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书法 > 张弘
目录
历史人物[三国·吴]
  字敬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笃学不仕,恒著乌巾,时号张乌巾。善篆、隶,其飞白书有飞仙鹤舞之态,可冠於世。自作飞白序势,备说其美。书断、金壶记》
广州美院教授
  (1959.1—)湖南宁乡人。生于武汉。擅长中国画。197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广州美院美术教育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新港》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日月盈昃》、《不灭的火焰》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十月秋染山》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水彩画《日落而息》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论文有《关于绘画语言的思考》。
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女,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副科长
  2006年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技术练兵比赛一等奖,同时荣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控制岗位标兵称号
  主要成就:
  1、“北京市朝阳区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超级传播的流行病学分析”(主持,第一作者)
  创新点:
  课题首次对北京市朝阳区SARS传播链中6代228例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规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SARS传播特征初步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该研究目标明确,观察例数较多,资料完整、系统,工作量及难度大,对SARS的防制工作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及应用价值。
  经济社会效益:
  揭示SARS的传播规律,为政府部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最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与参考,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防控效果。
  2、“北京市现行不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对比研究”(主持,第一作者)
  创新点:
  10年来本市普遍使用的是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疫苗于2004年在北京上市。目前,有关这两种疫苗用于不同人群效果比较的报道很少。此外,既往研究中对疫苗效果的观察极少考虑到性别因素,对重组疫苗初免后抗体阴转者免疫记忆的研究少见报道。
南开大学博士后
  出生年月:1959年4月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1998)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香港能仁书院顾问、南开大学“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员、四川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领域:中国文学与佛教文化、宗教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81年至 1987年,榆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员、助教;1990年至1999年,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至2003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至今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2004)、南开大学中国宗教思想史博士后(2007)。
  代表著作:
  1. 《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年版。
  2.《白居易与佛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参著、参编、主编:
  1.《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蒋寅主编)第2卷(刘跃进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佛教大辞典》(任继愈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大学语文》(普慧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代表论文:
  1、 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佛教神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
  2、 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3、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4、 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朝的审美虚静说,《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5、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文史哲》1997年第5期。
  主持重要课题:
  1. 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04BZW008)。
  2. 第3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与佛教”(20060390168)(一等)
  3. 第3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2002032203)。
  4. 南开大学“国家985工程二期”项目《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105212200400012)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学》子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05JJD840007)。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2005.6 主办“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年第14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安
  2005.8 率团赴日本参加“长安文化与朝鲜、日本”第四届国际研讨会
  获奖情况:
  1、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2、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4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61年在南京空政文工团、南京前线话剧团从事演员工作,1979年从事电视剧创作。1984年编剧的《插班生》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儿童剧一等奖;1985年,编剧的《窗台上的脚印》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儿童剧一等奖、保加利亚第17届普罗夫迪国际电视节少儿组“金匣子”奖;编剧的《穷街》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单本剧二等奖、日本第三届世界电视节扎幌奖;编剧(笔名群力,与孙祖平合作)的《这里也是一片热土》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单本剧三等奖;编导的《贴纸条的信》获1985年全国电视剧国庆展播奖;1985年编剧的《心灵的答卷》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儿童剧三等奖、首届宋庆龄基金会剧本创作三等奖;1987年编导的《一路风尘》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单本剧三等奖;1988年编剧的《三个和一个》获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儿童连续剧三等奖、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1989年编剧、导演(与富敏联合)的《十六岁的花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儿童连续剧二等奖。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男,辽宁省岫岩县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兼职:辽宁省法学会“宪法行政法学会”秘书长、沈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鞍山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全部行政法学论文、著作:
  论文:
  1、论文“论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经济与法》1989、8
  2、论文“对张某行政诉讼案的剖析”,《经济与法》1992、1
  3、论文“行政诉讼非正常撤诉情况探析”,《公安司法论坛》1992、1
  4、论文“行政诉讼代表人诉讼研究”,《经济与法》1992、6
  5、论文“市场经济下的行政许可”,《经济与法》1993、9
  6、论文“市场经济下的行政行为”,《公安司法纵横》1994、1
  7、论文“论行政性公司”,《经济与法》1995、6
  8、论文“行政机关下属机构称谓行政机关之法律性研究”,《公安司法纵横》1995、5
  9、论文“行政通知初探”,《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3
  10、论文“行政诉讼暗示原告的认定”,《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7、3
  11、论文“行政诉讼附带行政追偿诉讼”,《法律科学》1998増刊
  12、论文“政府采购,衣着光鲜”,《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4、20
  13、论文“听证代理简论”,《律师世界》1998、7
