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德州旅遊投訴電話:德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34-2641369
山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531-8296342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德州最佳旅遊時間:年平均日照時數2724.8小時;年平均氣溫12.9℃;7月份平均氣溫26.9℃。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秋季。德州民俗節慶活動:太陽𠔌文化節
德州美食:德州自古就是飲食文化的故鄉,其中德州扒雞享譽全國,由此帶動了德州的飲食文化,各個酒店小吃部基本上都有這一美食,因為它代表着德州。德州還組建了德州扒雞集團,更加推動了德州美食業的發展。山東德州扒雞集團有限公司、德州扒雞美食海鮮城、德州扒雞大酒店是德州飲食業的先鋒。德州購物:德州歷史上就是魯西北、冀東南商品物資集散中心,以山東德百集團為竜頭的各類商業流通企業生機勃勃,以全國文明市場——德州城隍廟小商品市場為代表的各類市場交易活躍,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夜市和早市,使德州處處洋溢着現代商業城市的濃郁氣息。
當地特産: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
德州交通:京滬鐵路縱貫南北、德(州)石(傢莊)鐵路橫穿東西,德(州)煙(臺)鐵路正在勘測設計。104國道貫穿本市,濟德、濟聊高速公路的貫通結束了本市無高速公路的歷史。市公路四通八達,鄉之間都通柏油路。同時,歷史上有名的京杭大運河流經本市,計劃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將使古老運河重新發揮重要作用。
火車站信息:
咨詢電話:0534-2664544
郵編:253010距市中心距離:0公裏
地址:德州市德城區新村街西首樓西72號
乘車:乘1路、4路公共汽車或坐出租車即可到達。
汽車站信息:
咨詢電話:0086-534-2623906
郵編:253016
距市中心距離:2公裏
地址:德州市德城區東風西路5號德州住宿:德州的住宿業也是較為繁榮,近年來德州市政府部門及旅遊部門為了給觀光旅遊的人們一個舒適的休息、享受、娛樂環境大力開發住宿業,德州大酒店就是一例,它是市人民政府興建的一傢集客房餐飲、産品展銷、貿易洽談、文化娛樂於一體的三星級涉外旅遊飯店。地理環境優越,出門即是寧靜美麗的新湖公園;鐵路、公路四能八達,交通便利;主樓頂層的豪華旋轉餐廳是您瀏覽州城,觀賞夜景的理想去處。
總統禦居、豪華套間及標準客房174套,裝飾高雅,設施一流,且均能憑窗眺望州城、新湖公園,可謂匠心獨運。更有24小時專人服務,供熱水洗浴,飲食起居無微不至。
各式餐廳均有名師主竈,經營正宗京菜、魯菜、川菜、粵菜等南北名菜,風味各異。一樓大餐廳豪華氣派,可同時容納220人用餐,是工薪宴請、朋友聚會、大型會議、團體用餐的最佳場所;二樓、四樓共設有18個格調高雅、風格各異的世界風情包廂,是政務接待、商務宴請的理想去處。
德州娛樂:德州娛樂地點首選東方寓樂園,它是是以“生態文化休閑旅遊”新理念為主旨,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溫泉、娛樂餐飲、會務為一體的現代化主題公園。二是希森歡樂島。由北京希森集團參股興建的希森歡樂島,是魯西北、冀東南最大的遊樂項目。位於德州市新湖風景區內,占地面積100畝,分為室內娛樂區、室外兒童娛樂區、驚險娛樂區3部分,設有過山車、自控戰機、阿波羅飛船等20餘個娛樂項目。三是丁東水庫(月湖)生態風景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已初步形成了植物觀光園、垂釣中心、狩獵場等幾個景點。
區號0534
郵編253000
地理位置地處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遊北岸。西依泰山、南接濟南。
面積:10341平方公裏
行政區劃:德州市樂陵市陵縣(陵城鎮)寧津縣(寧津鎮)齊河縣(晏城鎮)禹城縣(禹城鎮)慶雲縣(慶雲鎮)平原縣(平原鎮)廈津縣(廈津鎮)臨邑縣(臨邑鎮)武城縣(武城鎮)
【境域】德州市位於黃河下遊北岸,山東省的西北部,東經115°45′~117°36′,北緯36°24′~38°0′之間。北以漳衛新河為界,與河北省滄州地區為鄰;西以衛運河為綫,與河北省衡水地區毗連;西南與聊城地區接壤;南隔黃河與濟南市相望;東靠惠民地區。東西寬200公裏,南北長175公裏,總面積10.341萬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7.53%。津浦、德石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為華東、華北重要交通樞紐,故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德城區是本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軍事地位也很重要。
【沿革】德州市在唐、虞時屬兗州(《禹貢》)。商代屬兗州之域。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屬齊國。戰國時分屬齊、趙二國。秦分屬齊郡、矩鹿郡、清河郡、上𠔌郡。漢分屬青州平原郡、濟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三國時屬魏。西晉時分屬平原國、清河國、樂陵國、樂安國、濟南郡。南北朝時期分屬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樂陵郡。隋代分屬兗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齊郡。唐代分屬河北道德州、貝州、棣州、齊州。北宋分屬河北東路、右京東東路。金時分屬山東西路、東路、河北東路、大名府路。元屬燕南河北道、中書省河間路、濟南路。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東昌府、京師河間府。清分屬山東濟南府、武定府、直隸天津府、河間府。民國初期分屬山東省濟南道、東臨道、武定道、直隸省津海道。1928年分別直屬山東、河北省政府。抗日戰爭時期津浦鐵路以東各縣分屬冀魯邊區、渤海區一、二、三專署,津浦鐵路以西各縣先後屬冀南、運東六專署及滄南專署,齊(齊河)、禹(禹城)部分屬冀魯豫一、四專署。解放戰爭時期至1949年分屬渤海區二專署、濼北、滄南署和冀南二專署。德州地區建於1950年5月,係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署合併而成。1956年1月德州地區撤銷,將所屬各縣分別劃歸惠民地區和聊城地區。1961年7月恢復德州地區。199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德州地區,改設地級德州市,將原縣級德州市改為德城區。
【區劃】1998年,德州市轄1區,2市,8縣,48鎮,145鄉,5個街道辦事處,9291個行政村。所轄縣(市、區)為:德城區、樂陵市、禹城市、陵縣、平原縣、武城縣、夏津縣、齊河縣、臨邑縣、寧津縣、慶雲縣。
【人口】1998年,全市人口總數為5274514人,其中男2661075人,女2613439人,性別比例為102:100。年內出生人口53881人,出生率為10.26‰,死亡率為6.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13‰。計劃生育率為98.94%,晚婚晚育率分別為99.55%和96.47%。1998年底,全年共登記暫住人口56877人,其中發暫住證的55149人,發證率達96%。
【民族】全市共有回、滿、蒙、壯、苗、白、土、朝、維、瑤、藏、侗、水、京、彝、布依、納西、錫伯族等39個少數民族成分,共計70748人,占全市人口總數的134%。少數民族超萬人的縣2個。有回族鄉一個,回族村104個。自然條件
【地形】為黃河衝積平原,在歷史上,本市境內曾有兩次黃河大遷徙,上千次决口,造就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地形。由於泛道與流速所致,加之風力堆積之因素,形成了平原之中起伏不平,崗、坡、窪相間分佈等特點。海拔高程最高點35米,最低點5.1米,一般為20米左右。全市地貌大體可分三類。一是高地類,由河流、河床沉積而成,占土地總面積的34.3%;二是坡地類,由黃泛漫流沉積而成,占總土地面積的52.1%;三是窪地類、占13.6%。
【地質】全市處於華北地臺的中部。境內以齊河-廣饒斷裂為界,分為南北兩個二級構造單元,其南為魯西臺背斜,北為遼冀臺嚮斜。魯西臺背斜內有淄博--荏平拗陷區;遼冀臺嚮斜內有埕寧隆起、臨清拗陷及濟陽拗陷區等。境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的構造綫方向為北東嚮,次為北北東嚮,北西嚮及北北西嚮。自南而北,有齊河--廣饒斷裂、陵縣--渤海農場斷裂、邊臨鎮--羊二莊斷裂及滄東斷裂等臺條主要斷裂帶。地層除埕寧隆起區以外,基本以拗陷區為主,拗陷內堆積了巨厚的新生代沉積。據石油鑽井探明,地層主要為第四係上第三係及下第三係的巨厚新生界沉積,一般為500米左右,沉降中心達3500米以上。上第三係地層下面為太古界變質岩係(角閃石、花崗片麻岩)與上第三係地層呈不整合接觸。
