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著作 : 玄幻小說 : 紅樓夢詩詞 : 百科書名 : 流行歌麯 : 華語mp3 : 古風音樂 : 中國 >河南 >平頂山 > 天下
顯示地圖
目錄
天下 Tian Xia  

天下
作者: 周揚 Zhou Yang
  重回大唐,爭霸天下天寶五載,大唐建國已過百年,經歷的近數十年的治國,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憊了,自從他册封了楊氏為貴妃後,他的心思也漸漸地離開了枯燥而繁瑣的朝政。‘歡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天下
作者: 高月 Gao Yue
  重回大唐,爭霸天下
  天寶五載,大唐建國已過百年,經歷的近數十年的治國,已知天命的李隆基有些疲憊了,自從他册封了楊氏為貴妃後,他的心思也漸漸地離開了枯燥而繁瑣的朝政。
  ‘歡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他開始縱情於音樂歌舞之中,從此皇帝不再早朝......
天下
作者: 郭敬明 Guo Jingming
  郭敬明短篇小說作品
概念
中國 China
  中國的天下概念,指被中國皇朝的皇帝主宰,在一定普遍的秩序原則所支配的空間。為天下中心的中國王朝直接支配之地域,被稱為“夏”、“華”、“中夏”、“中華”、“中國”等,與周圍的“四方”、“夷”等的地域作區別。不過,若這些地域接受中國皇帝主宰的秩序原則,她們就被認可和接納。
其他國傢 Other countries
  日本
  日本的天下的概念,最早在古墳時代出現。當時,統治者一方面對中國皇朝稱臣,一方面在國內又自稱大王。不過,根據熊本縣的江田船山古墳出土的鐵劍的銘文中,統治者在公元5世紀後期左右對國內自稱“治天下大王”。所以認為在那個時期之前,日本國內已經出現“與中國世界不同的獨特天下”概念發生的證據。根據《隋書》,7世紀初的大業3年(607年)時,日本倭國國王(原文“俀國王”)給隋煬帝的親筆信中自稱為“日出處天子”的事看來,與中國世界不同的天下概念繼續存在着。7世紀中,隨住律令製的引進,將中國式的天下概念一同被引入。伴隨律令製的特徵——公民思想,以“天下公民”的形式進化。到後來發展成王朝國傢,平安時代的“天下”概念一時衰微。但鐮倉幕府的成立,像是“開創天下”一樣,隨着武士門第的掘起和社會發展,“天下”與“日本”漸漸成為同義詞了。
  朝鮮
  在朝鮮,歷史上極少使用“天下”的概念。因為朝鮮長時期以中國皇朝為天下的中心。但在更古老的時代,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古代朝鮮半島王朝,特別在高麗的時代,是以朝鮮為獨立的天下中心概念。不過,高麗後期程朱理學的流入,從名分立場來說,對朝鮮為中心的天下概念加以批判;另一方面,程朱理學産生了“小中華”“小華”等的小中華思想。在中國流行而朝鮮視為異端的陽明學下之小中華主義,認為清朝對中國支配是“中國屈服於夷狄的支配”,更加哺育出朝鮮纔是正統中華思想的主流。於是乎,朝鮮將中國作為“天下”中心的概念和把朝鮮作為“天下”中心的概念並存。
  越南
  越南的天下概念及民族意識始於13世紀元朝的入侵而發展。擊敗元朝的陳朝賦予越南王朝天下概念,成為南越國的正式繼任者,從那時起,中國領域的嶺南地方到越南北部地域設定為固有的天下概念。然而,到18世紀末後黎朝末期,把南越為越南王朝的正統史觀被施加批判,到阮朝的時代,國號也成了“大南”,“越”字被消掉,直到當時歐洲人的設定形成今時今日越南之領域天下。越南的“天下”主要被中越關係影響,在越南一邊的“天下”完全變貌了。
歷史沿革 History
  中國
  商朝時代,以“天下”為世界觀的概念沒未成立。“天下”概念的萌芽被認為始於周朝之“天”的人格化概念。“四方”、“萬邦”的用語就是源自天下概念。所清朝時代的華夷思想“天下”圖。謂“四方”,是在王朝成立的對象領域,周王在中國的中心統治,而周邊的異民族包圍華夏的土地。所謂“萬邦”,是代表“人民”和“疆土”的關係,異民族的人民包含華夏的人民,華夏疆土中也包含着異民族的土地。周王根據天命,“接受”和“認可”這個“萬邦”。
  周朝的後期(春秋時代·戰國時代)時,周朝的封建諸侯嚮外發展,對國內和周邊地區作政治支配和同化。同時,異民族亦被周封建,成為了諸侯大國。以許多的封建諸侯國共同的文化圈,經濟圈形成,把黃河流域作中心的“中國”概念也擴大。《左傳》《國語》等歷史書,開始使用“天下”一詞。
  周朝、秦朝支配的地域及政治被一元化合併,作為與現實政治世界對應的地理概念“天下”,也明確發展。秦之統一是“天下之統一”,中國所謂的“統一天下”,也就是中國的擴大。漢朝建立,這個“中國等於天下”的概念被現實的册封關係影響變貌,册封下,將周邊諸民族包含在內的“天下”概念形成了。所謂册封,是一個國傢與另一個國傢締結為君臣關係,根據這個關係,周邊國傢的統治者統治下的地域,接受中國皇帝主宰的秩序原則。
  南北朝時代,中國內部同時出現多個皇帝,天下的政治陷於分裂。不過,唐朝時代的中華帝國皇帝唐太宗被各個北方遊牧民族國傢稱為“天可汗”之時代也來臨了。怛羅斯戰役中,中華帝國與西方比得上對等實力的伊斯蘭帝國阿拔斯王朝有軍事矛盾和貿易等談判。不過,唐朝與以前的秦漢帝國不同,在那時天下概念裏,已無像匈奴一樣的對等國傢存在。
  然而到了宋朝的時代,北方出現遼朝、金朝、西夏等強大的王朝,宋朝被壓迫之下,與北方的帝國們係結了虛擬性的血緣關係(譬如像宋稱兄,遼稱弟一樣的外交關係)。同時期的高麗等屬國,都采取臣屬於兩王朝的形式,天下完全二分。有空前絶後的支配領域之蒙古帝國·元朝再次統一了中國。不過,在元朝的統治中,政治上分為南人(原本南宋的人民,江南的人士)和漢人(原本金朝的人民,華北的人士)也被區別。此後,明朝以靠近秦漢帝國的理念形式統合“中國”,“天下”之概念大致上和以前的概念同義,不過多了嚮世界擴張的想法。
  明朝末期,發生對程朱理學的批判,所說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大學》)的儒教思想也發生變化。明末清初,王夫之認為《大學》推崇的“平天下”不過是敘述治國,天下的次元並不通用,因此批評程朱理學。另一方面,明朝的滅亡和原為夷狄的清朝支配中國之現實下,華夷兩方的反轉也大大地影響了“天下”概念。同時代的顧炎武就敘述,“亡國”不代表“亡天下”,就算作為夷狄的清朝成為皇帝,中華文明的天下也能繼續維持。這樣,對“天下”概念的討論和批判增加了。不過,這個時候中華帝國還能成為“天下”的中心。
  被視為由中國皇帝主宰的華夷秩序理念,與册封朝貢國來維持外國關係的“天下”概念,於1793年,在英國的外交使節喬治·馬戛爾尼被派遣到中國的時候開始變化。喬治·馬戛爾尼期盼按照歐洲外交的主權平等主義與清朝締結貿易條約。不過,清朝的乾隆帝表示中國“地大物博”,拒絶了英國的要求,他認為中國作為天朝上國,不需要外國的商品即可自給自足,雙方不存在平等貿易的基本條件。不久進入19世紀,鴉片戰爭爆發,敗北的清朝與英國等國締結了單邊的不平等條約。不過,清朝單方面嚮民衆表示,這是皇帝恩賜各國。於是鴉片戰爭後,清朝在歐洲各國威脅下,依然打算捉住“天下”的概念。
  鴉片戰爭後,英國與法國不滿清朝不變革其外交姿勢,於是一起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中英天津條約,在那個條約內,列明英法是“自主國傢”,賦予與中國有同等地位。這個結果,清朝不可能繼續按照以前的華夷秩序與歐洲各國進行外交,於是重新設置總理衙門進行對歐洲外交事務。
  因為歐洲各國按照主權平等主義形成了近代外交體製,采取對等國外交的形式,令到一嚮以華夷秩序作準的中華帝國外交體製慢慢崩潰。現實中,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朝鮮從此脫離册封關係,基於册封朝貢的清朝外交秩序告終。“天下”的概念也受到影響,以前的華夷秩序全變貌了。19世紀末期,清朝駐英國大使薛福成將區別中華和夷狄的“華夷隔絶之天下”思想,改變成中華和外國維持對等關係的“中外連屬之天下”思想。
