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 廣東 >茂名 > 信宜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Xinyi City
  信宜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西鄰廣西壯族自治區。總面積3081平方千米。總人口124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東鎮街道,郵編:525300。代碼:440983。區號:0668。拼音:Xinyi Shi。
基本概述
  信宜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廣東省省轄縣級市。東與陽春市相接、南與高州市交界,西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容縣毗鄰,北與羅定市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 110°40′36″~111°40′39″、北緯22°11′16″~ 22°42′26″。東西長102.719公裏,南北寬57.656公裏。全市總面積3101.7平方公裏,西距廣西容縣縣城120公裏,南距茂名市100公裏,東距省會377公裏,北距首都北京2690公裏。
歷史沿革
  信宜歷史悠久,據本土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網墜、石紡輪、石船形砸考證,新石器時代晚期便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以前信宜屬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後,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百越設桂林、象、南海三郡,信宜地屬桂林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信宜地屬交趾(後改交州)州史部蒼梧郡端溪縣。晉永和七年(公元346年)信宜地屬廣州晉康郡端溪縣,南朝梁(公元502)始在信宜地置梁德郡及梁德縣。隸屬瀧州,隋開皇十八年(598)梁德縣改為懷德縣。唐武德四年(621)析懷德地置信義、譚峨兩縣。並在信義縣(今鎮隆)設南扶州管轄這三個縣。武德五年又析懷德地置特亮縣,也屬南扶州,唐貞觀八年(634)南扶州改稱竇州,管轄範圍不變,隸屬嶺南道容縣都督府。宋開寶五年(972)廢懷德、潭峨、特亮三縣,其地並入信義縣。仍隸屬竇州。宋太平興國元年(976)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信義縣改信宜縣。宋熙寧四年(1071)廢竇州,信宜歸廣南西路高州管轄。元朝屬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屬廣東承宣佈政使司高州府。明萬歷五年(1577)羅旁戰事後,將信宜之定康、信豐、感化、從善、鎮南5個都(今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貴子、旺沙、朱砂、安莪、洪冠、茶山、懷鄉等鎮)池洞部分、高州之馬貴、古丁、深鎮及羅定之扶合、加益、棼濱、新樂一帶,劃給新設的西寧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經朝廷批準,定康、信豐、感化、從善四都重歸信宜管轄。沿稱舊圖,鎮南都仍留西寧縣。清朝信宜隸屬廣東省高州府。民國(1912)之後 信宜先後屬高州軍政府、高州綏靖處、高雷道、南路綏靖委員公署、“八屬”善後督辦公署、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1949年10月22日,信宜縣解放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專區,高雷地區、湛江地區管轄。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兩縣合併為高州縣,縣治高州城。1961年4月1日,信宜縣從高州縣分出重設,治所住東鎮,原信宜縣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馬貴、深鎮3個鎮)劃歸高州縣管轄,1983年7月起,信宜隸屬茂名市,1995年9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縣建市(縣級市)。轄東鎮、鎮隆、水口、北界、高坡、金銅、徑口、丁堡、池洞、朱砂、安莪、貴子、旺沙、洪冠、茶山、懷鄉、白石、大成、錢排、合水、新寶,平塘、思賀等23個鎮。2004年將徑口並入金垌鎮,高坡並入北界鎮,安莪、旺沙並入朱砂鎮。2005年東鎮鎮改為街道辦事處。現在全市18個鎮及1個街道辦,下轄370個村委會及8個居委會。
地理特徵
  信宜市屬廣東省50個山區縣(市)之一。境內七成多是山地,稱為“八山—水一分田”之地,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以山地地貌為主,境內崇山峻嶺,河溪縱橫,高度從海拔50米至1704米。海拔高程1000米以上的山嶺80座,500米以上的山峰37信宜衛星地形圖1座,最高點是大田頂,海拔1704米,是粵西第一高峰。最低點是鎮隆鎮北畔村溫屋河尾,海拔47.8米,集雨面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21條,河流總長522公裏。是鑒江、黃華江、羅定江之發源地。鑒江流域是廣東省的第三大流域,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發源於信宜市虎豹坑,流經高州、化州、茂名、電白等縣市,在吳川市的沙角註入南海,幹流全長231公裏,流域面積9464平方公裏,是粵西沿海最大的河流。黃華江是珠江二級支流,發源於信宜大田頂,嚮北流至旺沙鎮加塘村出廣西,於藤縣與北流江匯合。主幹長230公裏,在信宜境內98公裏,有錢排河、貴子河、沙底河、朱砂河等支流。羅定江其實就是歷史上曾經多次提到的南江。羅定江從信宜雞籠山發源,流經羅定、鬱南,到南江口鎮而匯入西江。羅定江雖然是珠江水係主要河流中流程最短的一條,但它所流經的地域,有許多原生態文化藏於深嶺幽壑之間。因此,水能資源豐富,理論藴藏量17.8萬千瓦,河流從中部高山地帶南北分流,南入鑒江水係,北入珠江水係。
  信宜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30多種,主要有:錫、金、銅、鐵、鉬、錳、鋅、鎢、玉石、高嶺土、稀土、花崗岩等,境內的銀岩錫礦是全國第三大錫礦,東坑金礦為廣東省第二大金礦:花崗岩花色品種多樣,總儲量達21億立方米以上;玉礦是全國唯一的“南方碧玉”,其玉質柔潤,石紋雅緻,碧緑如翠,晶瑩如冰,有黃緑、青緑、黑色等多種顔色。以它雕製的工藝美術品譽滿中外。
自然氣候
  信宜地處低緯度,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又有復雜多變的山區氣候特點,形成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等幾個氣候帶。氣候特徵夏熱鼕涼,四季可分,同時雨熱同季,雨量充沛,夏季易勞,無霜期長,春有凍害,偶有臺風影響,雲霧常常罩山,小氣候非常復雜,山區、丘陵的天氣差異較大,山區鼕季氣溫可低至零下,常凝霜結冰。海拔100米以下的偏南地區,春夏季總天數為283天,海拔450米以上的高丘山嶺區,鼕季天數達95天以上。南部地區可種植橡膠,香蕉、菠蘿、鬍椒等熱帶作物,東北部山區較寒冷,農作物生長相差10—15天。適宜山楂、三華李、田七、柿子等植物生長。
  信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477~1941毫米之間。降雨時空不均,幹濕季明顯,鼕春常旱,夏季易遭水害。市區年平均氣溫22.3℃,常年最熱是7月,平均氣溫32.9℃,極端最高氣溫37.4℃,常年最冷是1~2月平均氣溫11.3℃,極端最低氣溫0.5℃。
