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東坑鎮地處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東,是榕江水係發源地。總面積78平方公裏。1993年撤鄉建鎮,現有13個村,2萬多人;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3千多人。
東坑鎮自然資源豐富,物産富有。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數長,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擁有10.5萬畝山地,其中宜果山地6萬畝,素有“青梅、青柿之鄉”的美譽。現有青梅、青柿、青欖、油柑、荔枝等水果2.6萬畝;仍有3萬餘畝優質山地可供開發種植。地下礦産有花崗岩、稀土、銅礦、鉀礦等。水力資源豐富,尚存或供發展的水電建設裝機容量達3000千瓦。
東坑鎮投資環境優越交通便利。距縣城僅5公裏,是最近縣城的鄉鎮之一;省道335綫穿越本鎮,形成交通網絡;鎮內村道絶大部分已鋪上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教育發展迅速,校風良好,全鎮有全日製中小學11所,教職2210多人,學生4000多人。
東坑鎮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蔚秀。建縣十多年來,特色經濟發展迅猛,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事業建設欣欣嚮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人民群衆安居樂業,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2006年全鎮社會生産總值14204萬元,工農業總産值11046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776元,分別比增11.6%、11.2%和5.2%。該鎮被廣東省授予“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竹園村被廣東省科技廳確定為“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重點示範點”。
着力打造青梅品牌。依托“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的科技優勢,圍繞“工旅並進旺商貿,打造青梅專業鎮”的發展思路,突出“創新、率先、特色、和諧”主題,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積極打造 “中國青梅之鄉”品牌,形成以青梅産業為支柱的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實現青梅專業鎮的目標。2006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2668多公頃,其中青梅種植2134公頃,年産水果1.2萬t。
旅遊開發力度加大。大力抓好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緊緊圍繞一廟(神農廟)一庵(石塔觀音庵)二寺(聚雲寺、尖山寺)二跡(漸逵軒、礱衣屋)三園(共光梅園、石塔梅園、豐田茶園)三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研基地、青梅基地)等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加快資源的有機整合,着力開發生態旅遊資源。
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始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作為發展山區經濟的必要條件。加大村道公路建設力度,積極完善交通基礎配套設施。采取分步實施,落實責任,分村包幹的做法,以社會各界人士捐資為主,爭取上級支持,群衆派工獻物的“三步走”的形式,致力於村鎮道路建設。共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鋪設硬底化公路48km,修築橋梁5座,全鎮13個村委會已有11個全程開通水泥路。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拆除危房校捨4600m2,新建教學樓面積達21000 m2。全鎮10所小學全都建起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學樓、綜合樓,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教育新亮點。
特色經濟快速發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快經濟發展新思路,註重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積極實施“兩水一勞”發展戰略,實行科學分類指導,因地製宜,積極引導農民走耕山致富的道路。目前,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2700公頃,其中青梅2133公頃,年産水果1.2萬t,形成高寒山區以發展種植青梅、茶葉;中高地區以發展種植青梅、青欖、竜眼、蔬菜。形成三大種植帶,努力打造“中國青梅之鄉”這塊品牌,實現建設緑色長廊目標。
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積極實施“招商引資興工業”戰略,以招商引突破口,在“優”字上下功夫,以優越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商。以交通、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完善的東坑開發區為載體進行工業園區規劃,發展壯大園區經濟,廣東省七傢國傢農業竜頭扶貧企業之一——偉能食品有限公司在開發區落戶後,其下屬陸發實業有限公司、陸河縣總是實業有限公司,分別在開發區辦加工廠,廠區面積達2.6萬m2,年加工青梅4000t。還有石板材廠等10多傢企業紛紛在我鎮落戶,形成大辦工業的良好氛圍。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鎮委、鎮政府始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花大力氣,正真功夫,盡快改變。學校建設:全鎮拆除危房校捨3400m2,投入資金2000萬元,新建教學樓面積達18000m2,全鎮10所小學全都建起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學樓、綜合樓,凝成全縣乃至全市的教育新亮點。道路建設:采取分步實施,落實責任,分村包幹的做法,以社會各界人士捐資為主,爭取上級支持,群衆派工獻物的“三步走”的形成,致力於村道路建設。投入資金1200萬元,鋪設硬底化公路43.5km,修築橋梁4座,全鎮13個村委會已有11個全程開通水泥路,部分村小組已鋪上水泥路,交通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通訊、能源、市政建設日緻完善。
