗词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2)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 类型:
  --------------------------------------------------------------------------------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
  【注释】:
  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漫天:满天。
  情更迫:原作“无翠柏”。
  大关:指险要关隘。
  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
  【题解】
  一九三零年二月七日,红军和地方党委召开连席会议(二七会议),决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首先攻打吉安,占领后即宣布成立省苏维埃政府。当时红军还未攻占过这么大的县市。二月中,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由于蒋介石命令军队向吉安靠拢,红军在中途退回赣南。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此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同时,它也给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那么急迫?接下来可以看到,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作者先自问自答,故意不说透。“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这首词可以看做《如梦令·元旦》的姊妹篇。所不同的是,《元旦》写突围转移,这首写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