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教育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軍事測繪 : 服裝及品牌 : 香煙 : 雲南 : 宜賓 : 杭州風景名勝 [顯示全部] > 石林
目錄
石林 Dan Lin 宋 

詩詞《曹娥江》   

  缺失
《石林 hoodoos》
詩人: 周文璞 Zhou Wenpu

  蒼蒼一林石,零散少存者。
  分攜多子孫,不勝落田野。
  虛堂有天就,乃在絶壁下。
  存者寧非真,散者亦已假。
  相君久藏山,遠客初擊馬。
  幽玩埋莓苔,孤嘀坐梧檟。
  方詠茲遊清,未敢泥風雅。
No. 3
  喀斯特地貌的一種地表形態。由若幹形體高大、相對高度達數十米的石芽組成。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竪直裂隙溶蝕而成。中國雲南路南石林十分典型。
shí lín shí lín
  含二氧化碳的水流溶蝕或侵蝕石灰岩而形成的林立於地表的塔狀石炭岩
No. 5
  去南有石林風景區
No. 6
  由水流沿石灰岩的垂直裂隙溶蝕而造成的一種地貌。多形成優美的景觀。我國以 雲南路南 的石林最為著名。
石林風景區(Stone Forest)
  一.簡介
  石林,素有“天下第一奇觀”之稱的石林風景區。坐落在昆明南邊的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昆明市86公裏。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裏,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名勝區。
  所謂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發生溶蝕、沉澱、崩塌、陷落、堆積等現象,而形成各種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鬥、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異的竜潭,衆多的湖泊等,這些現象總稱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我國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四川等省、區都有分佈,其中發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當屬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1966年,中國第2次喀斯特學術會議建議將“喀斯特地貌”改為“岩溶地貌”,故在中國又叫岩溶地貌。
  石林風景名勝區範圍寬,石林集中。其象生石之多,景觀價值之高,舉世罕見。周圍還有九鄉、阿廬古洞、白竜洞等已開發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加之氣候四季如春,舒適宜人,是一個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地方。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2月13日,石林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彝族服飾、路南鹵腐、宜良烤鴨、油炸蜂蛹是遊覽石林值得購買或品嚐的特色産品。彝族的歌舞也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文化內涵。石林風景
  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見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裏的區域內,遍布着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營石林,衹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峰巒,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在距今約三億六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路南一帶還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約二億八千萬年前的石炭紀,石林纔開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經過海水流動時不斷衝刷,留下了無數的溶溝和溶柱。後來,這裏的地殼不斷上升和長時間的積澱,纔逐漸變滄海為陸地。海水退去後,又歷經了億萬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衝蝕、風化、地震,就留下了這一童話世界般的壯麗奇景。遠遠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營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裏,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進入景區內,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爭奇競麗。有的石柱高達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軼名的打油詩所云:“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但這裏的石頭與衆不同,它是一幅絶妙的畫,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遊人前來駐足觀賞;它是一首優美的詩,古往今來有無數騷人墨客把它詠嘆吟哦;它又是有靈性和生命的;有雙馬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距石臺、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士兵俑、詩人行吟、母子偕遊、阿詩瑪等無數象生石,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動物外,還有許多酷似植物,如雨後春筍、蘑菇、玉管花等。有一處“鐘石”,能敲出許多種不同的音調。整個李子營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藝術寶庫,任憑遊客去觀察,去發現,去自由馳騁地想象。景區內峰回路轉,麯徑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宮仙境,遊者莫不流連忘返,贊不絶口。景區內建有獅子亭、望峰亭、石臺、石凳等供人小憩。
  早在明代,石林即已成為名勝,但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政府纔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認真進行勘察、設計、施工、修築遊路和外面的公路、賓館、飯店、商場等,給一些象生石取了名,石林纔逐漸名揚五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遊覽石林也可以從距石林6公裏的“石航”乘直升飛機鳥瞰,又別有一番情趣。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群衆都要從四面八方彙聚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桿、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黃火,耍竜、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目。成千上萬的中外賓客盡情狂歡,通宵達旦。神奇的自然景觀和優美的人文景觀相結合,更使石林錦上添花,撼力倍增。