  倭國/日本
  統一日本“天下”的豐臣秀吉如前所述,日本(倭國)的“天下”概念起源追溯到古墳時代。5世紀時,認為是後期製作而成的江田船山古墳出土鐵劍銘文中有“治天下□□□□□大王”字眼,依□□□□□部分“ワカタケル”讀音推段,應該是指雄略天皇。雄略天皇發送到中國的國書中自稱“倭王武”。可是,他對國內則自稱治天下大王,即表明他統治與中國不同的倭國獨特天下之大王。這證明當時已經出現“倭國是與中國世界不同的獨特天下”的觀念。以後的倭王們也世世代代繼承治天下大王的稱號。以此事為背景,7世紀初,倭國王給隋煬帝的親筆國書中自稱“日出處天子 ”之事便可理解。
  此後,8世紀初律令製被引入的時候,中國的天下概念一同引進。在那個時代,天下的意義一般被認為是律令國傢支配的範圍,範圍適合今天日本列島中的本州、四國、九州等。不過,那時天下概念也包含蝦夷等不被直接支配的異民族。與中國王朝的天下思想一樣,日本將“天下”中心設定在律令國傢中心,以天皇為主宰的秩序波及之範圍,周圍則是與“夷”對應的異民族,充滿小中華主義性色彩。“天下”概念隨住律令國傢的崩潰,日本朝住王朝國傢·中世紀國傢的發展下慢慢薄弱。
  九條兼實的日記《玉葉》中,描述源賴朝創立幕府時,稱為“開創天下”。這天下概念承自上述律令製的天下概念,開創出新的國傢、法製、秩序。可是就算源賴朝有成為王者的意識,但這時期的天下概念至今還沒剋服天皇對王朝的支配,對天下的主宰者天皇被寄予期待的事例還多。根據義堂周信的日記《空華日用工夫集》,足利義滿跟義堂周信的討論中,屢次將自己政治對象“天下”、“天下人”作為話題。室町時代,人們慢慢意識將軍是天下的主宰的思想。但,足利義滿也研究“日本國王等於治天”的思想為自己定位,在那時的“天下人”概念,至今還是過渡期。
  支撐天下概念的室町幕府勢力漸弱,於是社會出現以下犯上的亂像。不久,有實力的地方諸侯據地稱雄,像安土桃山時代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他們認為自己控製之地域就是天下。接着,作為新秩序的統一者“天下人”概念登場,天下人意思是“天下一統”(這個用語出自日本南北朝時代)。這樣,現實的“天下”地理概念明確化,大致上為今天的日本列島的領域。
  近代,江戶時代的江戶幕府將概念定位為“天下人等於將軍”、“天下的朝廷等於幕府法”,與原來“地方性的朝廷等於藩法”概念形成二元式社會,成立了幕藩體製國傢。對外關係,繼續采用華夷秩序,發佈鎖國政策,以此政策固定以日本列島為中心的“天下”概念。
  朝鮮
  李氏朝鮮第四任君主朝鮮世宗李祹高麗時代中,佛教、道教、薩滿教共存,但是朝鮮的獨自天下概念檀君朝鮮神話亦出現。而高麗前期則交替使用中國王朝的年號和高麗獨自的年號。高麗王國內自稱“朕”,死後贈與廟號,王的命令稱為“製”、“詔”等,當時的宮廷的頌歌有“海東天子”、“南蠻北狄自來朝”字眼,金石文雕刻“皇帝詔曰”。天子的特權的祀天也在進行,是首都開城稱呼為“皇都”。根據中國的華夷思想,中國王朝皇帝以外的外國君主絶對不容許使用這些稱號。
  高麗時代的中國“天下”概念,在宋遼、宋金對立形勢中維持着,南朝宋和北朝遼、金等帝國皆使用中國“天下”概念形式。可是,高麗理念上傾嚮南朝的,唯有地理上偏嚮北朝,所以采納兩朝年號,卻將南朝年號放在前頭,宋朝稱贊高麗為忠實的“小中華”。以後,高麗廢除朕的自稱、廟號、製、詔的用語,高麗國王自稱“不𠔌”(“𠔌”指行善之意,所謂不𠔌是謙恭的自稱)。這個時候程朱理學的流入,名分論更繁盛。
  李氏朝鮮時代,明朝因册封把國號封為“朝鮮”,與“周朝—箕子朝鮮”關係同樣看待“明朝—李氏朝鮮”關係的中華性“天下”概念,明朝陽明學說流行。不過,朝鮮將之思想視為儒教的異端。清朝時期朝鮮接受册封,有識之士將明朝的崇禎年號和清朝年號一同使用。朝鮮認為中國被清朝這個夷狄王朝統治,於是意識朝鮮纔是中華的主流。
  越南
  越南李朝的開國君主李太祖李公藴如前所述,越南的“天下”概念在13世紀隨着蒙古軍被擊退,國威發揚後被確認。陳朝的《大越史記》中,將秦漢時代視為越南最初的正統王朝年,這個“天下”概念的對象地域就是位處廣東和越南北部的南越國。作為這個“天下”概念的實例,1428年,大越從明朝獨立的時候,代表這個時代的文人的阮廌描述“自趙丁李陳之肇造,我國與漢唐宋元而各帝一方。”。明顯地,越南的“天下”和中國的“天下”並列。在這樣的“天下”概念下,以前的佛教、道教的神明,和越南的神明同被尊重,對外戰爭勝利後,每每對越南的神明加封。這個事例中,皇帝在越南的“天下”概念中與越南神明思想融合,表現着從民族的信仰支撐“天下”概念。
  15世紀末左右,“天下”概念開始發生若幹的變化。本在越南的正史中的南越國漸漸被除名,而基於口傳的越南神話中之涇陽王薑祿續(炎帝神農氏的後裔)、雒竜君雒崇纜 (傳說中越南人的始祖)等被納入正史。以及為越南作一體考慮,將中國領土內的嶺南地方為“天下”概念之思想衰退,18世紀末,南越國在越南正史中正式除名。
  以後,越南北南二分,南方由後黎朝和鄭朝統治,北方由莫朝和阮朝統治。這時候的“天下”是指黎朝的皇帝統治下地區為中心的世界。19世紀阮朝成立,對中國報稱國號為“越南”。但是自稱國號為“大南”,與中華世界作區別的越南天下領域得到肯定。
莊子·雜篇·天下 Zhuangzi miscellaneous articles world
  原文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决,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於本數,係於末度,六通四闢,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傢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傢衆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遍,一麯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於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傢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
  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墨翟、禽滑釐聞其風而說之。為之大過,已之大順。作為《非樂》,命之曰《節用》。生不歌,死無服。墨子泛愛兼利而非鬥,其道不怒。又好學而博,不異,不與先王同,毀古之禮樂。黃帝有《鹹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未敗墨子道。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闇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於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相裏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辭相應,以巨子為聖人。皆願為之屍,冀得為其後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釐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將使後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亂之上也,治之下也。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纔士也夫!
