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陝西 >西安 > 杜公祠
顯示地圖
目錄
見“ 杜工部祠 ”
  見“ 杜工部祠 ”。
No. 2
  杜公祠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開顔。”如此豪情滿懷的詩句,想必您一定不陌生吧,這就是杜甫的不朽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名句,僅從這一句中就可看出詩人的高尚情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又是何等的文才,何等的氣魄!杜甫出衆的才情和廣阔的胸襟使他不僅在淵遠的中國文化中占有顯赫的地位,更使他贏得了無數的尊敬和欽佩。杜公祠位於長安區韋麯鎮東的少陵塬畔距西安約12公裏是杜甫的祠堂,它北倚少陵原,南臨樊川,祠內花草茂盛、環境幽雅,是一處遊覽勝地。杜公祠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築群,山門是仿唐代的磚木結構,深3米,高6.7米,寬4.3米;院內有五個水泥砌的大花壇,祠院內有三間享殿,殿內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內最珍貴的文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這是現存唯一的杜甫唯一墨跡。展室墻壁上有《唐書·杜甫傳》、《杜甫年譜》、“杜甫足跡圖”、“杜氏世係表”、“杜甫在長安行跡圖”等。現杜公祠係清代重修1960闢為杜甫紀念館。行知提示:1、交通:西安市長安縣韋麯鎮東的少陵塬畔,乘坐開往長安縣韋麯鎮的小公共汽車。2、開放時間:08:00--18:00(每天)
No. 3
  杜公祠聯繫方式地址:延安市寶塔區七裏鋪東
  電話:0911-2112719
  杜公祠投訴電話延安旅遊投訴電話:0911-2122742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杜公祠門票價格3元杜公祠開放時間8:00-16:00開放
  杜公祠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可杜公祠交通乘1路、3路、11路、12路、18路公共汽車均可
  杜公祠位於延安市寶塔區七裏鋪東,坐東嚮西,面對大川,祠下邊便是210國道,杏水從祠前緩緩流過。當年這裏曾是一個石灣,傳說大文學家、大詩人杜甫來延時曾在這裏枕鞋夜息,後人便依勢鑿窟建了祠堂,以示紀念。據記載“川口有唐詩,杜拾遺祠,記像石室,登望杜亭,得地高爽,俯瞰河流,祠有石刊墨人騷客多賦憑吊”即此。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詩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青年時期很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天寶十四年(公元75年)七月暴發了震驚唐王朝的“安史之亂”。戰亂一下子把時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杜甫拋入了社會的最下層,他衹得攜子挈婦,與民衆一起開始了逃亡的生涯。765年5月,杜甫先從秦先(今陝西蒲城縣)出發,艱辛跋涉來到延安州(今富縣)羌村落戶。為了去靈武尋找肅宗,參加平叛,杜甫又從羌村出發北上,經石門,過徐寨,上萬花山,沿川到達延安七裏鋪。途抵安塞蘆子關附近,不幸被叛軍虜擒,押解長安。九個月後,公元757年4月,詩人終於冒着生命危險,從小路穿越兩軍對峙的防綫,投奔風翔,被肅宗任為左拾遺,後因諫救方而遭貶,再度回州羌村探親。
  杜甫兩次延安之行,是他一生中所經歷的極其重要事件,使他更加瞭解了民情,體察了民苦,使詩人的“愛國憂民”思想更加堅定,在這一段的詩作中滲入了豐富的思想感情,因此纔寫出了《三觀水漲》、《晚行口號》、《玉華宮》、《避地》、《得捨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徵》、《彭衙行》、《喜聞官軍已臨賊境》、《收京三首》等十多首著名詩篇。這些詩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的社會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對勞動人民的疾苦寄予無限的同情,表現了詩人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
  延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把他在延安經過的川道取名為“杜甫川”,並在他睡過的地方建起了“杜公祠”作紀念之地。杜公祠建於何年,不得詳考,在公元1040年,時任延州知事范仲淹曾親筆題書“杜甫川”三字刻於石崖,可見此時已有此祠。清道光23年(公元1843年)膚施縣(今延安)知事陳炳林亦書“少陵川”三字刻於崖壁。道光27年(公元1847年),重建了祠堂和望杜亭,石門兩側有石刻對聯“清輝近接州月,壯策長雄蘆子關”,和祠內石窟長聯裏外相映成趣,頗具文彩。到同治年間,杜公祠遭兵毀,光緒5年(公元1879年)又重修。
  近年來,地方政府和旅遊部門又專門撥款維修擴建,除恢復重修了原有祠堂、摩崖石刻、拓片、楹聯外,還新建了亭臺、展室、成為國內外遊客經常光顧的地方。
No. 4
  1、西安長安縣杜公祠
  位於西安以南的長安縣城東,距西安約12公裏,是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的祠堂。杜公祠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築群,山門是仿唐代的磚木結構,祠院內有三間享殿,殿內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內最珍貴的文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0年)杜甫寫的《俯太中嚴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這是現存唯一的杜甫墨寶。
  交通:在西安南門、南稍門乘坐去翠華山的旅遊車可達。
  2、甘肅成縣杜公祠
  坐落於成縣東南3.5公裏的飛竜峽口。是一座紀念唐代詩人杜甫流寓同𠔌的祠堂式建築,為國內現存 3 7處"草堂'中歷史最久的一處。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詩人幹華州辭官攜傢西行,流離同𠔌(今成縣)一月有餘,創作了《竜門鎮》、《泥功山》、《鳳凰臺》、《同𠔌七歌》等十餘首詩作,記山水,傷亂離,懷親友。唐鹹通時杜甫同𠔌故居遺跡尚存。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秀纔趙惟恭捐地五畝,縣令郭造始立飼,使來者誦其詩,懷其人,"禮其像,忠其文"。後經幾代增補修葺,遂成今日之規模。飼堂築於高曠的坡坂之上,背靠仙人崖,俯臨青泥河,右倚古棧道,遙對鳳凰山。大門為懸山垂花門,古樸莊重。前院房門兩側有磚刻門聯:"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嘆,幹秋詩聖獨追雅頌風騷。"入後院,詞堂大殿內有詩人的石雕造像。後院原有古柏八株,國槐一棵,海棠一叢,人稱"八柏一槐海",傳為杜公親手所植。惜"文革"中遭劫,現僅存古柏三株,虯枝挺拔,黛色參天。祠旁有玉繩泉,從石洞飛漱而下,激石如噴雪;山坡上遍布蔥寵的白皮鬆,好鳥鳴樹,濤聲陣陣,清翳幽韻,令人神往。
包含詞
杜公祠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