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514100 代碼:441427 區號:0753
拼音:Jiāo Lǐng Xiàn,Jiaoling Xian
蕉嶺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鄰接福建省,距梅州市城區38千米。總面積957平方千米。總人口22萬人(2003年),為漢族客傢人。轄8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南礤、藍坊、長潭)。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地勢四面環山,以山地為主的山區縣。主要河流有韓江二級支流石窟河。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溫高,雨季長,年均氣溫20.9℃,年降水量1627毫米。205國道縱貫南北。有名勝古跡20餘處,其中丘逢甲故居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潭風光是南粵百景之一。是晚清抗日護臺的愛國志士丘逢甲,為抗日復臺而捐軀的愛國志士羅福星,當代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旅美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的祖籍地。抗日英雄謝晉元、當代著名血液學專傢鄧傢棟,均為蕉嶺人。 | | 蕉嶺
拼音:(jiāo lǐng)
區號:0753
郵政編碼:514100
蕉嶺縣是梅州市的一個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遊,西與平遠縣相連,東南與梅縣接壤,北與福建省武平、上杭兩縣毗鄰。205國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貫穿南北,扼閩粵公路交通之咽喉。縣境四面環山,由北嚮南傾斜。轄蕉城、長潭、三圳、新鋪、文福、廣福、藍坊、南礤8個鎮,共97個村委會和10個居委會,縣人民政府駐蕉城鎮。
【人口】蕉嶺是漢族客傢民係聚居的地方。全縣總面積960平方公裏,為全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其中有山地113.4 萬畝,耕地11.5萬畝,河、湖水面及其他面積18.7 萬畝。2007年底全縣總人口228843人,是廣東的重點臺鄉之一,約有“三胞”56萬人,其中祖籍在蕉嶺的臺胞46萬人。
【氣候】縣境屬亞熱帶地區海洋性季風氣候,夏長鼕短,光照充足,雨季長,雨量充沛,由於南嶺山脈的屏障作用,使冷空氣影響減弱,所以鼕季並不十分寒冷。
【地貌】 蕉嶺縣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岩石纍主要有砂頁岩、侵入岩、石灰岩、變質岩等。這些岩類構成山地、丘陵、盆地等地貌。縣境四面環山,地勢由北嚮南傾斜。山地、丘陵、盆地的比例為6:3:1。境內山係排列由序,山脈走嚮有東——西走嚮和東北——西南走嚮兩類。共有五列山脈,這些山脈是本縣衆多溪河的分水嶺,河𠔌低地也大致分佈在這些山脈中間。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筆(1170米,全縣最高峰)、鐵山嶂(1164米)、皇佑筆(1150米)、大峰嶂(1092米)、小峰嶂(1057米)、樟坑咚(1020米)等6座。
【水係】 境內河流屬韓江水係,主要河流韓江二級支流石窟河在縣境內長61.4公裏,集水面積728.2平方公裏,石窟河流域(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樹河、石扇河、廣福河、溪峰河)是蕉嶺縣較大的盆地和主要耕作區,耕地約10萬畝,居住人口17餘萬人。其它河流還有高思河、南礤河、北礤河亦分別衝積成山間小盆𠔌。
【資源】 蕉嶺境內資源豐富。礦産資源主要有錳、鐵、鋁、鎢、銅、鉛、鋅、錫、煤、石灰石、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砂、稀土等,尤以石灰石居多,儲量約有10億噸,煤儲量約450萬噸,錳儲量約240萬噸,花崗岩儲量約2700萬噸。水力資源10萬千瓦以上。野生動物資源豐富,藥用植物有288種,分隸95個科。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甚多,古有金城雄獅、玉閘穿流、桃源春色、花皓晴嵐、仙橋飛渡、長潭夜月、文峰插漢等八景,今有長潭攬勝、竜潭飛瀑、源碧水、土樓古韻、鎮山薈萃、逢甲故居、皇佑奇觀、世紀花園等“新八景”。
【文化】 蕉嶺文化底藴深厚。先後涌現出嘉應州第一位進士宋代的藍奎;晚清抗日保臺愛國志士、詩人、教育傢丘逢甲;辛亥革命中為抗日復臺而壯烈犧牲的愛國志士羅福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修明;抗日戰爭中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謝晉元;還有當代舉世聞名的科學精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化學家丘應楠等人士。 | | 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剋服了種種不利因素,確保了該縣經濟平穩運行,生産總值、財政收入、國地稅收入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雙位數增長的態勢,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可喜的成績。
