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仁化縣位於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東接江西省崇義、大餘縣,北鄰湖南省汝城縣,南面緊鄰韶關市區。全縣總面積2204平方千米,總人口22.75萬人(2006年)。
地處南嶺山脈南麓,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占70%,丘陵約占20%,小平原占10%。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鼕春冷,夏秋熱,年平均氣溫19.7℃;年平均降雨量1858.6毫米;無霜期308天。
面積:2204平方千米
人口:22.75萬人
代碼:440224
郵編:512300
駐地:丹霞街道
拼音:Renhua Xian
區號:0751
車牌:粵F |
|
仁化縣位於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北鄰湖南省汝城縣,東接江西省崇義、大餘縣,南距韶關市區50公裏。仁化縣歷史悠久。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就在仁化北端隘口築有“古秦城”;至南齊年間(公元479年至502年),始建仁化縣,距今約1500年。全縣轄丹霞、仁化、董塘、石塘、扶溪、聞韶、長江、城口、紅山、周田、黃坑、大橋等12個鎮,136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2.72萬,總面積2204平方公裏,縣政府駐仁化鎮。
仁化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占70%,丘陵約占20%,小平原占10%。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鼕春冷,夏秋熱,年平均氣溫19.6℃;年平均降雨量1619.6毫米;無霜期305天。
丹霞一景境內土地、森林、礦産、水力、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擁有大量耕地面積、宜林面積、有林面積,森林覆蓋率78%,活立木蓄積量750多萬立方米,毛竹面積2.3萬多公頃,毛竹蓄積量3100萬多株,年産毛竹400多萬條。水力資源藴藏量約16萬千瓦,水電總裝機容量達約14萬千瓦。礦産資源主要有煤、鉛、鋅、鎢、鐵、銅、鈾、錳、錫、硅石、磷、水晶、花崗岩等40餘種,境內有全國最大的鉛鋅礦生産企業凡口鉛鋅礦和中央企業核工業部七四五礦,煤炭藴藏量列全省第二位。
境內的丹霞山是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理學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聞名遐邇。
全縣擁有唐、宋、明、清歷代不同風格的寶塔一十四座,有廣東境內唯一的國傢級唐代古塔『雲竜寺塔』,有兩座省級北宋古塔『澌溪寺塔』、『華林寺塔』,還有十一座明、清時代的古塔。如此衆多的古塔完好保留在一個山區小縣,不但在廣東絶無僅有,在全國也是罕見的。“蘇屠矗立雲霞護,千年不廢藏山阿,崢嶸古塔崇尊久,長與山靈共嵯峨。”是清代詩人魯超,對仁化的古塔倍加欽賞而寫下的詠塔詩篇。
仁化交通便利,通訊發達,供水、供電和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京廣鐵路支綫直達縣內,國道323綫、106綫和省道1949綫貫通全縣,縣城至各鎮公路全部實現了硬底化,鎮至各中心村公路80%實現了硬底化。水路錦江河直達北江匯入珠江。通訊網絡覆蓋全縣,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和小靈通無綫電話。電力充裕。年發電量超過6億千瓦時。縣城日供水量達2萬噸。縣城環境優美,是廣東省衛生城鎮,創建國傢衛生城鎮已進入驗收階段。全縣治安形勢穩定,民風淳樸,政通人和,是理想的投資置業、生活居住的寶地。 |
|
仁化縣地貌大體北高南低,地形復雜,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占70%、丘陵約占20%、小平原占10%,總體走嚮丹霞_茶壺峰為東南嚮。
仁化縣地層發育較為齊全,主要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地貌大體北高南低,地形復雜,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山地約占70%、丘陵約占20%、小平原占10%,總體走嚮為東南嚮,西北錫林峰高1394.5米,北東角範水山高1559.3米。以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命名的丹霞地貌,位於縣城正南面,丹霞地貌方圓百裏,它集雄、險、奇、秀、幽於一體,攬錦水飛泉、旭日紅雲,以陽元山、陰元石、玉女攔江、童子拜觀音等絶世奇觀的地形地貌吸引着海內外四方遊客慕名前來。 |
|
仁化縣有工業企業2480個,其中鎮級以上的94個,村辦182個,個體2204個。(2009年)仁化銀毫特級茶葉
