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zhou bus stations : Hepu County [Show all] > Ting Su
Contents
No. 1
  东坡亭投诉电话 北海市旅游投诉电话:0779-3060140
  广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771-5529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东坡亭位于廉州大东门街合浦师范学校校园内,亭四周绿水缓流,垂柳成阴,风景优美。北宋元符三年(1110年),苏东坡获赦从儋州迁移廉州时曾下榻于邓氏园林的清乐轩与长春亭,只住了两个月,期间撰写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等诗篇和《记合浦老人语》等札记。后人为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了东坡亭
  东坡亭为单檐,歇山顶结构,座北面南,分前后两进,环以回廊,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第一进为别亭,第二进为主亭。别亭两侧有两大圆门,主亭正门上方悬"东坡亭"三字大匾额,为铁禅和尚所书。主亭前面和左右山墙各有古朴的大圆窗,亭四周回廊相通,亭内外镶有许多碑碣,碑碣书体楷、草、隶、篆俱全。亭的正面壁上有一幅苏东坡阴纹石刻像,像中的苏东坡,慈善端祥,目光炯然,品读其仙风道骨、大家风范,仍可感受到其吟?大江东去浪淘尽"时的激情澎湃与豪迈气势。在东坡像上方有"仙吏遗踪"四字。亭的四周,则以回廊环绕,既挡住了烈日的暴晒、风雨的摧蚀,游人漫步其间,也能恬然欣赏园中景色和壁上碑刻。
  亭左侧回廊镶有苏东坡在廉时写的全部诗作。数一数,竟有九首之多。是否"高产"权且不说,而彼时的苏东坡,巳是数度被贬,几经流放,垂垂老矣、但他诗才不老,诗兴弥烈,就大撼人心,为我辈心仪不巳。是的.作为一代宗师、文学泰斗,苏东坡所到之处,总也忘不了他的诗作吟唱。夜阑人静,孤苦无伴,诗人慨叹?quot;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手持龙眼,触景生情,诗人低吟,"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活";酒入愁肠,笙箫过耳。诗人浅唱:"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 行行脚印行行诗,足见东坡之才情与洒脱,而诗,已不再是诗人简单的人生感悟,小巧摆设,已是了生活的必需,是结连诗人爱恨人生而不可两分的叹咏与鸣啸。
  亭的内外还镶有历代骚人迁客经念东坡题咏的碑刻。亭东面有东坡井,传说为苏东坡亲自所挖,井水清冽甘美。
  据《合浦县志》记载:东坡亭"始建于何时失考。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建。道光、咸丰、宣统年间又经过几次修建。民国元年九月廉州火药局爆炸,亭被夷为平地。民国七年重建。抗日战争时期,亭为日机炸毁。民国33年再在旧址重建。"也即现在的东坡亭。虽数度被毁,却能数度重建再起,万劫而不灭,亦算是一大奇观了。
  东坡亭真有如苏东坡之坎坷人生,几起几落。落而再起。最终还是昂昂然而挺立于夭地间。清人康基田在其《苏公遗迹记》中有耐读之笔:"廉人以东坡名其事与并,爱公忧是也。"区区一亭,正是苏东坡在人们心目中高耸不倒之丰碑。
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东坡亭
  简介
  东坡亭位于广西廉州大东门街合浦师范学校内,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
  东坡亭主亭正门上端挂着“东坡亭”的大字匾额,为广州六榕寺铁禅和尚所书,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石刻象及其他诗文碑刻十余件。东坡亭东面约30米有东坡井,为廉州四大名井之一,井水清澈甘美,相传为苏东坡亲自所挖,喝井中之水后,赴考文士可金榜题名。
  年代久远,东坡亭多次兴废,十次重修。1984年7月合浦县人民政府全面重修的东坡亭,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此亭历代重建几次,现亭为1944年重修。亭东侧为“东坡公园”。亭阁湖水环绕,波光潋滟,垂柳成荫,风景优美,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合浦旅游胜地。