  不纍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衆,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宋銒、尹文聞其風而悅之。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接萬物以別宥為始。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歡,以調海內。請欲置之以為主。見侮不辱,救民之鬥,禁攻寢兵,救世之戰。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捨者也。故曰:上下見厭而強見也。雖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饑,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圖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為無益於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
  公而不黨,易而無私,决然無主,趣物而不兩,不顧於慮,不謀於知,於物無擇,與之俱往。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齊萬物以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是故慎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泠汰於物,以為道理。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後鄰傷之者也。"奚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聖;椎拍輐斷,與物宛轉;捨是與非,苟可以免。不師知慮,不知前後,魏然而已矣。推而後行,曳而後往。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是何故?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纍,動靜不離於理,是以終身無譽。故曰:"至於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聖。夫塊不失道。"豪桀相與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適得怪焉。田駢亦然,學於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師曰:"古之道人,至於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風囗窢然,惡可而言。"常反人,不見觀,而不免於魭斷。其所謂道非道,而所言之韙不免於非。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麯全。曰:"苟免於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雖未至於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以天下為瀋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其書雖環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諔詭可觀。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其於本也,弘大而闢,深閎而肆;其於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雖然,其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裏。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卵有毛。雞有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蹍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絶。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黃馬驪牛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桓團、公孫竜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與之辯,特與天下之辯者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談,自以為最賢,曰:"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衆不適也。弱於德,強於物,其塗襖矣。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其於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幾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於萬物而不厭,卒以善辯為名。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
  譯文
   天下搞學術的人很多,都認為自己的學問達到了頂峰。古代所謂的道述,究意在哪裏?回答說:“無所不在。”問:“神由何而降?明從何而生?”回答說:“神聖自有其由來,王業自有其成因,都淵源於一。”
  不離根本,稱為天人。不離精純,稱為神人。不離本真,稱為至人。以天為宰,以德為根本,以道為門徑,能夠預示變化,稱為聖人。以仁布施恩惠,以義作為道理,以禮規範行為,以樂調和性情,溫和慈愛,稱為君子。以法律為尺度,以名號為標志,以比較為驗證,以考核來判斷,等級之數像一二三四那樣明白,百官以此為序列,以職事為常務,以衣食為主旨,生産儲藏,關心老弱孤寡,使其皆有所意養,這是養民的常理。
  古代的聖人是很完備的啊!合於神明,效法自然,養育萬物,澤及百姓,以天道為根本,以法度為末節,六合通達而四時順暢,無論小大精粗,其作用無所不在。古時候的道術和法規制度,很多還保存在傳世的史書中。保存《詩》《書》《禮》《樂》中的,鄒魯一帶的學者和縉紳先生們大都知曉。《詩》用來表達志,《書》用來記載事情,《禮》用來規範行為。《樂》用來調和,《易》用來說明陰陽,《春秋》用來正名分。其散布於天下百設立於中國的,百傢之學還常常引用它。
  天下大亂,賢王不顯,道德分岐,天下人多各得一孔之見而自我欣賞。譬如耳目鼻口,它們各有其功能,但卻不能互相通用。猶如百傢衆技,各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如此,但不完備和全面,都是孤陋寡聞的人。割裂天地的完美,離析萬物之理,把古人完美的道德弄得支離破碎,很少能具備天地的完美,相稱於神明之容。所以,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抑鬱而不發揮,天下的人各盡所欲而自為方術。可悲啊!百傢各行其道而不回頭,必定不能相合。後世的學者,不幸不能見到天地的純真和古人的全貌,道術將被天下所割裂!