  行知提示:
  1、交通:前往石林的遊客,可在昆明火車站廣場乘汽車前往,約2小時,最好在中午以前抵達石林,這樣可遊覽得更盡興;在昆明市有專綫旅遊車,往返票30元。也可乘昆明到陸良、羅平等地的客車,到石林下車,票價10元;可在昆明北京路錦華飯店旁乘旅遊專綫車直達,往返票價30元,一般發車時間為早上8-11時,節假日則延長1小時;昆鐵客運公司開通石林、陸良旅遊專列,為了方便乘客,該公司在昆明火車站專門設置了緑色通道,每個停靠站,遊客均可上車買票。直達石林的旅遊特快專列火車衹需1.5小時,往返票價30元,單程22元。
  2、門票:石林主景區門票140元,全程通票。
  3、住宿:推薦石林賓館,二星級,這是幢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遊客可居高展望石林美景,標準房70元起;石林避暑賓館,二星級,位於石林風景區的中心,推窗即可見“林海”,標準間80元起;雲林賓館,二星級,位於石林風景區內,有南北兩院組成,南院的建築與自然的石林融為一體,頗有新意,房價110元起;金都酒店,二星級,位於石林體育館側,標準房70元起,服務一流,出行便利。
  4、在石林景區內的停車場可租到私人汽車及馬車,租用可乘4人的微型面包車的話,150-170元/天;租用馬車,60元/天;如果人多,則可考慮租用中巴車,可乘15人,300元/天;如果你從昆明乘招手車前往石林的話,可能得花更長的時間。另外,車主往往會要求你購買回程車票,如果你計劃在石林住一晚的話,最好事先告訴他們;如果遊客選擇早上10:30左右乘車前往石林,中午途經宜良,可在此購買著名的宜良烤鴨。
風景區歷史
  大約3億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200萬年前,從海底升起的碳酸????岩,經過海水、 雨水的長期溶蝕、衝刷,以及風化等,逐漸形成千百座拔地而起的石峰、石竹、石筍等,一座座姿態各異、妙趣橫生,遠看更如一片壯觀的森林,石林由此而得名。由於這裏的岩溶石柱雄偉高大,密集整齊,分佈區域廣阔居世界各國石林之首,所以被列為地球八大自然景觀之一。
  石林風景區的開發始於70餘年前,至今已經形成了服務優良、設施完備的旅遊條件。目前,石林風景主要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大分水等7個比較集中而又各具特色的風景區組成。 大石林地處石林風景區的中心位置,來到這裏, 遊客會被一連串奇異多姿的石峰所吸引, 比較有名的如“蓮化峰”、“劍峰”等。這裏有源一暗河的“劍峰池”,可登高遠望的“想峰亭”等。小石林是與大石林相鄰的另一片景區,石峰顯得分散一些,但也有其特色。這些石峰大多分佈在緑草地上, 比較有名的如“阿詩瑪”、“母子偕遊”、“南海觀緊”、 “老翁漫遊”、“蘇武牧羊”、“萬年靈芝”等。乃古石林在距大石林一公裏左邊的路邊上,“乃古”是彝語,意思為“古老”、“黑色”。在這裏,奇峰異洞連在一起,還有湖泊和瀑布,湖光與山色自成一體,別有風味。長湖與月湖,則離大石林有數公裏遠的距離,它們是兩個小巧玲瓏的湖泊, 湖水清澈, 湖邊緑蔭密佈, 很有大自然精巧質樸的神韻。
  2006年1月13日,以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為主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申報項目被國傢建設部確定並報經國務院批準後,“石林”正式呈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成為中國今年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産申報項目。2007年5月8日,昆明市石林風景區經國傢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傢5A級旅遊景區。
  由於在現有的世界遺産中,喀斯特的代表性已較充分,在2000年召開的IUCN喀斯特生態係統與世界遺産亞太論壇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鼓勵正在進行的雲南石林世界遺産申報項目以“中國南方喀斯特”係列提名的方式,盡快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在國傢建設部的領導、組織和協調下,“中國南方喀斯特”成為中國第一個跨省聯合申報的世界自然遺産項目,並從2001年開始,先後在雲南石林、貴州興義、雲南昆明、廣西桂林等地開展了一係列廣泛的國際國內論證。2005年9月,國傢建設部决定,“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項目的三個片區為雲南石林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和重慶武隆喀斯特,三個片區捆綁申報,可滿足世界自然遺産評選的全部四條標準。
  其中,雲南石林喀斯特申報地核心區(特級和一級保護區)面積120平方公裏,緩衝區(二級和三級保護區)面積230平方公裏,主要特徵是最典型和豐富的大陸劍狀喀斯特地貌,罕見的多階段復雜地質演化歷史。滿足世界自然遺産評選的一、二條標準。
  世界遺産是國際社會對一個地區優秀自然、文化遺産的承認,是一項世界殊榮。世界自然遺産是一個地區自然資源和價值的頂級品牌,具有無比的權威性,得到全世界的廣泛認同。無數的事實表明,世界遺産大國都是旅遊大國,世界遺産地都是旅遊勝地。
  一旦擁有了“世界自然遺産”這一品牌,石林優秀的自然資源就能夠按照國際標準得到永久保護;就能夠極大地提高石林的知名度,從根本上鞏固和加強石林縣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旅遊資源大縣的聲譽和地位,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塊永遠受益的金字招牌。
  二.千島湖石林
  千島湖畔有座奇美的石林,方園10平方公裏,屬迷宮式喀斯特溶岩地貌,由藍玉坪、玳瑁嶺以石獅為勝,西山坪石林舊稱白雲山,是千島湖石林主要遊覽部分。區內群峰壁立,層巒疊嶂,藍青色的石頭平地拔起,如春筍,如樹林,如城堡,如屋宇,如村寨,如大海揚波,如狂潮驟起,如群獸奔馳,如蛟竜騰空,如飛鳥展翅,如三軍爭戰,硝煙騰空,人仰馬翻,旌旗獵獵……有“華東第一石林”的美譽。是我國四大石林之一(另三大石林為雲南路南石,四川興文石林,福建大湖石林)。千島湖石林多藤蔓植物,青藤緣石而上,有的穿石而過。這種藤石交纏的景觀叫人驚喜不已,好事者將它叫做藤石緣。
  千島湖石林景區,張良洞很具魅力。張良洞是一個不深的洞,與其說是洞,不如說是一道內凹的深坎,橫長約五米,深約兩米。內有一石桌,名棋盤石,是當年張良隱居此時,與其師黃石公下棋的地方。張良是漢代開國元勳,傳說,他曾遇仙人黃石公。黃石公拿出一編《太公兵法》,授予他。黃石公說:“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𠔌城山下黃石即我也。”張良將此書溫習精熟後去投劉邦,終以此書的智慧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漢朝建立時,漢高祖劉邦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張良沒有戰功,如何賞?劉邦說:“運籌帷幄中,决勝千裏外,子房功也。”於是,封張良為留侯。於是,張良成了歷代謀臣的典範,“王者師”的旗幟。劉邦的那句“運籌帷幄中,决勝千裏外”也就成了千古名言。令人感到特別有意思的是,黃石公說他本是一塊黃石。史載,張良十三年後到𠔌城尋師,真的發現了一塊黃石,感嘆不已。他死前,特意囑與黃石並葬。
