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擢发难数
目录
擢发难数 Number of pull to launch an attack
拼音: zhuó fà nán shǔ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 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资料来源: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例子: 可死之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

No. 2
  语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国须贾曾陷害范雎,范雎改名逃到秦国,并做了秦国的丞相,而须贾出使秦国,得知秦相张禄就是范雎时,急忙谢罪。范雎问他汝罪有几?”须贾答道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说拔完须贾的头发也难以计数他的罪过◇因以擢发难数”形容罪恶之多,数也数不清。
No. 3
  战国 时, 魏国 的 须贾 曾陷害 范雎 ,后 范雎 为 秦 相, 须贾 使 秦 ,向 雎 谢罪, 雎 问:“汝罪有几?”回答说:“擢 贾 之髮以续之罪,尚未足。”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因以“擢髮难数”形容罪行之多。《唐大诏令集·会昌四年<平潞州德音诏>》:“胁从百姓,残忍一方,积恶成殃,擢髮难数。”《野叟曝言》第七二回:“ 秦檜 之罪,擢髮难数,诚能被 施舍 捉住,生啖其肉,何快如之!” 邹韬奋 《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法西斯作风的罪恶是擢发难数的。”
No. 4
  zhuó fà nán shǔ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战国中期,魏国贤士范雎随魏中大夫须贾奉魏昭王之命,出使齐国,在齐国呆了数月。齐襄王听说范雎有辩才,派人赐他十斤黄金,还有牛酒。范雎委婉地拒绝了。须贾知道后大怒,以为范雎与齐国有私通,令他归还东西。回国后,又向魏相魏齐告了范雎的状。范雎遭毒打后装死被扔进厕所中,央求看守使计得以逃脱,更名张禄。
  不久,范雎的才能得到秦昭王的重用,秦昭王四十一年被封应侯,任相国。魏国听秦国将东伐韩国、魏国,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私下面见须贾,须贾大惊,他以为范雎早已死去,不想他还活在秦国。便送东西给范雎,希望他引荐见秦相张禄。范雎为使须贾弄清真相,满口答应。到相府后,须贾发现范雎就是张禄,惊恐万状,敞开衣服爬行到范雎面前谢罪说:“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说,将我的头发都拔下来计算我的罪过,都还不够数的。范雎当面历数须贾三大罪状,报告秦昭王,将其赶走。
  “擢发难数”形容罪过之多如拔下来的头发,难以数清。
成语词典
  成语名称 擢发难数 汉语拼音 zhuó fà nán shǔ 成语释义 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成语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使用例句 可死之罪,擢发难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
近义词
不胜枚举, 数不胜数, 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