【河流】全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黃河、衛運河、漳衛新河。跨市的骨幹排澇河道有徒駭河、德惠新河和馬頰河。以上河流除黃河外,均係海河流域南係。除跨省、市大河外,市內有大於1000平方公裏流域面積的較大支流兩條。一是新趙牛河,位於禹城南部,齊河西部,屬徒駭河流域;二是六五河,位於陳公堤兩側,屬漳衛新河流域,流域面積300~1000平方公裏的支流有12條,其中徒駭河流域有葦河、四新河、管氏河、老趙牛河和鄧金河,全部位於徒駭河之南;馬頰河流域有篤馬河、宋傢河、寧津河、躍進河;德惠新河流域有禹臨河、臨商河、躍進河。除以上主要支流外,還有流域面積100~300平方公裏的支流53條,30~100平方公裏的114條,基本形成了幹支相通,流域相連,能排能調的河流水利係統。境內河流均屬雨源型河流,其水量與上遊地區及本市降水量分佈極不均勻的氣候特點密切相關。雨季雨量劇增,水位上漲,出現洪峰,甚至漫溢成災,但到枯水期,多數河道先後斷流、幹枯巴巴。
【氣候】氣候特點受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幹濕界限明顯,春季幹旱多風回暖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天,鼕季寒冷少雪多乾燥,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且多集中在作物生長發育的前中期,有利於作物光和作用的進行,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660小時,日照率為61%,太陽總輻射量為124.8千卡/平方釐米,均處全國、全省的較高值區。在時間分配上,尤以5、6月份最高,光照時數280小時,日均9小時,光輻射量可達1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溫13.1℃。極端高氣溫在40℃以上,最低氣溫在-27℃以下。全市平均無霜期197天,一般為4月7日至10月22日,各縣之間相差較大,武城縣最長225天,東相差近月餘。年平均降水量為585.2毫米,東部多於西部,南部多於北部。降水量的時間分配以7月最多,降水190毫米左右,1月最少衹有3~4毫米。按季節分,春季占12.8%,夏季高達67.7%,秋季占16.9%,鼕季占2.6%,且有明顯的"春季雨少多幹旱,秋季雨少多晴天,夏季雨多常有澇,鼕季少雪多乾燥"的季節分配特點。 |
|
德州市總面積10356平方千米。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64.19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德城區
郵編:253012
行政區劃代碼:371400
電話區號:0534。
拼音:DezhouShi。
車牌照:魯N
地理位置
德州市位於北緯36°24'-38°0'、東經115°45'-117°24'之間,黃河下遊北岸,山東省西北部。北依河北省,南鄰省會濟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及膠東半島,處於華北、華東兩大經濟區連結帶和環渤海經濟圈、黃河三角洲以及“大京九”經濟開發帶交匯區內,兼具沿海與內陸雙重優勢。
德州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是華東、華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京滬、德石、濟邯三條鐵路在這裏交匯,5條國道、14條省道在境內縱橫交錯。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南北,濟聊、青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從德州到濟南國際空港僅需一小時,到天津海港也衹用兩個小時。
德州市轄德城區、樂陵市、禹城市和齊河、平原、夏津、武城、陵縣、臨邑、寧津、慶雲一區二市八縣,總面積10356平方公裏,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64.19萬人。
德州特産
德州扒雞、樂陵小棗、德州菊花、德州西瓜、德州美陶 |
|
公元583年(隋文帝)改為德州,治安德,(今陵縣)德州之名始於此。
《今縣釋名》:“漢平原郡,有安德縣,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縣。據《史記》:“漢高祖十二年封銀侯劉廣以德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地處黃河故道,運河之濱,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遠古時期,滔滔黃河水在這裏縱橫其界、負載千鈞;隋大業四年開鑿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演繹着數不清的悲歡離合。正像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它因黃河而命名,因運河而聞名。歷史上,德州運河區域擁有獨特的經濟成就。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古黃河別名。德州因處於德水之畔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滅山東六國,稱天下之帝。當時有一種作為解釋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亂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終始之說。人們認為,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剋互生。秦因周為火德,能滅火者是水,故自稱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滅周。因此,秦改古黃河名曰“德水” (《史記·秦本紀》)。西漢時,在今德州東境、古黃河邊置安德縣,取“德水安瀾”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後,此名此意就被賦予了德州。至隋朝,隋文帝於開皇三年(583),改安德郡為德州,治安德縣,此為德州地名之初始。以後時廢時復,至唐乾元元年(758)復稱德州,自此,歷代皆稱德州。當我們將黃河、運河放在德州整個發展歷史中,就會發現運河對於德州的價值和意義。
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經濟發展
德州是我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這裏便進入鋤耕農業階段,後歷經竜山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斷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成為一個農業大區。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科技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農業科技如農時學、地宜學、大農業觀、生産工具、耕作技術、農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發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德州因地處黃河下遊,境內錯落有緻地分佈着比較廣阔的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藴水豐富,是農業發展的理想場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古老的黃河、濟水、漯水、鬲津河、馬頰河、鬍蘇河、鈎盤河、徒駭河等河流經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而且還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此外,德州東臨渤海,西有清河,具有天然屏障,足以保護其發展中的農業不致遭到扼殺,為在列國割據兼併的年代裏發展經濟和文化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
