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廣東 >廣州 >廣州公交站 > 汾水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
  汾水 fén shuǐ〔英文 Fen River 、Fen Ho、Fen He 〕
  .
  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長716公裏,流域面積約39,000平方公裏,為中國黃河第二大支流。源於山西寧武管涔山麓,貫穿山西省南北,流經靜樂縣、古交市、太原市、清徐縣、祁縣、介休市、霍州市、洪洞縣、臨汾市、侯馬市,在河津附近匯入黃河。汾河在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裏,占到整個汾河的七分之一。
  《山海經》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註入河(黃河)。”《水經註》載:“汾水出太原汾陽之北管涔山。”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源”,即為汾河正源,位於寧武縣城西南三十公裏的東寨鎮西樓子山下,源泉從山腳石滹中涌出。池水通過地下暗道從一石鑿竜口噴瀉而出,流入寬闊的河道。竜口之上橫一“汾源靈昭”石刻,這就是汾河的源頭,被譽為“晉地之根”。昔日汾源之水流量很大,從管涔山上伐下的木材,都靠汾源之水運送,即使到本世紀四、五十年代,仍可放排運木。而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水量大減。汾源近旁的山坡上,曾建有“雷鳴寺”,因汾水出山聲如雷鳴而得名。據記載該寺始建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依山而築,規模宏大,殿堂鱗次櫛比,盛時住僧300餘人,為晉北名剎,今已無存。
  汾源和汾水,與三晉悠久文明之淵源甚深。
  金末元初的著名學者元好問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途中來到太原,遊覽完汾河西岸的晉陽古城遺址,為我們留下了一首《過晉陽故城書事》,復有《雁丘詞》傳世。
  .
  邁陂塘·雁丘詞 〔金〕元好問
  泰和五年乙醜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纍石為識,號曰雁邱。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雪,衹影嚮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
  註:關於汾水更多內容,請參見“汾河”詞條。
英文解釋
  1. n.:  name of a tributary of the Yellow River
近義詞
汾水
汾水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