東坑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052男7544女7508家庭戶戶數3239家庭戶總人口(總)14893家庭戶男7428家庭戶女74650-14歲(總)65550-14歲男34070-14歲女314815-64歲(總)716015-64歲男341115-64歲女374965歲及以上(總)133765歲及以上男72665歲及以上女61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448
下轄村
共光村竹園村新東村東坑村富口村榕江村福新村高樹村大路村大溪村大新村石塔村豐田村 |
|
東坑鎮在陸河縣東面,毗鄰普寧,地處榕江水係發源地,鎮域面積7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0.8萬畝,山地面積10.5萬畝,總人口2.6萬人。轄13個村委會,5000多戶,66個村民小組。2004年實現社會生産總值11263萬元,工農業總産值8923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363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8%、12.36和6.8%。
特色經濟快速發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快經濟發展新思路,註重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積極實施“兩水一勞”發展戰略,實行科學分類指導,因地製宜,積極引導農民走耕山致富的道路。目前,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2700公頃,其中青梅2133公頃,年産水果1.2萬t,形成高寒山區以發展種植青梅、茶葉;中高地區以發展種植青梅、青欖、竜眼、蔬菜。形成三大種植帶,努力打造“中國青梅之鄉”這塊品牌,實現建設緑色長廊目標。
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積極實施“招商引資興工業”戰略,以招商引突破口,在“優”字上下功夫,以優越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商。以交通、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完善的東坑開發區為載體進行工業園區規劃,發展壯大園區經濟,廣東省七傢國傢農業竜頭扶貧企業之一——偉能食品有限公司在開發區落戶後,其下屬陸發實業有限公司、陸河縣總是實業有限公司,分別在開發區辦加工廠,廠區面積達2.6萬m2,年加工青梅4000t。還有石板材廠等10多傢企業紛紛在我鎮落戶,形成大辦工業的良好氛圍。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鎮委、鎮政府始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花大力氣,正真功夫,盡快改變。學校建設:全鎮拆除危房校捨3400m2,投入資金2000萬元,新建教學樓面積達18000m2,全鎮10所小學全都建起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學樓、綜合樓,凝成全縣乃至全市的教育新亮點。道路建設:采取分步實施,落實責任,分村包幹的做法,以社會各界人士捐資為主,爭取上級支持,群衆派工獻物的“三步走”的形成,致力於村道路建設。投入資金1200萬元,鋪設硬底化公路43.5km,修築橋梁4座,全鎮13個村委會已有11個全程開通水泥路,部分村小組已鋪上水泥路,交通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通訊、能源、市政建設日緻完善 |
|
東坑鎮地處汕尾市北部山區,係榕江水係發源地。鎮域面積78km2,下轄13個村委會,66個村民小組,年末人口2.6萬人。2006年全鎮社會生産總值14204萬元,工農業總産值11046萬元,農村人均年收入3776元,分別比增11.6%、11.2%和5.2%。該鎮被廣東省授予“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竹園村被廣東省科技廳確定為“廣東省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重點示範點”。
着力打造青梅品牌。依托“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的科技優勢,圍繞“工旅並進旺商貿,打造青梅專業鎮”的發展思路,突出“創新、率先、特色、和諧”主題,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積極打造“中國青梅之鄉”品牌,形成以青梅産業為支柱的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實現青梅專業鎮的目標。2006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2668多公頃,其中青梅種植2134公頃,年産水果1.2萬t。
旅遊開發力度加大。大力抓好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緊緊圍繞一廟(神農廟)一庵(石塔觀音庵)二寺(聚雲寺、尖山寺)二跡(漸逵軒、礱衣屋)三園(共光梅園、石塔梅園、豐田茶園)三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研基地、青梅基地)等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加快資源的有機整合,着力開發生態旅遊資源。
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始終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作為發展山區經濟的必要條件。加大村道公路建設力度,積極完善交通基礎配套設施。采取分步實施,落實責任,分村包幹的做法,以社會各界人士捐資為主,爭取上級支持,群衆派工獻物的“三步走”的形式,致力於村鎮道路建設。共投入資金1800多萬元,鋪設硬底化公路48km,修築橋梁5座,全鎮13個村委會已有11個全程開通水泥路。多渠道籌集資金,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拆除危房校捨4600m2,新建教學樓面積達21000m2。全鎮10所小學全都建起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教學樓、綜合樓,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教育新亮點。 |
|
- : Dongkeng Town
- n.: Dongkeng Zhen
|
|
東坑 |
|
|
|
東坑鎮第一小學 | 東坑鎮中心小學 | 東坑鎮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 東莞東坑鎮角八玩具廠 | 東莞東坑鎮正坑佳士玩具廠 | 東莞東坑鎮黃屋玩具廠 | 東莞市東坑鎮初坑三達五金玩具廠 | 東莞市東坑鎮井美俊美服裝廠 | 東莞東坑鎮小塘禾宙皮革製品廠 | |
|
|
竹園村 | 東坑村 | 大路村 | 大溪村 | 大新村 | 新東村 | 豐田村 | 石塔村 | 福新村 | 富口村 | 共光村 | 榕江村 | 高樹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