現據考古發現與研究表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遠古文化,這為德州運河區域的建立、富強以及農業經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人們在長期的採集實踐活動中,逐漸認識了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於是就嘗試着在居住地附近將採集來的這些植物種子、果實種在土裏,以期待它們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在經過近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到距今約一萬年左右,隨着全新世界的到來,德州運河區域原始農業便在這種有利條件的孕育下得以誕生。從目前出土的石鏟、蚌鏟、蚌鐮、石磨盤、石磨棒等新石器時代的生産工具和陶器上粟作遺痕發現來看,當時德州運河區域的社會經濟不但以農業為主,而且還是我國較早産生粟作農業的地區之一。
歷史發展到夏商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此時期所發現的石質、骨質、蚌質的鏟、鐮、刀、鋤和更適合農耕的新型農具方孔石鋤和弧面石刀等生産工具比原始社會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到商代,農具中則出現了青銅斧、鐮、犁等。西周時,德州運河區域地屬於齊。一方面因地製宜的“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 《史記·貨殖列傳》),發展工商業;另一方面也極其關註農業生産的發展,並把“大農”放在“大農、大工、大商”三寶之首(《四庫全書·兵傢類》)。從以上表明,德州運河區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奠定於石器時代,積聚於夏商周時期。長期的農業歷史文化沉積,使德州運河區域的人們積纍了豐富的農作經驗,這為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科技的振興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德城區面積539平方千米,人口55萬。郵政編碼253011。
樂陵市面積1172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253600。
禹城市面積9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郵政編碼251200。
陵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55萬。郵政編碼253500。縣人民政府駐陵城鎮。
平原縣面積1047平方千米,人口45萬。郵政編碼253100。縣人民政府駐平原鎮。
夏津縣面積882平方千米,人口49萬。郵政編碼253200。縣人民政府駐夏津鎮。
武城縣面積751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253300。縣人民政府駐武城鎮。
齊河縣面積1411平方千米,人口61萬。郵政編碼251100。縣人民政府駐晏城鎮。
臨邑縣面積101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251500。縣人民政府駐臨邑鎮。
寧津縣面積833平方千米,人口46萬。郵政編碼253400。縣人民政府駐寧津鎮。
慶雲縣面積502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253700。縣人民政府駐慶雲鎮。
*以上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册(2004)》。 |
|
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64.1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03.6萬人,非農業人口160.5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7.07萬人,出生率12.6‰;死亡人口5.02萬人,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長率3.7‰。 |
|
德州市基本氣候特點是季風影響顯著,四季分明、冷熱幹濕界限明顯,春季幹旱多風回暖快,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天,鼕季寒冷少雪多乾燥,具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徵。
一、光照
年平均日照時數2724.8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年輻射總量126.5千卡/釐米2。
二、氣溫
年平均氣溫12.9℃;7月份平均氣溫26.9℃;1月份平均氣溫-3.4℃;日平均氣溫≤5℃嚴寒日期平均54天,最長89天,最短3天;日平均氣溫≥30℃炎熱日期平均34天,最長74天,最短僅一天。冷年占25.1%,暖年占285%,正常年占46.4%。
三、無霜期及初、終日
無霜期平均201天,最長223天,最短177天;平均初霜日23/10,最早6/10,最晚30/10。平均終霜日1/4,最晚11/4。
四、年降水
1919年~1985年共計67年平均降水量522.3毫米。1920年~1929年平均439.5毫米;1930年~1939年平均468.4毫米;1940年~1949年平均468.2毫米;1950年~1959年平均574.9毫米;1960年~1969年平均584.9毫米;1970年~1979年平均593.5毫米;1980年~1985年平均530.7毫米。
五、植物生長期降水量
氣溫≥5℃期間(16/3~16/11):平均降水量556.3毫米。氣溫≥10℃期間:(5/4~28/10)平均降水量540毫米。
豐收年景時,年降水量650~800毫米。一般每年缺少100~200毫米。
六、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的特點是旱年多於澇年,大旱後轉澇,大澇後又轉旱;一年裏旱中有澇,澇中有旱;有全年旱,無全年澇;春旱,夏澇,晚秋又旱是一般規律。 |
|
德州
全市土地總面積1217.9萬畝,其中耕地1285.17萬畝,墾殖率達67%,每個農業人口平均近2畝。可供墾殖的後備土地還有百萬畝。土壤質地,砂質土占84.34%,粘質土占4.63%,適宜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棉花、油料、瓜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其中宜棉面積達800萬畝之多,是全省、全國商品棉基地之一。
水資源豐富。地上,黃河水可供利用;地下,可供開採的淡水有147765萬立方米。 |
歷史背景 Historical Background |
德州陶器起源於竜山文化,距今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德州工藝美陶屬無釉細素陶器,原料為古黃河下遊千年淤積的特殊紅膠泥。其土質純淨細膩,密度大,燒製的器皿堅實耐用,色澤協調,輕扣發聲,清脆悅耳。
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禹王治水疏瀎九河,本區就有鬲津、馬頰、鬍蘇、鈎盤、徒駭等五條。禹王亭遺址就在禹城縣的十裏望村南。傳說中的夏代東夷族領袖後羿就出生在這裏。三國時期,臨邑縣彌傢村人禰衡曾不畏強暴,“擊鼓駡曹”。唐代,大書法傢顔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時書寫的《東方朔畫贊碑》,至今保存在陵縣文化館內。宋代古建築——文廟,屹立在夏津縣城裏。
公元21年,平原人遲昭平(女)聚衆數千人起義,抗官稅,蕩官衙,殺土豪。隋末,夏津縣人張金稱、武城縣人孫安祖、竇建德聚衆起義於高雞泊(今武城大窪),轉戰於山東、河北一帶,後建都樂壽國號夏;平原的阿舅軍以劉壩道為首領,轉戰山東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衆起義,活動於黃河以北,後投瓦崗軍;繼竇建德之後,武城縣人劉黑闥等農民起義屢興不衰。清末,齊河人朱紅燈領導的義和拳(後改稱義和團),在平原、齊河一帶興起,遍布冀、津、京,影響全國。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齊河縣的賈乃甫、馬馥塘,參加了1921年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發起成立的馬剋思學說研究會。賈、馬是本區最早的共産黨員。於1924年在齊河縣後裏仁莊建立了全區第一個黨支部。1926年,共産黨員劉格平在慶雲縣領導了馬頰河罷工鬥爭。1938年,肖華同志率115師到本區,以樂陵為中心建立了冀魯邊革命根據地。在抗戰中,犧牲的縣團級以上幹部就有70多名。楊靖遠、馬振華、楊忠、黃驊、吳匡五、徐尚武等烈士。解放戰爭中,先後有10萬名青壯年參軍,有50萬民工支前,由樂陵、慶雲民工隨軍服務,被華東支前委員會授予“模範擔架團”。
德州地區始建於1950年5月,係由原渤海區的滄南、濼北兩專區合併而成。