生産總值 2008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33966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1%,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68138萬元,同比增長7.6%;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163430萬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工業增長10.3%,建築業增長10.2%;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08097萬元,同比增長11.2%。
農業 2008年全縣完成農業總産值11532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6%,其中農業增長0.69%,林業增長26.2%,牧業增長10.5%,漁業增長25.6%,農林牧漁服務業增長20.6%。完成農業增加值68138萬元,增長7.6%。
工業 2008年,全縣規模以上39傢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現行價)353893.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産值9442.5萬元,剔除價格指數,下降0.34%。其中國有企業下降12.2%;集體企業增長19.5%;股份製企業增長8.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28%;其他類型企業增長22.6%。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9271.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5%,其中國有企業增長7.4%;集體企業增長40%;股份製企業增長10.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0.9%;其他類型企業增長20.8%。 | | 蕉嶺縣舊稱鎮平縣。春秋戰國時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發兵平南越,設南海郡,蕉嶺地屬南海郡竜川縣。 漢高後呂雉五年〈公元前183年),分竜川縣為竜川、揭陽兩縣,蕉嶺地屬揭陽縣。
三國吳〈222一280),蕉嶺地屬東官郡,仍屬揭陽縣.
晉太康元年〈280〉,改東官郡為義安郡,仍屬揭陽縣。
東晉鹹和六年〈331〉,蕉嶺地屬義安郡之海陽縣。
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分海陽縣為海陽、程鄉兩縣,蕉嶺地屬程鄉縣。
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設潮州,以程鄉、海陽、潮陽屬之。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94〉,置敬州,領程鄉縣。
宋太祖開寶四年〈970〉,改敬州為梅州,蕉嶺地屬梅州。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升梅州為梅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路,復稱程鄉縣,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析程鄉之義化、長田、石窟、石正等都,興寧割大信一裏, 附義田都,合設平遠縣,隸潮州。蕉嶺之置城地址古懷仁及其最富庶之石窟河平原,均屬平遠縣地。
明崇禎六年(1633),本縣鄉賢賴其肖上書明朝當局,請置鎮平縣。兩廣總督熊文燦采納呈文,作《建城疏》,奏準析平遠之石窟都和程鄉之鬆源、龜漿二都,設置鎮平縣, 隸屬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升程鄉為嘉應州,領平遠、鎮平、興寧、長樂四縣,一州領四縣之嘉應五屬始告産生。
清嘉慶十二年〈1807〉,大吏奏申嘉應州為嘉應府。十七年〈1812〉,仍改為州,是為嘉應州鎮平縣。
民國元年〈1912〉,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嘉應州,鎮平縣隸屬廣東省直轄。
民國3年〈1914〉因河南省已先有“鎮平縣”,廣東之鎮平縣易名為蕉嶺縣。
1949年5月14日,蕉嶺縣解放。6月,蕉嶺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隸屬興梅專區。