  千島湖石林還有一個洞名曰琴音洞。洞門流出流水,呈小瀑布,聲音清脆響亮,抑揚頓挫,如琴音悠揚。走進洞內,洞雖不大,但高、有天光射入,甚明亮。洞壁潔白,豐滿而又光滑,疑若女性的肌膚。
  景區有很多肖形石,極像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其中,比較明顯且富有情趣的是:唐僧朝觀音、猴王誦經、八戒探路、神龜馱經等。唐僧、觀音是相距十數米的兩座石峰,從側面看,是很像唐僧與觀音的。早晨與傍晚,浴着霞光,兩尊石像熠熠生輝,很是好看。
  阿詩瑪傳說
  小石林有一個“阿詩瑪”石,風風雨雨,她都在那裏翹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來。
  雲南阿着底地方有個彝族姑娘名叫阿詩瑪,她聰穎美麗,與青年阿黑相愛 。頭人熱布巴拉之子阿支,貪婪阿詩瑪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傳統舞會上戲弄阿詩瑪,遭到嚴厲斥責。阿支賊心不死,央媒人海熱帶着厚禮前去逼婚,又被斷然拒絶。於是,阿支趁阿黑去遠方牧羊之機,派人將阿詩瑪劫走。阿詩瑪乘隙將與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擲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獲訊趕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開出通道 ,縱馬馳騁,快速前進。阿支用盡種種威脅和利誘手段,都不能使阿詩瑪屈服。阿支惱羞成怒,正要舉鞭毒打阿詩瑪,阿黑及時趕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賽歌,一决勝負。阿支賽輸,但仍不甘心,又企圖用暗箭殺害阿黑。阿黑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門和大廳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衆傢丁用力拔箭,箭卻紋絲不動 。阿支懾服,衹得將阿詩瑪釋放。阿 詩瑪和阿黑喜悅地同乘一騎回傢。他 倆來到溪邊,下馬小憩。阿支帶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將阿詩瑪淹死。阿黑悲憤地呼喚着她的名字,但阿詩瑪已化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萬載,長留人間。
石林彝族自治縣
  區域概況
  石林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東部,昆明市東南部,屬昆明市所轄的遠郊縣。東部和南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彌勒縣接壤,北部與麯靖市陸良縣相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昆明市宜良縣毗連。
   2006年底,全縣轄7鎮1鄉,88個村委會和4個社區居委會,459個村民小組和49個居民小組,387個自然村,縣總面積1725平方千米。縣城距昆明78千米,縣城海拔1679.8米。2006年,年平均氣溫17.2℃,年降雨量913.9mm。
  全縣2006年末人口236908人,其中,男性119427人,女性117481人,占總人口的49.57%;非農業人口26301人,占總人口的11.1%;少數民族人口82178人,占總人口的34.69%;彝族人口8010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7.48%。全縣人口出生率為10.81‰,死亡率為5.08‰,自然增長率為5.72‰。
  縣人民政府駐鹿阜鎮,郵編:652200。代碼:530126。區號:0871。拼音:Shilin Yizu Zizhixian。
  歷史沿革
   在石林縣境,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生産和生活。到春秋戰國時期,路南與滇池地區的古滇人一道創造出了輝煌的青銅器文化,社會也隨之步入了有階段的部落奴隸製社會。
  秦代以後,漢文化被中原移民不斷傳到祖國西南邊疆,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路南設立談稿縣,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昭、大理國時期,世代生活在路南的落蒙部得到發展壯大,成為三十七部中的強大力量。元初置為落蒙萬戶府,其轄地達彌勒、陸良、師宗等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政府設立雲南行省調整政區之機,將落蒙萬戶府消弱為州,並命名為路南州,下轄邑市、彌沙二縣,隸屬於澄江路。1287年(元至元二十四年),並彌沙入邑市縣,路南州領邑市縣。明因元製,仍設路南州,隸屬於澄江府。1490年(明弘治三年)廢縣入州。清代仍襲明製。
  1913年(民國2年)廢州設縣,始稱路南縣。先隸滇中道,後廢道隸於省,1948年(民國37年)又隸於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屬宜良專區,1954年屬麯靖專區。1956年成立路南彝族自治縣,至1958年被裁並入宜良,1964年始恢復路南彝族自治縣建製,仍隸屬於麯靖專區。1984年路南彝族自治縣劃歸昆明市管轄。
  1998年10月8日,國務院批準,將路南彝族自治縣更名為石林彝族自治縣。
  2000年,石林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8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2397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鹿阜鎮 52574;石林鎮 9632;路美邑鄉 28612;板橋鄉 31553;大可鄉 15065;北大村鄉 28741;西街口鄉 14800;維則鄉 13145;圭山鄉 17217;畝竹箐鄉 12639 。
  2003年末,石林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8個鄉,4個社區居委會、88個村委會,459個村民小組、49個居民小組,377個自然村:鹿阜鎮、石林鎮、北大村鄉、路美邑鄉、西街口鄉、維則鄉、板橋鄉、畝竹箐鄉、圭山鄉、大可鄉。總人口22931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125人;少數民族人口78642人。
