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九峰鄉:面積40.55平方公裏,人口0.61萬人,轄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西地村,郵政編碼:325504。 行政村:新和、九峰、半崗、西地、塆頭、前坪仔、石門 |
|
區域概況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九峰鄉位於洪山區東部,處於中環綫與外環綫之間,其中南片25平方公裏2003年與東湖高新技術區簽訂共建協議共建科技産業園,武黃公路兩側12平方公裏2005年被市政府劃為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範圍,北片濱湖村、建強村、古架村、漁場於2006年6月劃歸東湖風景區托管。鄉下轄1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006年有人口13734人。産業結構以農業為主。九峰鄉擁有豐富的土地和水資源,有耕地738.4公頃、林地800多公頃、湖泊469.7公頃、塘堪374.6公頃。
經濟指標
2005年全年完成國稅1746.5萬元,占全年計劃的156.92%;地稅完成2080.3萬元,占全年計劃的Ill.8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4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00.1%;農民人均純收入4672元,占全年計劃的103.4%。
2006年主要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完成國、地兩稅4826萬元,完成目標的105%;農民人均收入達5140元,完成目標的100.02%,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全年完成4595萬元,完成計劃目標的101.11%,同比增長22.4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全年纍计完成投資4.041億元,完成目標的104.42%,同比增長18.78%,其中協調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建設技資6000萬元。
農業結構
九峰鄉位於武漢市東郊,地處丘陵地帶,具有廣阔的土地資源,山清水秀,沒有污染企業。面對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鄉政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已發展洪山菜莖133.3公頃、春秋西瓜266.7公頃,苗木33332}頃,草皮266.7公頃。鄉政府積極引導,大力發展茶葉種植,2006年已發展茶葉種植133.3公頃。還加大茶葉品種改良力度,引進了一批優秀無性繁殖的新品種,投資25萬元改造茶園6.7公頃,引進了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福雲六號茶等名優品種。大力發展農業科技示範戶,發展了市級科技示範戶3戶,區級科技示範戶20戶。不斷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産經營模式,河劉村的洪山菜莖與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農民收入不斷增加。還重點推廣了微耕機和排灌設備,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産效率。
休閑農業發展迅速,逐步凸現特色。以弘揚茶文化為主的新農茶莊已於2005年經完工,2006年正式營業。該項目建成後將為周邊市民提供一個集製茶、品茶、垂釣、運動、餐飲、娛樂為一體的休閑去處;何劉村賢康園林休閑農莊已建成花卉苗木觀賞等景觀;投資3000萬元的漁場休閑度假村已完成20棟別墅和會務娛樂中心的修建。
緑化建設
九峰鄉擁有山林面積800公頃,轄區內有武漢市最大的森林保護區和武漢市最大的都市陵園。2006年封山育林333.3公頃,中幼林撫育66.7公頃,四旁植樹10萬株,緑化通道2公裏。加強了森林防火的預防和管理工作,新購買風力滅火機40臺、對講機4部,砍除了防火隔離帶10萬平方米,製定了森林防火責任製,從源頭上消除了火災隱患,全鄉沒有發生大的火災,較好地預防了森林火災,被武漢市政府授予"緑化先進單位"。
基礎設施
2005年鄉政府完成13.13公裏的道路建設,並設置路燈52盞:光纖進入4個村,布放光纖20公裏,發展有綫電視用戶近500戶,有綫電視入戶率達40%;改用自來水289戶,受益人942人,改用衛生厠所和三格無害化厠所278座。
2006年,共投入資金360多萬元,為5個行政村修建了水泥道路15條,共計18公裏。同時,九峰城市森林保護區二期工程、關葛大道、高速鐵路、森林大道、景觀大道、青王路等重點工程也順利進行,這將大大改善全鄉的投資基礎條件和投資環境。
專項工作
一是加強控製“三違”工作,堅决貫徹區委、區政府指示精神,積極穩妥完成控製“三違”目標。“控違”工作按照洪發(2004)16號文件精神,成立鄉、村兩級整治違法建設工作專班。嚴格執行相關政策、法規,堅持“三為主一帶頭”的工作機製,實行村級電話日報製,加強城管執法力度,實行奬懲及責任追究製。全年對違法建設立案74起,查處74起,查處率100%。行政處罰拆除案件沒有一處引起群衆投訴上訪,案件合格率100%,辦結領導批示2起、督辦件6起,辦結率100%,全年共拆除違法建房12845平方米,共74處,嚴厲打擊了搶建的不良勢頭。同時,“雙創”工作也取得優異成績,2006年在全市同類鄉鎮評比中再次被評為第一名。二是積極做好“傢園建設行動計劃”工作。"傢園建設行動計劃"試點村新躍村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通過市級驗收,被評為優良。
