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指鉦聲。 |
|
| 指金石聲。 |
|
| 對人聲音的美稱。 |
恭敬的聲音 Respectful of the voices |
| 恭敬的聲音。 6.比喻美好的聲譽。 7.指聲譽傳播。 |
|
| 指鐘聲。 |
|
| 比喻美好的聲譽。 |
|
| 指聲譽傳播。 |
|
一、[明](一五九八至一六四五)字正希,一字子駿,號赤壁,安徽休寧人(今徽光鄉甌山人)。明末抗清義軍首領。崇禎元年(一六二八)進士。善畫馬,萬歷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作浴馬扇。卒年四十八。《名人書畫扇集》、《宋元明清書畫傢年表》
金聲11 歲時隨父到湖北朝鮮嘉魚縣投師受教。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宮廷召對時,他的《廷試策》,深受崇禎帝賞識,升為御史、監軍。清軍初犯北京,他上書建議破格用人禦敵,因無果,遂托病辭職回歸故裏。他曾講學於還古書院,並組織鄉勇,在縣城西門外鳳山之上,習射演武。徐光啓薦他修歷書,他堅持不就。福王朱由崧擢他為左僉都御史,亦不受。不久清兵入關,占華北,復陷南京,他帶領學生和鄉親起義抗清,應者甚衆。是年,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封他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他以“殺虜者昌,降虜者亡”為行動口號,總督諸道軍,相繼連剋寧國、旌德、涇縣、宣城等縣,威震江南。
順治二年(1645年)八月,清軍分三路圍攻徽州,他與江天一等,依憑叢山關險隘,固守績溪,清兵久攻不剋。後被降清的明御史黃澍(休寧人)所詐而被俘,徽州遂失守。
同年十月,金聲被押往南京,沿途百姓相送。途經蕪湖,徽州同鄉迎送於路旁,有人說:“先生回來時我們一定再來路旁恭候。”金聲笑着回答:“再回來我就一文不值了。”到南京後,洪承疇以同年進士身份勸他歸降,遭其痛斥,說要學習洪亨九先生,洪承疇說我就是,金聲說:"呸!誰不知道洪先生已經殉國了!先帝(崇禎)慟哭輟朝,賜祭九壇,封妻蔭子,你竟敢假冒洪經略?" 洪承疇被氣得無言以對。十二月五日,金聲在南京雨花臺慷慨就義。臨刑前,他遙拜明孝陵後端坐飲刃,時年48歲。
金聲治學嚴謹,道德文章,備受後人推崇。遺著有《金太史文章》、《尚志堂集》等。
二、[清]字秋澗,江蘇常熟人。能山水,花卉較勝。《虞山畫志》 |
|
- : Jin Sheng
|
|
| 金聲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