人口狀況
  信宜市總人口123多萬,其中市區人口18萬。信宜是廣東省華僑較多的縣市之一。全市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達到538285人。僑胞分佈在世界33個國傢和地區,比1988年24個國傢和地區增加了9個。其中旅居人數最多的前5個國傢依次為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美國和加拿大。港澳同胞達到22634人,其中澳門同胞有1194人。全市有歸僑2068戶,2707人;華僑華人眷屬、港澳同胞眷屬以及歸僑眷屬合計達到38902戶,392290人。華僑主要集中分佈於東南亞和美加地區,有509142人,占全市全部華僑華人的98.7%。其中旅居馬來西亞454375人,約占88.1%;旅居新加坡24659人,約占4.8%;旅居泰國18788人,約占3.6%;旅居美加地區10269人,約占2%。在茂名各市、縣、區的統計資料中,信宜華僑華人占全茂名市的95.6%,僑屬人數占全茂名市的88%,歸僑人數占全茂名市的77.6%。
教育文化
  全市現有中小學410所,其中中學53所,小學357所。在校中小學生20多萬人,全市有教職工14359人。全市高中學校校園總面積1790畝,新增面積1110畝,新建校捨34幢,面積21萬多平方米。
  信宜教育城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占地面積1500多畝,建有信宜中學、教育城初中、教育城小學、教育城幼兒園、青少年宮,全部按花園式現代化學校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現可容納學位17000個,有學生1.5萬人。教育城以規模化、園林化、優質化、現代化特色名校定位。選址、規劃、佈局、設計、建設都獨具匠心,頗具特色,力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自然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各校按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科學佈局,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安裝千兆校園網,每個教室安裝電教平臺,配備一流師資隊伍,實行嚴格、規範、科學的管理,致力打造成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功能完善、師資優良、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優質名校,成為信宜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2006年高考上省專綫以上人數8485人,是2002年的5.4倍,其中普通類高考總分800分以上人數達18人。
  信宜文化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體育館占地6000多平方米,結構新穎,外型美觀,已成為該市標志性建築。該館可承辦多種級別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藝術體操等項目的正規比賽;還可供大型文藝演出;也可作容納5000人集會的室內場所。圖書館占地4.2畝,樓高六層,建設面積6000餘平方米;內設書庫、閱覽室、報告廳、展覽廳等。可藏書45多萬册,能容納1000多人同時閱覽,可舉辦展覽、專題講座,能通過多媒體上網閱讀國內外資源。
  信宜市業餘文藝創作成績較佳,九十年代初,先後有一批作者出版了《青春百合花》、《玉都之光》、《飲露而歌》、《山魂》、《星星點燈》、《502怪客》、《神秘面紗》、《鏢俠英雄傳》等30多部專著。同時有《扶貧媳婦》、《鬍士貴當官》等劇本獲國傢級戲劇金奬。信宜傳統文化也頗具特色,其中採茶歌、木偶戲、舞春牛、飄色最受群衆歡迎。在山區每年春節或開耕時節,人們就組織“舞春牛”一般由兩個演員扮舞。牛用竹篾紮製,邊舞邊唱,鄉土氣息濃郁。飄色藝術主要鎮隆、水口、東鎮等地,具有近300年的歷史,每年春節至元宵前後或喜慶節日巡回表演。2005年鎮隆明珠飄色團應邀參加中國第七屆民間藝術節民俗民間藝術大巡遊”活動,並獲得奬勵。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信宜人民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山上搞種養,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場,創出了一條山區特色經濟發展路子,先後發展了竹器編織、山地養雞、水果種植、玉器加工、小水電、鬆香加工等六大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支柱産業。
  2006年,信宜市完成生産總值1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全市人均GDP達到13185元,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呈現了工業化初級階段良好的發展特徵,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增長高達15%和28%,分別比第一産業增速高11.3個百分點和24.3個百分點。二是經濟效益步入持續快速增長的縣域行列,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4億元,增長54.1%,財政綜合增長率28..5%,告別了在全省縣域財政中一般預算收入億元左右的低水平狀況,進入了中等水平行列。三是人民群衆在經濟發展中得到了更多實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73元,增長5.1%,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13468元,增長6.9%,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4億元,比增17.7%。
  工業 信宜市工業主要以資源開發及資源型加工業為主,工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了懷鄉竹編工業園、大成石板材加工工業園、朱砂、東鎮工業小區等。工業産品主要有:鬆香、水泥、發電、紅磚、花崗岩石板材、機製紙及紙板、竹編及玉器工藝美術品等。鎮級工業小區建設相繼順利展開,東鎮、懷鄉、池洞、大成、水口、朱砂等一批鎮級工業小區建設,做到開發建設一片,進園項目一批,實現邊開發、邊建設、邊投産的喜人局面。大成鎮開發建設的石料加工小區,有石料加工企業163傢,懷鄉鎮以竹編為特色的工業小區已有18傢投産,小區工業産值可達1.5億元。隨着小區經濟的興起,工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2003年以來,有東莞、順德等一批産業轉移到信宜工業園,僅毛紡織企業有605傢,織機6萬臺,從業人員5.9萬人,年産值超10億元,勞務收入4億多元。
  目前,竹器編織遍布全市19個鎮(街道),出口創匯最高年份超2億美元;玉器加工貿易企業達幾百傢,玉器工藝品花色品種多達幾千種,年産值達8億元。全市建成水電站263座,裝機容量達19.17萬千瓦;雲開牌鬆香産品曾獲得全國林産化工産品唯一金質奬,近年通過改製吸引外國資金建設了頗具規模的鬆香深加工産業園,年産值超億元;此外,石料開採加工也形成了年産值2億多元的規模。電子電器産業不斷發展,電飯煲恆溫器競爭優勢突出。全市電子電器企業已發展到30傢,其中江東電子有限公司、華田電子有限公司、福爾電子有限公司等行業竜頭已成為國內外著名傢用電器企業的元件供應商,電飯煲恆溫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高達98%以上。礦産業正朝有序開發、綜合利用、深度加工的方向發展,成為該市最具發展潛力的産業。
