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海豐縣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總面積1750平方千米。總人口76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海城鎮,郵編:516400。代碼:441521。區號:0660。拼音:Haifeng Xian。 |
|
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西距廣州290km、距深圳197km,東距汕頭180km,水路由轄下聯安鎮西閘、三關媽“天然良好漁船避風塘”至香港83海裏,水陸交通便捷,是粵東地區陸上交通要津。海豐取義於“南海物豐”。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縣。清雍下九年(1731年)劃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豐劃出沿海7鎮為市城區。1988年全縣轄19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總人口69.23萬人,其中,男36.31萬人,女32.92萬人。非農業人口17.25萬人。漢族占總人口99.82%。海豐又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47萬人。(最新數據:全縣總面積1750平方公裏。現轄16個鄉鎮和3個農林場,人口74.6萬人,外來暫住人口20多萬人,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60多萬人。)
全縣總面積1750km2。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蓮花山主峰海拔1337.3m,蓮花山脈橫貫縣境北部。西北山巒疊嶂,中部為寬闊平原,土質肥沃,河涌交錯,有赤石、大液、麗江、黃江4大江河,東部瀕臨碣石灣,西部面嚮紅海灣。境內有長沙灣、高蠃灣、九竜灣3 大海灣,海岸綫116km。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220C,無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mm。 |
|
海丰县 矿产资源海丰县 矿产资源
海豐自然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主要農産品有優質稻、番薯、大豆、花生、甘蔗、荷蘭豆、蓮藕、沙薑等;林果有荔枝、菠蘿、竜眼、芒果、梅、李、柑、甘蔗等;主要海産品有馬鮫、帶魚、竜蝦、貝殼等;有海岸灘塗3340公頃、漁塘水庫6660公頃,可供開發養殖鮑魚、翡翠貽貝、花蛤、對蝦、蟹、 蚝、甲魚、鯇、鯉、珍珠等。海豐礦藏種類較多。主要有錫精礦、鎢礦、水晶礦、緑柱石等;建築石料、沙、花崗岩和陶瓷粘土等藴藏量豐富。 海豐自古民風淳樸,人文蔚然,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3塊紅色根據地之一。 |
|
海丰县 海丰名人
多年流傳於廣東海陸豐的一句民間俗語-----“海豐人,陸豐神”,說的是海豐名人多,海豐人秉性耿直、善惡分明,名人衆多,他們就像一座沉寂的火山,地火隆隆,地面卻靜默如常。不爆則已,一爆則驚天地;在海豐這塊紅色大地上,誕生了許許多多著名人士:
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共産黨時期領導人、傑出的農民領袖彭湃;
中華民國時期廣東軍政首領、粵係軍閥,中國緻公黨創始人陳炯明;
革命先驅、印尼僑領、北伐上校團長、應急勘亂指揮官劉廷波 ;
原中陸軍上校劉廷波國緻公黨主席、著名民主人士陳其尤及其繼任者政治活動傢黃鼎臣;
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飲譽世界樂壇大師、著名作麯傢、小提琴演奏傢馬思聰;
中國戰地文學的開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傢丘東平;
著名的一代醫學名賢,地下黨員柯麟
著名的細菌學家、教授黎希幹;
當代著名的核動力專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仕祿,
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主席、著名的民俗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鐘敬文;
中國南拳名師劉遠拔;
著名歷史學家鄒小楊;
厚黑哲學家𠔌希雲;
一代影後,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李霞卿;
香港著名導演徐剋;
香港歌星蔡一智、蔡一傑,
香港金王林世榮,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專傢,核潛艇研究設計專傢黃旭華;