  2006年,撤銷北大村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石林鎮,鎮政府駐原北大村鄉政府駐地;將路美邑鄉清水塘村委會劃歸鹿阜鎮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路美邑鄉改設為路美邑鎮,鎮政府駐原路美邑鄉政府駐地;將板橋鄉新宅村委會劃歸鹿阜鎮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板橋鄉改設為板橋鎮,鎮政府駐原板橋鄉政府駐地;行政區劃調整後的鹿阜鎮管轄原鹿阜鎮管理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路美邑鄉清水塘村委會,原板橋鄉新宅村委會,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畝竹箐鄉,其所轄糯衣、格渣2個村委會劃歸西街口鄉管轄,所轄畝竹箐、紅路口、水補衣、小板田、矣維哨、法塊6個村委會劃歸圭山鄉管轄,將圭山鄉所轄海宜、乍竜2個村委會劃歸維則鄉管轄,並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維則鄉改設為長湖鎮,新設立的長湖鎮管轄原維則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圭山鄉的海宜、乍竜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維則鄉政府駐地;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圭山鄉改設為圭山鎮,新設立的圭山鎮管轄原圭山鄉額衝衣、糯黑、和合、小圭山、尾乍黑、普拉河、當甸、海邑8個村委會和原畝竹箐鄉的畝竹箐、紅路口、水補衣、小板田、矣維哨、法塊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圭山鄉政府駐地;將行政區劃調整後的西街口鄉改設為西街口鎮,西街口鎮管轄原西街口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畝竹箐鄉的糯衣、格渣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西街口鄉政府駐地。
  行政區劃
  2006年行政區劃調整後,石林彝族自治縣轄7個鎮、1個鄉:鹿阜鎮、石林鎮、路美邑鎮、板橋鎮、長湖鎮、西街口鎮、圭山鎮、大可鄉。
  鹿阜鎮 位於縣境西部,巴江中遊,東接維則鄉,南接板橋鄉,西與宜良縣狗街鎮相鄰,北與路美邑鄉接壤,鎮政府地處石林縣城。最低海拔為1666米,最高海拔為2076.4米,平均氣溫為16.4℃,年降雨量達947.1毫米。面積86.7平方千米。1999年,轄宏圖、山衝、阿烏、三板橋、大屯、上蒲草、東海子、大樂臺舊、小樂臺舊、鋪兵、南門街、西北街、東門街共13個居(村)委會、47個自然村、83個農業生産合作社。2004年末,轄山衝、宏圖、鋪兵、阿烏、三板橋、大屯、上蒲草、大樂臺舊、小樂臺舊、東海子10個村委會和東門、南門、西北、竜泉4個社區居委會,62個村民小組和50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018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77人;少數民族人口為6801人。
  石林鎮 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8千米。位於東經103°17′~103°19′,北緯24°49′~24°52′之間。東南與路美邑鄉接壤,西北與北大村相接。轄區內有石林和乃古石林風景區。屬丘陵半山區,地勢起伏多變,海拔高度1751米。總面積72.6平方千米。1999年,轄小箐、和摩站、占屯3個辦事處,10個自然村,13個農業生産合作社。2004年末,轄小箐、和摩站、站屯、樂爾村4個村委會,1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2284人,其中農業人口9557人。2006年,北大村鄉行政區域並入石林鎮,鎮政府駐原北大村鄉政府駐小寨村。
  板橋鎮 位於石林縣城東南方,距縣城9千米,東南與彌勒縣西三鎮接壤,南連大可鄉,西與宜良縣竹山鄉,狗街鎮相接,北與鹿阜鎮接界。 總面積150.5平方千米。2004年末,轄板橋、黃傢莊、矣馬伴、竜溪、疊水、大疊水、青山、冒水洞、小戈丈、者烏竜、新宅、小屯、竜潭13個村委會,66個自然村,84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人口為35259人,其中農業人口32779人。鄉政府駐板橋村馬街。
  圭山鎮 位於石林縣城東南部38千米處,東經103°22′,北緯24°30′。總面積290.7平方千米。2006年新設立的圭山鎮管轄原圭山鄉額衝衣、糯黑、和合、小圭山、尾乍黑、普拉河、當甸、海邑8個村委會和原畝竹箐鄉的畝竹箐、紅路口、水補衣、小板田、矣維哨、法塊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圭山鄉政府駐地海邑中寨。
  路美邑鎮 位於石林縣北部,距縣城6千米,南與鹿阜鎮接壤,西北與宜良縣蓬萊鄉相鄰。鎮人民政府駐路美邑村。面積132.5平方千米。1999年,轄轄10個村委會,38個自然村。2004年末,轄大哨、小河、卜所、阿怒山、路美邑、北山、麥地莊、堡子、清水塘、魚竜壩10個村委會,42個自然村,7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數為313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78人;少數民族人口6518人。
  長湖鎮 位於石林縣境中部,距縣城17.5千米,東經103°18′-103°31′和北緯24°36′-24°46′之間,東接圭山鎮,西連板橋鄉與鹿阜鎮,南與彌勒縣接壤,北與西街口鄉和路美邑鄉為鄰。面積為134.5平方千米。2006年新設立的長湖鎮管轄原維則鄉管轄的行政區域範圍和原圭山鄉的海宜、乍竜2個村委會。2006年末,轄祖莫、雨勝、宜政、捨色、簑衣山、豆黑、所各邑、維則、海宜、乍竜1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原維則鄉政府駐地維則村。
  西街口鎮 位於石林縣的東北部,距縣城33千米。東經103°29′-103°28′,北緯24°21°-24°51′之間。東與陸良縣的召誇鎮和大莫古鎮接壤,南與畝竹箐、維則鄉毗鄰,西接北大村鄉;東西長30多千米,南北寬13千米。總面積199.5173平方千米。2004年末,轄雨布宜、緑水塘、紫處、威黑、芭茅、宜耐、新木凹、西街口8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231人。其中非農人口510人;少數民族7966人。鄉政府駐西街口村。
  大可鄉 位於位於石林縣西南端,距縣城20千米,北與板橋鄉毗鄰,西與宜良縣竹山鄉接壤,東和南分別與彌勒縣西一、西二、西三鎮接界。全鄉邊界綫長達67千米。 面積104.1平方千米。1999年,轄6個村委會,67個自然村。2004年末,轄大可、中竜、結勝、南大、水尾、岩子腳6個村委會,48個村民小組,67個自然村;全鄉年末總人口16947人,其中農業人口有4431戶、16069人。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千米。鄉政府駐地大可村。
  地理氣候
   石林地處雲南省高原之滇東喀斯特南部,往西為滇中紅色高原,往東、往南過盤江進入滇東南峰叢窪地喀斯特區。在中國三大階梯地勢中,石林處於第二階梯面上。此處高原起伏和緩,切割輕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間,個別山脈、山峰海拔超過2200米。大石林區海拔約在1750米;乃古石林區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高西低。石林縣境山脈有圭山山脈、九蟠山、打羊山脈、大佛山。石林景區主體位於九蟠山(又稱東山)和大佛山(又稱西山)之間的喀斯特區。九蟠山是區內重要的地質地貌分界綫。北起北大村天生關,沿巴江盆地東緣,嚮南延伸至彌勒縣西北部,大致呈北北東--南南西延伸,長約60餘千米,因地勢蜿蜒似竜、九起九伏而得名九蟠山。又因與石林盆地西南俗稱西山的大佛山對峙亦稱東山。九蟠山主峰文筆山海拔2203米。九蟠山東北方向為對石林地質演化有重要影響的牛首山。石林東南部為圭山山脈,其主峰老圭山海拔2601米,是路南境內最高點。石林西部為北北東--南南西延伸的大佛山山脈,山脈長達60餘千米,北起南盤江畔的尖山(石林分佈點),南至竹山,上段為山神廟峰(巴江源頭區),中段為大山坡,下段為竹山。
