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后相应的也有类似的号,名为徽号,如慈禧的徽号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由于尊号太长,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称呼皇帝的尊号。至辽、元开始,皇帝的尊号也有从简的趋势。康熙曾言:“加上尊号乃相沿陋习,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以欺不学之君耳!”
世间初时常以谥号称皇帝。谥号是帝王死后所上,据《史记·谥法解》:“经天纬地曰文,威强睿德曰武,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由此可见后世对于历史上帝王的评判。如汉武帝、汉灵帝、隋炀帝之类即是称谥号。但后期谥号也越发冗长而失其本,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这般的长度也是不能再为平常人记住的了。所以也就逐渐由称谥号改为称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宗庙中的称号。庙号在较古的年代是由严格的规定的,必须是有重大贡献的皇帝才配享有庙号,比如在汉代,就只有少数几个皇帝能够称得上“宗”、“祖”,而“宗”、“祖”就是常见的庙号了。不过到了后世,人们不再如以前一般恪守规定,所以几乎后世的皇帝几乎都有庙号,比如唐代诸帝,除了高祖之外,无帝不“宗”。由于庙号相对简洁,所以后世大都称庙号。
世间还有以陵号称皇帝的习惯,也即以皇帝所葬的陵墓的名称来称皇帝,比如“茂陵”就常指汉武帝。唐代诗人李贺曾有诗云“茂陵刘郎秋风客”。
有关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的工具书,有清代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清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谥》、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及各种“中国历史纪年表”等。 |
|
李氏朝鲜采用与中国相似的尊号系统,为在世的国王、王妃、王大妃和大王大妃上尊号,例如世宗为太宗元敬王后闵氏上尊号厚德,成宗为睿宗安顺王后上尊号仁惠,宣祖为王妃上尊号章圣等等。英祖在位时尊号为至行纯德英谟毅烈章义弘伦光仁敦禧体天建极圣功神化大成广运开泰基永尧明舜哲乾健坤宁主上殿下。哲宗在世时的尊号是熙伦正极粹德纯圣主上殿下,因此朝鲜和中国又称其为“熙伦王”。高宗在位时的尊号为统天隆运肇极敦伦正圣光义明功大德尧峻舜徽禹谟汤敬应命立纪至化神烈主上殿下。 |
|
日本一般称在位的君主为“今上天皇”,尊号多被用于称呼皇太后、皇后和皇太子,如万事皇太子(大正天皇)、英照皇太后(孝明天皇皇后)、昭宪皇后(明治天皇皇后)、贞明皇后(大正天皇皇后)、香淳皇后(昭和天皇皇后)等。需要说明的是,与天皇使用年号作为谥号相似,皇后也多以尊号为谥号。 |
|
- n.: honorific title of an emperor,empress,e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