  農業 信宜市農業産品主要有:糧食、花生、蔬菜、水果、豬肉産量、水産品、三鳥飼養等。目前,全市農業已初步形成了山地養雞、水果種植、鬆脂生産等較具規模的支柱産業。信宜市優質高效農業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種養業標準化生産已在東鎮、水口、錢排、思賀、池洞等鎮分別辦起了示範基地;農産品質量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全市已有9個農産品獲得了“廣東省無公害食品”認證標志,“信宜三華李”、“ 信香”牌優質米獲得國傢工商局的商標註册;公司+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機製進一步發展,全年訂單農業發展到2.3萬多畝。2006年,信宜市農業增加值38.0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63%。
  信宜素有“山地雞王國”的美譽,山地養雞是信宜市傳統的農業支柱産業,利用山地放養“三黃雞”是信宜農民養雞的主要選擇模式。經過多年培育,“信宜山地雞”、“懷鄉三黃雞”。已成為響譽境內外的信宜農業知名品牌。該市把山地養雞擺到“農業穩市”的戰略高度來實施,積極抓住山地養雞被列為茂名市“雙百工程”項目的機遇,分別與廣東省農科院。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合作開展山地雞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山地雞標準化飼養應用技術。今年以來.信在市先後在池洞、懷鄉、白石、東鎮、朱砂、北界等鎮建立示範基地8個,扶持示範專業戶3000多戶,山地雞標準化飼養量達600多萬衹,出欄量達400多萬衹。
  信宜市連續多年獲得“噸𠔌市”稱號,是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市)、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産量百強縣(市)、全國水果百強縣(市)、全國造林緑化“百佳市”、“中國三華李産業竜頭縣” 等。
  第三産業 信宜市以旅遊、飲食服務、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為主的第三産業發展迅猛,2003年以來,通過加強規劃,統籌開發,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加快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整合西江溫泉、天馬山、太華山、大仁山、鎮隆古城、大霧嶺的旅遊資源,發揮全市旅遊景點開發的整體聯動效應,推動全市旅遊業邁上新的臺階。全市景區接待遊客100萬,比上年增長15%。尤其是天馬山生態旅遊風景區,不但以其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的大自然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到來,而且實現了邊開發、邊接待遊客、邊産生效益,遇上節假日旅遊旺季,門票收入最多的一天達到20多萬元。
  近幾年,信宜市旅業、飲食業發展迅速,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先後建起福海、尚旺、匯福、好運來、玉津、唐華、金星等一批大酒店,集餐飲、住宿、娛樂於一體。其中加州大酒店、西江溫泉大酒店等評為星級酒店。
  外貿經濟 信宜市外貿出口的主要以竹木器編織品、傢電産品為主,其中竹木器編織品占據了外貿出口産品的八成以上。通過加強電子商務、網上推介招商的措施,擴大宣傳,加快流通。同時,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全面推進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落實招商引資責任製,調動各級各部門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使該市利用外資實現了歷史性的新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1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7%。我們通過加強對出口竜頭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的扶持,擴大生産規模,增強出口産品競爭力,努力實現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加強協調和服務功能,積極為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帳戶托管貸款,及時解决出口企業資金周轉的睏難,使全市外貿出口再創歷史新高。2006年全市外貿出口總額達73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3.2%。
  民營經濟 近年來,信宜市民營經濟發展迅猛。信宜市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已發展到2.49萬戶,實現總産值99.03億元,占全市社會總産值的61.9%。其中民營工業企業近2000傢,工業總産值達49.5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産值的五成以上,帶動就業近20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傢,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54.3%。2002年,信宜市個體私營企業上繳工商稅收7117萬元,占全市同級稅收比重68.94%,全市民營企業納稅超100萬元的有25傢,超50萬元的有43傢。民營經濟總量不斷擴大,成為信宜市經濟的正要支撐、科技創新和外貿出口的主力軍及財稅、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交通運輸
  信宜市的交通四通八達,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194公裏,公路密度達71.23公裏每百平方公裏,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國道207綫由北嚮南貫穿全境,省道過境352綫達北綫、聖貴綫、羅水綫、仙鬆綫、荔池綫等6條共計253公裏。369、370省道東西貫穿市,並已全部改造成一、二級公路,北接肇慶,直達廣州,南通茂名、湛江等港口城市。市區到各鎮均有國道或省道直通,信宜市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標,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通了水泥硬底化公路,形成了以國道為主軸,省、縣道為骨架,鄉村公路四放射,內聯外接、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信宜市區建成了城北、城南、城東三大客運站,鄉鎮建成了貴子、鎮隆兩個客運站。信宜市現有客運企業4傢,信宜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7259輛,其中大客車701輛,小客車1536輛,大貨車2065輛,小型貨車2985輛;摩托車90640輛。信宜市汽車總站地處市區城南,是信宜市的交通運輸中心,每天接發長途客車200多輛次,每日客流量約9000人次,高峰期達到2萬人次,為信宜市最大的交通客運站。