1952年,撤銷興梅專區,蕉嶺縣隸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2年8月,蕉嶺與平遠合縣,稱蕉平縣。
1954年3月,蕉平分縣,仍稱蕉嶺縣。 1956年2月,成立汕頭專署,撤銷粵東行署。蕉嶺縣改隸屬汕頭專區。
1958年12月,蕉嶺與梅縣合併,稱梅縣。
1961年3月,蕉梅分縣,恢復蕉嶺縣建置。
1965年7月1日,梅縣專區從汕頭專區分出,成立梅縣地區,蕉嶺縣隸屬於梅縣地區。
1988年春,撤銷梅縣地區,成立梅州市,蕉嶺縣隸屬梅州市管轄。
1997年,轄12鎮。面積957.1平方千米,人口21.9萬。
2000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鎮、興福鎮、新鋪鎮、高思鎮、長潭鎮、三圳鎮、文福鎮、廣福鎮、徐溪鎮、藍坊鎮、南礤鎮、北礤鎮。總人口203173 人,各鎮人口: 蕉城鎮 51803 興福鎮 27068 長潭鎮 7663 三圳鎮 14402 新鋪鎮 30419 徐溪鎮 5875 文福鎮 17443 廣福鎮 13582 藍坊鎮 9261 高思鎮 5164 南礤鎮 6366 北礤鎮 7066 華僑農場虛擬鎮 706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蕉嶺縣轄12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北石、南石、藍坊、高思、興福、徐溪、長潭),97個村委會、8個居委會。
截至2003年5月16日,蕉嶺縣轄10個鎮(興福、長潭、藍坊、南礤、北礤、蕉城、廣福、三圳、文福、新鋪),共有9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1514個村民小組。面積975.1平方公裏,人口22.53萬。
2004年10月,蕉嶺縣撤銷2個鎮:興福鎮河東片的東山、湖𠔌、竜安、叟樂、高畲5個村委會並入蕉城鎮,興福鎮河西片的塹垣、滸竹、上村、神崗4個村委會並入長潭鎮;北(上“石”下“示”)鎮並入南(上“石”下“示”)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蕉嶺縣轄8個鎮(蕉城、廣福、文福、新鋪、三圳、南礤、藍坊、長潭)。 | | 蕉嶺客傢人,是古代中原漢族的後裔,在長期手産生活中生成了客傢人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意識。
一、生産習俗
以耕田為主業,禾分早晚兩季。農忙時村人互幫互助,不計報酬。男人多外出謀生。理傢與耕作由婦女擔任。傳統農具有犁耙、轆軸、腳頭、鐵紮、禾鐮、蕩耙、木製竜骨水車等。
婦女上山割草代名叫割魯萁,客傢婦女魯萁擔最有特色,一擔魯萁二頭共八捆,用竹杠勾索綁擔,四平八穩,舊時,園中種苎,婦女用其織為夏布,名曰傢機布。另種黃麻以編繩,作蘿索、牛索等。
二、生活習俗
服飾 舊時用自織的織傢機布製被和衣着,今已淘汰,清至民國初期,官吏豪紳及儒生穿長袍馬挂,平民男女服裝為開襟式,女的為在則開襟上衣,稱大襟衫,衣長齊膝,現在服飾多樣中西服盛行。
鞋帽 舊時有布鞋,俗名阿姆鞋。草鞋和粵俗傳統木履,現時的品種多,式樣日趨新穎,舊時鼕天男人戴氈帽、禮帽和棉帽。婦女鼕日戴帽(頭裙)藍布所做。
飲食 一日三餐,米飯為主。舊時早上用鍋煮飯,用罩撈把飯撈起,盛於飯甑中,供一天吃,傳統名菜、名吃有“蒜頭燜豬肉”、“燜狗肉”、“炒雞酒”、“????焗雞”、“扣肉”、“蘸仔鴨”、“釀豆腐”、“魚生”、“仙人粄”、“豬油粄”、“鍋篤粄”、“黃粄”等。
民居 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客傢民居是“圍竜屋”,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疇交錯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築工藝,是中原漢族建築藝術中最先進的“擡梁式”和“穿鬥式”相結合的形式,其結構一般是“一進三廳兩廂一圍”。屋前有一曬禾坪,大門之內,分上、中、下3個大廳;左右分兩廂或四廂,以兩廂嚮後延伸,形成馬蹄形的後圍,其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為半軸,左右對稱,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後的圍竜屋結合成一個大極形整體。
三、婚姻習俗
解放前,蕉嶺人的嫁娶分為“大行嫁”、“童養媳”、“等郎妹”、“二婚親”。大行嫁,多為“父 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程序有定親、納彩、迎親、拜堂鬧洞房、做三朝等禮節。迎親之日,女子穿旗袍、戴鳳冠、乘花轎,出嫁時,先行一童桃枝或榕枝開路,謂拖青,男傢鼓樂迎親,花轎到男傢後,新郎要踢轎門扶新娘入屋拜堂成親,舊時小戶人傢生有男孩後,就嚮鄰近外姓人撿(收)一女孩,俗謂“細心”。待成年後於除夕晚成親,稱圓房,此為童養媳。等郎妹即舊時有些貧苦人傢當時自己沒有兒子,先買個女孩來撫養,等自己生有男孩後,即配為偶,長大後即行婚配。有的媳婦長到十八歲,“小丈夫”纔幾歲,故有“十八嬌妻三歲郎”的說法。二婚親即婦女再嫁,舊時多受歧視,新中國成立後,婚事新辦,大興文明之風,有集體婚禮、男到女傢、旅行結婚、開茶話會等形式,婚禮簡樸而熱烈。
四、祭祀習俗
