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rase : firearms : air : metallurgy > Machine gun
Contents
No. 1
  机枪是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
  机枪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 。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 、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加特林机枪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把6至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能。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加特林机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虽然它后来被其它的新型机枪所取代,但它的结构原理至今被作战飞机和军舰上的多管速射炮所应用并保留着 “加特林机关枪(炮)”的名字。
  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1892年,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轻机枪──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斤。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大利当局决定对其严加保密,为了不走漏风声,竟下令不准生产佩利诺机枪,却从国外订购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诺机枪的重机枪装备意大利军队。直到1916年,意大利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吃到了缺少轻机枪的苦头之后,才匆忙将佩利诺机枪投入生产装备军队。
  轻重两用机枪─轻重两用机枪又称通用机枪,它既可以成为轻机枪,因便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又可以成为重机枪,发挥射程远,连续射击时间长的威力。
  MG34机枪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这次大战中,水冷式重机枪显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凡尔塞和约中,明文禁止德国对任何水冷式重机枪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国纳粹政权的初期,既要重整军备,发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强的制裁。所以德国在发展轻机枪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机枪。这种枪改水冷为空气冷却,枪管装卸非常简便,用更换枪管的办法解决因连续射击而发生的枪管过热问题,供弹方式既可用弹链,又可用弹鼓,既可配两脚架,又可装三脚架。这种MG─34式机枪装在两脚架上,配上弹鼓,就是轻机枪(重12公斤);装在三脚架上,配上弹链,就是重机枪;若在高射枪架上,又可作高射机枪用。并还能安装在坦克和装甲车上。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轻重两用机枪。它后来改进发展为MG─43轻重两用机枪
  MG34的兄弟MG42,生产与1942年,与MG34相比,MG42造价低廉,火力凶猛,射速超过每分钟一千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生产100万支。火力凶猛的MG42通用机枪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号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机枪
  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 。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 、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MG─34式机枪于1934年研制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使得其它国家纷纷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多种两用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是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
百科辞典
  jiqiang
  机枪
  machine gun
    带有两脚架、枪架或枪座,能实施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机枪以杀伤有生目标为主,也可以射击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装甲目标,或压制敌火力点。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和大口径机枪。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图1几种机枪的外貌图)。
    轻机枪装有两脚架,重量较轻,携行方便。可卧姿抵肩射击,也可立姿或行进间射击,战斗射速一般为80~150发/分左右,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机枪装有稳固的枪架,射击精度较好,能长时间连续射击。全枪较重,可分解搬运。其战斗射速为200~300发/分,有效射程平射为800~1000米,高射为500米。通用机枪,亦称两用机枪,以两脚架支撑可当轻机枪用,装在枪架上可当重机枪用。大口径机枪,口径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内的空中目标、地面薄壁装甲目标和火力点。
    结构与性能 机枪由枪身、 枪架或枪座组成。 自动方式多为导气式,少数为枪管短后坐式或枪机后坐式。枪管壁较厚,热容量大,有的枪管过热时还能迅速更换,适于较长时间的连续射击。闭锁机构一般强度较高,能承受连续射击时的猛烈撞击和振动。供弹方式以弹链供弹为多,也有采用弹匣或弹鼓供弹的。发射机构一般采用连发结构。坦克机枪和航空机枪多采用电控发射机构。为了射击活动目标或进行风偏修正,多数机枪还有横表尺。高射机枪装有简易机械瞄准装置或自动向量瞄准具。枪架用于支持枪身,并赋予枪身一定的射角和射向。枪架上有高低机和方向机,有的还装有精瞄机,并有高低、方向射角限制器,可实施固定射、间隙射、超越射、纵深或方向散布射。重机枪和高射机枪采用三脚架或轮式枪架,三脚架较轻,适于在不平坦地面上架枪射击;轮式枪架适于在平坦地形上机动作战。 车载机枪、 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一般安装在枪座上。为了提高火力密度,通常采用提高射速或多枪联装的方法。用多管转膛原理的航空机枪,射速可达6000发/分以上;高射机枪和舰用机枪通常采用双枪或者四枪联装。
     几种机枪的性能简表
    简史 为了提高枪械的发射速度,19世纪80年代前,许多国家都研制过连发枪械,英国人J.帕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机枪,1718年在英国取得专利,由于枪身太重,且装弹困难,未引起普遍重视。美国人R.J.加特林发明的手摇式机枪,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H.S.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枪身重量27.2千克,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图 2最早的马克沁重机枪)。它在英国对南非的殖民战争(1893~1894)中被首次使用。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制成了各种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了猛烈持续的射击,使英军一天之中伤亡近6万人。这个战例足以说明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对集团有生目标的杀伤作用。为了使机枪能紧密伴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W.O.H.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肩发射的机枪,全枪重量9.98千克,称为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和坦克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的能力,为了提高机枪威力,出现了大口径机枪。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大口径机枪,随后法国、英国、美国也陆续装备了大口径机枪。军用飞机和坦
English Expression
  1. :  Machine gun
Thesaurus
chatterbox
Related Phrase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firearmsFirearmRussiaarm
armgunlight machine guncolonelUSA
More results...
Containing Phrases
Heavy Machine 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