  洛(洛陽)湛(湛江)鐵路經過信宜市,2005年7 月開始動工,2008年年底全面建成交付運營。經信宜路段全長53公裏,從廣西岑溪入經朱砂鎮、池洞、東鎮、丁堡、水口、鎮隆等6個鎮26個村委會,設有旺科、橫崗兩個會讓站和信宜一個中間站。洛湛鐵路是國傢八縱八橫鐵路幹綫之一,是國傢鐵路的主要運輸通道。與京廣、京滬、京九等幹綫一起構成我國縱嚮的鐵路網骨幹,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重要出海通道。洛湛鐵路信宜段嚮北可達我國北方地區,嚮東可達珠江三角洲和華東地區,嚮西可達桂東和西南地區,南下茂名、湛江與海南相連接,形成一條信宜連通內地、直接出海的便捷新通道。洛湛鐵路信宜段是國傢一級單綫鐵路,內燃機牽引,設計時速140公裏,預留電氣化條件,遠景年輸送能力為貨運1500萬噸、客運為每日10對。
旅遊景點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裏,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度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臺在山頂建起差轉臺,竪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衆山小”之感。在那裏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嚮南亞熱帶過渡地帶,係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緑闊葉林的分界綫,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綫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藥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裏,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裏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𠔌,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鬆、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釐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裏,占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傢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裏,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衆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衆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臺、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莊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鬆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鐘似鼓。鐘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挂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裏。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𠔌倉、????倉、石象、插劍臺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豔欲滴,有“一灣湍水緑,數裏杜鵑紅”的詩景。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𠔌,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裏一道峽𠔌,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衹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衹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半月岩 位於北界鎮汕口村,因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壁上分別篆刻有“振日臺”和“釣魚臺”。此外,還有“中央臺”、“ 東岩”等10多處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內有石床一張“仙人床”。東側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衝口,距城5公裏。集雨面積43.2平方公裏,淹沒面積2.4平方公裏,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緑,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蕩漾的湖裏,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竜泉𠔌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裏的嶺腳村。這裏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裏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裏,共分為9個彎麯,故又名“九麯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綫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着一條九麯回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鬆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𠔌,奇樹異花密佈,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鬆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鬆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幹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竜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鬆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鬆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鬆林下不愧為一個“緑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裏。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着“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裏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蠃,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竜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裏。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裏,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麯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捲,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遊”的獨特神韻。
