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山西大學投訴電話太原旅遊投訴電話:0351-4070511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山西大學--根植於華夏古老黃河文明的沃土中,誕生於中華民族覺醒的二十世紀初,是清末歐風東漸、興學育纔的産物。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堂正式開辦,與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一道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紀元。學校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鴻纔,應國傢之需要"為己任,點燃了中國近代科技文明的火花,積極倡導和興起歷次愛國民主運動,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詩篇。
建國後,山西大學迅速擴充為文、理、醫、工、法五個學院,成為當時全國規模較大的高校之一。1953年的院係調整中,文、理兩院合併改稱山西師範學院,工、醫兩院獨立(今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法學、財經等專業劃歸中國人民大學,冶金工程係劃歸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紡織和采礦工程係並入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1961年,山西大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暑往寒來,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以來的山西大學欣逢盛世,加速發展,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1992年90周年校慶,江澤民總書記親筆題寫了校名,薄一波同志題寫了校訓。1996年李嵐清副總理親臨學校視察指導。2002年初,學校被國傢列為中部重點支持的五所高校之一。20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迎來她的百歲華誕。李鵬委員長等黨和國傢領導人賜墨祝賀,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也專門發來賀信。這充分反映了學校在海內外的良好聲譽和廣泛影響。
在一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山西大學形成了"中西匯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的優良傳統和"勤奮嚴謹、信實創新"的校風,成為山西大學永葆青春的動力源泉。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山西大學欣逢盛世,開始了新百年的揚帆啓航。
作為山西省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現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10大學科門類65個本科專業,90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4個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國傢重點學科(光學和科技哲學),16個省級重點學科和省重點建設學科,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哲學),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和光量子器件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學校擁有教育部在高校所設的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傢華文教育基地、國傢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1406.9畝,建築面積506152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190.1萬册(件),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488萬元。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internet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絡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學校環境優雅,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築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緑色學校"。
學校現有專職教師1,105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07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45.6%。在編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58人,碩士生導師306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71人。1999年以來,學校聘請了楊振寧等207位海內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19,913名,其中博士生114名,碩士生1,075名,全日製本科生10,716名。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新生生源質量位居全省首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位於全省前列。在第六屆“挑戰杯”大賽中,總分排名全國高校第6位;在1999年全國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教學基本功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在2000年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代表山西省高校參賽,是10所獲得“校長杯”的高校之一;在最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英語競賽、健美操比賽中,學生共獲得7個全國一等奬。
近三年來,我校教師共承擔縱橫嚮科研課題1,415項,其中國傢級項目116項,到位科研經費12,80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4,438篇,被sci收錄論文173篇,有34項技術成果獲得國傢專利,有90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奬勵。2002年,彭堃墀教授主持的“全固體化單模單頻緑光激光器”獲得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2003年,郭貴春教授的《後現代科學哲學》獲得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
學校已與國外3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並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在校本科生可以赴境外交流、赴國外高校攻讀學位,成為山西國際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學校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學科建設、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教育管理和辦學體製、科研和技術創新、後勤服務社會化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探索,受到國傢與省的多次表彰,是中組部命名的首批愛國主義教育試點單位,是山西高校中惟一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100年的求索,50年的奮鬥,20年的改革,10年的超越,山西大學經歷了起伏跌宕、麯折難忘的歷程,取得了令人矚目、振奮人心的成就。山西大學將繼承百年傳統,努力把山西大學建成山西省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技術成果轉化、高層次决策咨詢的中心,成為國內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型大學。 |