1994年,撤銷德州地區和縣級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市人民政府駐原德州地區行署駐地。德州市設立德城區,以原縣級德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德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原縣級德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德州市總人口5293674人。其中:德城區552445陵縣529537寧津縣432880慶雲縣286427臨邑縣508213齊河縣593341平原縣439701夏津縣479817武城縣361179樂陵市615833禹城市494301(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0個街道(此數據根據《山東年鑒2003》)、80個鎮、34個鄉。
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1個街道、80個鎮、34個鄉。 |
|
德州市第一中學
武城縣第二中學
禹城市第一中學
德州市第二中學
德州市實驗中學
德州市第三中學
德州市第四中學
德州市第五中學
德州市第七中學
德州市第九中學
德州市第十中學
德州市第十一中學
德州市躍華中學
德州市第十五中學
德城區同濟中學
德城區擡頭寺鄉中學
德城區趙宅鄉政府中學
德城區王村店鄉店東中學
德城區王村店鄉店一中學
德城區陳莊鄉中學
德城區長莊鄉中學
德城區趙虎鄉中學
德城區黃河涯鎮二中
德城區袁橋鄉中學
德城區趙虎鄉劉漢中學
德城區二屯中學
德城區黃河涯鎮一中
德州市袁橋鄉袁橋中學
夏津六中
夏津一中
慶雲一中
慶雲渤海中學
慶雲二中
慶雲三中
慶雲四中
樂陵一中
樂陵三中
樂陵四中
樂陵三間堂中學 |
民族宗教 Ethnic and religious |
德州市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任務較重的市地之一。現有回、蒙、滿、壯等39個少數民族成份,共7.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3%。其中回族人口6.9萬人,回族人口占50%以上的村居104個,少數民族人口超萬人的縣2個(陵縣2.05萬人,臨邑1.23萬人),回族鄉1個。全市有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共有信教群衆146697人(其中:基督教徒50926人、慕道友16744人,天主教徒9537人、望友2643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群衆66755人,佛教信徒89人,道教3人),有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319處(其中:基督教活動場所169處,天主教活動場所30處,清真寺119坊,道教活動場所1處),宗教教職人員379人(其中:基督教牧師8人,長老23人,副牧師1人,傳道員64人,神學生4人;天主教神甫6人,修女4人;伊斯蘭教阿訇138人,海裏凡128人;乾道1人,坤道2人)。農村信徒占95%,分佈在全市11個縣市區的9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1697個村。信教人數較多的縣市區有陵縣、臨邑、齊河、禹城、平原、夏津、德城等。 |
|
德州 城市规划
《德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
確定城鎮體係空間結構為:“強化軸嚮骨架生長,構建指狀城鎮空間”,最終形成“一帶兩翼”的城鎮空間格局。
“一帶”指德濟城鎮密集發展帶,依托省級城市發展軸和山東半島城市群,培育德濟城鎮發展帶的形成;“兩翼”指在德州東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兩條規劃高速和現狀腹地聯繫的基礎上,構造次級城鎮發展軸,滿足德州自身的腹地要求。規劃確定德州城市性質為: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以工貿為主的區域中心城市;確定城市用地發展的方向為:城市空間嚮東跨越發展,規劃形成“老城組團、新城組團、東部組團”三大組團式城市結構;確定城市主要職能為冀魯兩省交界地區的門戶;魯西北、冀東南物資集散、交通運輸中心和信息樞紐;中國太陽能源基地;山東省重要的電力能源基地;魯西北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德州市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規劃確定了近期建設用地方向:重點是開發河東新城,未來幾年內,新城將圍繞行政中心、長河公園以及商業金融中心等建設進行配套設施的完善,經濟開發區和天衢工業園繼續發展,老城區逐步進行改造。遠景德州的城市空間將跨過市區東部京滬客運專綫,嚮東進一步拓展,陵縣成為城市新的發展組團。 |
|
德州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在臨邑縣臨盤鎮,屬於勝利油田重點開採點,現在的地下儲量如果利用最新技術科學合理開採,大概還可開採50年。
德州是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良好基地。這裏有糧、棉重點區,有糧棉瓜果區,有糧棗牧區,有棉糧林牧區,有糧棗牧漁區,有林果油漁區,各區有各區的優勢,有獨具的特産。這裏瓜果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分佈廣,品種多,産量大,質量優。西瓜、棗、梨、蘋果、桃、杏、沙果、柿、葡萄、山楂、桑葚、石榴等果樹品種資源達300多個。德州西瓜馳名南北,倍受青睞。樂陵金絲小棗核小皮薄,果肉豐滿細膩,遠銷20多個國傢和地區。夏津縣素有小雜果之鄉的美稱,曾有“幾十裏路攀樹可串親,背着糞筐沒法行”之說。所産的杏、李子、桑葚等果品是罐頭食品的主要原料。
德州市的無核柿歷來是皇傢貢品。陵縣等縣的胎黃梨、鴨梨。德州的天然草場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牛、馬、驢、騾、豬、羊、雞、兔、鴨、鵝、鳥、蜂種類多,品種優。德州大驢以個高、力大、耐性強,被列為國傢三大名種驢之一。夏津縣的芙蓉鳥(又稱金絲雀)以體形健壯、鳴聲嘹亮婉轉而聞名。德州五香脫骨扒雞久負盛名,還有齊河縣的大鯉魚等。 |
|
目前德州市重點發展的八大産業:
四大傳統産業:裝備製造業、化學工業、紡織服裝、食品製造;
四大新興産業:新 材 料、新 能 源、生物技術、文化體育;
重點發展産業:新能源和生物技術。 |
|
德州素有“京津門戶”之稱。京滬鐵路縱貫南北,並與石德鐵路、濟邯鐵路交匯,與京廣、京九鐵路連結。區內還有正在修建的德竜煙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及19條國道、省道縱橫交錯。即將興建的京滬高速鐵路、青銀高速公路都從市區穿過。到濟南機場1小時,到天津港2小時,到北京3小時,被稱為一小時上天,兩小時下海,三小時進京。
德州站位於山東省德州市內,是北京鐵路局、濟南鐵路局的分界站,在鐵路運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
在33平方公裏的城區面積上,有新湖風景區、中心廣場、新世紀廣場、希森歡樂島、火車站廣場、錦綉川風景區、開發區廣場、東方寓樂園、長河公園、運河公園、中國太陽𠔌等景點。
名勝古跡:
蘇祿王墓、禹城禹王亭顔真卿書《東方先生畫贊碑》、夏津點將臺泰山奶奶廟、平原文昌閣、臨邑邢侗公園、平原千佛塔、齊河時傳祥紀念館、慶雲海島金山寺。
德州的四大優勢
德州區位交通優勢顯著。其北接京津、南鄰濟南、西靠石傢莊、東連勝利油田和渤海灣,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京滬、德石、濟邯三條鐵路交匯,京福、青銀、濟聊三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1小時到濟南可上天,2小時到天津可入海,地處樞紐,交通發達,物流、客流往來不絶,人氣財氣也將越來越旺。此優勢一也。
德州有豐厚的歷史底藴和歷史遺跡。蘇祿王墓、平原文昌閣、千佛塔、陵縣神頭漢墓群、邢侗故居、樂陵五傢塚遺址等歷史遺跡,無一不在訴說德州厚重久遠的歷史,劉關張桃園結義、東方朔智勇故事、顔真卿為官佚事,無一不在傳誦德州濃厚的文化底藴。保護、挖掘、建設、開發德州的歷史遺跡,充分發揮其作用,可以提高德州的知名度,增強德州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此優勢二也。
水於德州也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水從傳統文化中代表財富,又代表着靈氣,京杭運河穿城而過,運河文明源遠流長;城中新湖宛若少女展顔,又如德城眼睛,純淨靈秀;錦綉川水面寬闊,長及10公裏,緑樹紅花、碧水藍天,渾然一體宛若天成;仙人湖、丁東水庫猶如兩塊藍寶石鑲嵌在德州大地上,湖水碧波蕩漾,水體清澈見底;竜門水庫、寧津水庫等好似從天而降的珍珠散落在德州大地,增添了無窮的靈氣和水韻。夏津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臨邑的紅壇寺森林公園、禹西農業開發區是緑的世界,天然氧吧,水緑交融,魅力獨特。此優勢三也。
開發商品購物遊和工業遊也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德州扒雞譽滿中華、樂陵金絲小棗馳名九州,慶雲小商品城、皇明太陽能、禹城功能糖、齊河國科,這些響當當的品牌,能給德州帶來更大的聲譽和更多的財富,發展旅遊就是一條捷徑。讓參觀旅遊者置身其中,感悟德州的歷史與發展,感悟德州的青春與活力,感悟德州的跳動的脈搏和燦爛的明天。此優勢四也。 |
