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詩人: 汪遵 Wang Zun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憑儒術罷戈鋋。 田單漫逞燒牛計,一箭終輸魯仲連。 |
|
聊城旅遊投訴電話:聊城市旅遊投訴電話:0635-6982885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聊城最佳旅遊時間:氣候: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0~2741.8小時之間,全市平均氣溫12.8~13.4℃,全年降水量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為56~68%,無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風和偏南風。
最佳旅遊時間:一年四季皆可。
聊城民俗節慶活動:聊城文化旅遊節
梨花節聊城城市地圖:聊城美食:現代大型宴席--魯西文化宴“魯西文化宴“總計一百單八款菜餚。或依據歷史事件,或憑藉民間傳說,或利用地方特産,或源於古剎叢林,或挖掘古館遺菜,或革新傳統名餚,皆出之有據,講之有趣,觀之悅目,食之愜意。
“魯西文化宴“是以魯西傳統風味為基調,彈奏適應當代經濟水平的古調新麯,是美食與文化相融相交的創舉,它使宴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濃烈的文化氣息,融藝本性,趣味性,欣賞性,營養性與一體,獲得了非凡的成功。
聊城購物:·香瓜·韭菜
·蘆筍·莘縣食用菌
·黃河刀魚·永安毛蟹
·雕刻葫蘆·雕刻葫蘆
·圓鈴大棗·臨清毛皮
聊城交通:聊城交通便利。聊城是山東省交通發達的城市,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綫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
公路通車里程3868.5公裏,其中高速公路111.8公裏,全市新建、改建國省幹綫公路536公裏,新建、改建、改造大中小橋157座12000多米,公路建設總投資達18.8億元。
聊城住宿:聊城的住宿比較方便,設施齊備,從經濟實惠的小旅館到高檔舒適的星級賓館各種檔次俱備,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聊城娛樂: 住宿時應選高檔賓館的低檔床位,不能選低檔賓館的高檔床位。住宿時盡量不要選擇一些車站、碼頭附近,一是費用較高,二是太嘈雜。
位置:聊城市地處北緯35°47’~37°0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位於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面積:總面積約8715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500多萬。
行政區劃分:現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𠔌、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譽。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産。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竜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竜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傢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跡446處,其中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裏,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捨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𠔌景陽岡等。建於明代的光嶽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嶽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佈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佈着武鬆鬥西門慶的獅子樓、武鬆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捨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聊城是人傑地靈的地方,是著名學者傅斯年、季羨林、國畫大師李苦禪、民族英雄張自忠和黨的好幹部孔繁森的故鄉。 |
|
聊城市地處經濟較為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聊城不僅起着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5'和東經116°16'~116°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裏,東西直距114公裏。總面積9700平方公裏,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35.24萬人,外來流動人口約12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𠔌、東阿、茌平、平軒、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37個鄉、鎮、辦事處,9000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産。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100座竜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竜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産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傢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5)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産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衆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範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衆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産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産基地和農副産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産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衹。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遊,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藥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綫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3.5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産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網絡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絡。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絡。