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中藥 : 中醫藥 > 留飲
目錄
liú yǐn liú yǐn
  痰飲病的一種。因飲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留飲積蓄而不散者,名積飲。癥可由留積部位不同而異
留客宴飲;留下宴飲 Detain a guest feast; leaving feast
  留客宴飲;留下宴飲。《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賈 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 漢 劉嚮 《說苑·奉使》:“ 高祖 使 陸賈 賜 尉佗 印為 南越 王。 陸 生至…… 尉佗 乃大悅 陸生 ,與留飲數月。” 宋 蘇軾 《次韻答邦直子由》之三:“老弟東來殊寂寞,故人留飲慰酸寒。”
中醫痰飲病的一種 A Chinese phlegm disease
  中醫痰飲病的一種。因飲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金 元好問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詩:“留飲工作祟,臂股半風淫。”
No. 4
  指長期滯留不行的水飲。中醫認為係因中焦脾胃陽虛,失於運化,津液凝滯所致。臨床表現為口渴,四肢關節酸痛,背部覺寒冷,氣短,脈象沉等。如中陽不復,舊飲雖得排泄,但新飲又可再留積,故此癥遷延難愈。
  留飲
  病證名。痰飲之一。飲邪久留不散的病證。因水飲瀦留部位不同,出現相應癥狀。《諸病源候論·痰飲諸病候》:“留飲者,由飲酒後飲水多,水氣停留於胸鬲之間而不宣散,宜令人脅下痛,短氣而渴。”《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輒已。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脈沉者,有留飲。”若飲留於腎,則陰囊及足脛腫等。《醫醇剩義·痰飲》:“留飲者,留而不去也,心下痞滿,作噦,頭眩,芎歸桂樸湯主之。”治療留飲,宜逐飲扶正相兼,後以健脾溫腎固本。
英文解釋
  1. n.:  prolonged el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