|
韓國始興市
烏剋蘭尼古拉耶夫市 |
|
中國旅遊城
中國太陽城
中國功能糖城
中國圍棋城
中國中央空調城
中國京劇城 |
|
廉頗 山東德州陵縣人,漢族,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傢。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德州陵縣神頭鎮人,一說山東惠民人,有誤)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漢武帝即位,徵四方士人,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東方朔原有集2,久佚;明人張溥編有《東方太中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
程紹(明1557-1639),字公業,明工部尚書,德州市德城區人。程紹為人嚴峻耿直,沉靜穩重,雄纔大略,蔑視權貴,亢直敢言,不徇私情,遇事果斷,不以難易而回避屈服。
田雯,一代文宗,字綸霞,濟南府德州人(今德州市德城區呂傢街人)。官至戶部左侍郎,世稱田侍郎。田雯居官職任心強,政績卓著,關心民疾,興利除弊,受到人們的敬仰。其居官從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學識廣博,著述豐富,《古歡堂集》十二捲、《黔書》上下二捲、《長河志籍考》十捲、《幼學編》四捲和《詩傳全體備義》等。乾隆三十七年(1772)收入《四庫全書》,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産。
管輅(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國時期魏國術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縣人),是歷史上著名的術士,被後世卜卦觀相的人奉為祖師。管輅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周易通靈訣》2捲、《周易通靈要訣》1捲、《破躁經》1捲、《占箕》1捲,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死後葬於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廟附近。舊志記載有墓,今已不存。
劉峻(462—521),字孝標,今德州平原縣人。南朝梁學者,文學家。曾註《世說新語》,引證詳確,為世所重,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輯有《劉戶曹輯》。
禰衡(173-198)字正平,東漢末名士,文學家。平原郡人(今臨邑縣德平鎮小禰傢村),幼聰敏好學;成年後博學多識,才華橫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賞識,說他“其纔十倍於我”有恃纔傲物、善辯好勝、不畏權勢的性格。禰衡著作原有兩捲,已失傳。後世見到的僅《吊張衡文》、《魯夫子碑》、《顔子碑》、《鸚鵡賦》等四篇文章。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來禽濟源山主,晚號方山道民,臨邑鎮邢柳行村人。幼穎慧,七歲能作擘窠大書。善書、詩、畫。尤以書法名世。朝人購邢書,“與黃金同價”。其名與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鐘同稱明末四大書傢。與董其昌又稱南董北邢。墨跡為故宮博物院、臺灣故宮及上海、蘇州、西安、四川、瀋陽、承德避暑山莊所收藏;日本也有收存。山東歷史博物館藏有其著作與畫品;著作有《來禽館集》29捲,《南官縣志》,《武定州志》15捲,《臨邑縣志》16捲。其中《武定州志》被方志傢譽為名志。刻有《來禽館帖》,其中以《十七帖》《澄清堂帖》最著名。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德州臨邑東北)。孟郊早年生活貧睏,以他為“清奇僻苦主”。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又多苦語。《遊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綫,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葛守禮、明朝德州臨邑縣人。出身農傢,自幼貧而好學。1558年,鄉試第一,次年成進士,授彰德推官。時有長久未决冤獄,禮一審即破。世宗愛其纔,授職鎮守山海山。赴任後增補關法,力除積弊,不久遷兵部主事。後來,升遷為南京禮部尚書。隆慶元年,明穆宗重新起用葛守禮,任他為戶部尚書。葛守禮洞察時局,針砭時弊,竭力反對當時的“一條鞭法”及“一串鈴法”。萬歷三年(1575年),葛守禮告老還鄉。明神宗下詔,加授葛守禮太子太保封號。萬歷六年(1578年),一代名臣葛守禮與世長辭,帝贈太子太保,謚號端肅。
德州是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良好基地。這裏有糧、棉重點區,有糧棉瓜果區,有糧棗牧區,有棉糧林牧區,有糧棗牧漁區,有林果油漁區,各區有各區的優勢,有獨具的特産。這裏瓜果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分佈廣,品種多,産量大,質量優。西瓜、棗、梨、蘋果、桃、杏、沙果、柿、葡萄、山楂、桑葚、石榴等果樹品種資源達300多個。德州西瓜馳名南北,倍受青睞。樂陵金絲小棗核小皮薄,果肉豐滿細膩,遠銷20多個國傢和地區。夏津縣素有小雜果之鄉的美稱,曾有“幾十裏路攀樹可串親,背着糞筐沒法行”之說。所産的杏、李子、桑葚等果品是罐頭食品的主要原料。
德州市的無核柿歷來是皇傢貢品。陵縣等縣的胎黃梨、鴨梨。德州的天然草場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牛、馬、驢、騾、豬、羊、雞、兔、鴨、鵝、鳥、蜂種類多,品種優。德州大驢以個高、力大、耐性強,被列為國傢三大名種驢之一。夏津縣的芙蓉鳥(又稱金絲雀)以體形健壯、鳴聲嘹亮婉轉而聞名。德州五香脫骨扒雞久負盛名,還有齊河縣的大鯉魚等。
李振凱,德州寧津人。自幼以地為紙、以水代墨練習中國書畫,九歲那年就受到著名書畫傢白冰先生的精心指導。習書畫。係加拿大世界書畫傢協會筆耕會員。中國大衆書畫社常務理事、書法傢、一級美術導師、一級美術鑒賞師。1997——2001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中國畫專業。國傢一級美術師。其藝術作品曾在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獲奬40餘次。2001年——2005年間先後在北京、濟南、鄭州等地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贏得了社會好評!並有多傢媒體、報紙對其藝術作品作過專題報道。其藝術作品已被許多國傢、地區的博物館、企業及個人收藏。
主要作品及畫展
1994年 在全國百津——文明杯寫字段位大賽中榮獲青少年組二等奬。
1995年 在建國四十六周年畫傢、書法傢、詩人藝術作品大賽中,中國畫作品《深山飛練》榮獲繪 畫組二等奬、書法作品《情係藝海》獲得書法組一等奬。
1996年 中國畫作品《春雨蒙蒙》榮獲全國“楚風杯”篆刻藝術作品大賽金奬 。 1997年 藝術作品《回歸》榮獲全國“迎回歸”藝術作品大奬賽金奬,並被選為精品赴加拿大展出。
1998年 作品《故鄉的黃昏》榮獲全國“長城杯”大專院校師生文學藝術作品大賽銀奬。
1999年 在中國美協三百傢藝術作品聯展中油畫作品《那時候我們還很小》榮獲金奬。 在第三屆國際金鵝奬書畫大展中作品《悄悄話》獲銅奬。2000年 在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中書法作品《讀》榮獲銀奬。在“中華魂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大展五百傢中榮獲金奬。
2001年 5月在北京榮寶齋畫廊舉辦了李冰雨個人藝術作品展。同年11月油畫作品《遠古的回憶》係列被選為精品參加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獨立創作作品《書法係列》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2年 3月在濟南舉辦了個人藝術作品展。油畫作品《大地本色》在中國西部大地情 全國藝術作品大賽中榮獲金奬。獨立創作品《敦煌係列》被北京藝美畫廊收藏。
2003年 4月在鄭州美術學院畫廊舉辦了個人書畫作品展、同年9月在鄭州美術館舉辦了李振凱藝術作品展。獨立創作作品《江南水鄉》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11月在鄭州創辦了雨緣藝術工作室。
2004年 獨立創作巨型壁畫《靜靜的沉思》,同年9月獨立創作作品《祈 禱》被鄭州希雅畫廊收藏。
11月獨立創作油畫作品《春夏秋鼕》 係列 被鄭州泉畫廊收藏。
2005年 創作了《百蟲大戰》係列叢書的全部插圖。