物産名食
  信宜山高林密,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種類繁多,主要土特物産和美食有:
  信宜南玉 又稱南方玉,是岫玉中的一個品種。自五十年代開始加工工藝玉器,七十年代進入鼎盛期,全市玉器加工廠達500多傢,玉器銷售個體企業1000多個。工藝産品主要有花卉、人物、獸口、雀鳥、寶塔、多層玉球、首飾、盆景、玉碗、茶具、酒具、王杯、餐具。雜件、文具、寶石景泰藍等17大類、2200多個花色品種。其中玉塔、玉石盆景、玉碗、寶石景泰藍等産品蜚聲中外。玉器工藝品進軍歐美、加拿大、東南亞及港澳臺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大型玉雕“一帆風順”為廣東省政府送給香港回歸的慶賀禮品。
  脂鬆香 是信宜市生産優質鬆脂産品, 是由天然鬆脂用蒸餾方法精製而成,為信宜較大宗的工業産品。1985年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總分居全國第一,榮獲國傢銀質奬,1987年榮獲全國唯一的金質奬。生産萜烯酚樹、210酚醛樹脂、a一蒎烯、萜烯樹脂、鬆焦油、古馬竜、B一蒎烯、食用鬆香等係列産品,該廠産品暢銷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及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
  竹編工藝品 編織是信宜傳統工藝,具有悠久歷史,由於本地的竹子、山藤、樹木資源較豐富,群衆多有編織手藝,使編織工場星羅棋布,遍及全縣各鄉鎮農村。竹編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編織藝人手工精巧,善於創作,並能根據市場變化而不斷創新。信宜竹編工藝品主要有:花籃、銀籮、花碟、面包籃、面包籮、書箱、圓籮、蛋兜等類共l000多個品種。遠銷日本、美國、英國、東南亞和港澳地區。
  懷鄉三黃雞 信宜的傳統名優特産,被列為廣東省四大名雞之一。這種雞肉蛋並用,具有腳黃、嘴黃、皮毛黃的特色,故又稱“三黃雞”。主産地為懷鄉及洪冠、茶山、貴子、東鎮等鎮。其雞以色澤美觀、肌肉豐滿、肉質嫩滑、骨軟皮脆、味道清香甜爽而名揚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三華李 信宜市近年來新興水果産品,其果紅皮紅肉,色質豔麗,個大肉厚,肉質爽脆,酸甜可口,氣味芳香。既是鮮食的上好果品,又是加工果脯的上好原料。特別適合於治療胃陰不足、口喝咽幹、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該市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果菜産業發展論壇暨中國果菜産業先進典型推介大會上,榮獲“中國三華李産業竜頭縣(市)”殊榮。
  山楂 生産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是一種別具風味的水果,也是該市較大宗水果産品之一,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國傢和地區。果實酸甘稍甜,具有消食,生津止渴治療高血壓和膽固醇血癥等功效。以山楂為原料,製作蜂蜜山楂精、可樂、香梹、汽酒等係列産品,十分暢銷。其中信宜食品廠生産的蜂蜜山楂精,風味獨特,分塊狀和顆粒狀兩種,是國內首創。1984年榮獲廣東省優秀旅遊産品奬。1985年榮獲茂名市優質産品稱號。
  黑欖 是一種加工型的特産水果,有10多個品種,尤以油欖仔最為著名,其特點皮薄肉厚,肉紋幼嫩,含油量高,味道芳香,有“山蚝豉”之美譽。欖肉經下料腌製加工為黑欖醬、黑欖角、甜香芝麻欖角、五香欖角、鹹水欖角等。味道獨特,芳香鮮美。欖核仁含油量達45%,可供榨油食用。也可用作點心、月餅的佳料。欖核還可以雕刻各種小型工藝品,如花籃、佛像、人像、動物等。
  柿子 信宜柿子有方柿和牛心柿兩類。果大肉厚,甜脆可口,有特的風味,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柿子含有澱粉、糖份、蛋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嶺南大衆佳果之一。柿果加工成柿餅,耐貯藏,方便運輸,是信宜傳統外銷果品之一,暢銷國內外。當地人民習慣將柿餅製成“五果品”,作為春節和婚慶喜事的饋贈果品之一。
  田七 又名三七,是因葉7莖3而得名,主産大成鎮。味甘微苦 頗似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田七以個大、肥實、體重、皮細、截面灰色、無裂隙,俗稱“銅皮鐵骨”者為佳。田七是名貴中藥(南藥),有去瘀、止血、消腫、定痛和活血強身的功能,主治跌打損傷及各種出血病癥。
  鎮隆魚古 鎮隆鎮盛産塘魚,款待客人更是“無魚不成宴”。廚師們以魚為原料可製如魚古、魚丸、魚面、魚腐、魚扣、魚餅等菜餚。鎮隆魚古以鮮魚肉(去淨頭骨)為主要原料,普遍佐料為面粉、生薑、生蔥、鴨蛋等,精製品則加蝦肉、蟹肉、香菇等。做成丸狀經油炸而成,是遠近馳名的佳餚,其特點為軟、滑、皮脆、魚味香濃,爽口不膩。198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鬍耀邦視察信宜時,廚師特製了魚古招待客人品嚐後,頻頻點頭贊賞。
  粉皮 用大米製作粉皮,以形薄、嫩滑、美味遠近聞名。最有特色的“食慣嘴粉”和“柴槍粉”。都是傳統著名小吃。“食慣嘴粉”因産於池洞鎮食慣嘴村而故名,粉皮以大米為原料,加水磨漿,然後用蒸具蒸熟而成。粉皮的主要特點是:粉薄、幼嫩、香滑、軟韌、細條均勻、美味可口。“柴槍粉”産於北界鎮溫泉村,也是用大米磨漿蒸出粉皮,再捲成中間大、兩頭尖,形似柴槍而得名。柴槍粉用花生油、沙薑、蒜米、丁香、川椒、韭菜等多種香料混合作配料,並以韭菜、芝麻肉粒、豆餅粒、雲耳絲、蛋絲等作餡。有其形薄堅韌、質地幼嫩、香味可口,食後回味無窮之獨特風味。
  香糯糍粑 選用新鮮優質的純糯米,蒸成糯米飯,再放到石臼搗搗成不夾生、綿軟粘稠的漿狀。然後把搗好的糯米漿團分成大小適中的粉團,壓扁壓薄,包或夾上用烤酥搗碎的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餡,製成夾餅狀或面包狀,成形後可根據個人口味,可甜可味,可蒸可煎,蒸則磁粑綿軟粘稠;煎則鬆軟香韌。由於糯香濃郁,綿軟香韌耐咀嚼,冷熱食均可。
  石蛤 産於山坑水溪裏一種青蛙,體大而肥壯,比普通青蛙稍長略大,皮膚較粗糙,但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一道上等菜餚。“石蛤湯”是信宜的風味名吃,它清醇鮮美,風味獨特,並具有清熱解毒,滋陰補腎的作用,是一種高級營養清補品。“清蒸石蛤”清香味美,如用荷葉包裹進行清蒸味道更佳。
歷史事件
  凌十八起義 公元1850—1852年,信宜暴發一場農民起義,當時轟動整個粵西地區。起義首領叫“凌十八”。故歷史上叫做“凌十八起義”。凌十八(1819—1852)名錦纔,因排行十八稱為凌十八,是信宜錢排人。1849年前往廣西金田村參加洪秀全的“拜上帝會”,第二年春回到信宜錢排大寮組織拜上帝會,聚衆宣講,進行拜旗起義。起義軍發展到三千多人。知縣宮步霄知道後,親自率隊前往“徵剿”,鎮壓拜上帝會。凌十八奮起反攻,取得勝利。1851年1月,凌十八率軍四千人進取廣西,攻入玉林州城,由於太平天國起義已北進,起義軍北進受阻,戰鬥很激烈。7月10日,凌十八率兵轉移到信宜與羅州交界的羅鏡圩安頓下來,繼續籌糧擴軍,加築工事,抗擊清軍。廣東巡撫葉名琛前來督剿。由於起義軍受睏,糧斷彈盡。6月12日,清軍分三層十五隊進攻羅鏡圩,凌軍奮起還擊,無法抵擋,最後全部壯烈犧牲,凌十八也跳井就義。