  境內地貌類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窪地、盆地、石丘、石林、石芽原野、峰叢和溶洞、湖泊、河𠔌。按山地、丘陵和壩區(盆地和窪地)、河𠔌劃分,其結構比是:山地69%,丘陵15.2%,壩區14.7%,河𠔌1.1%。石林、石芽主要出露在盆地、窪地、河𠔌附近和高原面上。
  石林縣氣候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具有“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幹濕分明”的特點。夏秋半年為雨季(每年5月—10月),鼕春半年為旱季(11月—次年4月)。境內氣候具有一定的分帶性。海拔1500米—1600米的低𠔌河槽地區,年均溫為16℃ —16.6℃,相當於中亞熱帶氣候;海拔1600米—1800米的壩區、緩丘區,年均溫為14.8℃—15.9℃,相當於中亞熱帶氣候;海拔在1800米 —2150米的山區、半山區,年均溫在12.8℃—14.7℃;相當於溫帶氣候;海拔在2150以上的老圭山主峰,年均氣溫低於12.7℃,相當於中溫帶氣候。路南石林地區氣候相當於北亞熱帶氣候至溫帶氣候。
  石林境內的太陽輻射因地形地貌而有所差異:緩丘平坦區(北大村一帶),太陽輻射年總量在135千卡/平方釐米—136.8千卡/平方釐米;其他起伏緩丘地的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34.6千卡/平方釐米—135.01千卡/平方釐米。每年3月是太陽輻射最大值月,月平均14.17千卡/平方釐米,最小值月是11月,月平均8.27千卡/平方釐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18小時,1994年總日照時數為2089.6小時。日照率53%,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嚮為西南風,次主導風嚮為南風,平均風速為3.13米/秒。
  自1965年以來,年平均溫度15.5℃,1994年平均氣溫16.5℃。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0.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8.2℃。極端最高溫度為33.6℃(1996年5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為-8.9℃(1983年12月29日降大雪後出現)。該區溫度隨海拔增加而降低,大致每增高 100米,平均氣溫降低0.59℃。多年平均無霜期252天,年均初霜期11月20日,終霜期為3月12日。
  縣境內降水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67.9毫米。石林地區屬路南縣境內降水較少區之一,年降水量在800毫米—850毫米之間,往東山或西山方向,降水量增加。雨季降水量占全年年降水量的80%—88%;旱季降水量僅占12%—20%。境內平均濕度75%。
  旅遊資源
   石林彝族自治縣有聞名世界的石林風景區,周圍還有九鄉、阿廬古洞、白竜洞等省級風景名勝區。加之氣候四季如春,舒適宜人,是一個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石林風景名勝區是一個以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位於昆明市東,距昆明市86公裏,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在石林廣達400平方公裏的區域內,遍布着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百畝不等。最典型的一片叫李子營石林,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峰巒,千姿百態,鬼斧神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在距今約三億六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石林一帶還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約二億八千萬年前的石炭紀,石林纔開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經過海水流動時不斷衝刷,留下了無數的溶溝和溶柱。後來,這裏的地殼不斷上升和長時間的積澱,纔逐漸變滄海為陸地。海水退去後,又歷經了億萬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衝蝕、風化、地震,就留下了這一童話世界般的壯麗奇景。遠遠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營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裏,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遊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進入景區內,但見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態,爭奇競麗。有的石柱高達40—50米,乍一看,正如一首佚名的打油詩所云:“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但這裏的石頭與衆不同,它是一幅絶妙的畫,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遊人前來駐足觀賞;它是一首優美的詩,古往今來有無數騷人墨客為它詠嘆吟哦;它又是有靈性和生命的;有雙馬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距石臺、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觀音石、將軍石、士兵俑、詩人行吟、母子偕遊、阿詩瑪等無數象生石,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動物外,還有許多酷似植物,如雨後春筍、蘑菇、玉管花等。有一處“鐘石”,能敲出許多種不同的音調。整個李子營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藝術寶庫,任憑遊客去觀察,去發現,去自由地想象。景區內峰回路轉,麯徑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宮仙境,遊者莫不流連忘返,贊不絶口。景區內建有獅子亭、望峰亭、石臺、石凳等供人小憩。彝族服飾、路南鹵腐、宜良烤鴨、油炸蜂蛹是遊覽石林值得購買或品嚐的特色産品。彝族的歌舞也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和文化內涵。
  早在明代,石林即已成為名勝,但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後,政府纔組織有關單位和人員認真進行勘察、設計、施工、修築遊路和外面的公路、賓館、飯店、商場等,給一些象生石取了名,石林纔逐漸名揚五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定為第一批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經濟狀況
  2005年數據:
  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69032萬元,為年計劃163600萬元的103.3%,增10.1%。其中:第一産業49100萬元,增5.57%;第二産業53034萬元,增11.21%;第三産業66898萬元,增12.43%。一、二、三産業的比重為 29.05:31.37:39.58,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旅遊業】 2005年完成遊客接待中心建築施工、石林主景區有礙景觀設施第一期拆遷改造工程和景區電網改造。石林景區全年遊客突破2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其中海外遊客22.7萬人次,增44.35%。景區旅遊門票收入1.6億元,比上年增6.7%;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
  【農業】2005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産值91392萬元,為計劃的105.17%,增9.88%。糧食總産達119822.9噸,增1.66%,實現糧食産值19926萬元,增3.5%。全縣烤煙種植面積8032公頃,收購煙葉15600噸,實現收購總值16780萬元,均價為10.66元,種煙農戶戶均收入達5490元,煙農人均收入1279元。畜牧業生産快速發展,産業化經營邁出新步子。全年山羊年末存欄166649衹,增6.07%;出欄69153衹,增8.11%。生豬存欄163196頭,增6.75%;出欄190416頭,增17.23%。牛存欄45839頭,增3.70%,出欄7168頭,增19.05%。傢禽出欄697536衹,禽蛋産量1153.5噸。實現畜牧業産值29536萬元,增9.6%。果蔬生産繼續保持了穩定發展,實現緑色産業産值8523.86萬元,其中:蔬菜産量6689.5萬千克,增12.32%,産值6550萬元,增9.6%;水果産量1047.8萬千克,增53.08%,産值1973.86萬元,增37.74%。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全年完成水利建設工程788件,總投資3169.7萬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5710畝,節水灌溉面積2200畝,解决和改善了11320人及5950頭大牲畜的飲水睏難。扶貧工作成效明顯,投入扶貧工程專項資金288萬元,完成農田水利及人飲工程6件、道路修建項目10件、建設沼氣池750口、節能竈876口。
  【工業、非公經濟】 2005年,不斷加大工業生産投入,雲南官房水泥有限公司技改擴建、雲南衆友集團等一批企業的發展壯大,為工業經濟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工業經濟創造的增加值為35762萬元,占GDP的比重為21.16%。全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12167.6萬元,比上年增長13.25%。
  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39500萬元,為計劃的102.1%,增14.4%;工業産值62000萬元,為計劃的104%,增25.26%;工業增加值14700萬元,為計劃的100%;實交稅金3800萬元,增16.4%;從業人員30600人。民營企業新上項目26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0248萬元。到2005年底,個私企業已發展到5220戶,註册資金61007萬元,從業人員12297人。
  【財稅金融】 200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791萬元,完成調整預算,同比增長10%;地方財政支出28154萬元,同比增長32%。年末全縣各項存款餘額196507萬元,比年初增長16.99%,其中,儲蓄存款104561萬元,比年初增長17.09%;各項貸款餘額153706萬元,比年初增長13.49%;年末人均儲蓄存款4505元。
  【深化改革】 2005年石林房地産開發經營總公司完成了股份製改革,縣糧食企業改製正抓緊實施。組建了雲南衆友集團、雲南興亞集團、雲南石金集團等3傢民營企業集團,民營經濟實交地方稅金3800萬元,增16.4%,年均增9.8%。農村信用社改革、部門預算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鞏固擴大,認真開展各項涉農收費專項治理,全面免徵農業稅,確保了農民負擔減輕不反彈。實施了一係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啓動了縣便民服務中心。
  【招商引資】 2005年,招商引資新上項目17個,到位資金10170萬元;結轉上年在建項目14個,到位資金10350萬元,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520萬元。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基礎設施建設】 2005年編製完成石林現代化城市發展概念規劃、石林中路沿綫控製性詳細規劃等一係列重要規劃。石林旅遊服務區中區和阿詩瑪文化生態園開工建設,縣城東城區市政道路和管網設施實現全面配套,昆明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石林天奇醫院、縣人武部新營房建成投入使用,小宗土地建設全面開工。縣城環城西路、石林中路立交橋至彩色噴泉段改造如期完成。城市緑化進一步加強,建成區緑化覆蓋率提高到26%。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取得階段性成果,交通秩序、經營秩序、衛生保潔得到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九石阿旅遊專綫石林段建設工程通過驗收,西石一級公路石林段路基通車,石蒙高速公路石林段完成選綫和踏勘,鹿平公路大可至平田段改造、石林中路擴建一期工程開工,改造修繕鄉村公路107條179公裏。縣管水利工程管理體製改革順利完成,啓動了威黑水庫灌區中低産田改造工程,威黑水庫二期防滲加固等重點工程竣工,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6萬畝。縣城電網改造與建設順利推進,35千伏板橋變電站增容及石林景區、縣城東城區、石林中路電纜工程相繼建成。
  【生態環境保護】2005年來,加大生態環境建設投資,做好22.35萬畝的國傢重點公益林防護,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水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環境保護規劃和巴江河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完成縣級封山育林2.2萬畝,新造林地管護10.01萬畝,政府樣板林200畝,市級幼林撫育624畝,義務植樹90萬株,森林病蟲害防治5.08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4%。重視城市緑化美化,縣城公共緑地面積達到39.9萬平方米、單位附屬緑地面積48.4萬平方米、生産緑地面積3.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緑化面積達13.92平方米,緑地率達23.99%,緑化覆蓋率達26%。繼續治理整頓土地和礦業市場秩序,加大對煤礦、非煤礦山和礦産品加工企業的治理整治力度,及時查處無證開採、越界開採,製止私挖濫采、取締以探代采違法行為,全縣炸毀盜采和私挖濫採煤礦井100餘口,查處各種案件30餘件,有力地打擊非法采礦行為,杜絶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2005年內,開發整理土地0.8萬畝,實現了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交通郵電】 2005年底石林縣境內公路里程數841.738千米,其中:國道82.32千米,省道75.698千米,縣道179.7千米,鄉村道384.35千米,旅遊專綫75.56千米,專用綫44.11千米。九石阿旅遊專綫石林段工程全面完工,經驗收合格後,交昆明市九石阿公路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和管理。石林中路擴建工程於12月開工。年內完成西石公路縣境內16千米的徵地拆遷工作。鹿平公路開工建設。2005年,全縣汽車客運量為24769170人,客運周轉量為131478660人千米。鐵路運輸客運量為41205人,客運周轉量為24241779人千米;鐵路貨運量為230383噸,貨運周轉量為33230792噸千米。