2006年 4月創作了德州羅莊居委會大型裝飾壁畫《高山流水》。6月創作了天衢工業園大型裝飾壁畫《靜靜的沉思》
工作經歷
2001年供職於鄭州大學美術學院兼職黃河科技大學、河南省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從事繪畫基礎、三大構成、廣告設計、設計原理、藝術美學基礎,CI企業形象識別、BI企業活動識別、VI企業視覺識別係統、包裝、服裝、裝飾裝潢等專業的教學研究工作。2004年供職於北京業之峰裝飾,任首席設計師。
參考資料:樓上的,加了一點。
馬天宇,德州武城縣人。他是一個特別懂禮貌的人,常常主動幫助別人,而且懂得回報。性格特別好。非常討人喜歡,在所有選手中,他的人緣也非常好。
相對而言,他長得挺幹淨,漂亮,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他,但是他的纔藝表演是非常薄弱,唱歌和跳舞都不是他的擅長。在訓練中,常常有自卑的狀態出現,也常常被老師訓,因為自己的表演跟不上節奏。他自己也是比較着急。但是每一次訓練,他都一定不會遲到。
在初賽現場,他唱了一首歌,後來朱樺還和他一起合唱。在當天的比賽中,他拿到英雄貼直接過關。
他的眼睛很漂亮,很清澈。武漢决賽時演唱《那些花兒》。
平常生活中,他把工作與私人生活分得很開,從不把兩者混為一談。
他對羽毛(馬天宇粉絲的專稱)很好,感動 無數無數……2006年5月27日 獲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演藝選秀比賽武漢賽區冠軍
2006年8月26日 獲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演藝選秀比賽全國網絡人氣冠軍
2006年9月14日 搜狐網2006年度網絡人氣評選冠軍
2007年1月5日 獲得網絡春晚華人新秀超級偶像年度評選冠軍
2007年3,4,5月 亞太音樂榜唱片《宇光十色》中國大陸地區銷量冠軍
張雨綺。周星馳又有新寵,她就是身高170公分,三圍是35D、24、35,豐滿上圍的山東姑娘張雨綺。周星馳除了安排張雨綺跟他一起拍芬達汽水廣告,更安排這位山東姑娘在他投資億元的新片《長江七號》中擔任女主角。電影
2008年 《長江七號》(飾袁老師)
2008年 《少林少女》(飾敏敏)
2008年 《女人不壞》 合作:周迅、張雨綺、桂綸鎂、方中信、瀋暢、馮德倫
2008年 《跳出去》 合作:陳冠希
電視劇
《麻辣教師2》(飾仙格格)
《格格的女人》(飾夏思純)
短片
2008年 《八方解碼》 導演:馮德倫 演員:馮德倫、張雨綺、江若琳、範菁、裴唯瑩、張詩敏、趙寧、周偉童、梁爽 |
|
德州市經濟以紡織、化工、電力、建材、食品、造紙、機械等為主。礦業以煉油和建築材料為主,石油、煤、地熱等礦産資源較豐富,磚瓦用粘土分佈廣、規模小,其它礦産相對較貧乏。“九五”期間,全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速度處在山東省前列。200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60.3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6721元,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26.1:42.8:31.1,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水平和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得到提高,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區內礦産品種類少、産量低,不能滿足經濟的發展需求,大部分需從區外購進,水資源短缺更是製約着經濟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德州市礦産資源勘查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發現並探明了煤、石油、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等一批礦産資源。受地質構造條件的影響,德州市的礦産資源有以下特點:
1.礦産資源以能源礦産為主,且埋藏較深,開發難度大。以煤為例,全市煤儲量絶大多數埋藏在-1000m以下,而且水文地質和構造地質條件極為復雜,開發難度大。
2.礦産資源不夠豐富,礦種單一,緊缺礦種較多,供需矛盾突出。德州市屬礦産資源缺乏地區,已發現評價礦産資源僅有三類11種,除能源礦産外,磚瓦用粘土儲量多且分散,金屬礦産尚是空白,非金屬礦産種類較少。金屬與非金屬礦産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
3.已探明的礦産地儲量規模以小型為主,大中型礦産地少,主要礦産在地域上分佈較集中,礦種分佈不均衡。本市已發現評價礦産資源産地440處,小型礦産地418處,中型礦産地15處,大型礦産地僅7處;在22個大中型礦産地中,能源礦産和水氣礦産為21處,占大中型礦産地總數的95.56%, 1處為非金屬礦産(建築用砂)僅占4.44%;主要礦産在地域分佈上較集中,如石油(天然氣)集中分佈在中東部的臨邑縣一帶,煤則集中分佈在南部的齊河、禹城等縣市。
4.礦産品供需總量失衡,後備資源緊缺。煤、金屬、建築材料等礦産長期需要外部供應,石油(天然氣)、地下水、陶粒用粘土、水泥用粘土後備資源緊缺,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礦産儲量增長滯緩。
5.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偏低,人均占有量低。本市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797.36億元,占全省保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的1.83%,居全省第12位;人均占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1.488萬元,占全省人均占有資源儲量潛在價值的30.43%,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礦産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目前已開發利用礦種有10種,主要是石油、天然氣、煤、地熱、地下水、礦泉水、磚瓦用粘土、建築用砂、陶粒用粘土和水泥配料用粘土。德州市主要礦産資源及礦山開發利用情況詳見附表4、附表5。
全市已開發利用礦産地406處,共頒發各類采礦許可證406個(石油、天然氣除外),礦山企業406個,從業人數22976人;礦産品年産量中:固體礦産676.78萬噸,液體礦産0.4萬立方米,礦業總産值22485. 6萬元。其中按礦山規模分:中型礦山1個,礦産品産量8.50萬噸,礦業産值850萬元;小型礦山405個,礦産品産量固體礦産668.28萬噸,液體礦産0.4萬立方米,礦業産值21585.60萬元;按企業性質分:國有礦山企業3個,從業人數701人,礦産品産量10.04萬噸,礦業産值897.50萬元;集體礦山企業255個,從業人數14272人,礦産品産量固體礦産440.83萬噸、液體礦産0.2萬立方米,礦業産值13303.90萬元;其它經濟類型礦山企業148個,從業人員8003人,礦産品産量固體礦産225.91萬噸、液體礦産0.2萬立方米,礦業産值6960.6萬元。
總之,德州市礦産資源不豐富,礦種較單一,礦産資源的開發利用面較窄,礦業在工業經濟中比重不大,礦産品産量小、産值低,屬礦産資源較緊缺地區,2000年度礦業總産值位於全省第13位。人均礦産值41.97元,占全省人均值的5.73%。
石油、天然氣:為省規劃礦種,配合勝利石油管理局完成在本市區域內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確保省對石油開發利用總量調控目標的實現。
煤:為省規劃礦種,配合有關部門加強其開發的監督管理,適度鼓勵加大開發利用力度,提高現有礦山的生産能力,“九五”已竣工的邱集煤礦要達到設計生産能力45萬噸/年,規劃期間新建年生産能力45萬噸礦井一座。力爭到2005年總生産能力達到90萬噸。
地熱:本市地熱資源較豐富,現有地熱産地7處。鼓勵加強開發利用研究,因地製宜,實行綜合開發、綜合利用。
磚瓦用粘土:為本市重點調控開發礦種。規劃期內,嚴格限製開採,不再審批新礦山,對現有礦山實行限采,逐步關閉在農田、耕地中取土燒製磚瓦的企業。2005年磚瓦用粘土開採量控製在245萬立方米左右,逐步形成改用黃河淤泥、粉煤灰、煤矸石等替代燒製磚瓦,爭取新型磚瓦墻材的生産量要達到生産總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加強企業結構調整,嚮集約化規模經營發展。
地下水: 合理開採利用沿黃地帶淺層地下水資源;德城、臨邑、夏津等城區要嚴格控製深層地下水的開採。提倡鼓勵開發利用地表水,綜合利用中層微鹹水資源,將地下水開採量控製在10.0億立方米之內,大力發展節水産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礦泉水:維持開發總量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開採總量控製在2.4萬立方米/年。重點開發含碘礦泉水和含碘礦泉水係列飲料,提倡規模開採,扶優劣汰,創建優質暢銷品牌。
