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公交站 : 華安縣 : 藍山縣 : 新田縣 : 饒平縣 : 陽西縣 : 德慶縣 : 賓陽縣 : 北流市 : 靈山縣 : 蒙山縣 : 青原區 : 翔安區 : 惠陽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廣東 >梅州 >興寧市 > 新圩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廣東省興寧市新圩鎮
  區域位置
  新圩鎮位於興寧市南部寧江下遊,東鄰梅縣畲坑,北連永和、徑南,西靠坭陂,南接水口和五華縣邊境。轄19個村和1個居委會。總面積117.79平方公裏,耕地21358畝,其中水田17038畝,旱畲地4320畝。2006年年末統計總人口42375人,其中農業人口39751人。新圩鎮素有“工藝之鄉”的美譽,2000年被興寧市政府評為“工藝基地鎮”;2004年被省科技廳授予“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 歷史簡介
  1947年5月18日興寧解放,21日接管新圩國民黨新興鄉公所,6月中旬宣佈新圩區人民民主政府正式成立,50年4月全縣16個 區並為10個區公所,當時新圩排為第10區稱為水新區公所,51年全縣劃為15個區,新圩排為第九區(區址坭陂鎮);57年1月撤區並鄉,新圩稱新圩鄉(轄區8個小鄉)人民委員會;58年鼕改稱為新圩公社管理委員會;62年鼕又改為新圩公社革命委員會;78年4月全縣由27個公社分設為43個公社,新圩分出觀豐公社,其中新圩轄15個大隊,觀豐轄11個大隊。81年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83年11月改變“政社合一”體製,撤銷公社設新圩區公所,89年鼕改新圩區公所為新圩鎮人民政府至現在。
  新圩解放前衹有20來間店鋪和一座當鋪,街道成為“T”字形,建築面積約為500多平方米。今非昔比,如今的新圩圩鎮面貌煥然一新,廠房林立,建築面積為1.1平方公裏。
  發展情況
  近年來,新圩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實施“四個梅州”和興寧“三市”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經濟、社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3.12億元,同比去年增8.7%;鎮級財政收入267.3萬元,比增 32%;人均收入3898元,比增0.35%;民營工藝企業快速發展,總産值達2.53億元,比增41%。交通網絡建設不斷完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廣梅汕鐵路、省道S1939綫、梅華公路、興鬆公路、新畲公路,縱橫貫穿全鎮,正在興建的興畲高速公路途經該鎮,並在工藝工業園設有興寧境內唯一的出入口。
  各村小學簡介
  民新小學
  民新小學創辦於1968年,是由原民新村楊閣小學和黎陂寨分校合併而成,校址位於新圩新圩中心小學鎮民新村村址附近。
  學校初辦時校捨為廖氏祖祠,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有教室6個,住房2間,學生約80人。新中國成立後,楊閣小學更名為民新小學。學校曾於1973年辦附中班(初中、高中各1班),至1978年停辦。
  大村小學
  大村小學前身是迪興學堂,創辦於1912年,當年選在防亂所建的土樓閣作課堂,學生裝有10多人。以授“四書”、“傢禮”等為教學內容。1952年至1958年是步東、民新、茶星、大村等四村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學。
  步東小學
  步東小學原為馬步小學,創辦於1940年。曾改名為郭添鄉第四堡國民學校。解放後,又名為步東小學。是一所生源較大的山區完小。
  步東小學位於步東村址對面,新畲公路旁。從2004年下學期起,經過學校的佈局調整,學生來源比較分散,有步東村、曹田村、寨塘村的雞公塘和山豬窩、茶星村的東角上,大村西等地區。覆蓋人口達3500多人。
  雙頭小學
  雙頭小學創辦於1941年鼕,位於新圩鎮北部山區雙頭村,服務範圍是雙頭自然村,服務人口2350人。創辦初期,校捨面積750平方米,磚瓦結構,學生80多人。
  觀豐小學
  觀豐小學原名“官峰小學”,創辦於1934年,坐落於新圩鎮官峰村。創辦時為私塾,有教師2人,學生近20人,校址設寨塘村 窩子,後遷至官峰村上月池,設備簡陋,衹有兩間瓦房。1950年遷至現址,是完小,開設過初中班。1967年更名為觀豐小學。1978年4月,新圩公社分出觀豐公社,該校改為觀豐公社第一小學。劉煥鬆任校長,朱啓章任副校長。1983年11月,撤社復區,觀豐公社並入新圩區,學校復名為觀豐小學。
  崇正小學
  崇正小學創辦於1919年,校址在崇上大水坑樓下屋,學校創辦初期衹有1個教室,2個教師房,全校學生40人。
  1948年,村中仁人志士將校捨遷至上下排(與坭陂黃垌交界),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初建校捨屬磚瓦結構,共有教室3個,教師房4個,學生約80多人。1986年香港同胞彭金泉、彭琪竜等帶頭捐資擴建學校,建有教室9個,教師房11個,使校園面積達1700多平方米。擴建費達2萬多元。
  石崖小學
  石崖小學創辦於1951年2月,地處石崖村荷樹下。創辦初期校捨約300平方米,學生150人,教師6人。
