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
解釋: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資料來源: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子: 夫豈不懷,~,願言敏德,啜菽飲水。(唐·王勃《倬彼我係》)
|
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A phrase from the poem. Xiao Ya. Car jurisdiction "Gaoshanyangzhi, Kageyuki anchor |
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隋書·高祖紀下》:“有功之臣,降情文藝,傢門子姪,各守一經,令海內翕然,高山仰止。” 唐 張說 《祭殷仲堪羊叔子文》:“凡百君子,高山仰止,馨香以時,敬恭明祀。”《人民文學》1978年第5期:“一條麯折的山徑把觀衆的視綫引嚮推得更高的造型端莊的紅色紀念館,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
|
詞 目 高山仰止
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
釋 義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 處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示 例 夫豈不懷,~,願言敏德,啜菽飲水。(唐·王勃《倬彼我係》)
用 法 作謂語、分句;常與“景行行止”連用
註 : 歷代學者對"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之釋義都有分歧。
比如說對某某同志的事跡高山仰止,難以企及。
字義:止,極點
出處和典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轄》。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傢》專門引以贊美孔子:“《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漢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鄭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宋朱熹則解釋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說是人們平時仰望的高山,沒有什麽喻義;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一個崇高得可以,一個直白得可以。對“止”,都解釋為語助詞,看來沒有什麽異義。
高山景行,現在縮略成為成語。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為光明正大。這話出自《詩經·小雅》。鄭玄註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朱熹註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一個是漢儒,一個是宋儒,兩人說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上句“高山仰止”,鄭說“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並無喻義。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鄭說,“景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則而行之”,是說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依朱說,“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鄭玄、朱熹都是大儒,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由於兩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說提出之前,鄭說已為大傢所普遍接受,因此後人在引用這話時,多取鄭說,少有取朱說的。現行各種詞典,有的兩說並存,有的把兩說糅合在一起。
兩句中的“止”字,是語助詞,表示確定語氣,後代引用時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産生。因為是名句,後代引用的很多,這裏衹照錄見於《史記·孔子世傢》的一例:“《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話是用來贊美孔子的,由於在引文後面加了兩句(意思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裏卻一直嚮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顯豁了。再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又比鄭玄早生兩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說早已通行於世,並非鄭玄所首倡也。
另外,“景行行止”這句話中的讀音有些分歧,第二個“行”從讀音到釋義都沒有什麽問題,分歧在於第一個“行”字,目前所能見到的,主要有三個讀音:háng、xíng、xìng。讀háng,顯然把景行直接解釋了大路;讀xíng,也顯然是把景行直接解釋為行為正大光明(把行讀作xìng是舊讀,如品行、言行、德行、罪行、獸行等,現在都讀xíng了)。
《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轄》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餚,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譯文:
車轄轉動間關響,少女出嫁做新娘。不是饑來不是渴,盼和美人結鴛鴦。雖然好友不太多,一起宴飲喜洋洋。
平地樹林多茂密,長尾野雞樹上棲。漂亮姑娘及時嫁,帶來美德好教益。一起宴飲多快樂,永遠愛你不厭棄。
雖然酒味不太好,希望喝得別太少。雖然桌上沒佳餚,希望大傢都吃飽。雖無美德來配你,請來唱歌把舞跳。
登上那座高山腰。砍下柞樹當柴燒。砍下柞樹當柴燒,樹上枝繁葉又茂。今天相遇多美好,了卻相思樂陶陶。
高山擡頭看得清,沿着大道嚮前奔。四匹馬兒跑不停,六條繮繩諧如琴。見你車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近義詞:仰之彌高
反義詞:如履平地 |
|
成語名稱 高山仰止 漢語拼音 gāo shān yǎng zhǐ 成語釋義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對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使用例句 夫豈不懷,高山仰止,願言敏德,啜菽飲水。
★唐·王勃《倬彼我係》 |
|
高不可攀, 高不可登, 高不可及, 仰之彌高, 高插雲霄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仰止的意思含義解釋成語詞典在綫查詢 | 次韻歐陽良有高山仰止四首 | 淳之太尉相公寄示赴鎮小編三復成誦研味之餘理當酬繼但難於遍和輒取首題賦成拙句一首既伸高山仰止之願並以為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