舊時,老人逝世,俗稱“過身”;安葬,俗稱“還山”。葬禮亦有許多繁文縟節,有錢人傢還要延僧誦經(俗稱做齋)。蕉嶺縣用棺木土葬為尚,今已除舊習實行火葬,祭祀,蕉嶺各姓均有祖祠,設於縣城者為宗祠,設族中曰傢襟祠亦稱祠堂。祭祀祖先分春祭與秋祭,春祭主要為掃墓形式,秋祭在八月,每姓各有祭日,從八月初一至秋分為止。但也有部分地區祭祀祖先日期七月半或其他時間。 | | 交通運輸平穩增長,郵電通信業持續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13360萬元,比上年增長3.8%。由於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2005年末,公路通車里程853.9公裏,比上年增加39.6公裏;每百平方公裏公路密度達88.9公裏,比上年增加4.08公裏。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周轉量175436萬噸公裏,比上年增長0.2%,其中公路174935萬噸公裏,增長 0.15%,水運501萬噸公裏,增長34.3%;客運周轉量72214萬人公裏,比上年增長6.2%,其中公路71944萬人公裏,增長6.1%,水運270萬人公裏,增長28% 。年末全縣汽車擁有量達到5107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6.7%。其中:載客汽車2417輛,增長10.5%,普通載貨汽車2685輛,增長22.7%。
205國道貫穿全縣境內,分別連接閩西、贛南,聯通省內潮汕沿海和河源、廣州,縣城離梅州火車站僅40多公裏、半小時的行車距離。全面實現了縣到鎮公路水泥硬底化、村村通公路目標,全縣97個行政村有91個村實現了鎮通村水泥硬底化,縣城到鎮實現了一小時行車距離。此外,隨着天汕高速公路蕉嶺段和梅河高速公路的建設,蕉嶺與珠三角和閩贛的距離進一步拉近,蕉嶺作為沿海與內陸過渡地帶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現。 | | 周章新 書 記 負責縣委全面工作
林健雄 副書記 負責縣政府全面工作
張利民 副書記 協助周章新同志負責縣委日常工作,分管城市建設、維穩、信訪、政法和610辦工作,聯繫縣人大工作
張新忠 常 委 兼任縣委宣傳部部長,分管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宣傳、文化、教育、旅遊工作
戴軍生 常 委 兼任縣委政法委書記,分管政法、維穩、綜治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聯繫部隊工作
盤連欣 常 委 協助林健雄同志負責縣政府日常工作,分管農業農村、新農村建設工作
李光元 常 委 兼任縣武裝部長,分管武裝、民兵工作
藍偉東 常 委 兼任縣委組織部部長,分管組織、人事、老幹、統戰、僑務、黨校、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聯繫縣政協工作。
盧堯生 常 委 兼任縣紀委書記,分管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糾風、直屬機關工委工作,協管維穩、信訪工作
鐘光靈
常 委 兼任縣委辦主任,分管縣委辦工作,協管信訪工作
巫敏和 常 委 分管招商引資工作,協管計劃生育工作
林衛東 常 委 兼任縣公安局局長,分管公安工作
黃鈞震 常 委 兼任廣福鎮黨委書記 | | 一農業生産和農村工作方面 1、糧食安全生産卓有成效。2004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87037畝,總産70426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41816畝,總産61513噸;單産434公斤。 2、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2004年,糧食種植面積與去年增加7166畝,與此同時,優質稻、無公害蔬菜、臍橙、梅花柚等十大種植業基地面積不斷擴大,全年優質稻播種面積130470畝,占水稻播種面積的92%;文福梅花早熟柚、廣福臍橙新種面積均超過5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産迅猛發展,預計全年蔬菜面積可突破8萬畝(含夏種指數),特色農業、緑色農業有新的發展。 3、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表現在石窟河一河兩岸的堤圍建設有條不紊,進展較快,山塘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順利進行;農業耕作區主排灌圳常管常修,圳道暢通,特別是長潭東西幹圳輸水快捷,為我縣重點農業區的供水提供了保證,為確保農業的增産增效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4、科技興農力度不斷加大。一是與深圳福田農産品批發公司、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單位的聯繫與合作進一步加強,在市場準入、種子、技術、信息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打通了我縣農産品進入大市場、大流通的緑色通道。