“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衆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07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産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産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産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産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63.01億元,糧食産量423.87萬噸,棉花産量8.47萬噸,油料産量27.70萬噸,水果産量34.99萬噸,蔬菜産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産量39.20萬噸,禽蛋産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産品産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産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産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産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産值114154萬元,股份製工業企業84個、總産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臺工業企業16個、總産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産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産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郵政業務總量15218萬元。 |
|
聊城也稱“鳳凰城”,因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佈局狀若鳳凰,故素有“鳳凰城”之稱。對此,還有一個傳說:
傳說,聊城一帶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對鳳凰,統率着林中百鳥,過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發大水,東海一條惡竜來到此地,驅走了鳳凰,使這一帶變成了一片汪洋,人們叫它東州湖。地方官見湖波蕩漾,周圍林茂花繁、景色優美,便想在湖邊建城,但工匠們感到工程艱難,均不敢承擔。這時,來了兩個人,一個叫王東,一個叫王昌,他們自告奮勇,願意承建。原來這兩人就是被惡竜趕走的那對鳳凰所生的兒子。王東、王昌建城,鳳凰率百鳥送來木石用料,不長時間,一座雄偉的湖城建成了。人們為了紀念鳳凰在建城中的功績,便將該城起名為鳳凰城。後來,東海惡竜又興風作浪,企圖摧毀新城。此時,王東、王昌即力戰惡竜。惡竜逃往東海,扒出一條水道,引海水來灌城。為救鳳凰城的百姓,王東、王昌兄弟二人鑽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們為感謝兩兄弟獻身保城救衆的高尚品德,便將鳳凰城又改名叫東昌城。
聊城市標光嶽樓 |
|
境內地形較為平緩,除東阿縣沿黃河一帶有10座剝蝕的殘山外,皆為黃河衝積平原。地勢自西南嚮東北逐漸傾斜,莘縣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平軒縣的東北部最低,海拔27.5米。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在聊城改道泛濫,形成了高坡、窪地相間的微地形起伏地貌。
構造
全市地質構造屬華北地臺(Ⅰ)的一部分,聊考斷裂帶又將全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臺嚮斜(Ⅱ1),東部為魯西臺背斜(Ⅱ2)。遼冀臺嚮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斷區(Ⅲ1)和內黃隆斷區(Ⅲ2);魯西臺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坳斷區(Ⅲ3)。其次,自西嚮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Ⅳ1)、臨清凹陷區(Ⅳ2)、新集凸起區(Ⅳ3)、莘縣凹陷區(Ⅳ4)、桑阿凸起區(Ⅳ5)、陽𠔌凸起區(Ⅳ6)、東阿凹陷區(Ⅳ7)。區內分佈許多斷裂,其走嚮一般呈北東嚮。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聊考斷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蘭考,全長270公裏,市內長度110公裏,是市內遼冀臺嚮斜與魯西臺背斜的分界綫,同時控製着市內第三係的發育及構造形態的發展。冠廣斷裂,西自冠縣,穿過聊考大斷裂,東至廣饒,全長290公裏,市內長度約100公裏。該斷裂北盤下降,南盤上升。冠縣斷裂,北自臨清石槽,南至冠縣梁堂,與冠廣斷裂相交,全長約60公裏,其北端是臨清凹陷與新集凸起的分界綫,南端是臨清凹陷與桑阿凸起的分界綫。堂邑斷裂,自莘縣董杜莊嚮西北延伸,經過堂邑,至博平與聊考大斷裂相交,全長約73公裏,其南盤為下降盤。聊城斷裂,其東北在聊城交於聊考大斷裂,西南在莘縣河店交於堂邑斷裂,全長約40公裏,是北盤為下降盤的斷裂。茌平斷裂,為東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陽𠔌七級,全市約55公裏。東阿斷裂,位於市內最東部,是西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東阿高集,南至陽𠔌張秋,全長約50公裏。館陶斷裂,位於市內最西部,該斷裂將北館陶構造一分為二,使斷裂帶兩側孔店組地層與奧陶紀灰岩接觸。馬陵斷裂呈北西走嚮,全長約15公裏,北東為下降盤。該斷裂帶是臨清凹陷與河南內黃隆起的分界綫。
地層
自晚第三紀以來普遍接受了上第三係和第四係的沉積,主要為黃河泛濫衝擊物和洪積物,除東阿沿黃河一帶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奧陶係灰岩出露處,其餘均為新生界第四係所覆蓋。第四係厚度一般為30~270米,以臨清、莘縣、平軒一帶厚度較大。第四係包括全新統和更新統,更新統又分上、中、下更新統。全新統主要為衝積物和洪積物,沉積厚度7~25米,廣泛分佈於全市;更新統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厚30~260米。第四係以下有上第三係明化鎮組、冠陶組;下第三係東營組、沙河街組、孔店組;古生界石炭二迭係、奧陶係、寒武係,還有古生界變質岩等。
聊城“江北水城”是長江以北一座獨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城市建成區43平方公裏,湖河水域面積多達13平方公裏,占整個城市建成區的1/3。全市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23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有3條。中華母親河--黃河在聊城市境內蜿蜒130多公裏;馬頰河、徒駭河、渭河、趙王河等市內主要河流縱橫交錯,形成了獨特的水係。市區內有我國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東昌湖,水面總面積近5平方公裏;著名的京杭大運河自南嚮北穿越而過,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體”的獨特城市風貌,被譽為“江北水城”。
土地資源
1985年土壤普查統計,全市總面積為1297.0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53.94萬畝,占總面積的73.69%,人均占有耕地面積高於全省和全國。
土地利用
市內土地可利用面積大,開發利用率高。1985年土壤普查統計,全市總面積1297.03萬畝,利用土地面積1251.16萬畝,占總面積的96.5%。其中,耕地953.9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76.2%;園林18.02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4%;林地27.7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1%;居民、工廠、機關用地153.6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1.9%;交通用地35.43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7%;水域42.4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4.8%。未利用土地45.87萬畝,占總面積的3.5%,主要是沙荒和????鹼荒地。