社會事業
穩步推進社會穩定工作。2006年,進一步深化平安鄉鎮的創建工作,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來抓,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領導,層層抓落實,深入排查化解各類糾紛,解决群衆熱點、難點問題,全年調解糾紛84起,調解成功率100%。鄉信訪工作人員深入村組,排查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將矛盾遏製在萌芽狀態。廣泛開展"四五"普法教育,普法宣傳進村入戶,使群衆能知法、懂法、用法。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係,結合"傢園建設行動計劃",建立了220多戶"治安中心戶",在村內巡查,配合派出所形成聯防的工作機製,堅持嚴打,努力控製和減少了各類犯罪案件。
穩步推進安全生産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産責任體係和管理體係。2006年,重點抓了煙花鞭炮市場的管理,對經營戶進行安全培訓,鄉安全工作人員每周巡查,每逢大型節假日組織全鄉安全大檢查。全鄉無一起安全生産事故發生。
穩步推進社會事務工作。一是積極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2006年轉移農業勞動力370人,完成目標的105.71%,新增就業崗位110個,完成目標的110%。新增殘疾人就業11人。二是不斷加強社會保障工作的力度。2006年,全鄉共發放城市低保415戶、965人,共計868980元:發放農村低保141戶、366人,共計176036元。2006年全鄉共有10356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占應參保人數的92%。超額完成義務獻血任務,完成目標的110%。三是農村改水改厠工作,按目標要求順利完成,衛生單位的創建工作深入紮實推進。
穩步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按照新時期人口計生工作“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改善人口結構”的要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綜合治理,嚴肅政策,立足服務,全面完成了計生工作的各項考核指標。按照《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省條例》要求,全面開展了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兌現了計劃生育家庭奬勵扶助政策,開展了關愛女孩行動的宣傳活動及整治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娃振工作,計生率達100%,男女性別比為100∶112,該鄉計生協會被市裏上報國傢參評全國先進計生協會。
轉移農村勞動力355人,新增就業崗位205個,認真依照嚴格申領要求、嚴格審批程序、嚴格人員管理、嚴格發放辦法的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執行社會最低保障制度,2005年全鄉共有410戶、942人辦理了城市低保,全年共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87.34萬元;共有187戶、458人辦理了農村低保,全年共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9萬元,基本達到了應保盡保。2005年全鄉共有“五保”老人41名,其中集中供養37人,分散供養4人,集中供養率達90%以上。
穩步推進文化工作。2006年,完成了“村村通”信息工程,全鄉入戶率達到60%。同時,積極開展文化體育活動,滿足群衆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多次選派優秀節目參加省、市、區比賽均獲得較好成績。其中《禦果園》、《幸福山歌》、《五星紅旗》等節目參加第二屆洪山區農民藝術節獲得表演金奬,«大卓瑪與小卓瑪》獲表演銀奬,«幸福山歌》、《五星紅旗》獲得創作奬,還獲得優秀組織奬:參加省第二屆中老年戲麯演唱大賽,獲得銀奬。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牢牢把握“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群防群治、專群結合”的方針,狠抓“平安九峰”建設的各項措施的落實,全面履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於大局,服務於基層群衆的工作職能。2005年全年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32起,其中現行案件26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6人,查處各類治安案件164起,查獲販毒案2起,抓獲吸毒人員9人,其中強戒8人(4人轉勞教,2人轉刑拘),打掉犯罪團夥4個,沒有發生有影響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沒有出現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夥,安全生産無事故,9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四無”,無重特大盜竊,無搶劫,無集體上訪和民轉刑案件的發生,被武漢市評為“平安鄉鎮”。
