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廣東 >汕尾 > 陸豐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ufeng City
  陸豐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北緯22°45′-23°09′,東經115°25′-116°13′。北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總面積1681平方千米。總人口157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東海街道,郵編:516500。代碼:441581。區號:0660。拼音:Lufeng Shi。
簡介
  陸豐市區玉照公園 
  陸豐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北緯22°45′-23°09′,東經115°25′-116°13′。北和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總面積1681平方千米。總人口157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陸豐市區(東海),郵編:516500。代碼:441581。區號:0660。拼音:Lufeng Shi。
  80年代的陸豐縣城基本概況 陸豐市地處北回歸綫以南,廣東省東南部碣石灣畔,位於東經115°25′-116°13′,北緯22°45′-23°09′。北與陸河縣、普寧市交界;東與惠來縣接壤;西與海豐縣和汕尾市城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介於深圳與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全市陸地總面積1681平方公裏,占全汕尾陸地面積的31.89%。海岸綫長116.5km,海域面積1.26萬平方公裏。海岸麯折,港灣衆多。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17個島嶼,230個海礁。1995年1月陸豐撤縣設市,實行市轄鎮(場、區)的行政管理體製。市委、市政府駐東海鎮。現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及銅鑼湖農場、大安農場、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總人口155.4萬人。
  陸豐水文條件優越,全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四季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充分,無霜期長,海洋性季風明顯等特點。境內地勢平坦,最高山脈不上千米。地勢自北嚮南傾斜,依次分佈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海臺地)3個地貌類型區。其中北部以山地為主,間有小盆地,中部與南部沿海多為丘陵、臺地、平原與低窪地。境內有河流X條,總長458km,徑流總量23.58億立方米。蠃河、烏坎兩大水係從北嚮南註入南海。主要河流有蠃河、烏坎河、鰲江、竜潭河。其中,蠃河河長102km,發源於陸河縣與紫金縣交界的三神凸山,為陸豐第一大河、母親河,集雨面積達1356平方公裏。流域100平方公裏以上一級支流有蠃溪、南北溪、新田河;主要水庫有竜潭、巷口、五裏牌、秣投圍、三溪水、牛角隆水庫等。其中,竜潭水庫為國傢大型蓄水工程之—,集雨面積156.03平方公裏,設計總庫容量1.0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1.29萬公頃。
  陸豐資源豐富。土地資源類型多,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灘塗等;礦産有6大類15種,其中尤以高嶺土、石英砂、鋯英礦、鈦鐵、硫鐵礦、花崗岩石、錫等藴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藴藏量1億以上,主要分佈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石英砂總藴藏量為1億立方米以上,主要分佈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生物資源總類繁多,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大豆、芋頭、紅麻、玉米、番薯、木薯、花生、甘蔗等。林木有16科35種,常見的有喬木、灌木。水産類有海産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的魚、甲魚、海馬、馬鮫、鯧魚、對蝦、蟹、牡蠣、扇貝、貽貝、海參、角蠃、海膽、鰻魚等。
  陸豐山川秀麗,古跡衆多,文物薈萃,有蜚聲海內外的宗教旅遊勝地碣石玄武山、“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金廂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佛教古剎清雲山定光寺、岬角風光甲東麒麟山,被譽為“粵東旅遊黃金海岸”,僅碣石玄武山每年接待中外旅客超過150萬人次。全市有以港口為依托、具有優越條件的東海、碣石、甲子三大中心城鎮,有東海、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等投資載體,有建築面積39萬多平方米的各具特色的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全市有50多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及一批在深圳、珠海、廣州、上海等地創業圖強的鄉資,他們是熱愛、關心、支持家乡建設的重要力量。陸豐市區地圖
經濟概況