  大洪國起義 繼凌十八起義之後,又一場農民革命風暴席捲了信宜大地。這場鬥爭的領導者,就是廣東天地會的首領之一,農民政權“大洪國”的建立者陳金缸。1857年,陳金缸在廣東懷集稱南興王,建立“大洪”政權。1861年,陳金缸率部繞道廣西岑溪進入信宜,一路打破清軍和地主武裝的圍追堵截,直撲信宜縣城(當時的縣城在鎮隆)。縣城守軍和大小官員望風而逃,起義軍不戰而攻下鎮隆。陳金缸在信宜仍稱南興王,建立“大洪國”,將學宮作為皇宮府。其勢力拓展到茂名、化州、電白以及廉江的許多地方。1864年9月,大洪國的重要將領鄭金叛變,誘殺陳金缸,獻城投降。轟轟烈烈的大洪國起義遂告失敗。
  懷鄉起義 1927年12月16日,中共廣東南路特委和信宜縣委領導200多名信宜農軍,為配合廣州起義發動了懷鄉起義。當天中午,起義軍司令部在懷鄉大營地召開慶祝大會,朱也赤代表革命政府宣佈:建立懷鄉區蘇维埃政府,實行減租減息,廢除苛捐雜稅,並處决反動區長周植盛。12月18日,廣州起義失敗,國民黨信宜縣府將派大批兵力前來“圍剿”。為避敵鋒芒,12月23日起義軍安全衝出重圍,轉移到洪冠,留下17名骨幹在洪冠堅持鬥爭,其餘分散隱蔽。
  桄榔武裝起義 1945年2月2日,信宜特派員陳志輝領導武裝起義。當晚,起義隊伍四十多人分為兩隊,一隊攻打桄榔(今鎮隆)東鄉公所的20多人,由林驥、練鬆林率領,半夜12時,由內應林仲豪開門接應,不發一槍即攻下桄榔東鄉公所,繳槍十多支,接着拉隊往竜登衝收繳地主林佐光的槍支和開倉奪糧;另一隊攻打桄榔西鄉公所的20多人,由甘耀楷、林壽祥率領。由於內應林俊耀、林俊昌事先被敵發覺,他們已被監視,當我軍到達鄉公所時被敵開槍掃射而撤退。起義次天,敵軍100多人趕來清鄉掃蕩。我隊伍被迫化整為零,起義遂告失敗。遊擊隊員林俊昌、黨員林俊耀被敵押解回縣城後,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忠貞不屈。於同月10日,在鎮隆圩尾英勇就義。
  信宜解放 1949年10月22日,中共高州地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五支隊司令員王國強令十五團從北面直攻信宜縣城;令中共高州地委委員車振倫率領陳庚桃起義部隊(原保九團)從東面柴口嚮信宜進攻;令打入國民黨信宜縣自衛總隊任副總隊長的共産黨員陳達增策動該隊副總隊長兼第一大隊長麥國起義,麥國見到兵臨城下,大勢已去,同意起義,由陳達增指揮官兵400餘人起義。國民黨縣長陸祖光倉惶出逃,信宜縣宣告解放。
信宜名人
  李孝式(1901—1988) 鎮隆鎮大路街人,馬來西亞獨立後的首任財政部長,開國元勳之一。1914年升入廣州中學,1915年便轉入香港皇仁書院讀書,畢業後直接留學英國,就讀於著名的劍橋大學。由於學習刻苦,1923年獲經濟、法律兩科碩士學位,還被推舉為經濟學院董事。1924年回到祖國,旋即隨他父親、華僑實業傢李季濂到馬來西亞經營錫礦業,從此時起,他便致力於華人社會的公益事業,為華僑仕辦了許多實事、信譽卓著。1953年,李孝式任海港鐵道部長,翌年任交通部長。1955年,馬來亞全國大選,李孝式為聯盟圓桌會議主席,復為聯盟競選委員會副主席,1956年,李孝式出任首任馬來西亞財政部長,獲英皇封為K.B.E爵士。
  林雲陔(1883—1948) 水口鎮大垌官岸村人,1910年,參加了朱執信領導的庚戌新軍起義,1911年3月29日又參加黃花崗起義,是年10月,奉命負責組織領導南路(高、雷、廉)起義。1920年,他隨孫中山回廣東,先任登記局長,接着改任大元帥府秘書兼廣東省教育會編譯處主任。不久孫中山率師北伐,他隨師到當時設在廣西桂林的大本營。任大本營金庫長兼廣西省銀行行長,負責軍需供給。1923年,林雲陔任廣州市市長,1924年之後,又先後改任廣東省審判廳廳長、檢察廳檢察長、中國國民黨廣東南路督導、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1927年5月20日再次任廣州市市長(當時稱市政委員長);1928年1月7日第三次任廣州市市長。1931年,陳濟棠控製了廣東,林雲陔出任省主席。
  李懷霜(1874—1950) 鎮隆鎮大路街人。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李懷霜中試舉人第三名。中舉之後,致力於文學創作及文化事業,他加入進步文學團體“南社”。1910年追隨孫中山從事民主革命。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李懷霜出任《珠江日刊》總編輯,繼續為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出力。1929年,李懷霜任江西省政府秘書。陳濟棠統治廣東期間,李懷霜在第一集團軍任少將主任秘書。後任廣東省南路行署秘書、廣東省政府秘書。1946年到香港定居。他是國內有影響的作傢、編輯和學者,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老會員,舊民主主義革命宣傳傢,曾主編《天鐸報》和《珠江日刊》,著有《弞庵文存》一捲,《弞庵詩輯》三捲。
  羅剋明(1902—1932) 池洞鎮扶參村人,中國共産黨信宜縣委第一個書記,懷鄉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1925年在廣東國民大學學習時參加中國共産黨。受中共廣東區委委派,回信宜從事建黨工作和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建立起信宜縣第一個共青團支部。1927年5月,中國共産黨信宜縣委員會成立,羅剋明任書記。12月15日,發動了震動粵西的懷鄉起義。宣佈成立了懷鄉區蘇维埃政府。1928年秋,羅剋明奉命到香港、澳門工作。1929年秋他轉移到馬來亞,創辦《星洲旬刊》,他擔任主編,宣傳馬剋思主義,倡導革命。1931年春,他奉命回到廣東工作,繼續秘密進行革命活動。1932年春,羅剋明又被調回香港工作。1932年秋末,病逝於香港九竜廣華醫院,終年30歲。
  廖蓋隆(1918—2001) 白石鎮扶竜蔗坪村人。1938年8月,他帶領部分進步同學奔赴延安。先後任中央政治研究室經濟組財政小組組長,新華社國內部組長、副主任、主任、新華社副總編輯等職務。從1951年1月起,廖蓋隆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處、報紙處任副處長、處長、抗美援朝總會宣傳部副部長、朱德政治秘書、中央中聯部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長期從事中國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工作。他勤於富餘,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簡史》(1950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黨史探索》(1983年)、《毛澤東同志的社會主義革命思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1983年)、《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1987年)、《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1988年)、《毛澤東思想史》(1993年)、《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1995年)、《中國和全球走勢》(1996年)等。這些著作對於宣傳馬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配合黨的各項工作,起到了廣泛的、有益的積極作用。
  林礪儒(1889—1973) 原名林繩直,北界鎮上村人,我國著名的教育傢。他先後在信宜中義學堂、北京高等師範大學、廣州師範學校、中山大學、廈門大學任教。並擔任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院長、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兼教務長。1949年,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兼北京師範大學校長,1952年起任教育部副部長。林礪儒著作有:《文化教育學》、《倫理學要領》、《教育哲學》、《教育危言》。他有一百多篇論文,散見於《教育雜志》、《中華教育界》、《教育新時代》、《文理月刊》、《新華月報》、《人民教育》等報刊上,其中選有38篇編入《林礪儒教育文選》。
