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
目錄
ai le ai le
  ①(-yuè)哀悼死者的音樂。②悲哀與快樂喜怒哀樂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āi yuè āi yuè
  用於喪葬或追悼的悲哀樂
No. 3
  悲哀與快樂。《左傳·莊公二十年》:“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宋 曾鞏 《<王平甫文集>序》:“其憂喜哀樂感激怨懟之情,一於詩見之。” 清 顧炎武 《路光祿書來感嘆成篇》詩:“中年早已傷哀樂,死日方能定是非。” 沉從文 《<沉從文散文選>題記》:“十多個縣分的城鎮……給我留下人事哀樂景物印象。”
No. 4
  哀悼死者的音樂。 巴金 《懷念蕭珊》一:“同樣地奏着哀樂,我的思想卻從擠滿了人的大廳轉到衹有二三十個人的中廳裏去了。” 穆青 等《為了周總理的囑托》:“電臺突然播放出不祥的哀樂。”
概況
  哀樂(dirge āi yuè ),專門用於喪葬或追悼儀式的悲哀樂麯。不同國傢、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哀樂的內容及演奏演唱方式是不同的。中國現用的哀樂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改編自《風風嶺》(粉紅蓮)
  鮮為人知的是我國普遍使用的喪葬儀式上的《哀樂》,是劉熾等人改編自陝北民樂嗩吶吹奏的《風風嶺》演化而來,樂麯1949年9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審閱,被正式批準為典禮用樂麯。
  劉熾(1921-1998):來自民間的鼓樂作麯傢。提起影片《上甘嶺》立刻會讓人想起那首遼闊的《我的祖國》,提起《英雄兒女》也不禁要唱起《烽煙滾滾唱英雄》,比起這些激昂的歌麯,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麯肯定會讓曾經青 春韶華的觀衆怦然心動,“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而為這些歌麯譜麯的就是劉熾。
  陝北人性格直爽,大喜大悲無不表現於形!喜樂莫過於《大擺隊》,哀樂動容者非《粉紅蓮》莫屬。今天我們在正式場合所用哀樂也是源於陝北的民間音樂。1942年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的音樂工作者劉熾、張魯等人,到米脂縣嚮嗩吶藝人常文青請教,得到了意外的收穫。常文青嚮他們傳授了《將軍令》《大擺隊》《粉紅蓮》等樂麯。1943年,劉熾、張魯等人將深沉悲壯的《粉紅蓮》加工改編成由多種民樂演奏的哀樂。1956年,劉熾在電影《上甘嶺》音樂創作中,再一次將《粉紅蓮》加工為雙管管弦樂隊加大鑼的追悼哀樂。其後便有了我國通用的《哀樂》。
第二種說法:為劉志丹而作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這個革命根據地站穩了腳跟。但是就在這一年,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締造者——劉志丹同志,在一次戰鬥中不幸光榮犧牲。當時,中國共産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在悲痛之中,交給邊區的文藝工作者一個重要任務:迅速創作一首葬禮音樂,用於即將舉行的劉志丹同志追悼會上。於是,以“人民藝術傢”馬可(1918-1976,享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現代作麯傢,代表作品為群衆歌麯《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以及在延安時由他領導創作的歌劇《白毛女》等)同志為主的延安音樂工作者們迅速搜集素材,很快便達成一致。創作組最後結合了兩首陝北民歌《綉荷包》與《珍珠倒捲簾》的主旋律,稍加修改,並將速度降為“極慢”,成為一首凄楚動人的管樂麯,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樂”。可見,本麯最先追思的故人,無疑就是劉志丹同志了。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係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回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麯《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嚮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麯》等流傳最為廣泛。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麯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衆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麯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産。1978年他的部分歌麯被編入《馬可歌麯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殯儀用麯。而這一說法是目前國內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羅浪原創
  《哀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首任團長羅浪根據北方一首民間吹打樂麯調改編而成的。著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麯》《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東方紅》《獻花麯》都是他所改編和配麯,開國大典上指揮軍樂團的就是他。《哀樂》是他影響最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羅浪說,看到死難烈士的遺體還保持着搏鬥的姿態,他覺得哀樂不僅僅是哀悼,還應該表達緬懷並牢記英雄豐功偉績的情感,所以創作時他在降E小調的基礎上,於全麯最強音處采用臨時轉大調手法,使麯調在嗚咽、悲哭之後又激昂而堅决。
  《哀樂》首次演奏是1945年在張傢口悼念陣忘烈士的典禮上;1949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儀式,中央批準正式作為國傢葬禮樂麯。1953年斯大林逝世,《哀樂》第一次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
英文解釋
  1. n.:  coronach,  funeral music,  dirge
法文解釋
  1. n.  musique funèb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