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不打自招
目錄
不打自招 Confess without being pressed
拼音: bù dǎ zì zhāo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含貶義,比喻不自覺暴露自己的過失或意圖

解釋: 打:拷打;招:招供。不用拷問,自己就招認了罪行。比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圖

資料來源: 明·馮夢竜《警世通言》第13捲:“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例子: 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蠢豬,他~,嚮人國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謁後語: 此地無銀三百兩;賊娃子說夢話

謎語: 坦白;露謎底;專練外路拳;挂羊頭賣狗肉

bù dǎ zì zhāo bù dǎ zì zhāo
  原義是罪犯不用動刑,就招認自己的罪行。現在常用來比喻無意中暴露出自己的缺點或錯誤
No. 3
  這不是小邵的理想,是他陸荃自己的理想,是他不打自招。——秦兆陽《女兒的信》
No. 4
  不用拷問,自己就招認了罪行。《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劉爺 看了書吏所録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
No. 5
  比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圖。《西遊記》第十七回:“﹝ 黑風山 妖怪﹞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説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做生日。’” 馬南邨 《燕山夜話·為什麽會吵嘴》:“可見‘讓’的目的是在於‘得’,讓一寸是要得一尺。這可以說是古代提倡禮讓者的不打自招。”
No. 6
  招:招供。舊指沒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No. 7
  詞 目 不打自招
   音 bù dǎ zì zhāo
  釋 義 舊指沒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出 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示 例 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叛徒,他~,嚮人國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歇後語:做賊的說夢話,鬼拍後尾枕(粵語)
  用 法 作謂語、賓語;比喻不自覺暴露自己的過失。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不打自招 漢語拼音 bù dǎ zì zhāo 成語釋義 招:招供。舊指沒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壞事或有壞的意圖自我暴露出來。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也是個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說出道:後日是他母難之日,邀請諸邪來作生日。” 使用例句 但是我還要說重慶發言人是個蠢豬,他不打自招,嚮人國人民泄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計劃。
  ★毛澤東《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
英文解釋
  1. n.:  condemned oneself out of one's own mouth; make a confession of one's own accord,  condemned oneself out of one's own mouth,  make a confession of one's own accord,  Confess without being pressed,  make a confession without duress
近義詞
不見天日, 不言而喻, 水落石出, 真相大白, 暴露無遺, 圖窮匕見, 原形畢露, 供認不諱, 誠心誠意, 洞燭其姦, 洞察其姦, 洞若觀火, 洞察一切, 一目瞭然, 東窗事發, 洞幽察微, 明若觀火, 明如指掌, 了若指掌, 旁觀者清, 忠誠老實, 仰視觀察, 真誠以待, 一覽無遺, 一覽無餘, 一覽而盡, 盡收眼底, 一望而知, 真相畢露
反義詞
大惑不解, 如坐雲霧, 如墮煙海, 不可捉摸, 不知所以, 不明真相, 匿影藏形, 製造冤案, 冷箭傷人, 睏惑, 矢口否認, 矢口抵賴, 玄之又玄, 真偽莫辨, 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莫解, 隱約可見, 煢煢孑立, 若存若亡, 若隱若現, 若有若無, 暗箭中人, 消聲匿跡, 深不可測,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明槍暗箭, 摸頭不着, 摸門不着, 找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