土地生産力
1985年土壤普查,按全國土地生産力分級標準,市內沒有一級地;二級地有253.3萬畝,占可利用土地總面積的24.2%;三級地478.2萬畝,占45.5%四級地234.5l萬畝,占22.3%;五級地84.19萬畝,占8%。各縣市之間有較大差異。二級地面積最多的是茌平78.65萬畝,占全縣面積的57.4%:三級地面積最多的是冠縣102.22萬畝,占總面積的69.3%,四級地面積最多的是陽𠔌59.47萬畝,占總面積的37.8%;五級地面積最多的是陽𠔌29.76萬畝,占總面積的18.99%;東阿縣劃出六級地0.88萬畝,占全縣面積的0.99%。
水資源
市內水資源分佈不平衡,東部和東南部沿黃河一帶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區匱乏。
地表水資源
據全市14個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實測,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6.7毫米,産水總量為48.7億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徑流3.69億立方米,通過各級河溝泄入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閘前,入滲補給地下水9.81億立方米,其餘大部分轉化為土壤水,為自然蒸發所消耗。過境水資源比較豐富,黃河、金堤河、衛運河諸河道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6.22億立方米,其中黃河349.58億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徑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資源很少,徒駭河、馬頰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32億立方米,僅在汛期入境。
地下水資源
市內淺層地下水的水文地質條件較好。除淡水廣泛分佈外,還有微鹹水與淡水相間分佈,構成水化學垂直分帶的鹹——淡、淡——鹹——淡及全淡型結構,淡水分佈面積占總面積的93.1%。其中,適宜開發利用的淺層淡水占總面積的81.9%。中層和深層地下水亦有較好的開發利用條件。據全市1990年評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21.98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為219.74億立方米,中深和深層地下水為2.24億立方米,分別占98.9%和1.1%。在淺層地下水資源中,因補給睏難,更新緩慢,不得輕易開採的淨儲量為206,40億立方米,參與大自然循環,逐年更新綜合補給量為13.34億立方米。
水資源可利用量
根據市內水利工程設施、調蓄能力及地下水補給條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22.97億立方米,其中當地水資源為7.72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0.26億立方米,地下水7.46億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5.25億立方米(國傢每年分配引黃水量13.65億立方米,金堤河、衛運河僅1.6億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駭河、馬頰河等入境水,因以攔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
礦産資源
境內礦産資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氣、石膏、石灰石、飲用礦泉水和溫泉水等。
煤 炭
陽𠔌——茌平煤田 沿黃河北呈西南東北展嚮,分佈在莘縣南端、陽𠔌大部、聊城東部、東阿西部及茌平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5°34’~116°30’,北緯35°54’~36°40’,面積2297.6平方公裏,預測儲量(E+F級)217億噸。該礦田—1000米以淺煤層分佈範圍廣,煤層層數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被評為全國一般礦種重大突破項目之一。
聊城煤礦區 位於聊城市東部和茌平縣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15。31’57”~116。12125”,北緯36。5’38”~36·31`57”。該礦區為典型的華北石炭——二迭係煤田。礦區可採煤層8層,穩定可採煤層4層,大部可採煤層4層,局部可採煤層3層。按—1100米以淺煤層計算儲量,C級3.44億噸,D級9.42億噸。
旦鎮煤礦區 位於東阿縣境北部高集鄉旦鎮一帶。呈西南東北走嚮,東西長8公裏,南北寬4公裏,面積32平方公裏。該礦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係太陽組,表土層厚度300米,總見煤厚度約一500米。共含煤14層,平均厚度6.85米。煤質為氣煤、肥煤、天然焦、無煙煤等。探明此礦儲量1.39億噸。
冠縣——堂邑煤炭預測區 該區沿馬頰河呈西南東北嚮條帶展布,位於冠縣與莘縣、聊城與冠縣、臨清與高唐交界區域,長92公裏,寬5~16公裏,面積700平方公裏。含煤礦體為石炭二迭係沉積物,含煤7層,總厚度8.7米,見煤深度—1600~—2600米,預測儲量14億噸。
石油和天然氣
據勘察,油、氣儲集地段分佈在莘縣、平軒大部,聊城、臨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縣東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區 該區位於東濮凹陷北沿,分佈在莘縣西南部古雲、大張兩鄉,南北長30公裏,東西寬13公裏,面積約390平方公裏,生油岩體厚度約700~800米。探明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廠設於此區,有生産油井330眼、天然氣井2眼,年産原油100萬噸左右,伴生氣1億立方米。
石 膏
據勘探,市內石膏礦主要有茌平——陽-𠔌預測區和堂邑預測區。
茌平——陽𠔌石膏預測區 分佈在陽𠔌西部、聊城東部、茌平中部,呈西南東北條帶展布,南北長128公裏,東西寬15公裏,面積約1900平方公裏。聊城軍王屯鑽孔,含石膏8層,單層厚度0.5~2米,總厚度9米,埋深700~1588米。
堂邑石膏預測區 分佈在冠縣與聊城、臨清與高唐4縣市交界區域,呈西南東北條帶展布,南北長70公裏,東西寬5公裏,面積約350平方公裏。聊城八甲劉堂古l孔,寒武係灰岩中含石膏7層,單層最厚9米,纍计厚55米,埋深2000米左右。
石灰石
境內古生界寒武係、奧陶係地層中,埋藏1200米厚的灰岩,露出地面的僅有東阿沿黃河一帶的10餘座孤山,面積4.5平方公裏,石灰岩總儲量計4300萬立方米。
飲用天然礦泉水
東阿泉飲用天然礦泉水賦存於第三係淡水泥灰岩岩溶隙中,可采水量250立方米/日,其動態穩定,地質環境優越。經水質動態監測驗證,水質符合中國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GB8537—87)命名的要求,是一種礦泉類型為鍶型,水質類型為重碳酸、氯化物——鈣、鎂型飲用天然礦泉水。
聊城軍王屯溫泉
聊古1井,位於聊城東郊軍王屯村東,地理坐標為東徑116°02′,北緯36°26′。此井為1977年勘探石油鑽孔,井深2337.72米。井內熱水自流而出,水溫52℃,最大流量1800立方米/日,現控製在150~170立方米/日。水中含鉀、鈉、鈣、鎂、鐵、硼、鍶等陽離子和氯根、硫酸根、重碳酸根、氟、溴等陰離子,PH值7.4,總硬度138.5德國度,總鹼度8.4l毫剋當量/升,水中溶解氮、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熱水出口處建有村辦溫泉池。省地震局在此建有水化站,進行地震監測。
動植物資源
動物 獸類主要有赤狐、狸、獾、黃鼠狼、鼴鼠、草兔、刺蝟、蝙蝠等。鳥類主要有鷹、鷂、喜鵲、烏鴉、麻雀、黃雀、布𠔌鳥、啄木鳥、貓頭鷹、豆雁、傢燕、鵪鶉、水鴨、白鷺、紅蘭頂、鳩、黃鵬、天鵝等。魚類主要有黃顙、黃鱔、鯰魚、赤眼鱒、麥穗魚、銀魚、船丁魚、泥鰍、鱭魚、刺鰍、水蛭等。甲殼類主要有蚌、蝦、蟹、鰲、蠃、蝸牛等。昆蟲類主要有螳螂、蜻蜓、蟋蟀、螢火蟲、蚯蚓、黃蜂、蟑螂、螻蛄、牛虻及蝶類、瓢蟲類、草蛉類、蜘蛛類、食蟲蝽類、繭蜂類、蚊蠅類、蟻類等。爬行動物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兩棲動物主要有青蛙、蟾蜍等。
動物類藥材有33科36種,主要有土元、蛇蛻、全蝎、水蛭、蟾蜍、蜂巢、僵蠶、鱉甲、刺蝟皮、雞內金、蜈蚣、蟬蛻、驢皮等。
植物
植物類130餘種,主要有徑柳、杜李、酸棗棵、青蒿、鹼蓬、茅草、芨芨草、苦菜、麯菜、沙打旺、水稗、莠草等;水生藻類有緑藻、金魚藻、狐尾藻等;食用菌類主要有木耳、蘑菇等。