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傢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進步奬,全國優秀院長,國傢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鄭少俊,
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剋復等等。 |
産業與現狀 Industry and Present |
改革開放給海豐帶來無限生機,帶來經濟騰飛。20多年來,海豐充分發揮毗鄰港澳、海外僑胞衆多的地緣人緣優勢,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則與香港、臺灣、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泰國、韓國、法國、英國、美國等地區和國傢建立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到1998年底止,全縣建築14個工業開發區,初步形成以礦泉飲料、副食品、服裝、製鞋、建材、工藝、珠寶玉石加工為支柱産業的工業體係;農業建成優質稻、蔬菜、甘蔗、優質果、水産養殖和畜禽六大商品生産基地,形成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新格局。
海豐 敢為人先再造輝煌
海豐,中國第一個蘇维埃政權誕生地,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這塊曾經譜寫壯麗革命詩篇,在中國現代史留下光輝一頁的革命聖地,隨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場貿易繁榮興旺,旅遊發展方興未艾,城鄉處處安定和諧、新風蔚然。當前的海豐經濟建設正保持着強勁的上升、發展勢頭,而且也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正處在發展的關鍵階段、黃金時期。
區域格局初步形成
經過近幾年來的建設、發展,縣城地區以科技工業園、金園工業區和金岸工業區為載體的工業規模不斷壯大,商貿、餐飲、旅遊、房地産等産業迅速發展,使縣城在全縣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竜頭、輻射作用。公平、城東、鵝埠、可塘、梅隴等鎮的特色産業不斷發展,專業化、産業化水平越來越高,日益成為名符其實的專業鎮。其他平原、山區、沿海地區的鎮(場)也立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等特色化、專業化經濟,赤坑、小漠、後門等鎮已逐步發展成為該縣高效農業、海水養殖和旅遊美食專業鎮。尤其是地處偏遠的赤石鎮,近年來工業、農業、旅遊等産業齊頭並進,已成為該縣山區發展的一個新典型。目前,一個“一鎮一業”、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競先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已在該縣初步形成。
旅遊經濟成新熱點
海豐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建設了赤石田園沐歌溫泉度假村、鵝埠明月度假村、小漠金海岸旅遊度假村、後門金麗灣度假村和金海花園度假村等一批大型旅遊項目,使全縣進一步形成了旅遊開發、建設的熱潮。特別是在紅色旅遊上,經過近幾個月的宣傳、推介,海豐的紅色旅遊資源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利用,紅色旅遊品牌日益凸現,該縣已成為廣東發展紅色旅遊的熱點。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該縣圍繞“塑造海豐新形象”,連續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整治活動,使縣城的市政環境、行政服務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出現了嶄新的變化。目前,縣城的衛生環境和交通、公共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整治,出現了路道整潔,秩序井然的新氣象,淨化、緑化、美化、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環境明顯改善,縣投資服務中心和各“窗口”部門真誠為客商服務,很多客商都表示很滿意;曾一度較為嚴峻的治安狀況得到根本的扭轉,群衆上訪案件大幅減少,全縣城鄉日趨安定祥和,從而在全縣形成了優化、穩定、寬鬆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在外界樹立了海豐的新形象。 |
|
海豐縣位於廣東省東南部,背山面海,毗鄰港澳,總面積1750平方公裏。全縣有16個鎮,236個村民委員會,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海豐縣人民政府駐地設在海城鎮。
一、置縣起源與歷史區劃沿革
