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拼音: guǎn kuī lǐ cè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解釋: 管:竹管;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瞭解很狹窄,很片面。資料來源: 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例子: 我們萬不可憑~的調查瞭解,就下結論和發議論。 guǎn kuī lí cè guǎn kuī lí cè 管中視天,以瓢量海水,喻眼光狹小,見識不廣或不自量力 我昨兒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不得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 ”!——《紅樓夢》三十六回 漢 東方朔 《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後因以“管窺蠡測 ”比喻眼界狹小,見識短淺。 明 張綸 《林泉隨筆》:“一耳目之管窺蠡測 ,又焉得徧觀而盡識也。” 清 袁枚 《隨園詩話》捲十四:“凡人全集,各有精神,必通觀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並非其人應選之詩,管窺蠡測 ,一病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自知憤激之詞,不免狂戇僭越之罪,且管窺蠡測 ,亦難免舉長畧短,蹈捨己蕓人之譏。” 詞 目 管窺蠡測
音 guǎn kuī lí cè
釋 義 管:竹管;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瞭解很狹窄,很片面。
出 處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示 例 我們萬不可憑~的調查瞭解,就下結論和發議論。
【近義】:盲人摸象、坐井觀天、以管窺天
【反義】:洞若觀火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故事】: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很有才能,但經常諷刺漢武帝因而衹擔任太中大夫等小官,沒有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他寫一篇《答客難》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他把自己與蘇秦、張儀比較,他認為有才能的人不能管窺蠡測 ,要註意自己的行為與節操 成語名稱 管窺蠡測 漢語拼音 guǎn kuī lǐ cè 成語釋義 管:竹管;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裏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瞭解很狹窄,很片面。 成語出處 漢·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使用例句 管窺蠡測 ,知其孤陋。
★清·梁啓超《西學書目表序》 n.: take a narrow view of sth, look at the sky through a bamboo tube and measure the sea with a calabash, , restricted in vision and shallow in understanding 鼠目寸光 , 管中窺豹 , 管窺所及 , 以管窺天 , 坐井觀天 , 可見一斑 , 坎井之蛙 , 井底之蛙 , 引玉之磚 , 千慮一得 , 管見所及 , 管窺一斑 , 一隅之見 , 以偏概全 , 一得之功 , 一得之愚 , 以蠡測海 , 以錐刺地 , 牖中窺日 , 以筦窺天 力大無窮 , 大顯神通 , 大顯身手 , 三頭六臂 , 一石二鳥 , 分門別類 , 六臂三頭 , 目別匯分 , 高瞻遠矚 , 較短論長 , 比物連類 , 手眼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