|
中文全稱:山西大學
中文簡稱:山大
英文全稱:Shanxi University
英文縮寫:SXU |
|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塢城路92號
郵政編碼:030006 |
|
山西大學地處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的高等學府。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堂正式開辦,與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一道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紀元。2005年5月山西大學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山西大學形成了“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的文化傳統和“勤奮嚴謹、信實創新”的優良校風。
山西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全部學科門類。校本部設有19個學院,開設68個本科專業,18個雙學位專業,其中國傢級特色專業1個、國傢級特色建設專業點3個。擁有137個碩士點(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8個博士點(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 9個博士後流動站,學位點總數位列全國第45位。擁有科技哲學和光學2個國傢重點學科,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一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技哲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傢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智能與中文信息處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8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擁有2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基礎課示範實驗室。學校還有教育部在高校所設的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傢華文教育基地、國傢職教師資培訓基地。近年來,學校爭取到國傢級科研課題297項,其中國傢重點科研項目35項,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奬、國傢技術發明奬、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等9項國傢科研大奬。
山西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名人薈萃。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96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2人,高級職稱教師1000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13人,碩士生導師615人,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87人,“何梁何利基金奬”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奬”獲得者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8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8人,全國模範教師3人,“霍英東奬教金”獲得者2人。學校還聘請了楊振寧等330名海內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全省評出10名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該校占有6名;全省評出54名青年學術帶頭人,該校占到13人。 還有“何梁何利基金奬”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界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全國模範教師等衆多名師。擁有國傢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3門課程被評為國傢級精品課程。7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山西大學辦學條件優良,治學環境優雅。學校占地面積2450畝,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314萬册(件),電子圖書106萬册,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億多元。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Internet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絡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築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 “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緑色學校”。
山西大學十分註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始終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傢之需要”為己任,為國傢和社會培養了 12 萬名各類人才。中國石油地質學的奠基人孫健初,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曰倫,中國生物統計和作物育種學科主要創始人王綬,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院士、清史專傢蕭一山,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魯迅的摯友、著名散文傢川島等就是衆多優秀學子的傑出代表。改革開放以來又有一批畢業生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如物理係畢業的朱日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係畢業的武維華為中國農業大學長江學者,數學係畢業的姚鵬飛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還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等等。學校逐步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體係,生源質量好、學生綜合素質高,育人水平明顯提高,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獲得優秀,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現有全日製本科生 15822 名,各類研究生 5265 名。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 20% 左右,新生錄取分數綫連續位居全省首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位於全省前列。《近代物理實驗》被評為國傢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等9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科技哲學》、《中國近代社會史概論》等7部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在第九屆“挑戰杯”大賽中,該校獲得特等奬一項、一等奬一項,總分排名全國高校第13 位;在 2000 年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代表山西省高校參賽 , 是 10 所獲得“校長杯”的高校之一;在最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英語競賽、健美操比賽中,學生共獲得 13 個全國一等奬。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殷傑的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奬。