  陸豐市努力剋服各種矛盾和睏難,充分依托各種有利條件,着力培育和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全市經濟總體上呈現持續穩步增長態勢。據瞭解,前三季度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9.68億元,比增10.3%;全市工農業生産總值完成74.51億元,其它各項經濟指標均有明顯增長。
  前三季度,陸豐市堅持一手抓抗災保生産,一手抓結構調整增效益。使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業效益取得新突破。
  陸豐市在鞏固提高現有各類工業企業的同時,大力改善工業發展環境,培植上馬新的項目。全市共洽談引進工業項目18個,其中湖東玻璃硅基地、東海生輝珠寶城等一批具有較大規模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良好,河西軋鋼廠、佳匯工藝、碣石頸椎牽引枕等一批項目相繼投産或試産,有力地推進了該市工業生産的穩步發展。1—9月該市完成工業生産總值48.86億元,增長18.5%。
  陸豐市通過一方面全面開展稅源財源調查,規範管理秩序,推動依法治稅、治財,認真組織各類財稅收入。另一方面,強化財稅管理,堅持實行“收支兩條綫”規定和支出集中審批制度,確保了財稅金融穩步運行。
  陸豐市堅持“內外並舉,兩源同化”,高度重視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橋梁作用,着力規範市場管理和服務,廣開渠道拓展商貿業務,促進市場貿易購銷暢旺。04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26億元,增長12%,城鄉集市成交額完成14.9億元,增長7.5%。旅遊業形勢喜人,實現總收入4.03億元,比增30.29%。對外經貿部網站工作出現新局面,1—9月全市共與外商簽訂協議7宗,合同利用外資220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40萬美元,增長52%;完成外貿出口總值2670萬美元,增長24.4%;加工貿易1860萬美元,增長34.8%。
自然地理
  土地資源:陸地總面積1681km2,其中耕地3.5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宜林地7.9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7.4%;草地1.67萬公頃,約占總面積的10%;水域(不含海域)3.63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1.6%。其中魚塘8223公頃,此外還有山塘水庫3000多公頃,灘塗1000公頃。土地資源的特點:一是類型多,有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灘塗等,有利全面發展農業經濟。二是潛力大,原土地生産力較低,潛力未充分發揮;土壤適應性廣,發展旱地作物條件好;復種指數為215%左右,擴大鼕種生産有潛力。三是臺地廣布,宜發展水果生産。
  礦産資源:陸豐礦産資源豐富,主要有6大類15種,以高嶺土、石英砂、錫、鋯、鈦鐵、硫鐵礦等藴藏量最為豐富。高嶺土藴藏量1億噸以上,主要分佈在大安、陂洋、八萬、博美、城東、金廂等鎮,其中大安鎮分佈面積達59km2,藴藏量4000多萬t。石英砂總藴藏量為1億m3以上,主要分佈在星都、上英、東海、金廂、碣石、湖東等地,其中星都經濟試驗區的白沙埔,面積400多公頃,地面至地下2.5m深處純屬石英砂,藴藏量達1000多萬m3。高嶺土和石英砂品位均高,很有開採利用價值。
  生物資源:總類繁多,有農作物、林木、牧草、畜禽和水産等6大類。農作物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如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番薯、花生、甘蔗等。林木種類很多,常見的喬木、灌木有16科教35種。牧草覆蓋面廣、適口性好、采食率高,主要有鴨嘴草、鷓鴣草、芒草、蜈蚣草等。青飼料有水浮蓮、假水仙、藻、水竹菜等。近年還從澳大利亞引進格拉姆、有勾超長草、黑麥草、象草,從國內引進糖蜜草等優良牧草。畜禽以牛、雞、鴨、鵝為主,還有免子、鴿子等。水産類有海産漁類110多科140多種,淡水魚類20多科30多種,海、淡水養殖品種有鮑魚、甲魚、海馬、鯧魚、對蝦仁、蟹、牡蠣、扇貝、貽貝殼、海參、角蠃、海膽、鰻魚等。均屬珍稀高值産品。
  海港和旅遊資源:沿海有烏坎、甲子、碣石、湖東、金廂5個港口,平均23.3km海岸綫有1個港口,其密度比世界經濟大國日本(平均25km海岸綫有1個海港)還要密。烏坎港位於碣石灣頂部,歷史悠久。該港距市中心城區東海鎮僅9km,歷史上曾是個運輸良港。清朝初期為粵海關下設的七大總口之一。目前建有千t級碼頭2座,還有可建3000-5000t級碼頭泊位100多處,已於1997年3月3日正式對外通航;甲子港是一個瀉湖港,航道水深3-4m,是對外開放口岸裝卸點和廣東省10大漁港之一;碣石港海域面積達5500km2,海洋漁類資源豐富,海防位置十分重要,早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就設有衛建城,為國傢級漁港,有可建萬噸級以上碼頭、泊位多處。現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的5000t級碣石港成品油專用碼頭已經投入使用。
  陸豐海岸多沙灘,奇岩怪石,岬角與海灣錯落分佈,陽光、海水、沙灘、福廟頗具特色,有“東方的夏威夷”、“粵東明珠”、“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之稱。全市旅遊資源以宗教資源為主,伴以景色旖旎的風光旅遊資源、濱海旅遊資源、歷史悠久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工藝産品為主的購物旅遊資源,五者優勢互補,得天獨厚。主要旅遊景點有“神、海、沙、石”四者兼備的碣石玄武山一金廂灘濱海旅遊區、依山隅海的“海上公園”田尾山、千年古剎河西清雲定光寺、甲子待渡山甲秀樓、甲東麒麟山、潭西法留山等。
  陸豐玄武山行政區劃: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衝、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