二是水稻免耕拋秧技術和水果套袋技術的推廣得到迅速發展,全年水稻免耕拋秧面積22000萬畝,占水稻播種面積的16%,全年推廣水果套袋面積1500萬畝;三是南藥、水果、茶葉加工技術的引進有新突破;四是無公害農産品生産技術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生物農藥在水稻、水果、蔬菜、茶葉中的使用面積纍计達15萬畝次。 5、農産品的産後服務不斷增強。一是從事農産品流通銷售的農業竜頭企業不斷壯大。如農裕菜業公司、三圳志竜菜業公司、碧水農産品服務中心等企業,2004年1-10月份的蔬菜收購量和銷售量均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據統計,上述三傢企業銷售蔬菜達0.9萬噸;二是農産品流通協會和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在蔬菜、淮山、佛手、李子等農産品的流通銷售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農産品加工企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發展,特別是寶爾植物食品有限公司和昂天塘茶業有限公司以及縣煙草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為我縣茶葉、南藥和煙葉等初級農産品嚮高級産品的轉化,提高農副産品附加值提供了載體;四是信息服務有新突破,農業專欄節目《蕉陽田野》農産品流通銷售信息的發佈不斷加強,農技推廣機構、農業竜頭企業、個別種養大戶相繼開通了農業信息網。 6、農村工作有新進展。一是通過電視、印發資料等形式積極宣傳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法》,進一步把農村土地發包、承包、土地經營流轉等工作納入法製化軌道;二是不斷加強農村經濟的管理,全面實行村級會計代理製,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此項工作得到省、市有關單位的充分肯定,今年11月中旬,梅縣、梅江區兩地農財幹部一行40多人前來我縣參觀學習交流;各挂鈎單位切實加強了挂鈎扶貧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挂鈎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三是增強了對農村減負工作的監督,在效地減輕了農民負擔。四是指導扶持農業種植大戶采取股份合作製的形式成立蔬菜、香蕉合作社,今年初三圳招福蔬菜合作社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省農民經濟合作組織試點單位。
二農業産業化建設方面 為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加強農業竜頭企業建設”的指示精神,加快我縣農業産業化進程,縣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切實加強農業竜頭企業建設的决議》,縣政府對農業竜頭企業建設進行了工作部署,製訂了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樹立扶持農業竜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的思想,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從2001年起至今,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建立商品生産基地,催生、培育、建設了12傢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科技開發能力、加工流通能力、為農民提供服務和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産的縣級農業竜頭企業(含5傢市級),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發揮了竜頭帶動作用。目前,我縣主要有15傢農業企業,其中已建成的縣級以上農業竜頭企業有12傢,分別是:縣神農有限公司(市級)、昂天塘茶業集團公司(市級)、縣煙草公司(市級)、寶爾植物食品(梅州)有限公司(市級)、三圳志竜菜業公司(市級)、三圳種豬場、農裕菜業有限公司、健民緑色畜牧有限公司、森華林業有限公司、碧水農産品服務中心、金山八寶緑色保健食品公司、偉氏果品有限公司。據預測,2004年12傢農業竜頭企業共擁有固定資7400多萬元,年銷售産值達10800萬元,約占全縣農業總産值的27.6%,其中年銷售産值超過1000萬元的有2傢,3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有5傢,300萬元以上的有5傢;上交稅金450萬元以上,實現利潤760萬元,連結農戶1.2萬戶,約占全縣農業總戶數的25%;帶動種植面積9.2萬畝,養畜量1.8萬頭,養禽量42萬衹,農戶從中增加收入1837萬元,戶均收益705元,直接或間接吸納勞力5000多人。通過發展和壯大農業竜頭企業,對我縣農業生産促進最大、發展最快的是蔬菜生産。全縣年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次,形成了在三圳、興福相對集中連片近萬畝蔬菜生産基地,其中獲省無公害認證的基地3500畝,蔬菜商品率高,僅志竜菜業、農裕菜業、碧水農産品服務中心3傢農業竜頭企業嚮外銷售蔬菜8千多噸,約占當年全縣蔬菜總産量的17%,所産茄瓜獨占惠州市場。 | |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和“三胞”的熱心支持下,我縣教育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事業得到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