近幾年,在鞏固發展傳統資源型工業的同時,建材、機械、化工、冶金、塑料等新興工業迅速崛起,並已形成一定規模。主要工業産品有煤炭、電力、水泥、鐵礦、鉛鋅礦、花崗岩材、硫酸、電解鋅、鏈鈎式輸送機、出口成衣、PVC塑料係列産品、工程塑料産品,刨花板、細木工板等。重點工業企業有:錦江電力開發總公司(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金獅冶化有限公司(屬下有水泥一、二、三廠,白水泥廠,建材廠,年産水泥61萬噸),廣東群樂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塑料廠(年産PVC塑料係列産品9000噸,縣供電總公司,縣製衣廠(年出口成衣50萬件),縣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年産建材設備和機械配件1000臺套),仁達刨花板廠等 。 仁化素有“魚米之鄉”之美稱。農副産品極為豐富,主要有優質米、甘蔗、沙田柚、茶葉、花生、柑、橘、橙、木耳、香菇、鼕筍、竹、木、玉扣紙、瘦肉型豬、水産品等。94年糧食總産83790號,産茶228噸。(2009年)
小水電是縣農業的拳頭産品,全縣有水電站85座,小水電裝機容量達8萬千瓦,年水力發電量3.5億千瓦時。還辦起了綫雞、錦雞、蛇石硅、甲魚、果子狸等養殖場,開發了水庫網箱養魚。現有鄉鎮企業7000餘個,94年實現利潤1.234億元。近年來,全縣農業佈局不斷優化調整,優質、高産、高將近農業發展迅速、並逐步嚮規模化、區域化、高檔次邁進。(2009年) |
|
仁化縣轄1個街道、10個鎮:丹霞街道、聞韶鎮、扶溪鎮、長江鎮、城口鎮、紅山鎮、石塘鎮、董塘鎮、大橋鎮、周田鎮、黃坑鎮。共有109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丹霞街道。 |
|
仁化縣春秋時屬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揚越。秦朝屬陸梁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仁化縣地域屬南海郡。秦末漢初(公元前207年前後),趙佗據嶺南三郡,自建南越國,仁化地域隸屬之(趙佗在仁化築城)。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歸漢,仁化為麯江縣地域,屬桂陽郡,隸荊州。新莽改麯江縣為除虜縣,桂陽郡為南平郡,仁化屬荊州南平郡除虜縣地域。後漢復故,和西漢同。三國時期,仁化地域屬吳國。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陽郡南部都尉置始興郡治麯江縣,仁化地域改屬荊州始興郡麯江縣。晉太康元年(280年)平吳,仁化地域隨始興郡改屬廣州。東晉成帝時始興郡復屬荊州,仁化地域又屬荊州始興郡麯江縣。後又改屬荊州分出的湘州。
南北朝時期的170年間(420年至589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仁化地域屬廣州始興郡麯江縣。元嘉三十年(453年)改屬湘州始興郡麯江縣,泰豫元年(472年)又改屬湘州廣興郡麯江縣。南齊(479年至502年)時,從麯江縣分出地域,開始設置仁化縣(縣治在今仁化縣境走馬坪北20裏的恩溪扶溪合流處),屬湘州始興郡。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撤銷仁化縣,並入麯江縣。陳屬東衡州始興郡。
秦末漢初(公元207年前) 南越王趙佗在仁化北端築城,為南越北端隘口,自漢至今均稱為城口。
南齊年間(479年至502年)始置仁化縣,屬湘州始興郡。
梁朝至唐垂拱三年(502年至687年) 撤消仁化縣,並入麯江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仁化縣屬廣州總管韶州麯江縣,開皇十一年(591年)廢韶州,屬廣州總管廣州麯江縣。仁壽元年(601年)屬番州總管番州麯江縣。大業三年(607年)屬楊州南海郡麯江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仁化縣屬廣州總管番州麯江縣,不久屬廣州總管東衡州麯江縣。貞觀元年(627年)屬嶺南道韶州麯江縣。垂拱四年(688年),從麯江縣劃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陽四鄉復置仁化縣(縣治改設走馬坪),隸屬嶺南道韶州。天寶元年(742年)至至德三年(758年)一度改韶州稱始興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屬韶州。
垂拱四年(688年)從麯江劃出仁化(約今城口、紅山)、光宅(約今仁化鎮、丹霞)、清化(約今長江、扶溪)、潼陽(約今董塘、石塘)等4鄉,復置仁化縣。縣治在走馬坪,隸韶州。
五代十國(907年至960年)時,仁化縣仍隸韶州,初屬盧光稠管轄的地區。後梁乾化元年(911年)歸南漢國。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仁化縣並入樂昌縣。至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再復置仁化縣(縣治又改設於當時的光宅鄉,即現仁化縣舊城,沿至今)。屬廣南東路韶州。