  楊幹華(1942—2001) 思賀鎮人。歷任廣東省作傢協會專職副主席、廣東文學講習所副所長,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作品》文學月刊社長、主編,廣東省政協委員等職。在校讀書時開始文藝創作,先後在發表了《姐姐要出嫁了》、《秋風秋雨》、《石頭奶奶》、《風雨中》、《鐵匠之歌》等作品。曾被選為全國業餘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1972年,被調信宜縣文藝宣傳隊任編劇。1979年,調入廣東文學院從事專業創作,當選為廣東省作傢協會副主席,先後創作了《良心債》、《被蹂躪的靈魂》、《輸血》、《驚蟄雷》,中篇小說《天上的月亮》、《山裏的太陽》、《鼕夜備忘錄》等。出版小說集《社會名流》,長篇小說天堂三部麯之一《天堂衆生錄》、《天堂掙紮錄》。他的三部麯之三《天堂蹣跚錄》尚未完稿便逝世。
  林元(1916—1988) 鎮隆鎮人。1942年畢業於昆明西南聯大中文係。歷任《文聚》、《獨立周報》主編,廣州中山大學中文係講師,上海《觀察》周刊代理總編輯,北京《新觀察》雜志編輯、編委,中國作傢協會外委會辦公室主任、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業務辦公室主任,中國作傢協會駐科隆坡亞非作傢會議常設局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業務辦公室主任,《文藝研究》主編。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著有散文集《碎布集》,報告文學集《訪戰後朝鮮》、《渤海灣的浪潮》、《三蘭》、《在毛主席介紹的合作社》、《不斷革命的人》,短篇小說《大牛》、《王孫》、《海河莊》、《暴風雨之夜》,散文《科倫坡之窗》、《赤道陽光》、《長城留名》、《寄平壤》、《遊康堤》、《印度尼西亞人》、《在藝術的森林旅行》,劇本《漢姦陳覺生之死》等。
  陳銘盤 (1865—1924) 懷鄉鎮人。原名陳樹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原籍平梅村,是信宜早期旅居南洋第一個有成就的華僑企業傢。陳銘盤同胞兄弟六人,他排第三。長兄陳寵三,少年好讀,後改儒為商,繼又改商為仕,官遊粵西,曾任廣西恩隆縣、容縣知縣,白石????場知事。陳銘盤為前清秀纔,瓊州府國子監,曾任民國廣東省參議員、信宜縣長。
  甘子玉(1929—)男,漢族,1929年10月生,水口鎮雙山村人。信宜中學校友,1949年畢業於中山大學電機工程係,1949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大學文化,北京大學管理科學中心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1945年至1949年在中山大學工學院電機工程係學習。1949年至1950年在重工業部幹部班學習。1950年至1952年任重工業部計劃司技術員。1952年至1956年任第一機械工業部計劃司技術員、工程師、副科長、科長。1956年至1958年任國傢技術委員會主任秘書。1958年至1969年任聶榮臻秘書。1969年至1971年下放國傢科委湖南"五七"幹校勞動。1971年至1972年在中國科學院業務組工作。1972年至1975年任國務院科教組科技一組副組長,教育部辦公廳負責人。1975年至1978年任國傢計委計劃組副組長。1978年至1983年任國傢計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兼國傢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傢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983年至1997年任國傢計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8年5月確定為部長級)。中共十四大當選為中紀委委員。1998年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十四大上當選中紀委委員。著有《工廠的計劃工作》、《宇理圖--從基本粒子到總星係的宇宙圖景》,譯有《控製論淺述》、《計算機和人腦》。
  甘子釗(1938—)男,漢族,1938年4月出生,物理學家,水口鎮雙山村,1954年信宜中學高中畢業,1959畢業於北大物理學係,後攻讀研究生4年。曾在美國從事科研工作。現任北大物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係主任、兼任北大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被授予“國傢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傢”。1963年北京大學物理係研究生畢業。歷任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從事半導體物理、激光物理、固體理論的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北京大學物理係教授、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國傢超導專傢委員會首席專傢。北京現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國傢超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傢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60年代初對半導體中隧道效應做了較好的工作,解决了鍺中隧道過程的物理機理。70年代初在發展我國大能量氣動激光上做出貢獻。70年代後期提出一個基本正確的多原子分子多光子離解的物理模型。80年代初發展了光在半導體中相幹傳播的理論。80年代中,在凝聚態物理的一些前沿,如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金屬-絶緣體相變、磁性半導體量子阱中極化子、雜質共振態等方面做出一些貢獻。1986年以來,在中國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和發展上起重要作用。甘子釗教授最先在國內實現了燃燒型氣體動力學激光器,為發展中國大能量激光做出突出成就。甘子釗在半導體中隧道效應的機理,多原子分子多光子離解的物理模型以及光在半際體中相幹傳播的理論等方面有開拓性工作。甘子釗還長期擔任國傢超導專傢委員會負責人,為中國高溫超導研究作出重要貢獻。最近被聘為國傢“高臨界溫度超導電性的基礎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風土人情
  地處山區的信宜人,農村各種生活習俗與其它地方基本相同。信宜市語言有信宜話、涯話兩種。信宜話是粵語次方言,主要鎮隆、東鎮、池洞等10多個鎮,約人口70%。涯話又叫客傢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被稱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涯話在新寶、合水、平塘、錢排、茶山、洪冠等鎮,約占人口20%。
  信宜飲食習慣普遍以大米、番薯、東薯(土豆)、木薯、玉米等為主食,以豬、雞、鴨、魚、蔬菜及豆製品為菜餚。每逢民間傳統節日,不論平時生活如何,均按習慣籌辦酒食,以示喜慶。山裏人很好客熱情,朋友見面互相握手、點頭、問好。凡嫁女、娶媳婦、做生辰、建新屋進宅、生孩子辦滿月或親朋聚會等喜慶日子,均習慣請客。除本族客人外一般發請貼,以示尊敬。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煙筒),類似水煙,農村幾乎傢傢有備,如有抽煙客入門來訪,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信宜人居住,過去多數人住泥磚屋,有錢人建屋用青磚,一般做可做二座或三座,屋內有天井,地面鋪上上分別正方形或長方形磚,沒錢的衹做一座(稱3間頭、5間頭或7門頭),現在農民大部分人興建混凝鋼筋小樓房。農村一般三至五層,城鎮一般七八層,較美觀大方。