——“普九”成果得到鞏固、提高 目前,我縣有電大進校聯校1所,普通中學19所,職業技術學校1所,小學87所,幼兒園98所(含私立幼兒園),在校學生(不含聯校)人數為42065人。我縣現有專任教師2497人,其中中學1184人,小學1206人,幼兒園107人。
我縣“兩基”工作於1993年通過了省人民政府的驗收,成為國傢教育部首批頒布實現“兩基”的達標縣,1997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又於1999年、2002年先後兩次接受並通過了梅州市人民政府組織的“兩基”復查驗收,復查驗收組的領導、專傢對蕉嶺的“兩基”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3年10月全市中小學預防中小學學生輟學的現場會在蕉嶺召開,我縣“控輟”成績得到了與會領導的肯定,我縣“控輟”的做法和經驗在全市推廣。我縣“普九”成果得到了新的鞏固和提高。我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輟學率為0,畢業率100%,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5周歲人口文盲率為0。初中入學率為99.75%,輟學率為0.98%,初中畢業率為99.2%,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98.3%;三類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為91.8%。
——教育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近年來,通過上級“撥一點”,發動社會“捐一點”,自我挖潛“免一點”的辦法,多方籌措資金86萬元扶助貧睏學生。目前,全縣共有1117位中小學貧睏生,其中的900位學生得到了資助(不含部分不公開的結對扶助),確保我縣貧睏家庭學生不致因貧睏而輟學。
——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 我們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為重點,以創建“行為規範學校”、“緑色學校”、“平安校園”為載體,積極聯合政法委、團縣委、公安、婦聯、防疫、關工委等有關部門,深入開展了“星海之聲”萬衆歌會、“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文藝宣傳“百校行”、“雙合格”家庭教育活動、“郵政杯”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競賽、“血的教訓”安全教育徵文比賽等一係列德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優化了校園周邊環境,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形成了全員德育、全程德育、整體育人的新格局。全縣師生犯罪率繼續保持為零,違法違紀事件大幅度減少,各中小學校校風正、學風好。實驗中學被評為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建設快速發展 全縣以佈局調整為切入點,以優質資源擴大配置為動力,以教育信息化拉動教育現代化,努力構建優質教育體係。
一是學校辦學條件不斷完善。“十五”期間,我縣積極落實“籌資辦學”工程,多方籌措資金4800多萬元投入學校教學設備設施和校園環境建設,新建了實驗中學、友邦小學;改造了蕉嶺中學、華僑中學、新鋪中學、逢甲中學、縣人民小學、實驗小學、南礤中心小學、藍坊中心小學、上村小學、程官小學、油坑小學、群賢小學等學校,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質量。至目前止,全縣中小學基本實現了樓房化。有85%的中小學達到了校園建設規範化的標準,有84%的中小學校創建成為市、縣的美麗校園。
二是學校佈局日趨合理。根據義務教育學齡人口的變化,結閤城鎮化建設進程、薄弱學校改造等工作,進行中小學佈局結構調整,全面完成了“十五”佈局調整的任務。全縣已撤並了50間“麻雀”小學(含教學點),1間初中和1間普通高中。通過佈局調整,學校佈局逐步趨於合理,中小學規模效益顯著提高。
