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縣境東部邊陲,東與揭東縣白塔鎮接壤,西與塔頭鎮毗鄰,南隔榕江與棉湖鎮相望,北與京溪園 鎮交界。距縣城42公裏。面積27.725平方公裏,人口3.06萬。華僑及港、澳、臺同胞0.43萬人,轄1個居民委員會,10個管理區,41個村民小組。
1949年,東園屬鳳安區,後稱第六區,1957年設東園鄉。1958年5月塔頭並入東園鄉,1958年9月,東園並入棉湖人民公社,1961年東園從棉湖人民公社分出,獨立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稱東園區,1986年開始改稱東園鎮。
【 地理環境 】
東園鎮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鼕暖夏涼 , 雨量足 , 日照長 , 年均氣溫 21.5 ℃ , 年降水量在 1400 ~ 1500mm 之間,盛産糧、果、蔬、菇、魚、蝦等農副産品,境內陸路交通便利 , 省道西浮公路橫貫全境,距招商局中銀漳州經濟開發區 3.5 萬噸級多用途碼頭 12 公裏,貨輪可直達廈門、上海、港澳和東南亞各港口,漳詔高速公路穿越全境,開口與環鎮路相接,直通浮宮大橋。宜人的氣候和優越的交通條件給東園鎮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先機。
【 基礎設施 】
該鎮積極推進四大重點項目建設,完成總投資 6413.5 萬元,相當於過去十年全鎮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環境,解决了製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四個加快”:一是加快農田基本建設。重點實施已列入國土資源部項目盤子的碑內洋萬畝土地整理示範項目,首期已整理地塊 7100 畝,新增耕地 514 畝;建設 U 型槽排灌渠係 20 公裏,機耕路 8 公裏,緑化帶 10 公裏,修建、擴建 18 座橋涵,建成 50 畝單幢式遮陽大棚,清淤清障和改種 1000 畝中試水稻。二是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完成了長 7 公裏海堤二期加固工程。三是加快道路建設。完成了漳詔高速公路東園段和東園分離式立交接綫工程,鎮道東園至新林長 2.3 公裏、寬 9 米的水泥路工程以及東園到厚境長 3.5 公裏、寬 6 米的水泥路工程。今年年底又將完成 6.6 公裏農村公路建設。四是加快村鎮建設。規劃厚境、茶斜、鳳鳴、過田、東園、楓林 6 個新村示範點,完成總拆遷建築面積 5.39 萬平方米,竣工 263 套,在建 60 套 , 建築面積 3.74 萬平方米。
【 特産資源 】
一是特有原材料資源。漳州平原素有“魚米花果之鄉”美譽,水産品、花果、蔬菜、食用菌産量、品質全國著名,東園現代農業示範區可為東園工業區提供充足優質花果、低農殘蔬菜等,極利於興辦食品深加工行業。二是礦産資源。該鎮礦産資源豐富,尤以花崗岩、高嶺土、建築用沙為優勢礦種,有利於興辦建材加工企業。三是淡水資源。九竜江西溪、南溪繞該鎮而過,可為企業提供優質價廉工業用水。
【 工業園區 】
竜海市東園工業區於2000年9月經漳州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2001年7月被省鄉鎮企業局確定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是竜海市委、市政府“依港興市、興工富民”發展戰略和“融入一灣、做強兩翼、對接三區、牽動四綫、構建五個經濟圈”發展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總規劃面積6.8平方公裏,首期開發2.9平方公裏。纍计投入3000多萬元,用於區內道路、通訊、供電、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園區已引進各類企業48傢,涉及傢具製造、食品加工、電子通訊、機械工業、造紙包裝、工藝用品等行業,其中投資上500萬元規模企業有34傢,投資上億元大型企業有2傢;區內企業體現“三多”特點,即:①以商引商企業多,達10傢;②增資擴建企業多,達9傢,其中閩星已進入第三期擴建工程;③臺資企業多,達14傢;2003年,區內企業總産值10億元,其中工業産值8.4億元,上繳稅收1500萬元,安置勞力5000人。今年已新投建或準備投建的企業有11傢,可新投産的企業有8傢。預計今年可實現産值12億元,稅收2300萬元,出口交貨值2.46億元,新增安置勞力5000人。
【 招商引資 】
東園鎮依托省級東園工業區的載體,發揮毗鄰廈門經濟特區和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的有利條件,抓住廈門及珠江三角洲産業佈局調整、項目外移的良好契機,利用漳詔高速公路東園立交出口及連接漳州港的優勢,把東園的比較優勢做好、做大、做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多方位、多層次、多領域拓展招商引資途徑。招商對象突出規模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商手段突出以商引商、以外引外;招商重點突出對臺、對廈和發達地區招商,承接産業轉移企業。全面落實招商引資項目,力促已簽約項目促到資,到資項目促開工,開工項目促投産,力爭每年新引進10傢企業,每年工業經濟有20%以上的增長速度,每年新解决勞動力就業不少於15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