  14、论文“保障政府机构改革的法律机制及完善”,《辽宁经济日报》1998、10、1
  15、论文“论公民权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5
  16、论文“行政声明异议探析”,《辽宁大学学报》1998、8
  17、论文“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发表在论文集《司法制度改革与诉讼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论文“具体行政行为模式标准分析”,《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4
  19、论文“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划分标准”,发表在论文集《法制现代化与司法制度的改革》,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论文“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与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行为性质及关系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1
  21、论文“民事行政检查监督的定位分析”,《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22、论文“国家行政追偿权探析”,《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3
  23、论文“学校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法律分析”,《中国教育报》2000、6、11
  24、论文“论行政复议终局选择评析”,《行政论坛》2001、8。
  25、论文“论行政告知制度若干法律问题剖析”,《经济与法》2001、1
  26、论文“WTO与行政法的完善”,《经济与法》2001年。
  27、论文“关于行政公诉制度的构想”,《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1、2。
  28、论文“行政强制执行若干问题探析”,《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9、论文“行政规制完善与创新论纲”,《经济与法》2002、1
  30、论文“行政合同特权与法律控制”,《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31、论文“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之可行性”,《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32、论文“行政许可的双重作用、问题及立法完善”,《行政论坛》2002、4
  33、论文“行政法治的制度条件”,《经济与法》2002、4
  34、论文“取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建立行政执行制度”,《法治论丛》2002、6
  35、论文“行政法治的基本精神”,《经济与法》2002、11
  36、论文“面对概念冲突的行政行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37、论文“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及我国之完善”,《社会》2003、5
  38、论文“行政赔偿制度完善论纲”,《社会》2003、7
  39、论文“行政垄断的现况分析与立法控制”,《经济与法》2003、7
  40、论文“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研究”,《法学》2004、2
  41、论文“关于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划分存在价值的几点思考”,《辽宁公安司法管理部学院学报》2004、2
  42、论文“行政权概念冲突与重新认识确立”,《辽宁大学学报》2004、3
  (被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3期转载)
  43、论文“司法听证的构建”,《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2
  (被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4期转载)
  44、论文“行政复议机构独立设置之我见”,《行政论坛》2004、6
  45、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法学》2005、4
  46、论文“行政权不可推定与行政权法定的实现”,《辽宁大学学报》2005、3
  47、论文“行政取证行为补偿制度之研究”,发表在论文集《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48、论文“侵犯人身权犯罪中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49、论文“我国行政即时强制制度的设想与建议”,《行政论坛》2006、1
  50、论文“论先行登记保存之不可诉性”,《行政法学研究》2006、3
  51、论文“依法行政新解”,《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3
  52、论文“公正抑或效率------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问题研究”,《学术探索》2006、5
  53、论文“行政决定转化为行政合同的必要性”,《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5
  54、论文“人民检察院行使行政复议权之我见”,《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55、论文“对扩大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思索”,《长白学刊》2006、5
  56、论文“警察权扩张的理性分析”,《当代法学》2006、6
  57、论文“建议立法上取消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58、论文“行政登记行为辩析”,《行政与法》2006、9
  59、论文“行为抑或利益------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考量”,《学术论坛》2006、10
  著作:
  1.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专著《具体行政行为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主编《行政许可理论与实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4.参编《国家赔偿法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5.参编《行政诉讼法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版。
  6、主编《行政处罚法通论》,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专著《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现实剖析与理想构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专著《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法》,沈阳出版社2000年版。
  9、专著《价值析评与规范择选---行政诉讼法问题与完善》,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10.专著《行政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参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专著《行政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3.专著《行政法治的证据要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专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专著《民行检察监督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16.专著《选择视角中的行政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法学专著
  行政解释论:作为行政法之适用方法意义探究/张弘,2007-5-1版
  选择视角下的行政法/张弘,2006-9-1版
  内)犯罪预防学(21世纪警官高等教育系列教材)/张弘,2004-3-1版
作家
  从小痴迷童话,小学发表第一篇幻想文字,至今已出版《爸爸从Q星归来》、《骑扫帚的旅行》、《e班e女孩》以及《兜兜和魔法小阿姨》等9本儿童文学著作,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三届)等,2002年当选上海文化新人。
  1998年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进入《新民晚报》工作至今,其间考取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于2003年至2004年公派赴英留学,获硕士学位。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女,1959年1月出生,浙江工商大学英语语言文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美国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课程包括美国文学、英国文学、跨文化交际、金融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商务函电、外贸谈判、英语应用文和外贸翻译等。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如《大学英语写作》、《新翻译教程》和《现代英语高级口译教程》。译著2部,如《吹笛女郎》和《麦当娜传》。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如,国际论文“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as listening texts to develop learne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guage Teaching”,“精读课应成为全方位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课堂”,“文化差异与融合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和“索尔·贝娄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等。曾发表散文《月亮在母亲眼中》和《悼母亲》,此外还主持课题2项,如《英语语用文化教学与实际能力的相关研究》和《WTO外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