  信宜民間文化娛樂,部分人愛玩樂器,喜歡竹笛、拉二鬍、彈琴、擂大鼓、舞獅舞竜、唱粵麯、唱採茶、唱山歌、 舞春牛。勞動之餘,在樹蔭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鍋篤棋、三雞棋、雲棋,金水水火土五行棋和軍棋、象棋。工餘三五成群玩打狗,打丈、架人梯、疊羅漢、藏青、捉俘虜等活動。女孩子則玩走窩(又叫走牛耳)、拋石子、跳繩、拔河等遊戲。建國後,普遍看電視、看電影打桌球、籃球、乒乓球,或在文化室裏演奏、演戲,繪畫、看書報等活動。老年人則沉打骨牌、麻將、撲剋或打太極拳等活動。
  春節是民間最大節日,各傢各戶張燈結彩,村村喜慶,大人給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城區及周邊鎮都做年例,每傢每戶輪流請客吃飯,並開展舞竜、舞獅,放電影、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活動。
行政區劃
  信宜市轄1個街道(東鎮)、18個鎮(池洞、朱砂、貴子、懷鄉、洪冠、平塘、思賀、白石、錢排、新寶、合水、大成、水口、鎮隆、北界、金垌、茶山、丁堡)。
  東鎮街道 位於信宜市中南部,是信宜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是信宜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商貿中心。原來為東鎮公社、竹山公社、信城鎮而合併為東鎮鎮,2005年改東鎮街道辦,總面積209平方公裏,轄30個村委會和8個居委會,總人口22萬人。
  鎮隆鎮 位於粵桂兩省、三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交界處,原是信宜舊縣城,北距信宜城區18公裏,南距茂名市區75公裏。總面積75平方公裏,轄20個村委會及1個居委會,總人口57411人。
  北界鎮 位於信宜市西南部,距離市區19公裏,省道仙鬆綫和達西綫貫穿境內,交通十分方便。全鎮總面積182.44平方公裏,總人口84736人,轄33個村委會。2003年機構改革,將高坡鎮並入北界鎮。境內有天馬山風景區、西江溫泉、半月岩、龐瀑飛珠名勝等,被稱為 “旅遊之鄉”。
  池洞鎮 位於信宜市區北郊,距市區10公裏,全鎮總面積146.1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21萬畝。2004年末總人口70406人,轄2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水口鎮 位於信宜市南部,距信宜市區10公裏,距茂名市區80公裏,207國道貫穿南北,規劃中的洛湛鐵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面積123.5平方公裏,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6.7萬人。
  朱砂鎮 位於信宜市西北部,距市區20多公裏,全鎮總面積280平方公裏,下轄村委會32個,總人口8.7萬人。2004年將安莪、旺沙兩鎮並入該鎮。
  貴子鎮 位於信宜市北端,是兩省(廣東、廣西)三市(信宜、羅定、岑溪)交界點。鎮區總面積159.43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39259人。
  懷鄉鎮 是“二戰”時期的革命老區,稱為“竹編之鄉”、“三黃雞之鄉”。距市區27公裏,位於黃華江虎跳峽上遊,是信宜市中部的商貿重鎮和廣東省273個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161.54平方公裏,現轄24個村委會,總人口75499人。
  洪冠鎮 位於信宜市中部,離市區33公裏,全鎮總面積149平方公裏,轄14個村委會,總人口43080人。是信宜市南藥生産基地,主産肉桂、砂仁、益智等藥材。
  平塘鎮 位於信宜市東北部,距市區98公裏,東北面與羅定市接壤,面積192.42平方公裏,轄21個村委會,總人口56258人。為信宜市毛竹、杉木生産基地。錫礦資源豐富,銀岩山是全省錫礦儲量最大礦床。
  思賀鎮 位於信宜市東部,離市區120公裏,為信宜最邊遠鎮,是羅定、陽春、茂名三市的交匯點,面積181.05平方公裏,轄12個村委會,總人口40217人。八一林場在此鎮境內,主産杉木、八角等經濟作物。
  白石鎮 位於信宜市東部,距市區19公裏,東連錢排鎮,南靠大成、丁堡鎮,西鄰東鎮鎮,北與洪冠、懷鄉鎮接壤全鎮總面積180平方公裏,鎮轄1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6.4萬人。
  錢排鎮 位於信宜市東北部,距市區44公裏,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面積204.5平方公裏。該鎮盛産三華李、反季節蔬菜。
  新寶鎮 位於信宜市東部,東鄰思賀鎮,南接陽春市,西連合水鎮,北與平塘鎮、羅定市毗鄰,面積201.4平方公裏,轄16個村委會,人口45118人。
  合水鎮 位於信宜市東北部,距市區70多公裏,因橫水、直水兩河相匯而得名,是毗鄰4市13個鎮的商貿集散地。全鎮總面積164.6平方公裏,轄16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人口44750人。該鎮是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和中心鎮之一。鎮區面積2.2平方公裏,集鎮人口14246人。
  大成鎮 位於信宜市東南部,距信宜市區27公裏,有二級瀝青路相通,東鄰錢排鎮,南接高州市,西連丁堡、水口兩鎮,北靠白石鎮,地貌為低、中山區,屬典型的山區鎮。大田頂為全市最高峰,大霧嶺自然保護區在此境內,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裏,轄15個村委會,總人口4.5萬人。
  金垌鎮 位於信宜市西部,距市區26公裏。與廣西容縣接壤,該鎮現轄23個村委會,總面積195.4平方公裏,總人口6.9萬人。2004年將徑口鎮並入。
  茶山鎮 是“二戰”時期革命老區,位於信宜市北部,北與貴子鎮相鄰,西連懷鄉鎮,南接洪冠鎮,面積100.91平方公裏,距信宜市區46公裏。全茶山鎮管轄白木、平田、渤垌、渤上、渤中、榕垌、周衝、茶山、豐垌、豐垌口、灘垌行政村。該鎮盛産三華李 、山楂等水果。
  丁堡鎮 位於信宜市東南部,距市區7公裏,是信宜市的郊區鎮,信宜火車站的所在地。與東鎮、水口、白石、大成相鄰,轄區面積90平方公裏,總人口4.4萬人,轄12個村委會。該鎮盛産荔枝、竜眼、香蕉、深薯(淮山)等。
英文解釋
  1. n.:  Xinyi City
近義詞
信宜
相關詞
傢禽知識中國美食好雞旅遊名勝風景廣東古跡
土特産三黃雞山地雞????業公司????務局志願者社會團體合水大學生
地理假日
包含詞
信宜市????務局信宜市人民醫院信宜市鎮隆中學
信宜市華僑中學信宜市第二中學信宜市工藝公司
信宜市衛生防疫站信宜市東方工藝廠信宜市恆興工藝廠
信宜市東都大酒店信宜市華僑大酒店信宜市貴子工藝廠
信宜市華發工藝廠信宜市竜玄峽漂流景區信宜市科學技術協會
信宜市保險公司骨科醫院信宜市永盛原珠寶有限公司信宜市懷鄉懷鄉竹器工藝廠
信宜市社會福利工藝廠信宜市懷鄉平梅安慶工藝廠信宜市竹山均寶工藝廠
信宜市懷鄉平梅工藝廠廣東省信宜市製藥廠信宜市廣播電視大學
信宜市皮革製品有限公司信宜市金輝工藝有限公司信宜市達成皮革製品有限公司
信宜市鴻達工藝製品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東鎮鎮張開水口鎮張開白石鎮張開茶山鎮張開北界鎮
張開金垌鎮張開鎮隆鎮張開朱砂鎮張開平塘鎮張開思賀鎮
張開錢排鎮張開新寶鎮張開合水鎮張開大成鎮張開池洞鎮
張開貴子鎮張開懷鄉鎮張開洪冠鎮張開丁堡鎮東鎮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