參考資料:http://www.dzgtj.gov.cn/kuangchankfzl/kcgh.htm |
|
德州土特産品種類衆多,德州扒雞、禹城扒雞、德州西瓜、樂陵小棗、德州大驢、夏津白玉鳥、德州黑陶、德州菊花、寧津景泰藍、夏津手工藝花、夏津印花藍布、慶雲草帽辮、草柳編製品、地毯、中華蜜酒、古貝春酒、禹王亭特釀、祝阿特窖、魯北白山羊、大尾寒羊、山羊板皮、夏津抱頭毛白楊、紅荊條、天花粉、禹城辣椒、禹城紅麻、枸杞等數不勝數。
德州扒雞
德州五香脫骨扒雞,簡稱德州扒雞,它以熟爛脫骨、肉嫩鬆軟、清香不膩等特點而聞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稱。
德州扒雞已有300年的歷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內及水旱碼頭上,即有叫賣燒雞者。1692年扒雞面世,並出現了扒雞、燒雞同産同銷的並存局面。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時,嘗到了五香脫骨扒雞,竜顔大悅。從此,德州扒雞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扒雞製作藝人又被召進皇宮御膳房,從而德州扒雞名揚天下。
二十世紀初,以扒雞傳人德州寶蘭齋飯莊的掌櫃侯寶慶、德順齋燒雞鋪掌櫃韓世功為代表的幾傢作坊,認真總結祖輩的製作經驗,多方摸索試製,完善了工藝,改進了配方,逐漸形成了新一代扒雞雛形。至建國前夕,德州市已有“福順齋”“德盛齋”等扒雞店鋪20余家,年銷售約40萬衹。建國以後,德州市建立了國營食品公司,集名師於一傢,采百傢之長,保持並發展了這一傳統名吃的獨特風味。
製作德州五香脫骨扒雞采取傳統的燒、熏、酥、炸、鹵等多種工藝,其生産過程是:將健康的活雞宰殺、瀝血、褪毛、掏淨內臟,加工成白條雞,然後盤為坐姿,口銜雙翅,涼透,周身塗勻糖色,用沸油烹炸,再按照雞的老嫩排入鍋內,加入食????、醬油、原鍋老湯及砂仁、丁香、肉蔻等作料,分別以急火和文火燉6-8小時,起鍋涼透即成。
禹城扒雞
禹城扒雞,亦稱禹城五香脫骨扒雞,已有200餘年的歷史。它以製作獨特、肉爛脫骨、色鮮味美、肥而不膩、營養豐富等特點而著稱,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
大約在1750年前後,禹城縣南營村一位叫李文長的人開始製作扒雞,因製作時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丁香、桂皮五味調料,所以稱作五香扒雞。後來製作扒雞的人逐年增多,其技藝也不斷提高。1891年,城北月牙灣的農民王明奎為謀生計,也做扒雞買賣。一次,王在煮雞時睡過規定時間,一覺醒來,鍋中雞已塌陷,一提雞腿,骨肉分離,便見機起名“五香脫骨扒雞”。後來,王傢又先後在濟南、沾化、利津等地開設了扒雞鋪。
1910年津浦鐵路通車以後,扒雞店鋪發展到30余家,禹城火車站逐漸添設了“福合居”“祥勝居”“八大處”等扒雞店鋪,當時有“聞香下車,品嚐為快”之說。
製作禹城五香扒雞的主要過程是:選料、殺、燙、洗、晾、炸、煮等十幾道工序,煮雞時放入砂仁、白芷、三乃、豆蔻、丁香、陳皮等二十多種作料。禹城扒雞不僅好吃,而且具有養生、療病的功能。
德州西瓜
德州西瓜素以個大、皮薄、果肉細嫩、甘美爽口而聞名全國。主要産地為德州市和平原、武城、陵縣三縣的部分鄉鎮。
德州種植西瓜,文字記載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據清康熙年間田雯所著《長河志籍考》載:“瓜隱園在城東二十五裏徒駭河岸上,山薑村中園也”。根據考察,當時的山薑村瓜隱園應在今德州市東南馬頰河北岸的楊鬍店及劉集、溝李一帶。1939年山東大學農學係吳耕民教授調查後寫道:“德州西瓜的栽培由來已久,惟其著名於世,則在最近數十年,蓋自優良品種喇嘛瓜傳入栽培後,因其品質卓越,聲譽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滬,販瓜者莫不慕名而來求貨。”當時,每至瓜熟季節,德州及黃河涯火車站,運河碼頭,車裝船載,熱鬧異常。後來,由於連年戰爭,西瓜生産受到嚴重影響。
歷史上,德州西瓜的主要品種有喇嘛瓜(長密、西洋枕)、梨皮、白皮三異(三結義)、三白、手巾條、五月鮮等。其中喇嘛瓜長圓形,兩端微銳,皮呈黃緑色,表面茴香葉紋,瓜皮微厚,瓜子鮮紅,瓜瓤有深黃、淺黃兩種,細緻無絲,入口脆沙,為過去瓜中之珍。由於西瓜雌雄同株,易於退化,目前老品種除部分大梨皮和喇嘛瓜仍可種植外,其它品種大部分退化,已不存在。從70年代後期開始,先後從外地引進蜜寶、旭東、慶豐、中育六號、中汴一號、鄭州三號以及富久光等優良品種,均獲得大面積豐收。
西瓜喜陽光及偏沙土地,所施肥料以芝麻醬與豆餅為好,忌化肥。德州地處華北平原,西瓜生長期間雨量較少,氣候乾燥,光照充足。歷史上由於黃河及大運河的衝擊,形成了大面積的沙壤土,粒細層深,質地鬆散,易於派水,這種自然環境十分有利於西瓜的生長。因此,德州西瓜歷久不衰,素享盛名。
德州西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據測定,每百剋瓜瓤中約含糖9-12剋,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蛋白質、氨基酸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物質,是盛夏人們防暑降溫、清熱解渴不可缺少的瓜果。
樂陵小棗
樂陵小棗,亦稱金絲小棗,其栽培歷史,始於商周,興於魏晉,盛於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父老相傳云,樂毅破齊時,從燕賫來所種也。”(當時樂陵屬青州郡)距今也已有2200餘年。現在,樂陵市城東北有一株“老壽星”棗樹,傳說隋末農民起義軍羅成曾在這棵樹上栓過馬。清乾隆《樂陵縣志》記載:明萬歷十九年,樂陵知縣王登庸“教民樹藝,勸民種棗。有過者課種棗,以贖行,故邑多棗。”清代,樂陵成為“鬥地打石糧”、“一年頂三秋”的寶地。詩人吳泰龐詩中寫道:“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傢小棗射紅雲”。反映了樂陵棗樹之多。到本世紀30年代,樂陵小棗已具有相當的規模。1935年《中國實業志》記載:“棗,樂陵一縣為最多,全縣有棗樹136萬株,産幹棗27.2萬擔,外銷20萬擔。”1937年日軍侵華,砍伐棗樹70多萬株,致使小棗産量大幅度下降。
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優異,掰開半幹的小棗,可清晰地看到由果膠質和糖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於果肉之間,拉長1-2寸不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金絲小棗因此而得名。樂陵小棗一般為橢圓形或鵝卵形,平均個重5-7剋,它核小皮薄,果肉豐滿,肉質細膩。鮮棗呈鮮紅色,肉質清脆,甘甜而略具酸味。幹棗果皮呈深紅色,皮薄而堅韌,皺紋淺細,利於儲存和運輸。樂陵金絲小棗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每百剋鮮棗果肉含維生素C500毫剋左右,其含量是蜜桔的十幾倍,比蘋果高幾十倍,被稱為“活維生素丸”。總含糖量64.4-69.2%,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鐵、鈣、磷、維生素A、P和蘆丁及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等18種。具有滋補身體和輔助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虛咳嗽、貧血等病癥的功能。
樂陵棗有金絲小棗、無核小棗、長紅棗、圓鈴棗、馬鈴棗、酸棗、鈴棗、婆棗、梨棗、幹川棗、躺棗、木棗、磨盤棗、竜爪棗、凍棗等23個品種。其中金絲小棗占80%以上,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本區出口的王牌産品之一,遠銷28個國傢和地區,年出口量多達500餘噸。樂陵小棗還可製成棗切糕、棗粽子、棗豆蜜、棗糕點及醉棗、酥棗、牙棗、棗茶、阿膠蜜棗、烏棗、蜜棗等20多種食品。其中阿膠蜜棗具有滋補生血、營養神經等功能。
無核小棗又名“虛心棗”“空心棗”,是德州地區樂陵、慶雲兩縣市小棗産區的稀有名貴品種。因其核殼退化無果仁,衹保留膜片形成一個無核空腔而得名。該棗果小,圓柱形,中部稍細,皮薄鮮紅,肉質較鬆,汁少甘甜,含可溶固性物約33.3%,適於蒸熟製幹,也可曬製儲存。清朝曾作為貢品。
德州大驢
德州大驢,是華北地區著名的優畜良種之一。具有體軀高大(一般為126-136釐米,最高155釐米)、體質堅實、耐粗飼、易役使、適應性強等優良性狀。其皮質柔韌厚實,可用於製革或作為名貴中藥“阿膠”的原料。慶雲縣地勢較低,適宜苜蓿、茅草等十多種牧草的生長,具有良好的自然飼養條件,飼養量較多。其次,樂陵、陵縣、平原等縣也有大量飼養。
德州大驢按毛色分“三粉”和“烏頭”兩種,並表現出不同的體質和遺傳類型。三粉:全身毛色純黑,唯鼻、眼周圍和腹下為白色,四肢細而剛勁,肌腱明顯,蹄高而小,皮薄毛細,頭清秀耳立,體重偏輕,步樣輕快。烏頭:全身毛色烏黑無任何雜毛,各部位均顯厚實,四肢較粗重,蹄低而大,體形偏重,胸寬而深,堪稱中國現有驢種的“重型驢”,配馬生騾質量尤佳。