歷史沿革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南越,始置海豐縣,陸豐屬東官郡海豐縣。唐武德五年(66年),從海豐縣劃出東部地區建立安陸縣(即陸豐縣前址,後來遷至河圖嶺下方),縣治在今市轄之大安鎮陸軍環珠寨。唐貞觀元年(627年),安陸並入海豐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屬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東海溶舊墟寨(今東海鎮舊墟),隸屬惠州府。
  民國初期屬潮循道,後屬東江行政專員公署、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東江綏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抗日戰爭勝利後,屬第一區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隸屬東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3年,改屬粵東區行政專員公署。1958年屬汕頭專員公署。1983年又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劃惠陽地區海豐、陸豐兩縣設汕尾市,陸豐隸屬汕尾市。1988年析陸豐縣的河口、河田、東坑、水唇、新田、蠃溪、上護、南萬8個鄉鎮和吉溪林場設立陸河縣。
  80年代的陸豐縣城 1995年1月1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陸豐縣,設立陸豐市,以原陸豐縣的行政區域為陸豐市的行政區域。
  1992年12月,橋衝、西南、碣北、上英、甲西5個鄉建製改為鎮建製。1994經省政府批準改原湖陂農場為星都經濟開發試驗區(副處級),並析陸豐之華僑農場置汕尾市華僑管理區(縣級)。
  1995年從博美鎮壓析出軍湖、內湖等6個管區置內湖鎮。1996年3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碣北鎮並入碣石鎮,同時成立碣石經濟技術試驗區(副處級)。1997年4月從城東鎮析出後坎、浮州等8個管區置河東鎮。
  截至1998年止,陸豐市有23個鎮(場、區),282個農村管理區,39個居民管理區,1106自然村。(以上出處)
  1999年,陸豐市轄20個鎮,45個居委會、298個村委會:東海鎮、甲子鎮、碣石鎮、湖東鎮、大安鎮、博美鎮、內湖鎮、南塘鎮、陂洋鎮、八萬鎮、金廂鎮、潭西鎮、甲東鎮、河西鎮、城東鎮、上英鎮、橋衝鎮、甲西鎮、西南鎮、河東鎮。
  民國陸豐縣長劉廷波 2000年,陸豐市轄20個鎮。總人口1164767人,各鎮人口: 東海鎮 142429 甲子鎮 94211 碣石鎮 184767 湖東鎮 56917 大安鎮 39442 博美鎮 46813 內湖鎮 19800 南塘鎮 84836 陂洋鎮 29947 八萬鎮 17431 金廂鎮 32810 潭西鎮 48029 甲東鎮 58607 河西鎮 27132 城東鎮 59110 河東鎮 24277 上英鎮 18563 橋衝鎮 39338 甲西鎮 80232 西南鎮 23458 銅鑼湖農場虛擬鎮 15256 星都經濟試驗區虛擬鄉 7422 華僑管理區虛擬鄉 1394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陸豐市轄20個鎮(東海、大安、城東、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河西、橋衝、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2005年5月,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衝、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280個村委會、47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陸豐市轄3個街道(東海、城東、河西)、17個鎮(大安、八萬、陂洋、博美、南塘、甲子、甲東、湖東、碣石、金廂、潭西、橋衝、甲西、上英、西南、內湖、河東)。
陸豐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陸豐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决策,全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嚮榮、蒸蒸日上的景象。
  ——辦學條件發生巨變。全市上下廣闢集資渠道,連續多年掀起建校熱潮,先後投入資金近8億元,打響了校捨改危、“普九”,實驗室、改造薄弱學校等一個又一個的攻堅戰,新建中學20所、小學70所,校園占地面積擴大10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增加50萬平方米,全市校捨實現了樓(平)房化,徹底告別了在祠堂、廟宇、知青屋上課的歷史。竜山中學、啓恩中學、博美中學、佛庇學校、碣石二中等學校優美的校園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學校教學儀器設備設施、圖書資料、體育器材建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辦學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教育體係初步形成。全市各級突出重點,狠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並於1995年經省和汕尾市人民政府驗收達標;同時,堅持統籌兼顧,努力推進其他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初步形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基礎,高中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相配套的教育體係。現辦有各級各類學校467所,其中完全中學7所,初級中學43所,九年一貫製學校5所,小學355所,幼兒園53所,市教師進修學校、廣播電視大學、技工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在校學生23萬人。