海豐縣為嶺南所稱望邑。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已在東南沿海聚居生息。歷夏、商、周至春秋戰國為“南蠻”之地,也是“百越族”的一部分。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214年),秦平百越設郡縣,次年設南海郡,置竜川、博羅等縣,海豐地域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成帝元年,析南海郡之東為東官郡,海豐隸屬東官郡博羅縣。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從東官郡的博羅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海豐縣。據傳因海豐地臨南海,海産豐富,取意於“南海物豐”,稱海豐縣。海豐置縣後,至南北朝均隸屬東官郡。唐代屬循州,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24年),海豐縣擢升海豐郡。海豐郡管轄歸善(今惠陽、惠東)、博羅、海豐、河源、雷鄉(今竜川)、興寧六縣。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廢置海豐郡,仍為海豐縣。五代屬越州,宋代屬惠州,元代屬惠州路,沿至明、清均屬惠州府。
海豐置縣後,區域界限曾有變更。唐代武德五年(公元 625年),從海豐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安陸縣(即原陸豐縣的前身)。至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安陸縣又並回海豐縣。宋代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推行王安石“募兵製”新法,海豐縣設八個都,有興賢都、金錫都、楊安都、石塘都、石帆都、吉康都、坊廊都、竜溪都。當時的海豐縣區域包括現在的汕尾市全境和惠來、普寧、揭西等部分地區。明代嘉靖年間,全縣又分設 8都 30裏,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6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的竜溪都與普寧縣部分地區合起來設置惠來縣,海豐縣存 7個都。清雍正九年(公元 1731年)農歷四月五日,將海豐縣所屬的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等3個都劃出來,設置陸豐縣。海豐縣存興賢都、石塘都、楊安都、金錫都4個都,下設55約。
二、民國時期行政區劃建置與變更
辛亥革命以後,全國行政區劃廢除府、州的設置。民國三年至民國九年(公元1914年至1920年),海豐隸屬於廣東省潮循道(潮循道包括汕頭地區和佛山地區一部分,共25個縣)。海豐縣設立 9個行政區:附城區(一區)、公平區(二區)、梅隴區(三區)、鮜門區(四區)、汕尾區(五區)、赤坑區(六區)、田乾區(七區)、捷勝區(八區)、可塘區(九區)。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廣東省劃分為15個行政視察區,海豐隸屬第10行政視察區(第10行政區包括海豐、陸豐、惠來、潮陽、普寧等縣)。
民國二十五年(公元 1936年),廣東省改為九個行政督察區,海豐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海豐設立七個區:一區海城、二區公平、三區梅隴、四區青草、五區汕尾、六區赤坑、七區捷勝。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五月以前,全縣設立6個區,45個鄉,11個鎮,794個保; 5月以後,又改設為4個大區,50個鄉,10個鎮。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以後,全縣撤區分設為35個鄉鎮,轄582個保。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行政區劃的建置與變更
1949年初,粵贛湘邊縱隊成立,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改編為邊縱東江第一支隊第五團和第六團,2月1日,海豐縣人民政府在海豐縣赤石成立,藍訓纔任縣長,7月13日,我方接管海豐縣城,海豐第一次解放,九天後,因敵方犯境我方主動撤出。8月9日,邊縱東江第一支隊五團政治處主任劉夏帆調任海豐縣縣長。10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進入東江地區掃蕩殘敵,10月11日,海豐縣城宣告解放。10月18日,汕尾軍事管製委員會成立。11月底,海豐全境解放。
1954年6月,海豐縣人民政府改稱為海豐縣人民委員會。1967年3月,成立海豐縣軍事管製委員會。1968年4月,成立海豐縣革命委員會。1983年,成立海豐縣人民政府。
1949-1952年12月,海豐縣隸屬東江區;1952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粵東區;1956年3月以後,海豐縣隸屬惠陽地區;1958年12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汕頭地區;1983年9月以後,海豐縣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汕尾市設立,海豐縣隸屬汕尾市。