夏津白玉鳥
夏津白玉鳥,又名金絲雀、芙蓉鳥,亦稱雪雀,俗稱黃雀。據民國年間《夏津縣志》載:“雪雀,黃白兩種,亦有花者,通稱白玉鳥。”其飼養史可上溯至明初,迄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白玉鳥體形健美,略長于云雀,善啼,其啼聲清脆婉轉,交配期啼聲終日不絶,久喂後可仿人吹口哨。毛色分黃、白兩種,白者如無瑕之玉,黃者遍體乳黃。眼分紅、黑,以毛色純白,赤眼鳳頭的為上等。白玉鳥有較強的繁育能力,在溫度15-20度範圍內,一般每月産卵一窩,每窩4-6個,産卵後孵化14天,小鳥即可出殼,出殼後的小鳥生長18天即能飛翔。其性喜潔淨,食盒水盞應每日清洗,暑期須備大小盞供其沐浴。平時以生熟小米為食,春、夏、秋加飼苦菜,初春和鼕季喂以菠菜。
白玉鳥是一種適於家庭養殖的觀賞鳥,多以籠喂養,用以美化環境和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白玉鳥歷來為出口創匯特産,遠銷南洋與西歐等地。
德州黑陶
德州市黑陶研究所生産的“美陶”係仿古工藝品。據有關史料記載,德州陶器起源於竜山文化,距今約6000年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在造型、雕刻、色澤、燒製等方面又有新的發展。德州工藝美陶屬於無釉細素陶器,原料為古黃河下遊千年淤積的特殊紅膠泥。其土質純淨細膩,密度大,燒製的器皿堅實耐用,色澤協調,輕扣發聲,清脆悅耳,陽光照射下黑中透藍,如金屬器。黑陶的坯體有單層拉型成坯,一底雙層合成坯等。坯體表面采取畫綫、壓花、陰刻、浮刻、立體刻、鏤空等多種手法,産品造型多樣。現有各式花盆、花罐、筆筒、畫捲筒、筆洗、挂盤、壺鉢等幾十個品種,數百種樣式,已成為贈送國內外友人的貴重禮品。
德州菊花
德州菊花以盆栽為主,也叫春盆菊。每年秋鼕之際,將菊花芽栽入盆中入室過鼕,次年春季按每株一盆分栽,經過倒盆、打頭等精心管理,至秋季開花。德州菊花品種繁多,色澤各異,其中“山村春色”、“黃鶴雲飛”、“七寶樓臺”、“仙露蟠桃”、“古都瑞雪”、“紫閣青霜”、“電掣金蛇”、“陶然友”、“旭濤”等優良品種為群芳中的佼佼者。1982年在上海市全國首屆菊花展覽會上,德州菊花以其棵矮、桿粗、葉茂、花大、花齊、色豔等特點被評為全國第一名。此後,德州市人民公園每年10月舉行菊展。
寧津景泰藍
寧津縣王布諫琺琅廠建廠於1978年,其景泰藍製作工藝係由北京傳入。它始於明代景泰年間,是用紫銅做成器物的胎,把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在銅胎上,填上琺琅彩釉,然後燒製而成。王布諫景泰藍分仿古工藝品和現代工藝品,共50多個類型,100多個品種,具有做工精細、技術精湛、圖案美觀、色澤鮮豔、素雅大方、仿古性強、經久耐用的特點。産品中大者如魚缸,小的如鳥食碗。其主要産品有:天球、美人、象鼻、魚缸、奬杯、香爐、花瓶、酒具、古燈等。産品曾在山東省外貿手工藝品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北京友誼商店等地展銷,同時還遠銷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傢。
慶雲草帽辮
産於慶雲縣大靳、板營、常傢等十幾個鄉鎮,具有100多年的歷史。産品以潔白、勻淨、板平、邊齊等為特點。可加工成草帽、提籃、紙簍等。
夏津印花藍布
又名青花布,古代稱“漿水頡”、“藥斑布”。北宋時期夏津縣已普遍生産。該布具有平滑厚實、藍地白花、色彩鮮豔、經久不褪的特點。
草柳編製品
産地是禹城、平原兩縣,始於本世紀60年代,從1969年開始出口。主要産品有草編地毯、坐墊等195種;柳編果盒、紙簍、提籃等70餘種。
中華蜜酒
1984年在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的協助下,由樂陵市酒廠研製。1986年10月通過省級鑒定。産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有健胃養脾、補腎活血的藥用功能。
古貝春酒
1976年由武城酒廠創製。1984年獲輕工業部優質産品稱號。其特點為窖香濃郁、醇厚甘冽、綿柔爽淨、回味悠長。
禹王亭特釀
是禹城市酒廠於1975年研製的一種濃香型特製大麯酒。其特點為酒質清澈透明、窖香濃郁、醇厚爽淨。
祝阿特窖
是齊河縣酒廠釀製的濃香型大麯酒,酒質清澈透明、質地純正,尤以香、甜、綿、爽、淨為獨特風格。
魯北白山羊
是皮、肉兼用型優良羊種,各縣均有飼養。1976年國傢在臨邑縣建立了飼養基地。其特點為:體質健壯、繁殖力強、生長速度快、耐粗飼等。
大尾寒羊
是皮、肉兼用型品種,主要産地在夏津縣白馬湖、蓮花池鄉村一帶的低窪地區。特點是性情溫順、抗逆性強、耐粗飼、發育快、遺傳性能穩定等。
山羊板皮
是禹城市的傳統商品。突出特點是毛短有光澤,纖維組織緊密細緻,皮板厚薄均勻、柔韌、拉力強,並富有彈性和油性。
商河鐵編
起源於商河縣的孫集、常莊一帶,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産品素以編技精湛、織工細緻、造型合理、交織牢固而享有盛譽。
夏津抱頭毛白楊
此樹是市林業局1973年在夏津縣後屯鄉小王傢村發現的一種優良樹種。特點是:樹幹通直、樹冠狹窄、根係深窄,其木質色白細膩、堅實耐磨、濕不變形、曝不開裂。
紅荊條
又名西河柳,主要産地是平原縣前曹、三唐等鄉,其它各縣(市)也有栽培或野生。紅荊條枝條柔韌結實,可編製各種筐籃。其嫩枝和葉性平、味甘鹹,對痧疹、風濕等有明顯的療效。
天花粉
其果實名栝樓。主産於寧津縣,臨邑、禹城也有種植。解放前多為野生,後有人栽培。栝樓性苦、寒、甘,果仁根均可入藥,具有解熱止渴、清肺化痰、舒氣寬胸、養胃生津的功能。
禹城辣椒
是禹城的傳統出口創匯産品。其特點為味香、皮厚、含油質多。主産於該縣廿裏堡、安仁、房寺等鄉鎮。
禹城紅麻
主要産地是禹城。1980年,該地被山東省農委、計委、財委定為全省紅麻生産基地。其種植歷史已近百年。産品以手感柔軟、顔色銀白、有光澤、拉力強等為主要特點。
枸杞
主要産區為寧津縣,樂陵、禹城、慶雲、平原也有種植。1966年開始從寧夏引進優良品種,1967年産果。所産枸杞果實均勻、果肉厚、質柔味甘,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的聲譽。
參考資料:www.chidz.com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200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400.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69.73億元,增長1.3%;第二産業增加值783.41億元,增長11.9%;第三産業增加值447.77億元,增長19.9%。三次産業比例由上年的13.4:55.5:31.1,調整為12.1:55.9:32.0,第三産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57傢,實現增加值695.08億元,增長16.1%。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32.89億元,比上年增長26.0%。
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28.55億元,增長33.0%;接待國內遊客654.58萬人,增長24.5%。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29億元,比上年增長23.0%。
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15.48億美元,增長48.6%。其中,出口12.19億美元,增長38.7%;進口3.29億美元,增長101.8%。
全市境內財政總收入96.74億元,增長10.7%。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7.1億元,增長12.1%。
全市市區建成區面積46.5平方公裏。
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5.16元,增長17.4%;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59.36元,比上年增加673.36元,增長13.5%。 |
|
- n.: texas, the state of Texas, U.S.A.
|
|
德剋薩斯, 德剋薩斯州 德州市 德州鎮 |
|
旅遊 | 聊城 | 飲食 | 夏津 | 山東 | 馬天宇 | 武城 | 城市 | 縣域經濟 | 特産 | 行政 | 行政區域 | 行政區劃 | 地理 | 農業縣 | 醫院 | 醫療衛生 | 工藝品 | 陶器 | 更多結果... |
|
|
臨邑縣 | 平原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慶雲縣 | 武城縣 | 夏津縣 | 德城區 | 陵縣 | 樂陵市 | 禹城市 | 德州市市轄區 | |
東方寓樂園 | 蘇祿王墓 | 頤園 | 孫子故園 | 孫子兵法城 | 海豐塔 | 德州市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