植物類藥材
主要有5大類183種。根莖類有白茅根、蘆根、香附、地骨皮、地黃、藕節、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等。果實類有亭藶子、免絲子、蛇床子、牽牛子、白蒺藜、大麻仁、杏仁、桑椹子、蒼耳子、地膚子、苦棟子、枸杞子、蓮子、柏子仁、枯萎、槐角、王不留、銀杏、棗仁、桃仁等。花葉類有槐米、野菊花、蒲黃、霜桑葉、側柏葉、石榴花、艾蒿等。全草類有大薊、小薊、紫花地丁、蒲公英、馬齒莧、青蒿、菌陳、益母草、車前草、瓦鬆、貓眼草、地綿草、透骨草、旱蓮草、羅布麻等。藤枝皮類有臭椿皮、桑白皮、桑枝等。 |
|
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幹旱大陸性氣候。大陸地度為62.8-64.8,年乾燥度為1.7-1.9。聊城春季幹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快,太陽輻射減弱。
總的看,聊城市農業氣候資源較為豐富,適合種植多種農作物。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3.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5℃;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6.7℃。全年≥0℃積溫4884--5001℃,全年≥10℃積溫4404--4524℃,全市範圍內熱量差異較小,熱量分佈東南部東阿縣偏多,西北部臨清市偏少。無霜期平均為193-201天,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0月24-28日,最早出現在10月6-11日,最晚出現在11月10-22日;終霜日平均出現在4月9-14日,最早出現在3月23日,最晚出現在5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578.4mm,最多年降水量為1004.7mm(茌平,1961),最少年降水量為 187.2mm(臨清,1992年),全市降水分佈東南部多於西北部。全年降水近70%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現局部內澇。秋季雨量多於春季,春季幹旱發生頻繁,有“十年九春旱”之說,鼕季降水最少,衹占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於農作物生長期內,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全市光資源比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67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輻射為58.9-62.3千卡/cm2。 |
|
聊城市名由來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說因春秋時期曾稱聊國故名)。
聊城地區歷史悠久.唐虞3代, 聊城屬兗州之域。
春秋時期,聊城、茌平、高唐、東阿、陽𠔌屬齊國,莘縣、臨清屬衛國,冠縣屬晉國。
戰國時期,聊城、茌平、東阿、陽𠔌、高唐仍屬齊國,莘縣改屬魏國,冠縣、臨清改屬趙國。
秦行郡縣製,境域均屬東郡。
漢承秦製,西漢初曾封王建國,郡國並稱。至武帝始設州部,分全國為13個刺史部(州)。是時,聊城、東阿、陽𠔌、莘縣屬兗州部東郡,冠縣、臨清屬冀州部魏郡,高唐屬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屬兗州部東郡與青州部平原郡。東漢正式定州、郡、縣3級。聊城、東阿、莘縣、陽𠔌、高唐、臨清仍屬原州郡,茌平改屬兗州部濟北國,冠縣改屬司州部陽平郡。
三國襲漢製,境域統屬魏地,聊城、茌平屬青州部平原郡,莘縣、冠縣、臨清屬司州部陽平郡,高唐屬冀州部清河郡,陽𠔌為縣王國,東阿仍屬兗州部東郡。
晉朝仍為州、郡、縣3級製,聊城、高唐、茌平屬冀州部平原郡,臨清、莘縣、冠縣屬司州部陽平郡,東阿、陽𠔌屬濟北國及東平國。
南北朝時期仍承晉製。後魏,聊城、茌平屬濟州部平原郡,臨清、冠縣、莘縣屬濟州部濟北郡,高唐屬濟州部南清河郡。齊周,聊城屬平原郡,臨清、高唐、茌平屬清河郡,陽𠔌、東阿屬濟州部濟北郡,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
隋初廢郡存州,後又廢州為郡,聊城、冠縣、莘縣屬魏州武陽郡,臨清、高唐、茌平屬貝州清河郡,陽𠔌屬濟州濟北郡,東阿屬兗州濟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設道,始分全國為10道,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改為15道。是時,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臨清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魏郡,陽𠔌、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濟陽郡,後屬鄆州東平郡,茌平屬河南道鄆州東平郡。
宋初,廢道設路,路轄府、州,府、州轄縣。是時,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博平郡,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郡,東阿、陽𠔌屬京東西路東平府東平郡。
遼、金承宋製,分其所轄治的北方為19個路。聊城、高唐、茌平屬山東西路東平郡博州,東阿、陽𠔌屬山東西路東平府,莘縣、冠縣屬大名路大名府,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全國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下設路、州、縣。是時,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總管府;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臨清屬濮州,陽𠔌、東阿屬東平路。上屬8縣均隸山東省。
明代,改行省為承宣佈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廢路存府、州,全國分統於15個布政司,亦稱15個省。是時,聊城、臨清、茌平、高唐、莘縣、冠縣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陽𠔌、東阿屬山東布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代通稱為省,全國初為18個行省,後增至22個行省,省下為府、縣兩級。是時,境內今屬8個縣市均隸山東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為直隸州)、莘縣、冠縣、屬東昌府,東阿初屬兗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陽𠔌屬兗州府,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
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帝製的80年間,域境建置無大變化。
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8年廢道,境內各縣直屬山東省。1936年,全省下設12個行政區,區設行督察專員公署。魯西北為第六區,轄聊城、茌平、博平、東阿、陽𠔌、壽張、範縣、莘縣、冠縣、朝城、觀城、堂邑、濮縣等13個縣;臨清、高唐時屬第四區。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至1938年,除濮縣、範縣、觀城3個縣外,均為淪陷區。抗日戰爭爆發,共産黨領導下的縣、專區抗日民主政權逐步建立。1939年10月,魯西北行政委員會成立。1940年4月,成立魯西北行政主任公署,下設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4個專署。是時,聊城、東阿、陽𠔌、博平、清平、茌平等縣屬運東專署,冠縣、館陶、臨清、邱縣、堂邑、莘縣、朝城、朝北等縣屬魯西北專屬,濮縣、範縣、觀城、壽張等縣屬運西專屬。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併,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轄7個專署,原魯西行署的泰西、運西、魯西北、運東為第一、二、三、四專署,原冀魯豫行署的轄區為第五、六、七專署。是時,濮縣、範縣、壽張等縣屬第二專署;觀城、朝城、莘縣、朝北、聊堂、冠縣等縣屬第三專署,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等縣屬第四專署,館陶屬冀南行署第三專署,臨清屬冀南行署第四專署,高唐屬冀南行屬第六專署。同年12月,原屬冀魯豫行署第四專屬的張秋、第二專屬的壽張和黃河以東的昆山、東平等縣組成第八專署。
