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陝西 >榆林 >清澗縣 > 梨棗
顯示地圖
目錄
lí zǎo lí zǎo
  古代印書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棗木刻成,所以稱雕版印刷的版為梨棗
No. 2
  付之梨棗
No. 3
  梨子和棗子。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傢訓·名實》:“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唐 韋應物 《答僴奴重陽二甥》詩:“貧居煙火溼,歲熟梨棗繁。” 宋 陸遊 《焚黃》詩:“啼呼梨棗憶兒時,駒隙頻經日月馳。”
No. 4
  舊時刻版印書多用梨木或棗木,故以“梨棗”為書版的代稱。 清 方文 《贈毛卓人學博》詩:“ 虞山 汲古閣 ,梨棗燦春雲。”《鏡花緣》第一百回:“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棗,再撰續編,使四海知音以先覩其半為快耶?” 蘇曼殊 《<畫譜>自序》:“爾時 何震 搜衲畫,將付梨棗。”
No. 5
  指交梨火棗。道傢所說的仙果。 宋 蘇軾 《次韻子由病酒肺疾發》:“真源結梨棗,世味等糠莝。” 王文誥 輯註引 施元之 曰:“《真誥》: 右英 王夫人 ,授 許長史 曰:‘火棗交梨之樹,已生君心中。猶有荊棘相雜,是以二樹不見。可剪荊棘,出此樹單生。’” 宋 範成大 《次韻施進之惠紫芝術》:“山精媒長生,仙理信可詰。梨棗本寓言,杞菊亦凡質。”參閱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捲二。
No. 6
  ①梨子和棗子:歲熟梨棗繁。
  ②古時印書刻板多用梨木或棗木,因以“梨棗”代稱書板:虞山汲古閣,梨棗燦春雲。
No. 7
  該品種樹勢中庸,發枝力強,樹體中大,當年栽植當年結果,3年豐産、産量穩定。1-3年生結實力特強,占總結果數的45%。其抗旱、抗病蟲能力較弱,適於平地、山坡、有灌溉條件的肥沃 旱地栽培。采前遇風較易落果。 在栽培上因其當年抽生的枝條結果能力強,適宜密植和集約化栽培,株行距可2m×3m、2m×4m。棗糧間作的為3m×8m或3m×10m。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特大,近圓形,縱徑4.1——4.9cm,橫徑3.5—4.6cm,單果平均重31.6g,最大單果重80g,果面不平,皮薄,淡紅色,肉厚,緑白色,質地鬆脆,汁液中多,味甜。鮮棗含糖量22.75%, 含酸量0.368%,含Vc292.5mg/100g,核中太長紡錘形,可食率達 97%,品質上等,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優良鮮食品種。
  生長與結果習性:
  該品種係嫁接繁殖,結果早,樹冠小,特豐産果實特大,品質上等,適宜鮮食。樹勢中庸,發技力強,樹體高大,進入結果期早,豐産穩定。定植當年可少量開花結果,三年進入豐産期, 四年進入盛果期。
  梨棗
  lízǎo
  [wooden printing blocks (usu.made of pear and date wood)] 古代印書的木刻板,多用梨木或棗木刻成,所以稱雕版印刷的版為梨棗
  付之梨棗
英文解釋
  1. n.:  wooden printing blocks (usu.made of pear and date 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