  不以奢侈影響後世,不糜費萬物,不炫耀禮法,用規矩自我勉勵,以應付社會的危難,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墨翟、禽滑釐對這種道術很喜歡,但他們實行得太過分,局限性太大。提倡非樂,主張節用,生不作樂,死不眼喪。墨子倡導博愛兼利而反對戰爭,主張和睦相處;又好學而淵博,不立異,不與先王相同,毀棄古代的禮樂。
  黃帝有《大韶》之樂,堯有《大章》之樂,禹有《大夏》之樂,湯有《大蓡》之樂,文王有《辟雍》武王、周公作《武》樂。古代的喪禮,貴賤有儀法,上下有等級,天子的棺槨七層,諸候五層,大夫三層,士兩層。現在墨子獨自主張生不歌樂,死不服喪,衹用3寸厚的桐木棺而沒有槨,作為標準。以此來教導人,恐怕不是愛人之道;自己去實行,實在是不愛惜自己。墨子的學說儘管是成立的,然而應該歌唱而不歌唱,應該哭泣而不哭泣,應該作樂而不作樂,這合乎人情常理嗎?生前辛勤勞苦,實行起來簡單薄葬,這種主張太苛刻了。使人憂勞,使人悲苦,實行起來是很睏難的,恐怕不能夠成為聖人之道,違反了天下人的心願,天下人是不堪忍受的。墨子雖然獨自能夠做到,但對天下的人卻無可奈何!背離了天下的人,也就遠離了王道。
  墨子稱道說:“從前禹治理洪水,疏異江河而溝通四夷九州,大川300,支流3000,小河無數。禹親自持筐操鏟勞作,匯合天下的河川,辛苦得連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風裏來雨裏去,終於安定了天下。禹是大聖人,為了天下還如此勞苦。”從而使後世的墨者,多用獸皮粗布為衣,穿着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為準則,並說:“不能這樣,就不是禹之道,不足以稱為墨者。”
  墨翟、禽滑釐的用意是很好的,具體做法卻太過分。這將使後世的墨者,以極端勞苦的方式互相競進。這種做法亂國有餘,治國不足。儘管如此,墨子還是真心愛天下的,這樣的人實在是難以求得,即使辛苦得形容枯槁也不捨棄自己的主張,真是有纔之士啊!
  不為世俗牽纍,不用外物矯飾,不苛求於人,不與衆人發生矛盾,希望天下安寧使人民活命,生活上以飽暖為滿足,以此來表白心願,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宋鈃、尹文對這種道術很喜歡,製作了形狀像華山一樣的帽子以表示上下均平主張,應接萬物以不帶偏見為先;談論內心的思維,稱之為心理活動,以柔和的態度投合別人的喜歡,以調和天下,希望樹立上述主張作為行動的主導思想。受到欺侮不以為恥辱,調解人民的爭鬥,禁止攻伐平息幹戈,將天下從戰火中拯救出來。用這種主張周行天下,但他們仍然不停地對勸說,所以說人們都討厭而他們還是硬要宣揚自己的主張。
  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替別人考慮得太多,為自己打算得太少,說:“我們衹想要5升米的飯就夠了。”不僅先生們吃不飽,弟子們也常常處在饑餓之中,但他們仍然不忘天下,日夜不休,說:“君子不苛刻計較,不使自身被外物所利用。”認為對天下沒有益處的,與其提示它不如禁止它。以禁攻息兵為外在活動,以清心寡欲為內在修養,無論從大的方面說還是從細微的方面說,他們的所為也就到些為止了。
  公正而不阿黨,平易而無偏私,排除主觀的先入之見,隨物變化而不三心二意,沒有顧慮,不求智謀,對萬物毫無選擇地隨順,和它一起變化,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彭蒙、田駢、慎到對這種道術很喜歡,以齊同萬物為首要,說:“天能覆蓋萬物卻不能承載,地能承載萬物卻不能覆蓋,大道能包容萬物卻不能分辨。”知道萬物都有所能,有所不能,所以說:“選擇則不普遍,教導則有所不及,大道則無所遺漏。”
  所以慎到拋棄智慧去除己見而隨任於不得已,聽任於物作為道理,他說:“強求知其所不知,就會為知所迫而受到損傷。”隨便任用人,而譏笑天下推崇賢人;放任不羈不拘形跡,而非議天下的大聖。刑罰之輕重,隨着事態的發展而相應地變化,拋棄了是非,纔可以免於刑罰。不依賴智巧謀慮,不瞻前顧後,巍然獨立。推動而往前走,拖拉而嚮後退,像飄風的往返,像羽毛的飛旋,像磨石的轉動,完美而無錯,動靜適度而無過失,未曾有罪。這是什麽原因,沒有知覺的東西,就不會有標榜自己的憂患,不會有運用智謀的牽纍,動靜合於自然之理,所以終生不會受到毀譽。所以說:“達到像沒有知覺的東西就行了,不需要聖賢,土塊不會失於道。”豪傑們相互嘲笑他說:“慎到的道對活人沒有用而衹適用於死人,實在怪異。”
  田駢也是這樣,受學於彭蒙,得到不言之教。彭蒙的老師說:“古時候得道的人,達到了無所謂是非的境界。他們的道術像風吹過一樣迅速,怎麽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呢?”常常違反人意,不受人們所尊敬,仍不免於隨物變化。他們所說的道並不是直正的道。然而,他們都還大概地聽聞過一點道。
  以無形無為的道為精微,以有形有為的物為粗鄙,以積蓄為不足,恬談地獨自與神明共處,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關尹、老聃對這種道術很喜歡,主張建立在常無與常有的基礎上,以太一為核心,以柔弱謙下為外表, 以空虛不毀傷萬物為實質。
  關尹說:“自己不存私意,有形之物各自彰顯。動如流水,靜如平鏡,反應如回響。忽然如無有,寂靜如清虛。相同則和諧,有得則有失。未曾爭先而常常隨順別人。”
  老聃說:“知道雄強,持守雌柔,願成為天下的溝壑;知道明亮,持守暗昧,願成為天下的山𠔌。”人人都爭先,獨自甘願居後,說承受天下的垢辱;人人都務實,獨自甘願守虛,不使斂藏所以有餘,多如高山堆積。他立身行事,從容不迫,無為而嘲笑機巧;人人都求福,獨自甘願委屈求全,說姑且免於受罪。以深藏為根本,以儉約為綱紀,說堅硬的易於毀壞,銳利的易於挫折。常常寬容待物,從不侵削別人,可以說達到了頂點。
  關尹、老聃啊!真是古代的博大真人!