三是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目前,全縣中小學優質學校由“十五”初期的1所增加到11所,縣一級學校由8所增加到16所,蕉嶺中學正嚮國傢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行列邁進。全縣中小學生就讀優質學校的比例近50%,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分佈差距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均衡進展明顯。
四是信息技術教育和英語教育有新的發展。目前,全縣各中學、中心小學均裝備了計算機室,安裝計算機共2078臺。信息技術課在全縣逐步得到普及。英語教育方面,到2004年秋季,全縣小學三年級以上年級開設了英語課教學,縣直小學、中心小學和有條件的農村完全小學四年級起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
——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全縣先後啓動並實施“名教師、名校長”工程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全員培訓工程。組織教師參加各種《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切實加強新教師培養和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大力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逐年提高。實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推行教師聘任製,加強師德建設,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十五”期間,共有1位教師獲得國傢級奬勵,有30位教師獲得省級表彰,有65位教師獲得市級表彰。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學歷層次和合格率逐年提高,一支紮根山區、安教樂教善教的教師隊伍活躍在全縣教育戰綫上。
——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多年來,我縣堅持鄧小平“三個面嚮”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教育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效益明顯提高。普通高中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普通高考省綫入圍人數逐年攀升,從2000年的314人上升到2005年的606人。
雖然有高考不斷擴招的因素,但萬人口上省綫率高居梅州市前列。2003年高考,高分尖子生有了突破,進入全市總分前50名的人數僅次於東山中學和興寧一中。蕉中的楊麗娟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2004年,蕉中徐偉權同學以總分838分的好成績列全市第八名,並被北京大學錄取;蕉中的郭建芳、陳劍文兩位同學成為梅州市的單科狀元。 ——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高中教育規模擴大。縣內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由2000年的4003人,增加到2005年5103人;普及程度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7%,較2000年提高了10.11個百分點,萬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數為194.8人,排在梅州市前列。職業教育上新臺階。縣職業技術學校從鎮平中學分離出來獨立辦學後,加大了職業中學與塔牌集團、縣綺夢製衣廠等企業的聯辦力度,擴大了學校規模,教學設備設施進一步完善。幼兒教育蓬勃發展。全縣現有公辦幼兒園55間,私立幼兒園39間,在園幼兒5184人。幼兒教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投資辦園的格局。成人教育紅紅火火。我縣教師進修學校電大聯校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辦學思想,開設有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等大專專業8個,本科設有法學、英語教育等7個專業,參加學歷教育的學員達983人,電大辦學水平居全省先進行列。