山西大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近三年來,我校SCI、EI、CSSCI 論文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爭取到國傢級科研課題246項,其中國傢“973”計劃、國傢“863”計劃、國傢重點科技攻關、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傢火炬項目、國傢産業化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8項。有23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奬勵,其中2002年“全固化單模單頻緑光激光器”獲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後現代科學哲學》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2003年“低度有色配製酒穩定性的研究及應用”和“芒硝法生産硫酸鉀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獲國傢技術發明二等奬。 2005年“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研究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奬。
山西大學對外交流進一步拓展,已與英國劍橋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法國巴黎六大、德國亞琛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日本東京國際大學、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日本國士館大學、日本立教大學、韓國培纔大學等50餘所國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關係。積極開展留學生教育,並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在校本科生可以赴境外交流、赴國外高校攻讀學位,成為山西國際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根據2009年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資料,山西大學綜合辦學實力位居第64位。在全國範圍內理學排行30,管理學排行63,經濟學排行95,教育學排行24,法學排行50,歷史學排行35,文學排行59,哲學排行第8,社會科學排行33,自然科學排行79。根據2009年中國網大的大學排行榜,山西大學綜合辦學實力位居第73位。
學校將繼承百年傳統,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改革求活力、以開放求效益的辦學思路,努力推進高水平高效益辦學的協調發展,建成山西省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技術成果轉化、高層次决策咨詢的中心,並為使之成為具有地方示範作用的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2007-2009教育部學科評估結果(學科專業 全國排名):
物理學 21
化學 18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4
作物學 15
農業資源利用 17
林學 13
管理科學與工程 44
工商管理 44
公共管理 32
公共管理 32
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 12 |
|
山西大學創辦於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是我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最初稱山西大學堂,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由英國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校址在太原市侯傢巷(現太原師範專科學校)。民國初改名為山西大學校,1918年確定為國立山西大學,1931年改名為山西大學,抗戰期間,曾遷至晉南、陝西三原、秋林等地,於1937年至1939年停辦。1949年春,中國大學理學院並入山西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山西大學設有文、理、醫、工、法五個學院,著名進步學者鄧初民任校長。1953年院係調整後,取消山西大學建製,文,理兩院合併,改稱山西師範學院,醫、工兩院相繼獨立建院,法學院稱財經學院,後劃歸入中國人民大學。1954年由太原市侯傢巷遷入現校址。1959年,再度組建山西大學,1961年與山西師範學院合併,仍定名為山西大學。1962年,山西體育學院、山西藝術學院並入山西大學。經過歷代山大人的艱苦努力,昔日一處雜草叢生的荒涼之地已變成一所具有相當規模和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山西大學。
中學專齋:
1898年的“百日維新”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以後,清王朝為了維護其專製統治,迫於國內外各種壓力,於1901年 (光緒二十七年)初宣佈實行所謂“新政”,興辦學堂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內容。同年,清政府下詔,“除京師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着各省所有書院牞於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當時山西省太原設有 “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兩所書院。“百日維新”期間,“令德堂”曾改為山西省會學堂,進行過一定改革,在此基礎上,1902年初,山西巡撫岑春煊即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委派山西候補道姚文棟為首任督辦(相當於校長),高燮曾為總教習,𠔌如墉為副總教習,以太原文瀛湖南鄉試貢院作為臨時校址,接收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學生,正式開學。由此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
西學專齋:
在義和團運動中,山西仇殺天主教主教、教士130餘人,教案特別嚴重。在處理教案問題中,在山西傳教的英國耶穌教浸禮會傳教士李提摩太 (RichardTimothy)於1901年3月曾嚮清廷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與奕劻提議,以山西教案賠款50萬兩白銀用於在太原創辦一所近代中西大學堂,選拔全省優秀學子入學,學習近代學問。後又於5月29日遞交了 《上李傅相辦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條》,其中第三條對此提議作了專門的具體陳述。大意為:共罰白銀50萬兩,每年交5萬兩,十年為止,設立學堂,教導有用之學,開導晉省人知識。對此李鴻章、奕劻立即表示贊同並電告巡撫岑春煊遵辦。10月岑春煊曾派洋務局提調周之驤赴上海與李提摩太面談此事並議定了創辦中西大學堂合同八條。1902年初,李提摩太偕人來太原擬簽訂正式合同時,方知晉省已辦起了山西大學堂。於是他又建議岑春煊將山西大學堂與他擬創辦的中西大學堂會並辦理。合併後山西大學堂內設兩部,一部專教中學,由華人負責;一部專教西學,由李提摩太本人負責。就此建議,岑春煊認為涉及教育主權問題和傳教問題,未敢應允。後經多方反復籌商,並交由西大學堂學生進行了民意測驗,對有關細節進行了逐條逐字的斟酌,議定了合辦山西大學堂的合同23條,於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初二日(1902年6月7日)由山西司道及紳士等與李提摩太及擬聘之西學專齋總教習敦崇禮簽字,巡撫蓋章立案,呈報光緒皇帝朱批。
合同生效後,山西大學堂就改製成為兩個組成部分,即山西大學堂原來部分改為“中學專齋”,總理為𠔌如墉(山西神池人,進士出身,曾任戶部主事,晉陽書院山長),總教習為高燮曾(湖北人,翰林出身,曾任山西提學使),擬辦中西學堂改為 “西學專齋”,總理為李提摩太,總教習為敦崇禮。由此山西大學堂就成為了中西共為一體的一所新式學堂。
山西大學堂:
當時,根據《奏定學堂章程》,設立在省會的大學堂,至少需要設置三科才能成立。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規定改為高等學堂,全國衹有京師大學堂和山西大學堂仍保留為大學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學堂改為北洋大學堂,直到辛亥革命時,全國總共也衹有以上三所大學堂。
到1910年,山西大學堂已開辦近10年,省出經費50萬商銀已付清,根據“合同”規定,西學專齋應歸還山西自辦。是年11月上旬,李提摩太來並辦理了有關移交手續,西齋教習也大部分按合同解聘離晉,不久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頒布了新的教育法令。遵照新的規章,山西大學堂改名為山西大學校,監督改稱為校長,中學專齋與西學專齋的建製也同時取消。設立了預科和本科,預科分為一、二兩部,一部為文法科,二部為理工科,均修業三年,本科分文法工三科。由此山西大學校便奠定了以後文理多科的綜合性大學的基礎,
直至此時,全國公立(官立)大學仍衹有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和山西大學三所,1918年7月,山西大學校列入國立範圍。北洋政府時期,山西大學校被稱為國立第三大學。並規定凡是山西大學本科畢業生,以其所學任事三年,或曾任校長及教員滿三年者可參加參議員選舉。直到1922年重新頒布學製,全國大學纔逐步增多。
山西大學歷來辦學表:
1902---1911年 山西大學堂
1912---1931年 山西大學校
1931---1937年 山西大學
1937---1939年 山西大學停課
1939---1943年 山西大學復校
1943---1949年 國立山西大學
1949---1953年 山西大學
1953---1961年 山西師範學院(隸屬教育部)
1959 --- 至 今 山西大學 |
|
本科生教育
山西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全部學科門類,現有67個本科專業,18個雙學位專業。學校占地面積 2251畝,建築面積 109 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 314 萬册 ( 件 ) ,電子圖書 106萬册,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 2 億多元。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 Internet 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絡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築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 “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緑色學校”。
研究生教育
現有 137個碩士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8個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光學、科學技術哲學2個國傢重點學科,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傢重點實驗室,科技哲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算智能與中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留學生教育
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是我校教育國際化的對外窗口。學院主要負責海外留學生教育和國際合作辦學工作,是國務院僑辦確定的華文教育基地之一。學院的宗旨是:宣傳山西大學,推動教育全球化,開展國際交流,做聯繫海外華人華僑的紐帶和橋梁。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從1981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迄今已培養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羅馬尼亞、蒙古、新加坡、泰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傢和香港、臺灣地區的學生 1000餘名。
繼續教育
山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是我省辦學規模最大的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學院。學院歷史悠久,辦學規模大,專業設置面廣,層次齊全,教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註重教學質量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培養實用性人才。授課形式多樣化,能充分考慮在職職工、從業人員和社會青年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本科生可授予文學、法學、教育學、哲學、經濟學、理學、工學等學科學士學位。 |
|
【文學院】
文學院是山西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係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學堂的中學專齋。2001年中文係與古代文學研究所合併,組建了文學院。經過百年建設,文學院現已成為山西省語言文學類基礎研究型人才和應用人才的培養基地。現設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對外漢語、戲劇影視文學和廣告學五個本科專業,全日製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來,我院共培養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近7000人,為國傢和山西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科設置完善,下設古代文學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新文學研究中心,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古代文獻學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全院現有教職工68人,專職教師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7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基本實現了碩士化。
文學院辦學條件優越,建有傳媒實驗室、影視觀摩室、報紙編排係統實驗室等實驗教學場所,總面積500平方米,有價值260萬元的各種實驗設備。其配置可滿足本院學生和教師進行攝像、攝影、編輯、觀摩等教學、實驗使用。資料室使用面積為130平方米,現有圖書25963册,專業雜志350種,價值58萬元;影像資料350餘種;並有全省唯一的學生書庫,有圖書1671册,同時每年增補300餘册。古代文學研究所有專業資料室,藏書二萬餘種。
近十年來,本院教師承擔了28部教材的編寫任務,出版專著35部,多項研究在全國獨樹一幟。
【數學科學學院】
【法學院】
【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電子工程學院包含物理係、電子信息技術係、光電子科學與技術係、光電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現代通信技術研究所。學院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光學學科是國傢重點學科,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實驗室是國傢重點實驗室。學院有教授28人,博士生導師2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2人。 現有的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物理電子學碩士點、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分佈在4個一級學科。有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信息科學與技術3個本科專業。學科覆蓋面較大,4個一級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互為支撐,既有明顯的理工特徵,又有多學科融合的明顯態勢。光學國傢重點學科,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傢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少有的從事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研究的學科和實驗室之一,已成為我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重要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理論物理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具有長期的學術積纍,取得突出的學術成果,學術帶頭人在國內外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原子與分子物理學科具有明顯的學科特色,主要從事冷原子、激光光譜前沿研究;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無綫電物理三個學科都有較為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光學工程學科擁有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通信與信息係統學科是山西省重點扶持學科。