解放後,海豐縣區域界綫變更情況:1952年春,原屬惠陽縣(現惠東縣)的小漠、元澳2個鄉劃屬海豐縣,1958年鼕,原屬惠陽縣(現屬惠東縣)的高潭區改屬海豐縣,1962年7月,高潭區再改屬惠東縣。
解放以來,海豐縣行政區域經過劃大區、鄉,撤區並大鄉、高級農業社、人民公社和政社分設,建立鄉政權等階段的沿革、變化和調整。調整和設置的情況如下:
1950年,全縣設立7個區和汕尾鎮,轄5個鄉級鎮(海城鎮、公平鎮、聯平鎮、可塘鎮、捷勝鎮),44個鄉。
1952年鼕,全縣土地改革基本結束,全縣調整為10個區,2個鎮(汕尾鎮、海城鎮),轄145個鄉。
1953年,全縣設立 12個區,1個鎮(汕尾鎮),轄2個區轄鎮(海城鎮、公平鎮),135個鄉。
1954年,根據憲法規定,縣、鄉政權機構改稱為縣、鄉人民委員會。
1955年,農村生産高潮和互助合作組織逐步形成,全縣成立初級社170個,參加農戶5883戶,占總農戶的6.5%。
1956年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全縣設立12個區、1個鎮(汕尾鎮),轄7個區級鎮(海城鎮、公平鎮、梅隴鎮、鮜門鎮、馬宮鎮、青草鎮、田墘鎮),50個鄉。內設20個中心鄉,這是撤區並大鄉的過渡階段。同年,全縣成立農業社559個,其中,高級社319個,參加農戶81404戶,占總農戶的93%。
1957年撤區並大鄉鎮,全縣設立 28個大鄉鎮。其中,鎮 3個,鄉25個。同年,成立農業社718個,其中高級社513個,參加高級社農戶72748戶,占總農戶的84%。
1958年9月,撤鄉建人民公社。全縣設立 14個人民公社:海城、公平、梅隴、鮜門、紅草、赤坑、田墘、捷勝、可塘、陶河、聯安、東涌、汕尾、高潭。135個農業大隊(不包括高潭公社大隊數,下同)。
1959年,增設圓墩、遮浪、馬宮3個公社,全縣有17個公社,216個農業大隊。
1960年,撤銷圓墩公社改設為鵝埠、赤石 2個公社,全縣為 18個公社,248個農業大隊。
1961年,全縣改設為3個區:海城區、汕尾區、高潭區。轄2個鎮(海城鎮、汕尾鎮)、30個公社(除原有設立的18個公社外,增設赤山、附城、聯河、三新、漁業、黃羌、平東、香洲、芳榮、寶溪、大河、守望 12個公社),420個農業大隊,44個漁業大隊,17個居委會。
1962年7月,高潭區所屬的高潭、寶溪、大河3個公社劃歸惠東縣,增設淺沙、倉刀、陳厝陂3個公社。全縣仍為1個鎮、29個公社,478個大隊。
1963年,全縣合併公社,改設為1個鎮,18個公社:汕尾鎮、海城、三新、公平、黃羌、梅隴、鮜門、鵝埠、赤石、紅草、馬宮、赤坑、田墘、遮浪、捷勝、可塘、聯安、陶河、東涌公社,176個農業大隊,32個漁業大隊,23個居委會,共231個。
1964年春,汕尾鎮劃出香洲公社,全縣為一個鎮,19個公社,190個農業大隊,37個漁業大隊,23個居委會,共256個。
1965年,恢復海城鎮,撤銷三新公社,增設小漠、蓮花、大湖公社,全縣有2個鎮,21個公社,211個農業大隊,28個漁業大隊,18個居委會,共258個。
1966年,全縣有2個鎮(海城鎮、汕尾鎮)、21個公社,231個農業大隊,26個漁業大隊,21個居委會,共278個。
1967年至1973年,全縣鎮和公社的區劃沒有變化,大隊數量略有變更,1973年,全縣的大隊數為282個。紅草公社曾改稱為東風公社,赤坑公社曾改稱為嚮陽公社。
1974年,增設城東、平東公社,全縣有2個鎮,23個公社;288個農業大隊,23個漁業大隊,20個居委會,共331個。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並入汕尾鎮,全縣有2個鎮;22個公社,331個農業大隊,30個漁業大隊,37個居委會,共398個。
1984年3月,全縣開展政社分設,建立鄉政權工作。全縣設立4個區級鎮(海城鎮、汕尾鎮、公平鎮、梅隴鎮),22個區,225個鄉,9個鄉級鎮,4個國營農林場,1個縣直大型水庫(區級),不需設立鄉政權的4個區級鎮和梅隴農場,下轄20個居委會,25個農業管區,9個漁業管區。
1985年3月,公平區並入公平鎮,梅隴區並入梅隴鎮,全縣設立4個鎮,20個區。
1987年,全縣開展撤區建鄉鎮工作。全縣下設21個鎮和3個鄉。21個鎮是:海城鎮、可塘鎮、赤坑鎮、大湖鎮、陶河鎮、聯安鎮、梅隴鎮、鮜門鎮、小漠鎮、赤石鎮、鵝埠鎮、公平鎮、平東鎮、黃羌鎮、汕尾鎮、東涌鎮、田墘鎮、捷勝鎮、遮浪鎮、紅草鎮、馬宮鎮。3個鄉是附城鄉、城東鄉、蓮花山鄉。
1988年1月,汕尾市及汕尾市城區成立;海豐縣的汕尾鎮、東涌鎮、田墘鎮、捷勝鎮、遮浪鎮、紅草鎮、馬宮鎮等七個鎮劃歸汕尾市城區管轄。海豐縣所轄鎮14個,鄉3個。
1993年1月,附城鄉、城東鄉、蓮花山鄉等3個鄉撤鄉建鎮。分別改稱為附城鎮、城東鎮、蓮花山鎮。
1994年8月,撤銷西坑林場,設立西坑鄉;12月,撤銷圓墩林場,設立圓墩鄉。
1998年,全縣開展理順農村管理體製工作,鄉鎮場(水庫)管轄的管理區辦事處改為村民委員會。
1999年12月,全縣轄17個鎮、2個鄉。有村民委員會232個、居民委員會42個(不包括黃羌林場、梅隴農場)。
2004年,全縣42個“居民委員會”改稱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5年,撤銷蓮花山鎮並入海城鎮;撤銷圓墩鄉並入鵝埠鎮、赤石鎮;撤銷西坑鄉並入公平鎮。
