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大雲寺聯繫方式地址:嘉興市嘉善縣幹窯鎮
電話:0573-4614042
郵編:314000大雲寺投訴電話嘉興市旅遊投訴電話:0573-2159706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嘉善縣大雲故名蓉溪,又名淨雲,因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建造大雲寺而得名,近鄰浦東,是上海的“後花園”。
大雲寺位於嘉善縣幹窯鎮,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建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比杭州靈隱寺早建100多年,故有"先有大雲寺,後有靈隱寺"的說法。 |
|
大雲寺投訴電話長治旅遊投訴電話:0355-2035096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雲院在平順縣城西北23公裏的實會鄉實會村北竜耳山中。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漳水,林木交蔭,僻靜幽深。據碑文記載:寺院創建於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
天福五年(940)建大佛殿,後周顯德元年(954)建寺外“七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寺內已有殿堂100餘間。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奉敕改寺名為大雲禪院。五代廣順二年(952)刻造石香爐,置於大佛殿前。北宋乾德四年(966)造石經幢於前院,北宋成平二年(999)雕石羅漢1尊。北宋天禧四年(1020)刻製敕賜雙鳳山大雲院石碑。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修山門天王殿。明弘治四年(1491)十月重修三佛殿,改三間為五間,並加塑大佛3尊,菩薩2尊。清康熙、道光和民國年間重修寺院。1961年至1964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撥款補修大佛殿屋頂,加固殿內梁架和外檐鬥拱,重修東西禪堂12間,修築東西圍墻80米。
大雲院座北嚮南,共為兩進院落,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現存山門、天王殿、三佛殿(後殿)及前院東西廂房,均為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大佛殿為五代遺構。現存殿堂共計24間。
天王殿廣深各三間,懸山式屋頂,四椽伏直通前後檐,用二柱,前後檐用大額枋,柱頭科明次間補間科五踩鬥拱雙下昂。琉璃脊獸,布板瓦裝修屋面,用貓頭滴水,重層板瓦,脊筒兩面捏燒仙人、走獸、假山等脊飾,造形獨特。大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椽伏對後乳伏,通檐用三柱,單檐歇山頂,柱頭鬥拱與明次問補間鬥拱為五鋪作雙抄,轉角鬥拱出斜拱斜昂,圓柱方額,飛檐起翹,形製古樸,巍峨壯觀。殿內保存有五代壁畫21平方米,東壁繪“維摩變相”佛教故事。紫殷紅樓,流雲環繞,富有傳奇色彩。八個伎樂人,或伴奏管弦,或舒腰起舞,表現出神態仙姿。扇面墻正面繪觀音、大勢至二菩薩,飛天乘雲遨遊長空,姿態飄逸。拱眼壁和闡額上保存有五代彩繪11平方米。殿內保存有五代石香爐、宋代石經幢和石羅漢。三佛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椽伏前後貫通,用二柱。柱頭科三踩鬥拱,單下昂,六分頭耍頭,明、次、稍間均施補間科,鬥拱同柱頭科,雲形耍頭,懸山式殿頂,為清代晚期的建築風格。
在寺外左側,還保存着五代後周時期所建的石塔1座,俗稱“七寶塔”,青石雕造。高約6米,原為七層,現存五層。下三層平面呈八角形,第一層雕室裝蓮花、獅子,麒麟,飛馬等。第二層雕伎樂人,體態輕盈,舞姿優美,伴奏者栩栩如生。第三層轉角處雕絞竜柱,迴旋盤繞。塔檐下飛鳳、飛仙、共命烏等變化多姿,檐下周匝垂帳,正面券門上雙竜戲珠,門側侍立二天王,後面比丘半掩門,兩次間二力士分立左右。第四層周匝垂帳,前後有假板門。第五層上覆大圓蓋寶珠頂。此塔設計精巧,雕刻講究,獨具匠心。大雲院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大雲寺俗稱鐵佛寺。在山西臨汾市西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年間,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五十四年重建。 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六層, 一至五層為方形,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餘米,各層均有琉璃構件,鑲成仿心。內容為佛、菩薩、羅漢、 弟子及佛傳說故事,為陽城縣匠師所作。第一層中空,內置高6米, 直徑5米的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當係唐代原作。
大雲寺,原名宏藏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前涼升平七年(363)張天錫所建造。唐載初元年〔689)七月重修後改名為大雲寺。因屢遭地震、兵燹,寺廟一度受到破壞。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門志滿曾遠渡重洋來涼州朝拜大雲寺,並主持募化重修,被傳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