【歷史文化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
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前身為私立中國大學理化係,1931年開始招生,1934年改為化學係。1949年並入山西大學理學院。1952年,全國高校院係調整,理學院和文學院合併,改名為山西師範學院,1961年山西大學與山西師範學院合併後又改名為山西大學化學係。2001年根據學科的需要,山西大學批準由化學係、分子科學研究所、測試中心聯合組建成立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如今的化學化工學院,擁有教學、科研、實驗用房建築面積10000餘平方米,儀器設備較為齊全,總資産價值8000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125臺件。
2001年以來,學院年均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50篇以上,SCI、EI收錄35篇以上,年均爭取縱橫嚮科研項目50餘項,經費700多萬元;5年以來,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 項、1項國傢“863”資助項目、1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平均每年鑒定、獲奬、轉讓、轉化科技成果10項以上。2003、2004年獲得國傢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二等奬各一項。
學院十分重視學術交流與合作。至今已與國內2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與日本岩手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國傢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單位簽訂協議,開展交流。
近幾年來,學院在校企合作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已與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鋼鐵(集團)公司、天脊集團(原山西化肥廠)等大型企業,在産品研發、崗位培訓等多方面進行了良好的合作。
學院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竜頭,業已形成理學、工學博士,理學、工學和醫學碩士,理學和工學學士及成人教育的全方位人才培養格局。學院現有本科生582名、研究生180名(其中碩士生154名、博士生26名)、成人繼續教育學生500餘名,進站博士後1人。建國以來,已為全省乃至全國培養和輸送專業技術人才6000餘名。
學院現有教職工121人,教師87人,實驗人員及行政人員34人,其中教授29人、博士生導師12人、副教授21人、講師25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碩士學位的教師44人。現設化學、應用化學和藥學3個係,分子科學研究所、現代化學研究所以及建有專門進行高新技術開發轉化的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有四大基礎實驗室和一個綜合實驗中心,學院分圖書館藏書9000多册、報刊80餘種。
經過七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擁有一個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和化工專業應用化學博士學位授權點,無機化學、應用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和化學工程、製藥工程專業碩士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置有化學類和藥學本科專業,有3個學科即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應用化學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學科,分析化學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
近幾年來,學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學生管理工作成績斐然。學院黨總支是出席山西省高校工委的“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應屆畢業生的考研率均達到40%以上,就業率在學校名列前茅;學院連續被評為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
我們將依托山西大學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優勢,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努力把化學化工學院建成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為山西以至國傢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學院全體教職工弘揚“拼搏、攀登、協力、創新”的“化學人精神”;樹立“院榮我榮、院強我強”的愛院思想,凝聚“同舟共濟、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營造“健康嚮上、開拓進取”的文化氛圍。團结一心,奮發圖強,衆志成城,為建設地方院校同類學科一流水平的目標努力奮鬥。
★材料化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化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獲得應用研究的基本訓練,能在材料化學或有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從事應用研究技術和教學工作的專業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學習的基礎課有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和實驗,無機化學和實驗,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和實驗,有機化學和實驗,物理化學和實驗,結構化學和實驗,化工基礎,化工製圖,計算機技術,化學化工文獻,英語,化學專業英語,生産實習,實用電工等。
無機材料化學方向主要學習的專業課有無機合成和實驗,生物無機化學,稀有元素化學,山西省資源的開發應用等,以及半年畢業論文實踐。本專業方向畢業生適合從事教育,化工,日化,水泥,玻璃,陶瓷金屬及非金屬化合物的生産合成開發和研究。
有機高分子材料方向畢業生主要學習的專業課有有機合成和實驗,現代色譜,波譜分析,物理有機,高分子化學,小化工産品製作技術等,及半年畢業論文實踐。本專業方向畢業生適合從事教育,藥物,塑料,橡膠,黏合劑,塗料,農用化學品,染料,食品,化妝品等産品的生産開發和應用研究。
★藥學專業
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掌握藥物質量控製、藥效及藥物安全評價、藥物製備基本方法和技術,熟悉藥事管理法規,政策和營銷基本知識,能從事藥物分析,臨床藥學,藥物研究與開發,藥物製劑生産與管理,醫藥營銷等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