2006年底,全縣轄16個鎮。16個鎮是:海城鎮、梅隴鎮、附城鎮、聯安鎮、陶河鎮、可塘鎮、赤坑鎮、公平鎮、城東鎮、黃羌鎮、平東鎮、鵝埠鎮、赤石鎮、鮜門鎮、小漠鎮、大湖鎮。有232個村民委員會、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不包括梅隴農場)。 |
教育機構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
【公立】
[彭湃中學]— 是一所縣立完全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原名“海豐中學”,原校址為現“海豐中學”所在地——南門湖畔。現校址坐落於“諸勝畢會”的海豐縣城北郊、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執地五坡嶺。該校以中國早期革命烈士彭湃同志的名字命名,學校素以愛國主義傳統和革命精神培育英才為教育特色,是一所有九十年歷史、具有光榮革命傳統而名聞遐邇的老校、名校。高考成績名列本地區前茅。
[海豐中學]— 是一所縣立完全中學,縣一級學校。坐落於素有“文化墨池”美稱的南門湖畔,校園碧波環繞,環境幽雅,繁華似錦,四季飄香。
[陸安高級中學]— 縣一級學校,坐落於海豐縣城內,學校前身陸安師範學校創建於1918年。2000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轉為高級中學。校園佈局合理、環境優美,校園面積約9萬平方米。 (現已合併入彭湃中學,校區安排為高一學生就讀。)
[海豐縣紅城中學]— 創辦於1958年,是縣城地區一所全日製完全中學,汕尾市“一級學校”,汕尾市“緑色學校”。
[海豐縣梅隴中學]— 坐落於海豐縣重鎮梅隴鎮內,前身私立梅峰初級中學創辦於1942年秋,校址在梅隴西山梅峰古剎(現校址為梅隴鎮北郊廣汕公路旁),1952年更名為海豐縣第三中學。2001年12月通過等級評估,成為海豐縣一級學校。
[海豐縣赤坑中學]— 坐落於海豐縣赤坑鎮內,前身是海豐縣第四中學,是一所有40多年歷史的完全中學
【私立】
[仁榮中學]----學校現占地面積68000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0萬平方米,目前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經四年的持續性投入,發展迅速,學校規模正健康地往繼定目標進發。學校校園優美,一年四季鮮花芬芳。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學生近3000人,教職員工170多位。
[英豪中學]
[德成中學]
[海豐縣廣播電視大學]--- 海豐縣廣播電視大學創辦於1984年8月,海豐電大無論在硬件建設方面,還是在軟件建設方面,在全省縣級電大中均屬一流水平。現有中、高級職稱教師約占教師總數60%以上,並嚮外聘請了近30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他們是本地區大、中專學校教學經驗豐富的在職教師。 |
|
- n.: Haifeng County
|
|
海豐, 海豐村 |
|
|
|
海豐縣糖廠 | 海豐縣公路局 | 海豐縣檔案館 | 海豐縣中醫院 | 海豐縣水泥廠 | 海豐縣陸安中學 | 海豐縣紅城中學 | 海豐縣華泰賓館 | 海豐縣林偉華中學 | 海豐縣婦幼保健院 | 海豐縣金園工業區 | 海豐縣衛生服務站 | 海豐縣赤坑衛生院 | 中共海豐縣委黨校 | 海豐縣新長城賓館 | 海豐縣新城服裝廠 | 海豐縣廣播電視大學 | 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 | 海豐縣革命烈士陵墓 | 海豐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 海豐縣彭湃紀念中學 | 海豐縣大湖鎮衛生院 | 海豐縣鵝埠鎮衛生院 | 海豐縣赤石鎮衛生院 | 海豐縣黃羌鎮衛生院 | 海豐縣蓮花鎮衛生院 | 海豐縣後門鎮衛生院 | 海豐縣梅隴人民醫院 | 海豐縣東尼珠寶飾品工藝廠 | 海豐縣平東鎮衛生院 | 海豐縣聯安鎮衛生院 | 海豐縣海城鎮衛生院 | 海豐縣公平中心衛生院 | 海豐縣可塘鎮衛生院 | 海豐縣陶河鎮衛生院 | 海豐縣城東寶達玩具廠 | 海豐縣公平鎮創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永利堅服裝廠 | 海豐縣附城利隆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文新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南潮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金富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範錢林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時佳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富麗服裝廠 | 