  寂寞無形,變化無常,死死生生,與天地並存,與神明同往!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羅萬物,不知歸屬,這是古代道術的內涵之一。莊子對這種道術很喜歡,以虛遠不可捉模的理論,廣大不可測度的言論,不着邊際的言辭,放縱而不拘執,不持一端之見。認為天下沉濁,不能講莊重的話,以危言肆意推衍,以重言體現真實,以寓言闡發道理。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拘泥於是非,與世俗相處。他的書雖然奇偉卻宛轉隨和,言辭雖然變化多端卻奇異可觀。他內心充實而思想奔放,上與造物者同遊,下與忘卻死生不分終始的人為友。他論述道的根本,博大而通達,深廣而暢達;他論述道的宗旨,和諧妥貼而上達天意。然而,他對於事物變化的反應和解釋,沒有止境,不離於道,茫然暗昧,未能窮盡。
  惠施的學問廣博,他的書多達五車,道術雜亂無章,言辭多有不當。他分析事物之一,說:“大到極點而沒有邊際的,稱為‘大一’;小到極點而沒有內核的,稱為‘小一’。沒有厚度,不可纍積,但能擴大到千裏。天和地一樣低,山和澤一樣平。太陽剛剛正中的時候就偏斜,萬物剛剛生出就嚮死亡轉化。大同和小同相差異,這叫‘小同異’;萬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異,這叫‘大同異’。南方既沒有窮盡也有窮盡,今天到越國去而昨天已來到。連環可以解開。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國之北越國之南。泛愛萬物,天地合為一體。”
  惠施認為這些是大道理,炫耀於天下而引導辯士,天下的辯士也樂於和他辯論。雞蛋有毛;雞有三衹腳;郢都包有天下;犬可以變為羊;馬有卵;青蛙有尾巴;火不熱;山有口;車輪不着地;眼睛看不見東西;物指的概念不相稱,相稱也沒有止境;龜比蛇長;矩不方,規劃出的不圓;鑿孔不能圍住榫頭;飛鳥的影子未曾移動;疾飛的箭頭有不走也有不停的時候;狗不是犬;黃馬、驪牛是三個;白狗是黑的;孤駒不曾有母;一尺長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遠也截不完。辯士們用這些辯題與惠施相辯論,終身無窮。
  桓團、公孫竜這些好辯之徒,迷惑人心,改變人意,能夠用口舌戰勝人,卻不能服人之心,這是辯者的局限。惠旆每天靠他的智慧與人辯論,專門和天下的辯士一起製造怪異之說,這就是他們的根本。
  然而惠施口若懸河,自認為最能幹,說天地果真就偉大嗎!惠施有雄心而沒有道術。南方有個名叫黃繚的怪異之人,問天地為什麽不墜不陷,風雨雷霆是怎麽回事。惠施毫不推辭地接受提問,不加思索地應對,廣泛解說天地萬物,滔滔不絶,沒完沒了,還嫌說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異的說法。把違反人之常情的事說成是真實的,想通過辯贏別人而獲取名聲,所以與衆不合。輕視道德修養,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是歪門邪道。從天地之道來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隻蚊蟲那樣徒勞。對於萬物有什麽用處!做為一傢之說還可以,如果能進一步奠崇大道,那就差不多了!惠施不安於道,分散心思於萬物而樂上不疲,終於以善辯出名。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蕩而不行於正道,追逐萬物而不知回頭,這就像用聲音去追逐回響,用形體和影子況走一樣。可悲啊!