  2005年,電信完成業務收入1503.33萬元,占計劃的100.42%。安裝固定電話5371戶(拆除3900戶,實際淨增1471戶),銷售小靈通2057部(拆除2801部,實際負增長744部),ADSL業務完成503戶。截止2005年底,在用固定電話使用戶21000戶,小靈通使用戶3600部,ADSL使用戶1000戶。
  2005年郵政業務收入207萬元,完成計劃的103.5%,其中:函件完成14萬元,包件完成15.93萬元,匯兌完成18.4萬元,特快專遞完成7.13萬元,報刊完成36.71萬元,儲蓄完成63.36萬元,集郵收入完成17.78萬元,物流業務完成22.27萬元,信息增值業務完成6.22萬元,其他業務收入完成5.2萬元。
  【人民生活】
  2005年,石林縣保持了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75‰,新增農業人口家庭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669戶;啓動了7個阿詩瑪民族文化生態村建設試點工作。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農民人均純收入3089元,按現價比上年增1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0元,比上年增5.2%;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1571元,比上年增6.26%。全額兌現了縣城東城區教師經濟適用住房補貼。1%人口抽樣調查和第一次經濟普查接近尾聲。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開展,雙擁工作繼續加強,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榮獲全省雙擁先進縣稱號。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261人,救濟災民和睏難群衆5萬人次,社會保障體係進一步健全,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氣象監測預報質量穩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成效明顯。人事、扶貧、檔案、民族宗教事務管理等事業取得了新成績。
  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5261人,其中:輸出省外702人,省內1219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706人。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失業救濟金足額發放;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行平穩,擴面工作正在展開,符合條件的睏難群衆獲得最低生活保障。
  全縣市場貨源充裕,價格穩定,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正常。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4791萬元,比上年增17.40%;組織供應化肥43500噸、農藥340噸、農膜408噸,確保農業生産資料市場有序運行。
  2006年數據:
  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億元,同比增11%,年均增9.6%;農業增加值6.5億元,同比增6.7%,年均增4.1%;工業增加值4.7億元,同比增11.7%,年均增9.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1.77億元,同比增28.6%,年均增3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8億元,同比增21.1%,年均增17.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2億元,同比增12.7%,年均增6.4%。大小石林景區接待遊客260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3億元,同比分別增8.3%和15.4%,年均分別增11.4%和21.6%,全縣接待遊客突破300萬人次,綜合收入10億元,同比增53.8%;烤煙收購總值1.96億元,均價11.98元,同比分別增16.7%和11.1%,年均分別增4.6%和2.8%;畜牧産值3.97億元,同比增3.9%,年均增13.3%;文化産業增加值1.77億元,同比增32.8%。
  社會事業
  【科教衛生】 加強科學普及。2005年,成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個,創建市級以上科普示範基地4個,榮獲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全面啓動了教育綜合改革,組建了石林高中教育集團,高中普及率提高到58%;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集、靠、收”戰略,“九年一貫製”改革試點取得成功,“兩基”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危房改造、支持欠發達地區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等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省甲級衛生縣城創建成效顯著。公共衛生體係、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進一步完善,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傳入和發生;全面啓動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補償報銷機製,參合率達97%。