主要課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藥事管理,臨床醫學概論,創新藥物學研究與開發。
★化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和其它領域從事科學、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並為研究生的培養準備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及化學工程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瞭解國傢關於科學研究、化學相關産業的政策和國內外知識産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瞭解化學某些領域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産業發展狀況;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應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和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以及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應用化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化學化工及相關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要學習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及化工製圖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瞭解國傢關於科學技術、化學相關産品、知識産權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瞭解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産業發展狀況;掌握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和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以及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哲學社會學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
【管理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外國語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音樂學院】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是山西唯一一所培養音樂高級人才的專門學院,也是我國僅有的一所在綜合大學內列為學院建製的音樂學院。其前身為創建於1958年的山西藝術學院,1962年並入山西大學,歷經藝術係音樂專業、音樂係兩個發展階段,於1996年擴建為音樂學院。
學院現有:理論作麯係、鋼琴係、聲樂係、民樂係、管弦係、舞蹈係等六個係和一個藝術研究所,設有音樂學、作麯與作麯技術理論、音樂表演、舞蹈編導等四個本科專業及音樂學、藝術學兩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
本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講師20人,助教7人,並聘有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以及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20餘名專傢作為兼職(客座)教授。近年來,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從事教學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教學中采用先進的學分製管理,形成了專業型、復合型、科研型等多種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成果斐然。
【體育學院】
【美術學院】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創建於 1962 年,是山西省美術學科發展歷史最早的高等教育單位。學院現有繪畫係、雕塑係、設計藝術係及研究生部。設有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城市、環藝、媒體、裝飾、平面、史論十個研究室。擁有美術學、藝術設計學和藝術學三個一級碩士授權點。在校碩士生 80 人。 2000 年被國傢教育部批準為全國職業教師培訓基地,是山西省美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現有教師 51 名。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21 人、講師 11 人、助教 13 人。 目前美術學院以專業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教學、科研成果顯著。學院建有計算機、攝影、陶藝、絲網、電教、模型等實驗室及資料室,並在省內設有教學實習基地,為教學科研、學生學習實踐創造了有利條件。
學院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又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多能一專”的復合型人才,畢業後能為國傢、地方經濟、文化建設事業奉獻、服務。
【初民學院】
2009年下半年正式成立,即初民試驗班,由一個文科試驗班和一個理科試驗班組成,以“夯實基礎,拓寬口徑,註重研究,強化實踐,鼓勵創新”為指導思想,實施跨學科的綜合教育,以求培養出學科背景寬,理論基礎厚,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山西大學MPA教育中心】
【山西大學MBA教育中心】
獨立學院---【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聯合辦學---【山西大學工程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 |
|
共青團委員會
山西大學各級團組織堅持“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緊密圍繞學校培養人的中心工作,堅持“愛國、成纔、奉獻”的工作主題,堅持“加強團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指導原則,積極代表廣大同學的切身利益,註重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團结帶領全校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進取、奮發成纔、努力成長為“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骨幹人才。
素質教育基地
1999年1月,我校成為教育部批準的32個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在基地建設的準備和實踐中,我們極盡所能利用地方文化教育資源的作用和本校的學科優勢,進行了旨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教師文化素質、大學文化品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後備軍官選培辦
駐山西大學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工作辦公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山西大學設立的專門負責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選拔培養軍隊幹部的職能機構,基本任務是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和總部關於依托普通高等教育選拔培養軍隊幹部工作的政策、規定和指示,通過從在校生中選拔培養、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國防生、直接接收應屆大學畢業生和選送現役幹部到我校學習深造等多種方式,為軍隊選拔培養高素質人才。
學生會
山西大學學生會在黨的領導和團組織的指導下,堅持培養同學全面發展的基本方針,發揚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精神,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上學生活動第一綫,致力建設“同學之傢,師生之橋,幹部之校”。