1942年12月,冀魯豫行署第一、四專署合併為第一專署,轄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等縣。
1943年,原冀魯豫行署第三專署與冀南行署第七專署合併為冀魯豫行署第七專署。是時,臨清、冠縣、衛東、館陶、宏毅、莘縣、堂邑、清平、朝北屬之。
1944年5月,冀南行署、冀魯豫行署合併為新的冀魯豫行署。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銷北方局,建立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個中央分局,同時恢復冀魯豫、冀南兩區行署,冀魯豫行署轄8個專署,冀南行署轄5個專署。是時,築先、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清平、平阿縣屬冀魯豫行署第一專署,後改為第六專署,濮縣、範縣、壽張、張秋、觀城屬冀魯豫行署第二專署;後改為第九專署,臨清、館陶、冠縣、武訓、永智、莘縣及臨清鎮屬冀南行署第一專署,高唐屬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7-1948年8月,築先、東阿、聊陽、徐翼、茌平、博平、河西屬冀魯豫行署第六專署,壽張、陽𠔌、範縣、濮縣、觀城屬冀魯豫行署第九專署,臨清、館陶、冠縣、武訓、永智、莘縣、臨清鎮屬冀南行署第一專屬,高唐屬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屬平原省。聊城、陽𠔌、東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縣、莘縣、高唐、壽張、及聊城城關區(縣級)隸屬該區,濮縣、範縣、觀城、朝城屬平原省濮陽專區,館陶、臨清鎮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
1967年3月,聊城專員公署更名為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8年3月,聊城地區行政公署更名為聊城市人民政府。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聊城市轄1個市轄區、一個開發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東昌府區 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100萬。郵政編碼252000。
臨清市 面積 950平方千米,人口 72萬。郵政編碼252600。
陽𠔌縣 面積1065平方千米,人口 75萬。郵政編碼252300。
莘 縣 面積1416平方千米,人口 96萬。郵政編碼252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茌平縣 面積1120平方千米,人口 57萬。郵政編碼252100。縣人民政府駐茌平鎮。
東阿縣 面積 799平方千米,人口 42萬。郵政編碼252200。縣人民政府駐銅城鎮。
冠 縣 面積1161平方千米,人口 74萬。郵政編碼252500。縣人民政府駐冠城鎮。
高唐縣 面積 949平方千米,人口 47萬。郵政編碼252800。 |
|
聊城歷史悠久,有2500年的歷史,文化底藴非常豐富,文物古跡衆多,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光嶽樓、陝山會館、陽𠔌的景陽岡、東阿曹植墓、臨清的鈔關、捨利塔、清真寺、螯頭磯等,近幾年來,聊城市在文物的保護開發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去年在茌平發掘了教場鋪城墻遺址,在全國引起了轟動,為了更好的利用這個遺址,特嚮國傢申請了文物保護單位。
政區 人口
全市總面積9700平方公裏。轄9個縣(市、區),140個鄉(鎮、街道辦事處),6486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563.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5.79萬人。男女性別比101.9:100。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長率3.87‰。有少數民族43個,56785人。
2007年全市總人口621萬人。
經濟概況
實現全市生産總值454.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 4%。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00.50億元,增長4.6%;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228.55億元,增長23.8%,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125.14億元,增長16.0%,三次産業比重為22.1:50.3:27.6。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0.93億元,比上年增長43.1%。實現財政總收入20.2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6.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10.49億元,比年初增加72.5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85.56億元,比年初增加35.70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32.42億元,比年初增加59.82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180.32億元,增長5.3%。農業增加值100.50億元,增長4.6%。糧食總産292.36萬噸,比上年增長—5.4%;棉花總産6.93萬噸,增長—1.4%;油料總産22.85萬噸,增長—8.5%;水果總産40.5萬噸,增長3.0%;蔬菜總産983.48萬噸,增長13.5%。肉類總産46.73萬噸,禽蛋總産29.2萬噸,奶類總産1.74 萬噸 。水産品總産5.26萬噸,增長9.4%。全年造林3872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21%。全市農機總動力891.42萬千瓦,增長2.8%。
工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68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5.33億元,比上年增長23.4%。産品銷售率99.81%,比上年提高0.9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489.91億元,增長43.4%;實現利潤30.56億元,增長46.0%。實現利稅49.39億元,增長45.9%。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3.6%,比上年提高9.71個百分點。
建設 環保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11.84億元,比上年增長85.86%。更新改造投資23.93億元,增長35.45%;房地産開發投資28.12億元,增長22.39%。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100傢,實現增加值45822萬元,增長2%,實現利稅4254萬元,增長4%。
交通 郵電
公路通車里程4427.3公裏,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2040萬人、151571萬人公裏,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2.0%。公路貨物運輸量1152萬噸、周轉量177829萬噸公裏,分別增長20%和26%。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1730.88萬元,其中電信業務總量51485.88萬元,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0245萬元,增長14.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88.5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60.03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1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4.35萬戶。
