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bīng hán yú shu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资料来源: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例子: 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
|
|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遂以"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于,也写作"于"。 |
|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遂以“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于,也写作“於”。 唐 李宏庆 《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序》:“既脱儒服披緇衣,伏膺 奘公 ,未几而冰寒於水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陆放翁》:“ 绍兴 末,﹝ 陆游 ﹞始赐第,学诗于 茶山 曾文清 公,其后冰寒于水。” |
|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
词 目 冰寒于水
发 音 bīng hán yú shuǐ
释 义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 处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示 例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章继伯),冰寒于水。” |
|
青胜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