元朝屬江西省廣東道韶州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稱府,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又撤銷廣東道,仁化縣改屬廣東行省韶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廣東行省稱廣東布政司,仁化縣屬廣東布政司韶州府。清屬廣東省韶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裁韶州府,仁化縣直屬廣東省。民國21年仁化隸廣東省西北綏靖委員會。民國25年至38年仁化縣屬廣東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6日全縣境解放。隨即成立仁化縣人民政府,屬廣東省北江專區。
1952年仁化縣屬中南軍政委員會廣東省粵北行政區。
1956年仁化縣屬廣東省韶關專區。
1958年11月7日,仁化縣並入廣東省韶關市,為市管轄的郊區。
1961年1月17日仁化從韶關市劃出,恢復縣建製,屬廣東省韶關專區。
1968年2月21日仁化縣撤銷縣人民委員會,成立縣革命委員會,隸廣東省韶關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1月,恢復仁化縣人民政府,屬廣東省韶關地區。
1983年6月,韶關市與韶關地區合併,以市帶縣,仁化縣屬廣東省韶關市轄,沿襲至今。
2000年,仁化縣轄9個鎮:仁化鎮、丹霞鎮、長江鎮、石塘鎮、紅山鎮、扶溪鎮、城口鎮、聞韶鎮、董塘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3213人,其中:仁化鎮 43826人、丹霞鎮 6300人、聞韶鎮 4439人、扶溪鎮 10787人、長江鎮 21110人、城口鎮 8789人、紅山鎮 8017人、石塘鎮 10761人、董塘鎮 31469人、凡口鉛鋅礦虛擬鎮 13932人、廣東鋁廠虛擬鎮 2282人、七四五礦虛擬鎮 1501人。
2002年,仁化縣轄9個鎮(仁化 城口 長江 扶溪 董塘 石塘 聞韶 丹霞 紅山),88個村委會、13個居委會。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將原麯江縣的黃坑鎮、周田鎮、大橋鎮劃歸仁化縣管轄。調整前,仁化縣面積1822平方千米,人口17萬。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仁化縣轄12個鎮(仁化、城口、長江、扶溪、董塘、石塘、聞韶、丹霞、紅山、黃坑、大橋、周田)。
2006年6月7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8號)批準:撤銷韶關市仁化縣丹霞鎮、仁化鎮,設立丹霞街道辦事處。 |
|
仁化縣內交通設施完備,構建了以國道106綫、323綫和省道246綫(境內全為一級路面)為主軸,國、省、市、縣道暢通,縱橫交織、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韶贛、博仁株高速公路和韶贛鐵路即將動工,必將為仁化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縣至各鎮公路實現了水泥硬底化,鎮至村公路硬底化率達81%,全縣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48.9公裏。公路運輸距離廣州250公裏,京珠高速公路距離縣城僅1小時車程。京廣鐵路貨運支綫直達縣境內。 |
|
一、旅遊資源
騰風塔 仁化山青水秀,風光迷人,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境內名勝古跡不勝枚舉。2004年2月13日經聯合國批準的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是國傢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地質公園,國傢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位居廣東省四大名山之首。丹霞山以“奇、險、秀、古、廣、幽”之特點贏得了“萬古丹霞冠嶺南”之美稱,是世界地理學上“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
全縣擁有唐、宋、明、清歷代不同風格的寶塔一十四座,有廣東境內唯一的國傢級唐代古塔『雲竜寺塔』,有兩座省級北宋古塔『澌溪寺塔』、『華林寺塔』,還有十一座明、清時代的古塔。如此衆多的古塔完好保留在一個山區小縣,不但在廣東絶無僅有,在全國也是罕見的。“蘇屠矗立雲霞護,千年不廢藏山阿,崢嶸古塔崇尊久,長與山靈共嵯峨。”是清代詩人魯超,對仁化的古塔倍加欽賞而寫下的詠塔詩篇。
此外,還有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塘雙峰寨,城口古秦城、地下洞群和錦江庫區遊江,紅山森林自然保護區,紅山溫泉、城口溫泉等旅遊景點,每年慕名前來觀光的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成為仁化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國傢級唐代古塔『雲竜寺塔』