  ——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各地、各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堅持德育首位,努力探索革命老區與沿海新建城市相結合的德育模式,不斷鞏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突出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和市、鎮、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建設,深入開展以啓發式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特別是1995年以來,高考前三批入圍考生逐年遞增,今年達611人,創下歷史新高;學生在各級學科競賽中捷報頻傳,僅2000年以來,就獲全國奬155名,省奬115名,汕尾市奬220名。
  ——師資建設成效突出。全市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深入開展以“立高尚師德,樹教育新風”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鼓勵和支持廣大教師參加各個層次的學歷進修,加強教師的各項業務培訓,全市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7.5%、90%、70%,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正逐步嚮小學教師專科化,初中教師本科化過渡。大力實施“教者有其居”工程,多方籌資建起教師住房4568套,全市60%左右的已婚公辦教師住上了套房,教職員工的經濟待遇也逐步得到改善。
  ——社會辦學健康發展。全市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不斷深化辦學體製改革,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製定各種優惠政策,促進了社會力量辦學的健康發展。全市現有民辦學校53所,其中中學5所,小學48所,在校學生18000人,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良性競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新世紀的到來為陸豐教育的新一輪發展帶來了機遇,全市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正迎着新世紀的曙光,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進教育領域各項工作,為鑄造陸豐教育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陸豐市人民廣場
陸豐領導
  市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市長:李漢流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黨組副書記:蔡森
  陸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林棠隸
  陸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少航
  陸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賽珍
  陸豐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鎮城
英文解釋
  1. n.:  Lufeng City
近義詞
陸豐
相關詞
中學西南????業公司????務局地理地名行政村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廣東省
包含詞
陸豐市場陸豐市????務局陸豐市公路局
陸豐市中醫院陸豐市玉燕中學陸豐市雙坑中學
陸豐市西南中學陸豐市人民醫院陸豐市東海中學
陸豐市竜山中學陸豐市甲子中學陸豐市中醫醫院
陸豐市竜泉賓館陸豐市竜山賓館陸豐市粵豐賓館
陸豐市城北客運站陸豐市玄武山賓館陸豐市恆新工藝廠
陸豐市婦幼保健院陸豐市衛生防疫站陸豐市玄武山旅遊區
陸豐市東海第二中學陸豐市東海鎮工藝美術公司陸豐市雄華工藝製品廠
陸豐市碣石城興工藝廠陸豐市甲子華達漆貝工藝廠陸豐市碣石聯興工藝廠
陸豐市碣石華豐工藝廠陸豐市碣石華南工藝廠陸豐市新發工藝製品廠
陸豐市甲子工藝廠招持所陸豐市碣石粵雄工藝廠陸豐市碣石灣工藝廠
陸豐市碣石宏業工藝廠陸豐市湖陂嘉興工藝廠陸豐市碣石宏圖工藝玩具廠
陸豐市甲子金光雕刻工藝廠陸豐市碣北金貝工藝廠陸豐市碣石鵠翔工藝廠
陸豐市碣石新潮工藝廠陸豐市碣石永益玩具廠陸豐市南塘南湖聖藝玩具廠
陸豐市粵碣玩具實業公司陸豐市南塘聖藝玩具廠陸豐市南塘竜華工藝玩具廠
陸豐市永旭綜合工藝廠陸豐市粵碣竹藤玩具廠陸豐市東海東興賓館
陸豐市方播電視大學陸豐市二輕局甲子針織廠陸豐市甲子新南木貝工藝廠
陸豐市芳蘭化妝品有限公司陸豐市甲子中心醫院陸豐市碣石中心衛生院
陸豐市衛生院防疫站陸豐市南塘長河實業公司聖藝玩具廠陸豐市南塘工業發展公司聖誕玩具廠
陸豐市二輕局甲子木竹工藝廠陸豐市碣石新達日用工藝製品廠陸豐市甲子鎮裕瀛寶石工藝廠
陸豐市恆輝寶石工藝製品有限公司陸豐市碣石華僑企業工藝禮品廠陸豐市二輕工業甲子竹器工藝廠
分類詳情
張開甲東鎮張開甲西鎮張開城東街道張開河西街道張開大安鎮
張開河東鎮張開河西鎮張開南塘鎮張開西南鎮張開東海鎮
張開東海街道張開八萬鎮張開陂洋鎮張開博美鎮張開甲子鎮
張開湖東鎮張開碣石鎮張開金廂鎮張開潭西鎮張開橋衝鎮
張開上英鎮張開內湖鎮張開城東鎮張開銅鑼湖農場張開星都經濟試驗區
大安農場羅經嶂林場湖東林場東海岸林場紅嶺林場
畜牧果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