貿易 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城鄉商品交易市場463處,成交額253億元,同比增長6.3%。實現進出口總額3858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8.1%,其中出口23252萬美元,增長65.6%。新簽利用外資項目49項,增長16.7%;合同外資額17752萬美元,增長77.2%;實際利用外資12203萬美元,增長103.2%。主要旅遊景點有東昌湖、光嶽樓、山陝會館、宋代鐵塔、古運河、薑堤樂園、鳳凰苑科技觀光園、夢幻樂園、昌東公園、葡香園、臨清鰲頭磯、馬頰河休閑度假村、武訓紀念館、肖城遺址、魯西森林公園、臨清運河鈔關、景陽岡竜山文化遺址、曹植墓、景陽岡、海源閣、臨清捨利寶塔、獅子樓、海慧寺、古阿井、孔繁森同志紀念館、臨清張自忠將軍紀念館、範築先將軍紀念館、傅斯年紀念館、臨清季羨林先生資料館、武訓祠。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377.2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5%;實現旅遊總收入17.77萬元,增長17.4%,其中外匯收入189.38萬美元。
教科文衛
有高等學校2所,在校生2.61萬人,中等專業學校10所,在校生1.75萬人,普通中學265所,在校生39.73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39.73萬人;小學1391所,在校生43.33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 143582人。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35項。授權專利329件。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7個,藝術表演場所12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化館10個,檔案館9個。擁有衛生機構337所,其中,醫院、衛生院184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9所,婦幼保健機構9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0500張,衛生技術人員14600人,其中醫生5800人。有體育館3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奬牌35枚,其中金牌11枚。
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2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9841元,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77元,比上年增長7.0%;生活消費支出1560元,增長—0.9%。全市(縣、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96300人,比上年增長0.2%。其中城鎮62600人,增長0.2%;農村33700人,增長4%。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15個,床位6000張,收養4818人。社會福利企業42個,安置殘疾人員50人。
“江北水城”是一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運河畔。她碧波千頃,處處春水鬧古城。她有着獨特的風韻和迷人的魅力、靈氣。煙波浩淼的東昌湖,曾有鳳凰棲息,有胭脂對湖梳妝的倩影;氣勢恢宏的京杭大運河,象一條玉帶穿城而過,令人不由得想起輝煌的往昔;寬闊的徒駭河,象一輪巨大的彎月,簇擁着南部的半個城區,誰說聽不到大禹師徒的驚嘆!古老的黃河,孕育華夏文明的搖籃,它通過引水渠道,為城區編織出一條條水網,構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湖河一體、交互輝映、北國江南的獨特水城風貌。“江北水城”因水而美,因人而麗,因名城名企而愈發卓越秀美。 |
|
名勝古跡
光嶽樓
光嶽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古城中央。高樓凌空,巍峨壯麗,氣勢非凡,為魯西一大名勝。它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聊城在此時為東昌府治。明朝初年,東昌衛守禦指揮僉事陳鏞為與元朝殘餘部隊作戰,將東昌土城改建為磚城,並在洪武七年利用修城餘木修建了這座高達百尺的更鼓樓。所以初名“餘木樓”,後因地而名“東昌樓”。當時建造此樓的目的是為了“嚴更漏、料敵望遠、報時、報警”,隨着明王朝統治的鞏固,此樓的軍事功用很快被遺忘,但光嶽樓去口以她的雄偉高大而名揚天下。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鐘暎”匾,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鐘嶽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1988年,被列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陝會館
京杭大運河西岸有一處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遠看,瓊樓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這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位於聊城東關雙街南首,建於清乾隆八年(1734年),原是山西、陝西兩省商賈聯鄉誼、祀神明的處所。她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於一身,充分顯於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山陝會館是一座廟宇和會館相結合的建築群體,坐西面東,南北闊44米,東西深75米,主要建築有山門、戲樓、夾樓、鐘鼓樓、看樓、碑亭、大殿、春秋閣等,共計160餘間。
孫大石美術館
孫大石美術館 位於高唐縣城區魚邱湖北岸。孫大石,又名孫瑛,高唐縣河涯孫莊村人,中國著名山水畫傢。於1982年由孫大石與高唐縣人民政府合資修建。占地面積2088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為仿古庭院式建築。灰瓦弧綫屋頂,灰藍色墻基、白色正墻,間以洋紅色腰綫和房檐,體現了古樸、高雅的建築風格。館分東西兩院,建有展廳、四層六角一覽閣、長廊、碑墻、畫室等。一覽閣內展放的“天下第一硯”——竜騰巨硯,重11噸,用整塊巨石,由5名工藝師歷時3年雕成。另外還展有中華百硯、孫大石無償捐贈的上億年的魚化石和古動物化石等文物及半個世紀以來的個人繪畫作品、高唐籍著名畫傢的名品大作。
蕭城遺址
位於冠縣館陶鎮東南3.5千米處。據記載,此為遼國蕭太後為駐兵中原而於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築成,亦稱 “歇馬城”、“駐馬城”。 傳為遼兵用頭盔裝土,一夜夯成,俗稱“盔安城”。 因1967年在城內發掘出的明隆慶年間山西按察司楊師震之墓志銘中有“葬於肖城之源”字樣,故又名“肖城”。城為方形,邊長1300米,面積169萬平方米。四門均係“扭頭式”建築。城墻係土築,尚存者上寬8米,下寬13米,最高處為13米,堅固如初。城門、箭樓、點將臺、飲馬井、“萬人坑”等遺址尚存。“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長城以南,首屈一指”。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訓祠
位於冠縣柳林鎮。主要建築有武訓祠和武訓墓。占地面積 平方米,建築面積 平方米。武訓祠,始建於1903年,僅三間。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撥款重建。1997年5月重修。祠堂為歇山式磚木結構,闊五間,進深三間,飛檐高挑,肅穆莊嚴。祠後為武訓墓。1896年12月5日武訓在臨清他所創辦的御史巷義學去世,歿後葬於當時的崇賢義塾東壁外,即今墓所在位置。1989年6月重修。墓北面為陳列室,展示了武訓的生平史跡及其文物。1995年9月,在祠前建有百米碑廊,碑刻26塊;在祠右前方建有高歌臺,又名“嚶鳴臺”;在祠左前方建有“武訓魂亭”,亭額由著名學者季羨林題寫。
馬頰河度假村
