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不自量力
目錄
不自量力 Overconfident
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對自己估計過高

解釋: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資料來源: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願大師摧諸異道。”

例子: 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談文。(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

謎語: 螳臂擋車;螞蟻緣槐誇大國

No. 2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詞 目 Headword
  不自量力
發 音 Pronunciation
  bù zì liàng lì
釋 義 Interpretation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量:估量。
出 處 Source
  《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戰國策·齊策三》:“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示 例 Example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七回:就說我們殿試都是僥幸名列上等,並非~,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談文。
用 法 Usage
  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對自己估計過高。
近義詞 Synonyms
  自不量力 螳臂當車 蚍蜉撼樹
反義詞 Antonym
  妄自菲薄 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典故 Allusion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嚮鄭國發動了戰爭。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傢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嚮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發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徵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成語故事 Idioms
  不自量力成語故事 > 不自量力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徵辭、不察有罪,犯王不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
   釋義: “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故事: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 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嚮鄭國發動了戰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傢籠絡好關係,四不把自己嚮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發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徵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黃門待詔夏賀良等建議改變年號和帝號,說增加漏的刻度可 以使國傢永遠安寧,我誤聽了他們的話,希望給天下帶來安寧,但是 並沒有應驗。夏賀良等所說的所做的,都是違經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日的詔書,除了大赦一項之外,全部廢除。”
  這次改號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夏賀良等人因妖言惑衆,被處以死刑。
英文解釋
  1. n.:  overextend oneself
近義詞
才疏志大, 才高意廣, 才疏意廣, 眼高手低, 志大才疏, 一無所能
包含詞
不自量力地螳臂擋車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