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ist glossary : idiom > Skandhas Empty pockets
Contents
五蕴皆空
Pinyin: wǔ yùn jiē kōng

Explanation: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Source: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Example: 抑闻之,~,六尘不染,是谓和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尚》

出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含义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在这里提出了“五蕴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蕴皆空”能使人摆脱“一切苦厄”。那么五蕴的内涵是什么呢?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如色蕴,聚集了过去色、现在色、未来色、粗色、细色等统称为色,因此色蕴是色的总和,色在这里相当物质,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外乎从形状(形色)和颜色(显色)的色相上,因而佛家称物质曰色;受蕴,受是接受领纳的意思,当我们面对顺境或逆境时,所产生心灵上的情绪,这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想蕴,想是获取、想像的意思,在我们接触环境时,必然会摄取事物的影像,然后给它安立名称;行蕴,行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并诉诸行动。识蕴,识是了别义,是精神领域的统觉作用。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
解释
  五蕴,是佛家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单归纳和说明。为了说明“五蕴皆空”,《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进行解说。在这里,讲述了“有与空”的辩证概念,有与空相对而存在,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心经》则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意思是说物质世界里的有与空是不二的,“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当决定它存在的条件没有时,于是就为空。空有不对立,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才谈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有空一体。同样,将此运用到其它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能成立,于是便有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能照见五蕴皆空,人类自然能够度脱一切烦恼痛苦。举例说明:当我们在努力时,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时,利用“五蕴皆空”就能帮助我们摆脱困难,让我们清楚“有和空”是相对的,不必为有和空而苦恼,只要珍惜经历过程中的快乐便是了。
  同样,将此理念推广应用到我们的一切生活领域,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将此运用到地位上便是:地位不异空,空不异地位,地位即是空,空即是地位,所谓地位,即非地位,是名地位。
  将此运用到爱情上便是:爱情不异空,空不异爱情,爱情即是空,空即是爱情。所谓爱情,即非爱情,是名爱情。
  将此运用到友谊上便是:友谊不异空,空不异友谊,友谊即是空,空即是友谊。所谓友谊,即非友谊,是名友谊。
  将此运用到一切事物上便是:一切不异空,空不异一切,一切即是空,空即是一切。所谓一切,即非一切,是名一切。这样看待一切事物,我们便能摆脱一切苦厄。
成语词典
  成语名称 五蕴皆空 汉语拼音 wǔ yùn jiē kōng 成语释义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成语出处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使用例句 抑闻之,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是谓和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尚》
佛教百科
  【五蕴皆空】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所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大庄严经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
Containing Phrases
Skandhas empty pockets pass through(surname) Skandhas empty pockets Xingshen Wisdom to look at easiness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Zhenchuanjuezhang
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Dear Tucanye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Point Tujuezhang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Annotate Canye
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Annotate Duanpian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Zhenchuancanye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Point Tucanye
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Point TuduanpianStole exorcism exploit Skandhas empty pockets Zhenchuanduanp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