詞解《天下》 Term solution, "the world"
  1.古時多指中國範圍內的全部土地;全國。
  2.人世間,社會上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4. 國傢或國傢的統治權
  5. 自然界,天地間
  天
  tiān
  (1) ㄊㄧㄢˉ
  (2)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際。~罡(北斗星)。~淵(上天和深淵,喻差別大)。~馬行空(喻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3) 在上面:~頭(書頁上面的空白)。
  (4) 氣候:~氣。~冷。
  (5) 季節,時節:鼕~。
  (6) 日,一晝夜,或專指晝間:今~。
  (7) 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上。~宮。
  (8) 自然界:~塹。~時。~籟(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
  (9) 〔~幹(gān)〕古代用來記日或年的字,有“天幹”和“地支”兩類,天幹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十幹”。
  (10)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職(應盡的職責)。~纔(a.卓絶的創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聰明智慧;b.有這種才能的人)。~倫之樂。
  (11) 鄭碼:AGD,U:5929,GBK:CCEC
  (12) 筆畫數:4,部首:大,筆順編號:1134
  下
  xià
  (1) ㄒㄧㄚˋ
  (2)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層。~款。
  (3) 等級低的:~級。~品。~乘(佛教用語,一般藉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裏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4) 方面,方位:兩~都同意。
  (5) 次序或時間在後的:~捲。~次。~限。
  (6) 由高處往低處,降落:~山。~車。~馬。~達。
  (7) 使降落:~半旗。~棋。
  (8) 進入:~海。
  (9) 投送:~書。
  (10) 到規定時間結束日常工作或學習:~班。~課。
  (11) 謙辭:在~。~官。
  (12) 頒布:~令。
  (13) 攻剋:攻~。
  (14) 卸掉:~貨。把他的槍~了。
  (15) 用,投入精力:~工夫。
  (16) 退讓:爭執不~。
  (17) 做出判斷:~結論。
  (18) 量詞,指動作次數:打三~。
  (19) 用在名詞後邊(a.表示在裏面,如“心~”、“言~”;b.表示當某個時節,如“節~”、“年~”)。
  (20) 用在動詞後邊(a.表示關係,如“教導~”、“培養~”;b.表示完成或結果,如“打~基礎”;c.與“來”、“去”連用表示趨嚮或繼續,如“走~去”、“停~來”)。
  (21) 少於:不~二百人。
  (22) 動物生産:雞~蛋。
  (23) 鄭碼:AID,U:4E0B,GBK:CFC2
  (24) 筆畫數:3,部首:一,筆順編號:124
電視劇《天下》 TV series "world"
  基本資料
  編 劇:馬衛軍
  導 演:吳子牛
  集 數:40集
  年 份:2006年
  製作發行:皮卡王國際集團影業
  主要演員
  宋 佳 飾 客巴巴 王亞楠 飾 熹宗皇帝
  王繪春 飾 魏忠賢 蔣 欣 飾 慕容秋
  張鐵林 飾 王磷光 聶 遠 飾 沐雲州
  杜志國 飾 楊 鏈 萬弘傑 飾 錢嘉義
  饒敏莉 飾 餘倩兒 宗峰岩 飾 信 王
  邢宇飛 飾 皇 後 黑 子 飾 羅雲鵬
  故事簡介
  明朝末年天啓年間,皇帝昏庸,姦臣當道。大太監魏忠賢利用掌管特務機關錦衣衛和東廠的便利,殘害忠良,一時間朝廷要臣大 多聽命於魏忠賢。他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千歲爺。正直的東林黨人不堪閹黨的惡行,密謀反抗。可是不久京城接連發生東林黨人被謀殺的重案,首當其衝的就是刑部尚書王大人。東林黨領袖楊鏈在信王的支持下,帶着義子錢嘉義趕赴遼東,打算聯合遼東總兵熊延弼一起彈劾魏忠賢。半路上遭到神秘殺手的追殺,雖然他們逃出生天,但是熊延弼大人的貼身保鏢遇害,受命追查此案的東廠人士在熊大人貼身保鏢的身上發現了多封女真部落寫給京城要員的信件和銀票。東廠認定熊延弼夥同京城東林黨人私通女真部落妄圖推翻大明江山。熹宗帝大怒,責令魏忠賢嚴查。遼東總兵熊延弼被誘騙被捕,楊鏈躲進信王府暫避風險。但是,隨着東廠和錦衣衛對東林黨人的大肆追捕,楊鏈的處境也岌岌可危。楊鏈為了保護信王,不顧義子錢嘉義的反對,毅然走出信王府,來到紫禁城外,高讀着《奏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狀》,直到北東廠鷹犬所抓。
  為了營救熊延弼和義父,刑部給事中錢嘉義在信王的暗中支持下,追查暗殺熊大人保鏢的神秘殺手。就在錢嘉義逐漸找到事實真相之際,魏忠賢加快了迫害東林黨人的步伐,他欺瞞皇上下旨殺害了熊延弼和楊鏈。錢嘉義的拯救行動功虧一簣。在燈市口,臨刑時,突然有兩個蒙面人來劫法場,一時場面大亂,但是畢竟兩個義士人單力薄,楊鏈和熊延弼還是血灑燈市口。錢嘉義悲痛欲絶。
  劫法場的是楊鏈的老友妙雲師太和義女慕容秋。慕容秋不顧師傅妙雲師太的反對,執意留在京城為義父楊鏈報仇。她和丫鬟小紅悄悄跟蹤魏忠賢,並在紫禁城外暗殺魏忠賢,沒想到魏忠賢武藝高強,躲過一劫。這次暗殺讓魏忠賢和同夥奉聖夫人客巴巴驚恐萬分,他們認為是王爺們在縱容東林餘黨在有意和他們作對。魏忠賢和客巴巴利用熹宗帝對三位王爺的疑心,煽動皇上下旨讓三位王爺即刻赴藩。這讓信王和皇后對大明江山的未來憂心忡忡。
  天啓六年鼕季,皇帝為給三位王爺赴藩餞行,特意在紫禁城乾清宮設宴,並邀親弟弟信王作陪。誰想得到,在乾清宮門外竟然遭到一群事先埋伏好的殺手行刺。幸虧殺手的行蹤被暗中監視魏忠賢的慕容秋發現,慕容秋把情況告訴了正在為義父翻案的錢嘉義。錢嘉義在無奈之下,暗中通知錦衣衛百戶羅雲鵬,好在羅雲鵬帶人及時趕到,挫敗了這起陰謀。皇上大怒,着令魏忠賢查清真相,緝拿真兇。根據殺手的指控,信王成了陰謀的幕後黑手。同時救駕有功的錦衣衛百戶羅雲鵬也牽連在內。大明江山面臨着創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和最大的冤案。就在案件最關鍵的時刻,三位蒙面殺害皇上的殺手竟然從東廠詔獄裏逃跑,這讓魏忠賢又驚又怕,他加緊了對信王的誣陷!