——素質教育成績斐然 1997年底,我縣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實施素質教育實驗縣之一。幾年來,先後實施了“科研促教工程”、“教學評價工程”、“學科競賽工程”、“教學竜頭工程”、“第二課堂活動工程”、“課堂教學變革工程”等,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升了我縣教育整體水平。全縣被確立為國傢級立項的課題3項,省級3項,市級8項,縣級99項。2002年有四項教學科研課題獲市第二屆普教科研成果奬勵,五項科研課題被市普教科研“十五”規劃立項。近年來,有12位教師獲省教學教研成果奬勵,有150多位獲市教學教研成果奬勵。中小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實踐活動屢獲榮譽。如原實驗小學學生丘兆翰曾榮獲2001年全國中小學生電腦製作大賽一等奬。在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縣體育健兒屢獲佳績。在連續兩屆獲得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各兩個團體總分第一名的輝煌戰果後,又獲得2003年“長樂杯”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初中男團總分第二名,初中女團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在1999年舉行的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我縣鎮平中學學生丘春苑一人勇奪兩塊金牌和一塊銀牌。在2002年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上,我縣華僑中學學生丘劍鋒一人奪得四塊金牌,為國傢爭得了榮譽,在蕉嶺學校體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 | 蕉嶺縣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鎮山公園、鎮平八景、丘逢甲故居、長潭旅遊區等一大批旅遊景點。
鎮山公園位於該縣城北端,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是目前縣城唯一的大型公園。199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對鎮山公園分三期進行改造。蕉嶺於明崇禎六年(1633年)設縣取名鎮平,民國3年(1914年)為別於河南省已設置鎮平縣,乃改名蕉嶺縣,鎮平有八景,並有詩記。
丘逢甲故居座落在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建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面積1800平方米,是一幢座西朝東二堂四行圍屋。
皇佑筆自然保護區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有海拔1170米全縣第一高峰金山筆,海拔1150米全縣第三高峰皇佑筆和海拔800多米的樟坑棟、貴人峰等著名山峰和自然景觀。
長潭旅遊區屬廣東省自然保護區。是“南粵百景”之一的旅遊勝地長潭勝地,山堤環堵,緑水茫茫,八景名勝,三省名揚,山如巫峽,水似瀟湘,景似灕江,移步換景,別饒風光。距蕉嶺縣城5公裏。1987年省水電二局在長潭一綫天與蓬萊仙境的峽𠔌間建成一座高70米,寬100餘米的長潭水電大壩,水庫大壩把流水截成人工湖,從而形成了一座庫容量為1.6億立方米、回水20公裏的峽𠔌型水庫,具有防洪、蓄水、發電及旅遊觀光等功能。旅遊區現有閩粵贛釋迦文化中心、長潭緑園、逸士山莊、澳洲山莊等一大批景點、景區,使長潭旅遊區成為集食、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梅州規模最大的旅遊度假區,年接待遊客38萬人次以上.。 | | ◎全國文明縣城
◎中國生態文明縣
◎全國緑化模範縣
◎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
◎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
◎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
◎全國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
◎廣東省文明縣城
◎廣東省林業生態縣
◎廣東省文化先進縣
◎廣東省體育先進縣
◎廣東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 | - n.: Jiaoling County
| | 蕉嶺 | | | | 蕉嶺縣????務局 | 蕉嶺縣文化館 | 蕉嶺縣中醫院 | 蕉嶺縣澳洲山莊 | 蕉嶺縣廣福中學 | 蕉嶺縣華僑中學 | 蕉嶺縣人民醫院 | 蕉嶺縣廣福古塔 | 蕉嶺縣桂嶺賓館 | 蕉嶺縣臺灣度假村 | 蕉嶺縣中國旅行社 | 蕉嶺縣衛生防疫站 | 蕉嶺縣油坑企業集團 | 蕉嶺縣長潭省級自然保護區 | 蕉嶺縣長潭庫區林場 | 蕉嶺縣新鋪鎮中心小學 | 蕉嶺縣田傢炳實驗中學 | 蕉嶺縣長潭興泰賓館 | 蕉嶺縣木材公司飯店 | 廣東省蕉嶺縣廣播電視大學 | 廣東省蕉嶺縣一綫天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 蕉嶺縣偉誼行玉器工藝有限公司 | |
| | 蕉城鎮 | 興福鎮 | 華僑農場 | 廣福鎮 | 新鋪鎮 | 三圳鎮 | 藍坊鎮 | 長潭鎮 | 文福鎮 | 南礤鎮 | 高思鎮 | 徐溪鎮 | 南磱鎮 | 北磱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