位於聊城城區西25千米馬頰河東岸。始建於1972年, 1998年被山東省林業廳列為生態公益性林場。主要以生態經營為主。2001年5月1日闢為馬頰河度假村,並對外開放。總面積181公頃。村內有防護林場、優質品種果園、良種稻田、中華鱉繁育養殖場、觀賞魚繁育場、野菜自然保護地、自然獵場和優質用材樹及美化、香化、觀賞性樹木育苗基地,並栽植江南毛槐、紫荊、紅瑞木、紫葉李、西府海堂、榆葉梅等觀賞樹木20多個品種共20000餘株。為完善旅遊功能,建造了遊泳池、垂釣池、水上餐廳、鄉間別墅和賓館,人工造山11座,建成苗族、客傢族、土傢族、布依族等4處民族風格景點,添置了搖椅、吊床、鞦韆等遊樂設施,安排了射擊、探險等多個參與性遊樂項目。已初步形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渡假休閑、民族小吃為一體的遊樂場所。
韓氏墓地石刻群
古代石刻群。位於莘縣董杜莊鄉梁丕營村東北。係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及其父韓國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韓允中墓碑、韓國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馬、武士俑。韓允中墓碑和韓國昌神道碑形製大小基本相司。碑身與碑額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上浮雕6條竜,麯折盤繞,層次分明,竜首飾在碑首側,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額。碑文多有殘缺,可辯者有2500餘字,書體工整秀勁,波折險峻,有褚體韻緻。墓表,位於神道碑的最南端,八棱形,通高3.49米,表首圓形,飾仰蓮,座方形。八棱柱體上刻有宋紹聖二年的簡短文字,記敘了宋代補添神道石刻的經過。石豕,首殘,殘高1.12米。肌肉雄健,四足有力,蹲坐於方形基座上,隱露出勇猛不可侵犯的樣子。石羊,高0.92米,俯臥在長方形基座上,雙角大而彎麯,安祥地註視前方。石馬,首尾長2.36米,高1.60米,着鞍轡,雕琢渾樸。馬左前雕出一鬍服束帶牽馬石俑,頭部已殘,高1.40米,形象威嚴,神態逼真。武士俑,頭戴冠,雙手持劍站立在方形臺基上,高2.73米,短頸,雙目圓睜,威武莊嚴。韓氏先世為河南汝南人,世為魏將,國昌官至貝州刺史,唐大中六年(852)卒。允中官至魏博節度使,乾符元年(874)卒。父子俱為顯官,故神道石刻之高大雄偉有異於常。1992年6月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陽岡
位於陽𠔌縣城東16公裏張秋鎮境內。傳為《水滸傳》中描述的武鬆打虎處,也是竜山文化城遺址所在地。總占地面積33.3公頃,其中水面10公頃。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叢生,林蔭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縣衙告示處、山神廟、武鬆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鬆廟、湖心島、釣魚臺、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場等20餘處。 “武鬆打虎處”石碑為南宋時期所立。山神廟: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共3間,建在長30米、寬25米、高4米的土臺上,坐北朝南,青磚灰瓦。廟內塑有武鬆打虎造像。廟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景陽岡”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傢楊萱庭書寫的高3米的 “虎”字碑。虎嘯亭:位於景區西部,六角單檐,由徐悲鴻的夫人、書法傢廖靜文題名。碑林:在山神廟以北。因武鬆打虎的故事廣為流傳,故到景陽岡參觀旅遊的學術界名人大都在此題詞、賦詩、作書、繪畫。有關人員整理後,刻石立碑。多年積纍,碑林漸成規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武鬆廟:在北岡之巔。門匾額“武鬆廟”為趙樸初所書。園內東亭內為武鬆打虎處碑,西亭內為新鑄大鐘。大殿係五開間三進深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為武鬆塑像,像上懸“勳業昭彰”四字匾。墻內飾有國傢一級美術師和民間藝術傢合作的多幅木質彩刻壁畫。“武鬆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岡前。由著名畫傢劉繼卣創作。象徵着除暴安良、見義勇為的武鬆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於景陽岡南部,傳為武鬆打死的那衹老虎的化身。“景陽春曉”石:位於景陽岡南端的一塊神奇的巨石,它形體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書法傢劉藝所書“景陽春曉”四字。2001年,景陽岡被定為國傢三A級旅遊景區。
獅子樓
獅子樓坐落在陽𠔌縣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於宋景佑三年,現為水滸旅遊綫上重要景點。“水滸”英雄武鬆為兄報仇在此怒殺西門慶,獅子樓因而名揚四海。此樓為宋式建築,二層五開間三進深,青磚灰瓦,飛檐鬥拱,雕梁畫棟,雄偉壯觀。建築面積451平方米,高15.8米。樓前列石獅兩對;樓內陳列水滸人物塑像,形態逼真,生動傳神。當代名人瀋雁冰、劉海粟、李苦禪、顧頡剛等均有題詠留此。
於2003年10月1日對遊客開放的獅子樓旅遊城為位於陽𠔌縣城中心,該景區以《水滸傳》《金瓶梅》故事為背景的主題景區,反映宋代民風民俗,占地30畝。主要景點有:王婆茶館、武大郎傢、冷酒館、紙紮店、西門藥店、????店、絨綫鋪、綢緞莊、客棧、獅子大酒樓、棋社、戲臺、玉皇廟等。節日期間舉行大型的節慶和廟會等活動。日常娛樂項目有山東快書、武大鄆哥大街表演、陽𠔌風情表演、舞獅子、踩高蹺、老年秧歌表演、豫劇團演出、民間雜耍表演、糖人表演、書法表演,工藝品製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形象受到遊客的普遍歡迎,成為景區最大的亮點。
萬畝梨園
冠縣別稱,因種植歷史悠久且全縣成片梨園達30萬畝而得名,尤以韓路、張八寨、鄧官屯、劉屯一帶著名。蘭沃鄉韓路村有一“梨樹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樹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樹齡,年産鴨梨達1500余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産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百年“紅子”樹,葉似梨,花似桃,果似山楂,十分罕見。另有“八仙聚”、“臥竜樹”亦成景觀。春暖時節,“堆雪鋪玉三千頃,飛甜流香十萬傢”。每逢清明佳節,冠縣都要舉辦“梨花節”大型觀光活動。
馬本齋烈士陵園
位於莘縣張魯回族鎮南1000米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傢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陵園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紅磚花墻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綫上,由一條通道貫穿其中。園內翠柏掩映,緑草如茵。重建後的陵園融合古代建築與阿拉伯建築風格於一體,莊嚴、典雅、肅穆。每逢清明節,總有不少人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也曾到此憑吊。該陵園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魯西北烈士陵園
聊城市境內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園。亦名丈八烈士陵園位於莘縣大王寨鄉東丈八村。始建於1945年。占地面積約6公頃,南北長740米,東西寬170米。陵園坐北朝南,主要有門樓、紀念塔、紀念室、烈士墓組成。門樓為古典式建築,1957年重建。紀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第二層塔壁鑲嵌着8面石碑,刻有當時冀魯豫邊區黨、政、軍領導人書寫的碑文和為革命犧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錄、烈士傳略。塔北為3間烈士紀念室,室中懸挂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親書的輓聯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跡。園中北首是魯西北全體黨政軍民1945年敬修的肖永智、張炳元、史欽琛等烈士墓23座。