  以內閣首輔韓廣、兵部尚書崔呈秀、刑部尚書楊寰、錦衣衛緹帥田爾耕、東廠鎮撫司許顯屯等朝廷要臣,拿着信王密謀謀殺皇上的鐵證來見熹宗帝。熹宗帝震驚萬分,不得已指使東廠軟禁信王進行審查。信王被抓,讓錢嘉義和信王夫人焦急萬分,他們去求助三位王爺。可是三位王爺已經被嚴令出城踏上赴藩之路。錢嘉義追蹤而去。同時,魏忠賢已經密謀派殺手殺害三位王爺。錢嘉義趕到黑石鎮追上王爺們,沒想到遇到江湖上著名的殺手組織鐵磯堡的人在追殺王爺們。雖然錢嘉義和隨同保護王爺的羅雲鵬挫敗了鐵磯堡的陰謀,但是暗藏在錦衣衛中間的東廠殺手對瑞王爺施放了毒針。瑞王爺中巨毒,生死未卜。錢嘉義和羅雲鵬不得已衹好擡着瑞王爺趕往青峰山求助神醫餘人懷。在半路上又中了東廠殺手的埋伏,惠王爺和桂王爺也相繼中了毒針,生命垂危。錢嘉義和羅雲鵬他們擡着三位中毒的王爺好不容易來到了青峰山卻看到餘人懷已經被刺身亡,經過種種的鬥智鬥勇,餘人懷的獨生女餘倩兒終於看在錢嘉義的面子上答應為三位王爺解毒。這時,田爾耕已經帶着錦衣衛的大隊趕來,為了逃避田爾耕地追殺,餘倩兒給三位王爺服藥讓他們詐死騙過了田爾耕。
  三位王爺的“屍首”被擡回京城,錢嘉義和餘倩兒及時趕到給他們服瞭解藥,三位王爺起死回生。他們立刻趕到紫禁城,在皇后的幫助下面見皇上彈劾魏忠賢。熹宗帝大怒,下令文武百官立刻到乾清宮義事。魏忠賢得知情況突變,跪在熹宗帝寢宮到乾清宮的路上,負薪請罪。熹宗帝的奶媽客巴巴也跪求皇上看在魏忠賢救過他的性命的份上寬恕他。內閣首輔韓廣在魏忠賢的威逼下,也慌稱魏忠賢患病在傢所有案子的調查都是他和錦衣衛緹帥田爾耕所為,自己是受了田爾耕地欺騙。熹宗帝經不住魏忠賢話客巴巴的花言巧語,當着百官的面赦免了他,卻下令對田爾耕和韓廣嚴查!田爾耕被逼“自殺”,韓廣被魏忠賢滿門抄斬!一時間三位王爺和東林黨人要求你洗去怨案,魏忠賢煽動文武百官跪在紫禁城前要辭官而去。熹宗帝面對整個朝廷百官的威逼,驚恐萬分,衹好屈服此案到此為止不再牽涉其他官員。
  本來三位王爺打算拯救信王於無辜之中,可是田爾耕地“遺書”說他的所作所為都是信王指使的,信王準備推翻熹宗帝自己當皇上。熹宗帝在登位之初,鄭王妃曾經聯合三位王叔準備廢掉性格軟弱的熹宗帝,而立福王為帝。雖然在魏忠賢和客巴巴捨命保護下,熹宗帝最後終於登基,但他對王爺的疑心一刻也沒消除。所以他勒令魏忠賢和三位王爺一起審理信王謀反的案子。東廠請了錢嘉義的同事刑部最能幹的師爺袁大均作狀師,而信王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錢嘉義身上。證據對信王很不利,出了三個謀殺者的證詞外,信王府的管傢周二爺也指證信王謀反,面對鐵證,錢嘉義一時間束手無策。在刑部大堂,你來我往,唇槍舌劍,連信王都已經絶望的想自行了斷,沒想到峰回路轉,錢嘉義竟然憑藉智慧和機智,起死回生,為信王洗去了冤屈。正當大傢都沉浸在喜悅之中時,錢嘉義卻處在情感的痛苦中。原來餘人懷就是父親和義父的同鄉好友餘江南,父親在他幼時就跟余家定了娃娃親,餘倩兒就是他媒妁在身的未婚妻。難怪餘倩兒會看在錢嘉義的面子上救了三位王爺的命。錢嘉義即為和餘倩兒重逢而高興,又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青梅竹馬的師妹慕容秋。
  在四位王爺的鼓動和擔保下,錢嘉義和餘倩兒成了親。慕容秋失意而去,羅雲鵬有感官場險惡,也隨慕容秋而去。他們一路上都被東廠殺手追殺,最後終於逃到了湖北妙雲山纔得以喘息。
  此時,錢嘉義和妻子孤身留在京城。雖然他在信王擔保下升職位刑部右侍郎,可是他卻又一次捲入到一個更大的陰謀中。更令他意外的是懷孕在身的妻子竟然在衆目睽睽下武功高強,逃出了東廠的抓捕。錢嘉義不明白毫不會武功的妻子何以會變成俠女?在東廠,妻子被指控為在乾清宮外謀殺皇上在逃得三個殺手之一。錢嘉義蒙了,如果是這樣,自己作為謀殺皇上兇手的傢屬也會被滿門抄斬!
  信王不顧自己安危,願意全力為錢嘉義擔保。錢嘉義被從東廠放出來,他發現整個京城沒有一個人敢為他妻子辯護,沒辦法錢嘉義衹好選擇自辯!他到獄中見到妻子,從妻子口中得知:本來餘江南和餘倩兒打算到京城去找錢嘉義和楊鏈,可是沒想到他們的行蹤被仇人魏忠賢發現。他讓忠字門殺手組織的老大薑騰鮫控製住餘江南,並脅迫餘倩兒加入忠字門以要挾餘江南。沒辦法,他們父女衹好留在忠字門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餘倩兒加入了忠字門,可是由於父親有病,她一直在青峰山侍侯父親並沒參與到乾清宮的謀殺陰謀中。錢嘉義明白,魏忠賢之所以誣陷餘倩兒就是為了通過打擊自己,扳倒信王。信王和魏忠賢兩大政治勢力的生死較量又一次開始!
  錢嘉義為了妻兒幾乎在毫無勝算的前提下開始了求生的搏鬥,他發現沒到自己絶望時總會有神秘人在幫助他,而且這個人一步步引導他接近魏忠賢涉嫌幕後的鐵證。錢嘉義明白有人在利用自己推翻魏忠賢,到底是敵是友?錢嘉義一時間如墮迷霧、莫衷一是。陰謀套着陰謀,殺機之後還有殺機!