  亭左侧回廊镶有苏东坡在廉时写的全部诗作。数一数,竟有九首之多。是否"高产"权且不说,而彼时的苏东坡,巳是数度被贬,几经流放,垂垂老矣、但他诗才不老,诗兴弥烈,就大撼人心,为我辈心仪不已。是的.作为一代宗师、文学泰斗,苏东坡所到之处,总也忘不了他的诗作吟唱。夜阑人静,孤苦无伴,诗人慨叹?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手持龙眼,触景生情,诗人低吟,"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活";酒入愁肠,笙箫过耳。诗人浅唱:"东坡醉熟呼不醒,但云作劳吾耳鸣"。 行行脚印行行诗,足见东坡之才情与洒脱,而诗,已不再是诗人简单的人生感悟,小巧摆设,已是了生活的必需,是结连诗人爱恨人生而不可两分的叹咏与鸣啸。
  渊源
  顾名思义,此亭为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而建。苏东坡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坐牢,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召回合浦,受廉州名士邓拟热情接待,安排在风景秀丽的清乐轩居住,虽只两个月,却写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等诗篇和《记合浦老人语》等札记,给当地文化艺术留下深刻影响。诗人在离开合浦的第二年病逝,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起一座亭子,命名为“东坡亭”。
  苏轼历官翰林学士、端明殿待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要职。但仕途坎坷,不满王安石变法过激,请调外任,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解京,即“乌台”诗案。出狱后贬到湖北黄州,建雪堂”,在堂前亲自种植梅树一株,以喻生平。后经多次贬滴,62岁高龄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在琼逾三载,后诏移上廉州,受到当地名士邓拟热情接待,安排风景优美的清乐轩居住,写下海角亭《万里瞻天》额。常与文人名流咏诗论文针砭时弊。苏主张文学上“有为而作,有补于国”“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可以伐病。”苏屡遭打击,而心胸旷达,贬为地方官,每有政绩,关心民瘼,主张澄清束治提倡廉洁。其所住清乐轩之东有井,传为东坡所凿,井水清澈,味甘,称为东坡井,为当地百姓所喜爱。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镇东坡亭
  名胜古迹。在沙坪镇坡山村之石螺岗北侧。《大清一统志》“肇庆府坡亭”条载:“宋绍圣中,苏轼谪儋州过此,留数日,居人慕之,筑亭于上。”亭下巨石饮江,上刻“坡公泊舟处”5个隶书字,至今仍稳约可见。明代易奇标《重修坡亭记》云:“乡名坡亭,景贤也。宋文忠公南迁过此,留连不能去,居人为筑亭于石螺山上,迄今五百余年”。又清代易福成《重修坡亭记》说:“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盘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苏轼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以61岁高龄再被贬谪为琼州别驾,遣往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由幼子苏过陪同,从广东惠州登程,乘木船溯西江至肇庆、梧州,转雷州再渡海。相传,途径西江下游南岸的新会县石螺岗(今鹤山),正值龙舟水,水涨流急,船行受阻,只得泊舟登岸休憩。故后人筑亭于石螺岗上,所在村名亦随之易名为坡山村,并兴建卫坡桥,以纪念这位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坡亭为六角形。六条石柱高擎绿盖,翼然于江岸。南面两柱刻一联:“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北面两柱楹联是:“涛声四面作风雨,笠影半肩挑夕阳”;亭后还有“天地一间屋,江山几古人”的石刻。坡亭建后,至清初,金陵马稀于坡亭东侧续建朝云亭,亦出于对王朝云的敬慕和怀念。到1935年,邑人重修两亭,辟螺岗为东坡公园,改坡亭侧的财神庙为临江轩。其时坡亭已成为别具一格的名胜风景区。1982年鹤山县政府拨款修葺,恢复两亭原貌。1983年9月,坡亭毁于台风,后鹤山县政府再拨出专款,按原貌重修。
Containing Phrases
ditch Ting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