  藍布小學
  藍布小學位於新圩鎮藍布村公路邊,離圩鎮3公裏,覆蓋人口約4000人。
  學校原名“益群小學”,創辦於1935年。1947年更名為“般石鄉中心小學”,解放後改為藍布小學。辦學初期,學校衹辦3—6年級,教師4人,學生約100人。校捨呈“門”狀,沒有校門。1947年在地方鄉賢的支持下,擴建2間教室,辦成一所完全小學,面積相當於現在的四分之一。
  虎洞小學
  虎洞小學原名川上學校,創辦於1925年,創始人劉天得。位於新圩鎮東南面的虎洞村。解放後更名為虎洞小學,校址不變。學校範圍是虎洞村,服務人口3000多。
  經濟發展篇
  發揮優勢,創新思路,工藝産業蓬勃發展
  立足“三大優勢”即區位優勢、品牌優勢、園區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大力推介工藝産品,發揮園區規模經濟效益。全鎮工藝企業17傢,其中8傢進入新圩工藝工業園,産值約占全鎮工藝總産值的9成左右,集群效應明顯。2007年以來,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擬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努力破除發展“瓶頸”,強力實施“三大轉變” 即政府由管理型角色嚮服務型角色轉變、企業由家庭作坊式生産嚮公司集團化方式轉變、産品由挂靠出口嚮謀求自營出口權轉變,通過為工藝企業提供服務、搭建信息平臺、引導企業利用科技人才和市場創新發展思路,步入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進一步提升壯大工藝産業。目前,該鎮工藝從業人員達1.8萬人,工藝産業為全鎮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工藝産品品種有近百萬種,産品遠銷歐美、中東、香港等60多個國傢和地區。工藝已經成為該鎮的支柱産業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重點工程篇
  因地製宜,招商引資,現代緑色農業趁勢而上
  積極招商引資梅州市寶興畜牧投資有限公司新圩種豬場,該項目是今年3月廣東省首批授予百傢重點生豬養殖場之一、是2009年1月3日興寧市經貿洽談會簽約項目。項目總投資7千多萬元,占地2500多畝。第一期工程為養殖場,總投資5000多萬元。至目前,共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占計劃投資總額的80%),已建成功能區有隔離區、生産區第一期工程、分娩區、生活區共1萬多平方建築;引進國外純種種豬800多條,並進入初期生産。第二期工程計劃建設一個投資2000多萬元、占地1600多畝,集觀光、旅遊為一體的景觀園。與“臺灣藝人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主要種植 “逢年木、亞熱帶櫻花” 等名貴樹木。目前,已在永和總部進行500株“逢年木”的試種,一旦試驗成功,即開展第二期工程。
  新圩種豬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初期年生産量預期是3萬多頭,按照農戶每飼養1頭豬獲取利潤80元計,全年可為群衆增收250多萬元;至2010年全面投産後,年産量將達到7萬多條,可為群衆創收600多萬元。將為當地及周邊群衆的穩定增收提供可靠途徑,是繼該鎮工藝産業為人民群衆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行業。
  民生民利篇
  以人為本,紓睏民生,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
  一是健全醫療服務體係。配合做好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完善衛生院和鄉村衛生站服務功能,滿足人民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繼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醫保,並做好醫藥費報銷等相關服務工作。
  二是做好重建傢園和農村安居工程工作。籌資 328.5萬元以黨政領導幹部包村包片包戶的形式做好災後85戶“全倒戶”重建傢園工作。統籌安排、穩步推進農村安居工程工作,投入資金20萬元使60戶農居已全部建成驗收。投入70多萬元興建的新圩老人院,提高了五保老人供養水平。
  三是抓好信訪維護穩定工作。領導重視,明確職責,層層落實責任;加強信訪積案、重案的清理排查調處工作,力爭“消除小事,解决大事”。社會穩定情況良好,民情平靜,連續15年未出現有到省進京上訪的事件。
  四是增強環保意識爭創宜居宜業鄉鎮 。堅持“提高全民環保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着眼長遠,發揮工藝協會作用,加強與上級環保部門的溝通,處理好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基礎建設篇
  科學規劃,投資投勞,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一是全力配合市委市府做好寧江河陂新聯圍堤除險加固工程和興畲高速公路的建設,確保工程建設順利實施完成,早日發揮作用。