歌麯《天下》 Song "the world"
  鐵骨柔腸,霸氣十足的中國風
  張傑在2008年06月10日發行的單麯,後來收錄在《明天過後》專輯內
  天下 - 張傑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
  遇見她如春水映梨花
  揮劍斷天涯相思輕放下
  夢中我癡癡牽挂
  顧不顧將相王侯
  管不管萬世千秋
  求衹求愛化解
  這萬丈紅塵紛亂永無休
  愛更愛天長地久
  要更要似水溫柔
  誰在乎誰主春秋
  一生有愛何懼風飛沙
  悲白發留不住芳華
  拋去江山如畫換她笑面如花
  抵過這一生空牽挂
  心若無怨愛恨也隨他
  天地大情路永無涯
  衹為她袖手天下
  烽煙起尋愛似浪淘沙
  遇見她如春水映梨花
  揮劍斷天涯相思輕放下
  夢中我癡癡牽挂
遊戲《天下》 Game "world"
  第一、遊戲介紹
  網絡遊戲《天下》2000年由國內公司天夏及國內軟件開發人員獨立製作,後被網易收購。無論是圖象,還是程序,始終是由一群國內的網絡遊戲愛好者開發,而參與的玩傢除了大部分在中國大陸外,還有臺灣、香港、德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等地的華人,是真正的中國人的網絡遊戲。遊戲的整個氛圍、背景,就是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武俠小說天地。
  一、純正的中國網絡遊戲
  “中國製造”遊戲味很濃,無論從遊戲內部幾千個NPC(電腦人物),以及所玩遊戲的玩傢來看,從說話語氣,到人物姓名,從人物所處的地理環境,到人物所在地點的故事文化,都溶入了純正的中國文化。
  二、真正的無疆界遊戲,可同時承受成千上萬玩傢同時遊戲
  從技術上來講, 天下采用了特殊的數據傳輸方法,使得在遊戲裏的玩傢可以實現真正的無疆界任意馳騁。 遊戲裏, 不同的服務器之間玩傢可以來回穿梭,但是,一個玩傢衹能出現在某一臺服務器之中,正如現實中,全中國,全世界也衹有一個玩傢(真人)一樣, 整個龐大的天下遊戲裏面,無論玩傢在北京, 還是在上海, 或是在廣州,美國……,玩傢始終以一個身份進行遊戲。而這種效果,使得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玩傢可以在同一空間裏,相比較現今的其他網絡遊戲不能實現身份互連統一的缺點,可以這說是天下的一大特色。
  三、真正的傳奇角色化與角色化導演
  在天下遊戲裏,玩傢可以做仗義俠士,可以做梟雄一霸,可以為柔情美女,可以為碌碌商人,可以為隱士,可以為殺手……遊戲內部豐富的角色,可以使得玩傢在可同時容納成千上萬人的在綫的虛擬武俠社會裏,盡情演繹自己的夢想。傳奇的角色化演繹, 玩傢可以造就自己非常高的名望而響切遊戲裏,無論武功高者,武功底者,衹要玩傢在遊戲裏有衆多人認可的風範,玩傢便可開山立派,成立幫派,統領幫衆,一展風采;而也可孤身立命,瀟灑於江湖中;還可在江湖的血雨腥風裏, 演繹兒女情長的愛情……
  天下遊戲裏, 玩傢的成長是采取積極的進取方式的。 拜師,學藝,闖蕩江湖……隨着遊戲裏的成長越久, 那麽經歷的事越多, 對玩傢的考驗,對玩傢的心理素質鍛煉也越強。殺手的無情,監獄的懲罰,朋友的犧牲(被殺),情人的離去(離婚),幫派的興衰,助人的快樂,仗義的豪情,武林恩怨的是是非非,進入天下的遊戲裏, 玩傢是肯定會經歷很多現實裏感受不到的更多的思考。 角色化導演,玩傢衹能是自己導演自己,在遊戲裏選擇做個怎樣的人,全部自己去導演。 男的可以變成是女玩傢,女的可以變成是少林和尚,冷酷的變得熱心,熱情的變成冷漠……角色化的自由發展,也正是這個遊戲的魅力所在。
  四、圖形化的網絡遊戲
  天下遊戲是國産的圖形MUD。 一個鼠標, 加一臺顯示器,再配上音箱,玩傢便可以“闖天下”。玩傢不必使用鍵盤, 便可以實現在遊戲裏的絶大部分功能, 走路、跑步,買賣物品,殺人劫貨,鍛煉武功,拜師學藝……而另外一些功能, 比如聊天,設置遊戲快捷方式的宏鍵,衹需稍用鍵盤。 玩傢看到的不但是聊天的景象,更多的是豐富的圖形畫面,走來走去的其他玩傢,山山水水,房屋街道寺廟,雜草花木,電腦人物。豐富的畫面,玩傢將不會感到單調, 而遊戲內部玩傢衆多,也使得整個圖形界面裏,來來往往的玩傢,讓你感到繁忙的景象。
  五、清晰的原則基礎上的人情化遊戲管理
  天下遊戲從遊戲本身的質量上保證其強大的可玩性,而遊戲後面的管理也不落後。天下遊戲的主頁裏同時開通對遊戲的各種管理,建立天下論壇,開通網絡傳呼專門由GM回答玩傢問題,開通多個遊戲內部幫派的幫派論壇供玩傢們在論壇裏交流心得, 開通玩傢們熱情締造的遊戲主頁連接,開設遊戲玩傢心得,玩傢建議,精彩玩傢文章手集,網絡聊天室……等等的網絡化的信息傳播, 為玩傢提供了豐富的互動反饋資源, 同時也使得廣大玩傢從不感到“寂寞”。 可以說,天下遊戲管理在原則的基礎上實施了人情化的管理,節日裏遊戲開發者會考慮到玩傢, 給玩傢做禮物,玩傢數據丟失,或帳號被盜以及其他玩傢問題, 衹要天下遊戲的管理者們力所能極的, 都會盡量排解玩傢睏難。 讓中國人玩上自己的精彩遊戲,成了天下遊戲管理者們的一個共識。
英文解釋
  1. :  Tian Xia
  2. n.:  land,  among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rule,  nature,  whole China under heaven,  on society,  whole people,  domin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everything under Heaven' meaning the world,  the world,  (in ancient usage) the whole country of China,  The world is for all
近義詞
網遊之天下
相關詞
成語天地休閑生活人文美食中文故事
情感風雲神兵風雲漫畫網絡工作室彭輝城固
小說後宮架空歷史遊戲網頁遊戲Dotawebgame3ds
傑作max傑作天下博客廣告房地産
包含詞
天下2傢天下打天下坐天下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