二、林業資源
仁化林業資源豐富,宜林面積1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7.8%,建有生態公益林面積11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730萬立方米,竹林面積50萬畝,毛竹蓄積量3100萬株,年産毛竹500萬根,是廣東省重點林業生産縣之一。
三、水利和電力
仁化縣境內電力能源充裕,電力充足。全縣水電裝機容量15萬千瓦時,年發電量達5億千瓦時,是全國首批初級電氣化達標縣。仁化縣華粵煤矸石資源綜合利用電廠總裝機72萬千瓦,年發電可達50億千瓦時。
四、土地資源
仁化縣土地資源相當豐富,全縣總面積2237平方公裏,人口23萬,人均土地擁有量14.76畝,全縣有耕地20多萬畝,且土地肥沃,灌溉條件良好,從來沒有風、水、旱災害。全縣25度以下的山坡地10萬畝可開發利用。農業生産連年豐收,年産糧食12萬噸以上,全縣逐步形成了優質稻、沙田柚、茶葉、毛竹、山地雞、板鴨、三元雜交豬、鬆香等農業商品基地,建立了一批大規模的農業竜頭企業。
五、礦産資源
仁化縣礦産資源豐富。已經探明和正在開發的礦藏主要有鉛、鋅、鎢、鐵、銅、鈾、錳、錫、硅石、磷、水晶、花崗岩、地下熱水等40多種,其中現探明的鉛鋅礦地質儲量3473.5萬噸;原煤探明儲量6000萬噸;優質花崗岩(如中國墨玉、相似印度紅等)儲量1億立方米。 |
|
仁化工業立足豐富的礦産、電力、旅遊、林業、農産品等資源優勢,圍繞産品、半成品、工業廢料等,研發中下遊産品,初步形成礦産品加工、電力、製衣、竹木加工、鋁型材等五個特色突出、配套完善、集約能力較強的産業集群。擁有四大工業園區和一大工業基地,即坪崗工業區、大嶺工業園、東湖民營工業園、長江竹木加工區和凡口鉛鋅礦基地。重點工業企業有錦江電力開發總公司、澳科金屬鑄造有限公司、華粵煤矸石有限公司、雄建鋁業有限公司、凡口鉛鋅礦、金獅冶化廠、超細鎳粉廠、鑫海仁丹鎢業有限公司和泰和元有限公司等。 |
|
仁化農業生産自然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已形成並建成了優質𠔌、沙田柚、茶葉、地膜花生、蔬菜、毛竹、板鴨、蠶桑、黑山羊、三元雜交豬、高科技農業示範等生産基地。其中黑山羊養殖已達3.8萬頭,茶葉面積3萬畝,毛竹50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40萬立方,年産木材5萬立方,生態公益林面積110萬畝。
全縣2001年工農業總産值16.78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6.35億元,占工農業總産值37.8%,當年農村人平純收入4094元,農戶生活水平比改革開放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農業生産方面,種植業以水稻、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生産為主,畜牧業以養豬、養羊、養三鳥為主。年種植水稻11.6萬畝,單産474公斤,總産5.5萬噸。花生種植面積7.4萬畝,總産1.76萬噸,蔬菜種植9.17萬畝,總産12.9萬噸。茶葉種植面積2.02萬畝,年總産620噸。果樹種植面積2.18萬畝,主要以沙田柚、柑桔橙、李、青梅等為主。年産果品6595噸;畜牧方面以生豬、黑山羊、三鳥飼養為主,生豬年飼養量24.9萬頭,出欄12.2萬頭,黑山羊飼養存量4.88萬頭,三鳥出欄160.76萬衹。 |
|
仁化服務設施完善。以旅遊為竜頭的第三産業蓬勃發展,餐飲業、貿易業、運輸業繁榮。程控電話、移動電話、寬帶網絡覆蓋全縣。縣內各類賓館、酒樓50多傢,床位近5000個,其中三星級以上賓館兩傢。境內金融分設機構5傢,服務網點50餘個,遍布全縣。娛樂設施完善,擁有一流的體育館、運動場、文化中心廣場和老人活動中心。縣城配套設施完善,環境優美舒適,是全國衛生城鎮和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服務機構健全,成立了外商投資服務中心、民營企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培訓中心等服務機構,切實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一條竜”、“一站式”的高效優質服務。 |
|
- n.: Renhua County
|
|
仁化 |
|
仁化縣中醫院 | 仁化縣人民醫院 | 仁化縣東城大酒店 | 廣東省仁化縣實驗學校 | 仁化縣人民醫院中醫部 | 廣東省仁化縣血防站 | 仁化縣慢性病防治所 | 廣東省仁化縣衛生防疫站 | 仁化縣仁化鎮衛生院骨傷科門診部 | |
|
|
董塘鎮 | 仁化鎮 | 石塘鎮 | 大橋鎮 | 聞韶鎮 | 扶溪鎮 | 長江鎮 | 城口鎮 | 紅山鎮 | 周田鎮 | 黃坑鎮 | 丹霞鎮 | 安崗鎮 | 丹霞街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