  二是加強道路網絡及城鎮化建設。不斷完善圩鎮交通網絡,現已初步形成圩鎮路網“五縱四橫”格局,並對穿圩段公路進行擴寬改造,投資10萬元進行美化亮化;全力協調做好各項公路改造建設工程在新圩境內建設,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推進村村通水泥硬底化建設。
  三是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發動開展鼕修水利,修復裏湖、崇上等村電排,重建大村陂頭,解决了近千畝農田的灌溉排澇問題;投入資金75萬多元,對鯉湖、曹田村250畝土地進行墾復開發;多方籌資37萬多元,大力疏理整治大村河、官峰河,解除了兩河遇洪必災的憂患;全力做好涉及民新、大村、曹田等7個村的農業綜合開發工程。
  四是改善教育教學設施。先後籌資230多萬元對民新、步東、藍布、石崖等村的16間小學和新圩中學進行危房改造,教學資源能得到更好的配置。
  旅遊資源
  雞鳴山,屬古興寧“八景”之一,其位於新圩鎮雙頭村與永和鎮錦洞村交界處,距興城東二十公裏,距新圩圩鎮約10公裏。雞鳴山景色優美,諸山環抱,一峰獨秀,遙望狀若引頸啼鳴的雄雞。山頂有一寺,名為“靈化寺”。雞鳴山嶺秀,是雞鳴山的山嶺秀,也指雞鳴的時候天亮了,山嶺在天亮時特別秀麗。
  歷史故事
  神光山、雞鳴山、墨池寺的由來傳說
  在興寧市區西南方和東南方有一座挂榜山和雞靈山,後來分別改為神光山、雞鳴山,這裏有一段傳說。
  相傳,宋朝天禧年間,挂榜山下住有母子倆,兒子取名羅孟郊。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日夜攻讀詩書文賦,時常到深夜。但是,傢裏生活貧窮,往往連買煤油的錢也沒有。這天,煤油用完了,母親衹好勸他早點睡覺。他想到考試日期將近,功課還沒溫習好,煤油又沒有了,心裏很焦急。晚上,他躺在床上,突然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白發童顔的老人,自稱是山神。山神告訴他,見他讀書認真,深受感動,特上天采得五彩祥雲,懸挂在挂榜山頂,供他照明讀書。羅孟郊夢醒,起身下床,拿着書爬上山頂,果然見神光璀燦,他便在山上讀起書來。此後,他每晚都爬到山上讀書,一讀起來就放不下,通宵達旦也不覺睏倦。不知不覺,聽到遙遠的雞靈山傳來“喔喔”的雞鳴報曉聲。此外,羅孟郊白天在較為僻靜的泉水池邊,一邊刻苦讀書,一邊用池水磨墨,孜孜不倦練習書法,學業突飛猛進。天長日久,天天在池裏洗硯,使池水都變成淡黑色。到了十九歲,羅孟郊學成,在天聖年間上京應試,高中探花,官到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人們為了紀念羅孟郊刻苦攻讀的精神,便把“挂榜山”改為“神光山”,把“雞靈山”改為“雞鳴山”,在山頂建立一座“靈化寺”。把泉水池叫作“墨池”,並在旁邊建了一座“墨池寺”。在“靈化寺”大門兩側還刻了一幅對聯:“犬吠雲中僧客到,雞鳴山上日輪升”。神光山、雞鳴山、墨池成為興寧的古八景之一。
  財務公開
  興寧市新圩鎮2009年第一季度財務公開
  民新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965.3元,收入 7114.0元,支出 8433.5元,本季結餘965.3 元。
  大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98.8元,收入 7232.0元,支出 7158.2元,本季結餘398.8 元。
  茶星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474.3元,收入 7650.0元,支出 8188.0元,本季結餘1474.3 元。
  步東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239.2元,收入 29577.0元,支出 26563.4元,本季結餘3239.2 元。
  曹田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92.7元,收入 13749.0元,支出 13426.0元,本季結餘392.7 元。
  雙頭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4655.7元,收入 16123.0元,支出 12595.4元,本季結餘4655.7 元。
  官峰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21.0元,收入 121490.0元,支出 121733.0元,本季結餘121.0 元。
  寨塘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390.0元,收入 8706.2元,支出 7403.6元,本季結餘1390.0 元。
  新豐村第一季度數據未更新
  船添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4651.7元,收入 8270.0元,支出 10754.5元,本季結餘14651.7 元。
  新裏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0.4元,收入 4080.0元,支出 4370.0元,本季結餘0.4 元。
  新北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0.1元,收入 12040.0元,支出 12240.0元,本季結餘0.1 元。
  裏湖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42910.0元,收入 59730.0元,支出 26593.0元,本季結餘42910.0 元。