精神文明
2006年,全鄉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十個十工程”創建活動,在活動中保豐村頭排王組等被評為“十佳文明村灣(組)”,王正明等被評為“十佳壽星”,李景發等被評為“十佳孝星”,黃亮、吳小梅等被評為“十佳模範夫妻”,郭彩雲等被評為“十佳和諧家庭”,李保群等被評為“十佳教師”,張潔等被評為“十佳學生”,鮑植高等被評為“十佳致富能手”,張鑽純等被評為“十佳經紀人”,廖小玲等被評為“十佳共産黨員”。在這次活動中,全鄉廣大幹部群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圍繞“清潔九峰、美化村灣”的目標,以創建“十個十”為載體,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促進了全鄉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質的提高。 |
|
區域概況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九峰鄉位於縣城東南,秦嶺北麓,首陽山下,地處周戶交界,逶迤的耿峪河穿行而過,風景秀麗,四季如春。距縣城23.5公裏。轄區面積106平方公裏,下轄21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159個村民小組,7585戶,2005年總人口30920人,耕地面積31242畝。南環公路橫貫東西,尚(村)九(峰)公路自北嚮南與南環公路相通。塔峪河和耿惠西幹渠在鄉中心流過。
1951年成立九峰鄉,1960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鄉。代碼:610124205。
行政區劃
九峰鄉轄何傢寨、鬍傢、趙良、聯新、薛堡、二聯、沙雲屯、委莊、水寨、甘午、安寨、馮尚坡、星峰、北千戶、南千戶、寇傢堡、余家、永豐、虎峰、聯西、耿義、東林、廟溝、民生等24個行政村。
經濟産業
該鄉農業主産小麥、玉米、水稻。林果有獼猴桃、蘋果。鄉鎮企業有機電、水泥預製品等廠。小型私營工商戶經營服裝、食品加工、運輸等行業。
2000年來,歷屆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生態立縣、文化名縣、旅遊興縣、産業強縣”的戰略部署,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在沿山一帶栽植了萬畝優質雜果林。該鄉氣候溫和,晝夜溫差大,是生産各類水果的最佳氣候帶,從初夏到初鼕,粉桃、黃杏、紅蘋果、紫葡萄、梅李子、獼猴桃、核桃、板慄、火紅的柿子交替成熟,香氣撲鼻,芳鬱四溢。
旅遊資源
九峰鄉民風淳樸,社會穩定。那裏有漢武帝五柞宮遺址,漢武帝遊獵虎頭山的故事廣為流傳。唐莊宗三公主妙善虔誠修行,羽化成仙的動人故事,被編成小戲《香山還願》,在三秦大地久演不衰,當年的香山寺、白雀寺遺跡尚存,公主墓時常有人祭奠香火。成吉思汗姑母修行地——通仙萬壽宮雄偉壯觀,鷹峰寺魁星樓更是莘莘學子及傢長許願、還願的必去之處。觀音山以其“一覽衆山小”而獨占仙境,秦嶺第二主峰首陽山,是伯夷、叔齊隱居之地,高山草甸,東、西花園,嫦娥沐浴湖等自然景觀讓人流連忘返。傳說中的牛魔王洞、鐵扇公主墓、藥王洞、眼光亭、雷打石、路傢寨等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為文化名縣、旅遊興縣的有機結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九峰人以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旅遊開發為依托,加大招商引資和産業結構調整力度,在耿峪溝建起旅遊、休閑、度假山莊18處。2005年6月9日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西安秦嶺北麓九峰地區鮮果采摘節”。鼓勵農民投資興辦“農傢樂”,當年發展農傢樂18戶,戶均收入增加1.5萬元。截止2006年,已發展“農傢樂”40戶。
良好的交通條件為九峰旅遊、休閑、度假、采果提供了方便,那裏距西安60公裏,開車走西戶高速路,再沿S107環山旅遊路西行10公裏,就到了九峰鮮果采摘區。 |
|
區域概況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九峰鄉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4公裏。面積27平方公裏,2005年人口0.7萬。轄九峰、金坪、紅星、方井、山溝5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1950年設九峰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
經濟産業
