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策 > 參議
目錄
參與謀議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posed plan
  參與謀議。《後漢書·班固傳下》:“ 永元 初,大將軍 竇憲 出徵 匈奴 ,以 固 為中護軍,與參議。”《舊唐書·李林甫傳》:“ 林甫 久典樞衡,天下威權,並歸於己,臺司機務, 希烈 不敢參議,但唯諾而已。”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捲七:“﹝ 和珅 ﹞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法,不許部臣參議一字。”
官名 Guan Ming
  官名。 金 軍中、 元 明 中書省屬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國 初高級軍事機關,均置“參議”。《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十一年》:“ 蒙古 取 金潞州 ,元帥右監軍 納哈塔布拉圖 參議官 王良臣 死之。”
No. 3
  官名。(1)明初,中書省參議府有參議官,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後廢。(2)明通政使司有左、右參議,為通政使佐官。清沿置,乾隆十三年(1748)去左、右銜。(3)明於布政使下設左、右參議,無定員,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等事。清沿置,乾隆十八年(1753)廢。(4)清末改革官製,各部於左、右丞下設左、右參議,掌審議有關部務法令。(5)北洋軍閥與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央政府及各省皆有參議,無定員,由主管任意委派,係閑散職務。(6)日本官名,唐名為“宰相”,官位為正四位上,屬於公卿階層的官職。足利義輝,北田晴具,織田信長,伊達政宗等戰國大名都曾擔任這一官職
英文解釋
  1. n.:  consistory
  2. v.:   participate in planning,   councel,   advise,  a counselor
包含詞
參議員參議院參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