  崇上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3049.7元,收入 10678.0元,支出 10892.0元,本季結餘10678.0 元。
  石崖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173.7元,收入 16195.0元,支出 15102.1元,本季結餘1173.7 元。
  蓮塘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1911.4元,收入 39080.0元,支出 37497.0元,本季結餘1911.4 元。
  藍布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145.4元,收入 12840.0元,支出 14846.9元,本季結餘138.5 元。
  藍二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2102.7元,收入 8645.0元,支出 6586.0元,本季結餘2102.7 元。
  虎洞村第一季度期初餘額 59.4元,收入 27040.0元,支出 27040.0元,本季結餘59.4 元。
  領導分工
  姓名:陳偉平
  職務: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分工:主持全面工作
  姓名:劉冠偉
  職務:黨委副書記、鎮長
  分工: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及經濟工作
  姓名:陳 靜
  職務:黨委專職副書記
  分工:黨群、黨政辦、民政、
  機關事務、信訪、關工委
  姓名:黃振輝
  職務: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
  分工:計育、財貿、政法、城管、
  環保、圩鎮衛生
  姓名:羅 超
  職務:副鎮長
  分工:教育、水利、農業、林業
  姓名:李新強
  職務:副鎮長
  分工:企業、安全生産、科技、交通、公路
  姓名:羅紅娟
  職務: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分工:機關作風評議、紀檢、
  農村合作醫療、衛生
  姓名:李標明
  職務: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分工:武裝、國防教育、民兵
  姓名:刁利娖
  職務:黨委委員
  分工:組織、人事、基層建設、
  黨建、老幹
  姓名:羅媛霞
  職務:黨委委員
  分工:宣傳、文化、中心組學習、扶貧、
  廣播電視、婦聯、僑務、統戰
  姓名:羅區元
  職務:黨委委員
  分工:國土、規劃、勞保、人才
  姓名:宋博鵬
  職務:黨委委員
  分工:農機、經管、統計
  産業結構調整(重點是三高農業)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
  新圩鎮位於興寧市南部寧江下遊,東鄰梅縣畲坑,北連永和、徑南,西靠坭陂,南接水口和轄19個村和1個居委會。總面積117.79平方公裏,耕地21358畝,其中水田17038畝,旱畲地4320畝。2006年年末統計總人口42375人,其中農業人口39751人。新圩鎮素有“工藝之鄉”的美譽,2000年被興寧市政府評為“工藝基地鎮”;2004年被省科技廳授予“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
  全鎮現有水泥硬底化鄉村公路64.4公裏,共有耕地21895畝,其中水旱田17457。二00二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3915畝。全鎮共有水果面積5199畝,有柑、桔、橙、荔枝、竜眼、沙田柚等六十多個品種。瑩礦、稀土礦、高品位花崗石資源豐富。全鎮有山地12.3萬畝,常用耕地2.4萬畝已建成一個省級公益林2.6萬畝,二個新種速産豐産林蔭道1100畝。興寧旅遊八景之一雞鳴山位於本鎮北部。
  新圩鎮工藝生産歷史悠久,素有"工藝之鄉"的美譽。目前,鴻興、東興、興達、建明等十多傢工藝企業已成為該鎮的支柱産業。擁有上萬種工藝産品,産品遠銷世界各地。二OO二年工藝産總産值達成1.1億元,。二OO一年度,興寧市十三傢被梅州市表彰的納稅大戶中,新圩企業就占了三傢。交通網絡建設不斷完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廣梅汕鐵路、省道S1939綫、梅華公路、興鬆公路、新畲公路,縱橫貫穿全鎮,正在興建的興畲高速公路途經我鎮,並在工藝工業園設有興寧境內唯一的出入口。
英文解釋
  1. :  Xinwei Town
近義詞
新圩
新圩鎮社區, 新圩鎮居委會
包含詞
新圩鎮居委會興寧市新圩鎮宏興工藝廠高明市新圩鎮敬老院
惠陽市新圩鎮浩發針織廠興寧市新圩鎮工藝製造公司興寧市新圩鎮步東工藝廠
興寧市新圩鎮福利工藝廠興寧市新圩鎮萬通工藝廠興寧市新圩鎮觀豐工藝廠
德慶縣新圩鎮福利工藝廠興寧市新圩鎮興新工藝廠德慶縣新圩鎮編織工藝廠
興寧市新圩鎮鴻運工藝廠興寧市新圩鎮東興工藝廠興寧市新圩鎮騰興工藝廠
興寧市新圩鎮鴻興禮品工藝廠
分類詳情
蓮塘村民新村雙頭村曹田村官峰村
新北村新豐村新裏村裏湖村大村村
茶星村步東村寨塘村船添村崇上村
石崖村藍布村藍二村虎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