鄉鎮企業有農機、採煤、糧食加工、釀酒等行業。農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養殖業有生豬、耕牛、傢禽。經濟作物有油桐、茶葉、煙葉。 |
|
區域概況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九峰鄉全鄉總面積40.3平方公裏,轄7個行政村,6154人(2005年),耕地面積2296.3畝。2004年工農業總産值1502萬元,其中工業産值235萬元,全鄉人均收入2226元。
鄉政府駐西地村,郵編:325504。轄7個行政村(新和、九峰、半崗、西地、塆頭、前坪仔、石門)。
農村經濟
2004年灣頭村高山蔬菜基地建設形成規模,面積達200多畝,初見經濟效益。石門村水稻良種試種面積擴大,品種多樣,為九峰鄉實現水稻優質高産提供良種示範。
基礎設施
全面啓動鄉村康莊工程。2004年全鄉共列入鄉村康莊工程公路改建3條,總里程達20多公裏。玉岩至白柯灣、九裏潭、九峰至灣頭康莊工程全面動工。
社會事務
2004年,完成撤村並村工作。撤並後的行政村由原來的13個,縮減至7個。完成九峰村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
|
泰順縣轄鄉。縣內林業基地之一。建國時屬玉西鄉,1952年劃分玉西、九峰2鄉,1956年2鄉合併,仍為玉西鄉,1958年稱玉西管理區,1962年改公社,1983年析建九峰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2年玉西鄉並入。位於縣境東部,東北鄰蒼南縣,距羅陽33公裏。面積40平方公裏,人口0.5萬。泗(溪)九(峰)公路終此。轄西地、上寮、新齋、沙嶺、古院、九峰、山後、前坪仔、塆頭、九裏潭、半崗、白柯塆、石門13個村委會。竹木資源豐富,有氟石礦。特産茶葉、竹筍、茶油。以農為主,有茶葉加工、鑄鋼等行業。白柯塆小官廟為1935年浙閩邊臨時省委舊址。 |
|
鄉政府駐王傢店,人口47520人,面積48.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王店、古架、濱湖、建強、何劉、三星、群建、保豐、新農、新洪、新建、九峰、馬驛、新躍。 |
|
轄 王店社區居委會;九峰、三星、群建、新洪、新農、新建、馬驛、保豐、新躍、何劉、建強、鼓架、濱湖13個村委會 |
|
610124205000 九峰鄉 610124205200 何傢寨村
610124205201 鬍傢村
610124205202 起良村
610124205203 聯新村
610124205204 薛堡村
610124205205 二聯村
610124205206 沙雲屯村
610124205207 魏傢莊村
610124205208 水寨村
610124205209 甘午村
610124205210 安寨村
610124205211 馮尚坡村
610124205212 星峰村
610124205213 北千戶村
610124205214 南千戶村
610124205215 寇傢堡村
610124205216 余家村
610124205217 永豐村
610124205218 虎峰村
610124205219 耿西村
610124205224 耿峪村 |
|
周至縣轄鄉。1951年成立九峰鄉,1960年建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於縣城東南,距縣城23.5公裏。面積40.1平方公裏,人口2.9萬。南環公路橫貫東西,尚(村)九(峰)公路自北嚮南與南環公路相通。塔峪河和耿惠西幹渠在鄉中心流過。轄鬍傢村、起良、聯新、薛傢堡、二聯、沙雲屯、魏傢莊、水寨、安傢寨、佑傢寨、馮尚坡、星鋒、北千戶、南千戶、寇傢堡、余家、永豐、虎峰、耿西、坩鎧20個村委會。農業主産小麥、玉米、水稻。林果有獼猴桃、蘋果。鄉鎮企業有機電、水泥預製品等廠。小型私營工商戶經營服裝、食品加工、運輸等行業。 |
|
九峰鄉位於洪山區東部,處在中環綫與外環綫之間,總土地面積49平方公裏,人口18000人,産業結構以農業為主,重點發展旅遊業、工業産業園。2004年農民人均收入4256元。根據自然資源條件和經濟運行情況,我鄉製定了實施“生態之鄉、旅遊之鄉、財富之鄉”的發展戰略。以老武黃公路劃分,路北24平方公裏區域,依托後東湖、嚴西湖、九峰山、鼓架山等優美的自然資源發展旅遊業、房地産業,路南25平方公裏地勢平坦,依托東湖開發區雄厚資金、政策、技術等的綜合實力以及老武黃公路和武黃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優勢發展高科技工業園區,目前南片25平方公裏産業園區的總體規劃正在編製之中。 |
|
- : Jiufeng township
|
|
九峰 |
|
|
|
魏傢莊村 | 山後村 | 永豐村 | 新躍村 | 上寮村 | 紅星村 | 九峰村 | 九峰村 | 九峰村 | 新農村 | 半崗村 | 三星村 | 新建村 | 廟溝村 | 石門村 | 新和村 | 西地村 | 塆頭村 | 前坪仔村 | 古院村 | 沙嶺村 | 古架村 | 濱湖村 | 建強村 | 何劉村 | 群建村 | 保豐村 | 新洪村 | 馬驛村 | 金坪村 | 鬍傢村 | 聯新村 | 二聯村 | 水寨村 | 寇傢堡村 | 余家村 | 虎峰村 | 聯西村 | 東林村 | 民生村 | 白柯塆村 | 九裏潭村 | 新齋村 | 王店社區 | 鼓架村 | 方井村 | 山溝村 | 何傢寨村 | 起良村 | 薛堡村 | 沙雲屯村 | 甘午村 | 安寨村 | 馮尚坡村 | 星峰村 | 北千戶村 | 南千戶村 | 耿西村 | 耿峪村 | 趙良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