海豐縣興運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公平振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君子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建光服裝廠 | 汕尾市海豐縣烈士陵園廣場 | 廣東汕尾市海豐縣竜津棋院 | 海豐縣公平鎮鴻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威德力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鴻發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成佳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茂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平業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立哲服裝廠 | 海豐縣時流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城利亮工藝廠 | 海豐縣二輕工藝二廠 | 海豐縣表達工藝公司 | 海豐縣城東生態工藝廠 | 海豐縣海城鎮華美工藝公司 | 海豐縣環球工藝飾品廠 | 海豐縣公平榮新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泰威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潮流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佳麗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義興隆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忠群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利達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遠東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鎮威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立盛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東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粵海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城竜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永興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金達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嘉銳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新時代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漢生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潮流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昌發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正利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薛生服裝廠 | 海豐縣公平鎮友好服裝廠 | 海豐縣仁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 海豐縣極展針織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公平華炳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公平鎮新豐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公平鎮嘉聯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公平鎮財喜來服裝有限公司 | 海豐縣可塘洋甲洲老豐寶石首飾工藝廠 | 海豐縣赤坑成發首飾珍珠工藝廠 | 海豐縣可塘錦華珠寶首飾有限公司 | 海豐縣或塘鎮鴻利達珠寶製品廠 | 海豐縣武警廣東邊防中心醫院 | |
|
|
公平鎮 | 後門鎮 | 蓮花鎮 | 梅隴鎮 | 赤坑鎮 | 海城鎮 | 平東鎮 | 可塘鎮 | 大湖鎮 | 小漠鎮 | 鵝埠鎮 | 赤石鎮 | 蓮花山鎮 | 黃羌鎮 | 陶河鎮 | 聯安鎮 | 西坑鄉 | 圓墩鄉 | 鮜門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