五星網站
山西大學五星網站由星鬥、星光、星火、星海、星河五個網站組成。始建於2001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上網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
社團聯合會
山西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是受山西大學校黨委領導,校團委指導,旨在服務、指導、管理和監督學生社團的組織,是豐富校園生活、應接校內外學生社團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學校紛繁精彩的學生社團的管理者。 |
|
國傢級重點學科:光學、科學技術哲學
省級重點學科:無機化學 理論物理 環境科學 基礎數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 應用化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中國近現代史
博士後流動站點:物理學、化學、哲學、環境科學、生物學、歷史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體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國傢級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學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計算智能與中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剋學院、紐約市立大學約剋學院、紐倫堡學院、大西洋開普頓學院、紐約州立大學、愛達荷州立大學 、費佛爾大學
英國:蘇薩剋斯大學、國傢考試管理委員會、威爾士阿伯恩維恩大學、達比大學、阿斯頓大學、伯明翰大學
日本:東京國際大學、琦玉縣中日友協、山形大學、東京學藝大學、國士館大學、立教大學、岩手大學、橫濱國立大學
意大利:那波利斯大學
德國:凱什斯勞頓大學
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巴黎第六大學
新西蘭:維凱多大學、新西蘭西技術學院
韓國:翰林大學、鄯林鄰大學、培纔大學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
俄羅斯:沃羅涅大學
比利時:新魯文天主教大學
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
瑞典:烏普沙拉大學
亞美尼亞: 埃裏溫布留索夫國立語言大學 |
|
黨委書記:秦良玉
校長:郭貴春
黨委副書記:張漢靜
紀委書記:趙懷洲
副校長:劉滇生 賈鎖堂 劉維奇 行竜 |
|
第一任 姚文棟 (1902年3月至1902年5月)
第二任 瀋敦和 (1902年5月至1906年7月)
第三任 楊熊祥 (1904年春至 1905年)
第四任 傅嶽棻 (1905年9月至1906年8月)
第五任 丁寶銓 (1906年7月至1907年春)
第六任 解榮輅 (1906年8月至1909年9月)
第七任 渠本翹 (1909年9月至1910年3月)
第八任 鈞 (1910年3月至1912年2月)
第九任 李鏡蓉 (1912年2月至1912年5月)
第十任 高時臻 (1912年5月至1916年5月)
第十一任 田應璜 (1916年5月至1916年8月)
第十二任 高時臻 (1916年8月至1918年8月)
第十三任 王錄勳 (1918年8月至1937年11月)
第十四任 馮 綸 (1939年10月至1939年12月)
第十五任 閻錫山 (1939年 12月至1943年4月)
第十六任 王懷明 (1943年4月至1946年6月)
第十七任 徐士瑚 (1946年6月至1949年7月)
第十八任 鄧初民 (1949年9月至1953年12月)
第十九任 梁園東 (1953年12月至1958年6月)
第二十任 楊蕉圃 (1958年6月至1959年9月)
第二十一任 焦國鼐 (1959年9月至1965年)
第二十二任 焦國鼐 (1973年至1980年)
第二十三任 甄 華 (1980年2月至1981年4月)
第二十四任 陳舜禮 (1982年4月至1983年9月)
第二十五任 程人乾 (1984年3月至1987年12月)
第二十六任 李旦初 (1987年10月至1988年12月)
第二十七任 李鎮西 (1988年12月至1991年)
第二十八任 彭堃墀 (1991年6月至2000年10月)
第二十九任 郭貴春 (2001年至今) |
|
學校 | 大學 | 電力 | 人物 | 物理學家 | 名人 | 院士 | 教授 | 山西 | 全國人大代表 | 醫師 | 中國 | 專傢 | 連姓 | 天津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 | 西北工學院 | 書院 | 山西大學堂 | 晉陽書院 | 太原 | 侯傢巷 | 令德書院 | 三立書院 | 數學 | 更多結果... |
|
|
山西大學堂 | 山西大學生網 | 山西大學學生會 | 山西大學校友會 | 山西大學堂舊址 | 山西大學法學院 | 山西大學圖書館 | 山西大學檔案館 | 山西大學考古係 | 山西大學歷史係 | 山西大學文學院 | 山西大學心理協會 | 山西大學韓語協會 |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 山西大學管理學院 |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 |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 |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 山西大學外語學院 |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 | 山西大學軍事協會 | 山西大學美術培訓 | 山西大學師範學院 | 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 山西大學自行車協會 | 山西大學學生會學術部 | 山西大學學生會實踐部 | 山西大學學生會女生部 | 山西大學學生會文體部 | 山西大學學生會宣傳部 | 山西大學社團聯合會 | 山西大學學生會主席團 | 山西大學後備軍官選培辦 | 山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山西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 共青團山西大學委員會 |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 | 山西大學文物愛好者協會 | 山西大學電子競技協會 | 山西大學旅遊旅遊協會 | 山西大學電腦愛好者協會 | 山西大學學生會安保部 | 山西大學學生會生活部 | 山西大學繼續教育研究中心 | 山西大學相聲愛好者協會 |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心理協會 | 山西大學法律職業學院 | 山西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山西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 山西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 | 山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 山西大學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 山西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主席團 |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仿真研發與培訓中心 | 共青團山西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團總支部委員會 |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 中國近代大學創立和發展的路徑:從山西大學堂到山西大學(1902-1937)的考察 |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校企聯合會 | 山西大學學生會人才儲備中心 | 山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山西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山西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中國近代大學創立和發展的路徑從山西大學堂到山西大學(1902的考察 | 山西大學高新技術發展總公司 | 7.山西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