現存主要建築有山門、過廳、大雄寶殿、金頂琉璃寶塔、藏經樓及配殿、廂房等,多為清康熙五四年(公元1716年)重修。
六級金頂琉璃寶塔係大雲寺建築之精粹,方形實心,高約30米。寶塔一至五層為正方形,六級為平面八角形,頂端塔剎為鎏金寶珠,祥光熠熠。各層均建有仿木結構之塔檐,正檐頂端懸以鐵馬鈴鐸,徐風吹拂,叮當諧鳴。寶塔二層以上鑲有58幅佛教浮雕琉璃圖案,佛像造型,千姿百態。
寶塔底層供有唐代鐵鑄釋迦牟尼佛頭一尊,高約6米,周長約16米,豐面隆準,鳳目闊唇,雙耳垂肩,莊重慈祥。佛頭中空,相傳是藏放經書及鎮寺寶物之所在。
據專傢言,佛頭以數萬公斤生鐵一次澆鑄而成,如此精湛技藝,令為嘆為觀止。
內容補充:
武威大雲寺
武威大雲寺大雲寺位於城東北隅。原為前涼國王張氏的宮殿。前涼王張天錫升平年間,捨宮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天下諸州各置大雲經,遂改為大雲寺,後又改名為天賜庵。西夏時,改名為護國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094)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即《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大雲寺是歷史上的名剎古寺, 在古代不僅是國內遊人遊覽的重要勝地,也引起了國外僧人的高度重視。明洪武年間,日本僧人沙門志滿遠渡重洋,主持募化重修該寺院,被傳為中日友好史上的佳話。直到明清,仍然是香火不斷,興盛不衰。1927年大地震,寺院基本被毀,唯有鐘樓巋然獨存。古鐘樓為大雲寺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鐘樓建在9米高的磚包土臺上,基底約125平方米。周圍繞廊,重檐山頂,五踩作鬥拱。整個建築挺拔俊秀,高聳入雲,歷經維修,保存完好。
古鐘樓上懸有大雲銅鐘。鐘呈黃色,通高226米,口徑115米,厚12釐米,重約5噸。鐘體上飾有圖案3層18格。分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又分6格。最上層飾飛天,頭戴花冠 ,耳飾明月,上身襢露,下着長裙,彩帶纏身,手托果盤,作翩翩飛翔狀,綫條豐滿流暢 ;中層飾天王力士,威武有力,手持武器各異,頭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騎坐夜叉,旁立兩 個小鬼,赤身短褲,神態各異,生動傳神;最下層飾竜,五彩雲紋,現已磨損不全。此鐘體積較大,聲音宏亮,形狀古樸精美,是罕見的古代鑄造藝術珍品。從鐘體造型和所飾圖案分析,為唐代遺物。乾隆二十五年(1761)重修大雲寺碑記稱此鐘“若銅、若鐵、若石、若金,兼鑄其中,真神物也。如響震之,則遠聞數千裏,發人深省,為郡脈之一大助也。”每逢日出時分,霞光萬道,自西嚮東仰觀大雲鐘樓,見巨鐘通體被朝霞煨成紅色,四周透出道道瑞 光金色。此刻,登上鐘樓擊鐘,鐘聲轟然,響徹雲霄。
大雲鐘是涼州人心目中的神鐘,每逢農歷傳統節日如正月十六、五月端五,衆多的遊人登上古鐘樓,放眼涼州全景,敲擊神鐘,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現為國傢一級文物。
1980年在鐘樓後面空地搬遷了建於明代正德元年的火廟大殿和原山西會館的清代建築春秋閣及兩廊,使之相得益彰,更為壯觀。1992年,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在陝西商洛市的一片民居之間,有一座老房,這便是大雲寺,已經有千年之餘,屬於中國惟一的唐大雲寺。
新舊唐書直接記錄大雲寺的地方極少,不過它的修建,顯然是為武則天登基服務的。若要改朝換代,那麽必須得到某種理論的支持,否則難以服人,這一點武則天也知道,但以女性之身當皇帝,其理論卻罕見。公元六九O年之前,也出現過一些關於武則天當皇帝的徵兆,先是洛水有刻石出現,後是汜水有瑞石出現,接着是鳳凰棲於上陽宮和赤雀落於含元殿,然而明白人都清楚,這些徵兆的支持僅僅是製造了一種氣氛,而且疑竇很大。關鍵的支持,還是佛典大雲經中的一句話:彌勒下生作女王,還有周朝古籍中的一句話:垂拱天下治。武則天大喜,以為這便是自己授命於天的根據,特別是宗教之言給她壯了膽,遂頒布大雲徑,並在一次赦免之際消唐興周,成為女皇帝。為感謝僧尼的支持,武則天贊同長安與洛陽兩都及其他州府修建大雲經,商洛市的大雲寺,大約就是那時候所置。權力是忽熱忽冷的東西,大雲寺跟權力連在一起,是它的紅運,也將有它的隱患。實際情況是,李顯當皇帝之後,立即去周復唐,並下昭燒毀所有的大雲寺。
今商洛地區文管會籌資改建,並新建一幢二層900平方米歷史文物展覽館,嚮世人展示商州悠久歷史文化. |
|
大雲寺村 |
|
大雲寺村 | 臨汾大雲寺 | 故城大雲寺 | 武威大雲寺 | 大雲寺銅鐘 | 大雲寺遺址 | 大雲寺壁畫 | 大雲寺茶詩 | 大雲寺二十韻 | 題大雲寺西閣 | 柳州復大雲寺記 | 大雲寺佛捨利套函 | 鄱陽大雲寺一公房 | 大雲寺贊公房四首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 | 荊莊大雲寺大雄寶殿 | 甘肅涇川大雲寺佛捨利 | 大雲寺捨利銅函金棺銀槨 | 大雲寺同王翬父晚歸 | 如空上人移居大雲寺 | 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 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 二月四日遊大雲寺分韻得三字佛龕多題名韋獨抗段文昌李景讓鄭四愚四人者可考王文穆呂正閔治平嘉祐間過此亦有筆跡因以詩記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 | 晚春登大雲寺南樓贈常禪師 | 宿贊公房京中大雲寺主謫此安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