中國運河博物館
日前,倍受世人關註的中國第一座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在山東聊城東昌湖風景區內落成並投入使用,吸引了世界各國專傢學者和旅遊者的目光。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於2004年11月在山東聊城動工建設。該博物館總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分為陳列區、收藏區和研究及學術交流區3個功能區域。中國是世界上開鑿運河最早的國傢之一。
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工工程之一,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該館的建設對於研究和傳承運河文明,弘揚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文化,促進和提升提升運河沿綫城市乃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聊城市是受運河文化影響比較早的地區。隋代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流經聊城的西部。元代會通河縱貫聊城腹地,為聊城帶來了數百年的經濟和文化的繁榮,形成了豐富的運河文化資源。
該博物館將係統介紹運河發展史、科技史以及沿岸地區的重要文化面貌和文化內涵,對於進一步弘揚運河文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海源閣
海源閣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之一,清道光二十年進士楊以增所建,總計藏書22萬。它與江蘇常熟縣翟紹基的“鐵琴銅劍樓”,浙江吳興縣陸心源的“皕宋樓”,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捲樓”合稱清代四大藏書樓。其中以翟楊兩傢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書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楊”的美稱,深為海內外學者所仰慕。
海源閣藏書樓位於光嶽樓南萬壽觀街路北楊氏宅院內,為單檐硬山脊南嚮樓房,面闊三間,上下兩層,下為楊氏傢祠,上為宋元珍本及手抄本等秘籍收藏處。藏書樓上層中間門額上懸挂“海源閣”陽言語匾額一方,為楊以增親書,額後有楊以增自題跋語。 海源閣藏書浩瀚,是楊氏四代人潛心搜集的結果。楊氏第四代人楊保彝編著《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及《海源閣書目》計有208300捲有餘。另有不載於書目者尚多。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生産總值(GDP)1252.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87.03億元,增長4.3%;第二産業增加值738.98億元,增長14.1%,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692.05億元,增長14.7%;第三産業增加值326.66億元,增長15.5%。三次産業比例由15.1:59.0:25.9調整為14.9:59.0:26.1。人均生産總值22556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3246美元),增長12.3%。
200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6傢,比年初增加192傢,增長12.3%。實現增加值674.37億元,增長16.9%。
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530.34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增幅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2008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396.73 億元,比上年增長23.1%,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2008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9.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0%。其中出口15.15億美元,增長51.7%,進口13.91億美元,增長92.9%,三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2008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1.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9%;實際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增長174%。
2008年境內財政總收入完成119.89億元,同口徑對比增長19.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8.93億元,增長15.4%。
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84.91萬人,比上年增加4.17萬人,增長0.7%。其中女性人口288.4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95‰,死亡率6.40‰,自然增長率4.54‰。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9元,比上年增長17.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08元,增長13.5%。 |
|
武大郎燒餅:
魯西名吃。始源於北宋景佑年間。始稱“炊餅”,後改稱“武大郎燒餅”。因在《水滸傳》《金瓶梅》兩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揚四海。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欲。多年來,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香脆可口,便於攜帶,饋贈親友之佳品。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鬆,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淨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老王寨驢肉:
高唐傳統名吃。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傢,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藥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産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
|
八批果子
聊城傳統名吃。八批果子是一種油炸的小食品,因炸製成的果子分成八條,兩端相連,為橢圓,尤以東關街的滋味軒的最為正宗,好吃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鬆,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淨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
|
聊城市 |
|
名吃 | 水滸傳 | 金瓶梅 | 熱賣小吃 | 中國 | 傳說 | 古代 | 聊城旅遊 | 佛教百科 | 旅遊 | 德州 | 飲食 | 夏津 | 山東 | 公司 | 化工 | 股份 | 學校 | 中學 | 名勝古跡 | 文物 | 社旗 | 城市 | 清真寺 | 文化 | 歷史 | 人物 | 更多結果... |
|
|
高唐縣 | 東阿縣 | 陽𠔌縣 | 茌平縣 | 東昌府區 | 冠縣 | 莘縣 | 臨清市 | 聊城市區 | 聊城市市轄區 | |
聊城大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