穩步推進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藥品購銷秩序明顯好轉,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文化體育】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05年,電視連續劇《阿詩瑪新傳》在石林縣成功拍攝,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申報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取得重大進展,組隊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民族民間鼓舞大賽獲銀奬,中國石林火把節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成功舉辦了2005年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昆明領跑杯”總决賽,圓滿完成昆明市第八屆民運會承辦任務,石林縣獲表演、摔跤、搶花炮第一名,射弩第三名,雙拐第四名和團體總分第三名,並以14枚金牌列金牌總數第二名。群衆性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彩,石林縣被評為昆明市民族傳統體育先進集體。殘疾人體育運動成績突出,何稱恩在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上獲男子甲組T36級800米和1500米項目第一名,省殘運會獲400米、800米、1500米三項第一名。2005年5月出版發行了2005版《石林年鑒》。2003、2004年版《石林年鑒》在年底評奬中,分獲省級二等奬、一等奬。《石林彝族自治縣志》續修工作進展順利。
  【民主法製和精神文明建設】完成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工作。2005年,“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縣工作通過市級驗收,“民主法製示範村”創建工作取得實效,村民自治有序推進;認真辦理群衆來信來訪,積極排查調處社會矛盾和民間糾紛,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8250萬元;深入開展各種“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初步構建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係,“無毒縣”創建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平安石林”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全縣保持了政治穩定、民族團结、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05年底,全縣已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村)16個,市級文明單位(村)85個,縣級文明單位(村)193個。
香煙
  石林香煙是紅雲煙草集團剛剛推出的新産品煙絲光澤油潤,香氣豐滿、細膩,刺激性輕,勁頭適中,餘味純淨,具有獨特的烤煙清香...在銜接會上,石林香煙豐富飄逸、清新自然的香氣得到了客人們的一致好評。
  “石林”牌捲煙是雲南麯靖捲煙廠研製生産的全國名牌捲煙。創牌於1974年,1980年以後形成規模生産,1982年獲得省優産品稱號,1987、 1991年經國傢煙草總公司評比鑒定,被評為國傢煙草行業優質産品,1988年又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奬”;1994年由國傢煙草專賣局評定為94 年度質量等級優等品;1997年獲捲煙係列省首批名牌産品;1999年度再次被評為行業名優捲煙。係全國十三種名煙之—:在全國享有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十個品牌中名列第四,“石林”捲煙從形成規模的那一天起,以優秀的內在品質和獨樹一幟的商標設計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石林”捲煙商標包裝設計以石林那千峰奇危、拔地而起、直刺青天,如莽莽森林,似海市蜃樓,蔚為壯觀的石頭群為主體圖案,並在山的四周陪襯於歐式花框花邊的點綴,美觀、新奇、格調高雅簡潔明快,圍繞石林名勝,使産品從內到外形成完整絶妙的圖案標志,逐步體現一種“石林文化”,不愧為大自然的智慧結晶。放眼如今,企業已進入全面的品牌競爭時,為答謝深愛“石林”品脾捲煙的廣大消費者和消費者多年來的厚愛,麯煙企業將在今年內推出“精品石林”捲煙,期望調整和改進後的石林係列産品能繼續得到各界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
岩溶地質學術語
  stone forest, crevice karst
  由密集林立的錐柱狀、錐狀、塔狀石灰岩體組合成的景觀。其間多為溶蝕裂隙。隙坡直立,坡壁上部有平行的溶溝。以雲南的路南石林最為典型。石林相對高度一般20米左右,高者可達50米。一般認為是土壤水或非可溶岩蓋層水沿質純厚層石灰岩表面及節理裂隙溶蝕作用的結果,上部受雨水作用改造
演員石林
  個人檔案
  姓名:石林 女演員石林
  性別:女
  籍貫:山東
  年齡:23歲
  身高:168cm
  體重:52kg
  學校:四 川 音 樂 學 院 影 視 演
  特長:鋼琴 舞蹈 演講 表演 駕駛 遊泳
  語言:普通話 山東話 四川話
  電影作品
  《鬼城諜變》飾女二號許婭菲 導演:陳亞洲 04.7-8
  《天機》飾女二號嶽煙霞 導演:錢路詰 06.4-5
  《尋狗啓示》女一號邊雅 導演:曹偉 07.5-6
  電視電影
  《原鄉人》飾女一號秀枝 導演:趙淑彬 04.12
  《天際》飾女一號蕭雅 導演:郭彤 06.3
  《一木》飾女一號白大娜 導演:趙淑彬 06.4
  《西南警事》飾女一號石櫟榮 導演:劉路一 06.9
  《鷹眼》飾女二號夏菲菲 導演:李強 07.12
  電視劇
  《芙蓉花開》飾菲菲 導演:羅雷 05.7-8
  《嘉陵江邊這座城》飾女二號張楓 導演:塗興錄 05.9-11
  《海詩行動》飾女二號魯曉冉 導演:陳亞洲 05.12-06.2
  《要過好日子》飾主持人 導演:歐陽奮強 06.5
  《女人情感》飾陳秘書 導演:陶玲玲 06.8
  《兒大女成人》飾女二號楊子 導演:張乙 06.8-9
  《成都往事》飾劉榮平 導演:羅雷 06.10
  《假如愛能重來》飾女二號海玲 導演:馬功偉 06.11-07.1
  《原罪》飾小唐 導演:樊明仁 06.12
  《戴着面具跳舞》飾女一號蘇眉 導演:周力 07.6-8
  《周恩來在重慶》飾張瑞芳 導演:董亞春 07.10
  《三峽戀》飾石榴 導演:石偉 07.11
  《滾滾血脈》清代飾女一號吳小鳳 導演:李寶能
  《滾滾血脈》現代飾女一號竜玉 王淑志 08.5-7
  《敵特在行動》飾鬍嘉玲 導演:𠔌錦雲 08.9
  《77封陣亡通知書》飾白汝清 導演:雷獻禾 08.12
  《同齡子》飾田愛香 導演:歐陽奮強
  《鮮花朵朵》飾六朵 導演:張國慶 09.06-08
  廣告
  “祥和鳥”服裝 “華西”酸奶 “國色天香”樓盤
  “華人居”傢具 “寶島”眼鏡 “香洲半島”樓盤
  “鉑金城”商場 “喜郎君”酒 “陽光林森”傢具
  “太平洋”百貨 “群麗”婚紗 “雙熊貓”洗衣粉
  “花博會”宣傳大使 “中國移動” “中國電信”
  “古”攝影 “全民健身” “七彩花都”樓盤
  “天鑫洋”金條 “川島”餅幹 “五糧液”冰酒
  雜志
  《民間文學》封面 《中國美容時尚》封面
英文解釋
  1. :  Dan Lin,  stone forest
  2. n.:  hoodoos,  limestone tower
近義詞
石林
石林彝族自治縣, 石林彝族, 石林, 石林自治縣
石林
石林
石林社區, 石林居委會
相關詞
旅遊重慶風景名勝奎剋烏蘇石林常山三衢石林風景區雲南
菜餚美食中國甘肅自然資源黃河景點錫林郭勒
草原旅遊地理甘肅省喀斯特行政海南
貴州更多結果...
包含詞
石林鎮石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