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烏海旅遊投訴電話: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投訴電話:0471—628265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烏海最佳旅遊時間:夏秋交節之時
烏海民俗節慶活動:金秋十月鬍楊節、“駝鄉”那達慕節、烏海葡萄節。烏海城市地圖:烏海美食:酒鍋牛三寶
在清燉牛尾的基礎上,加上發製並切好的牛蹄筋片,發製改刀成菊花形的牛鞭,再加入發製好的香菇或口蘑等輔料,調上味,點燃酒精鍋蓋上蓋上席,由服務人員起蓋。客人食之有補氣壯陽、提神祛寒、美容潤膚的功效
竜鳳呈祥
內蒙古創新名菜。雞魚合做一菜,由此命名。內蒙古特産黃河鯉魚頭尾幹燒烹製放魚盤兩端,盤中間放香酥雞,魚肉烹製成宮保魚丁、糟溜魚片、香茄魚條和餾魚腐,分別對襯圍擺裝盤成整魚形即成。此菜雞魚共食,口味鮮、香、酸、辣、甜、鹹俱全,質地酥、軟、嫩、爽兼顧,是中高檔宴席的佳品。
烤豬方
內蒙古傳統烤製菜餚。食用時配黃瓜條、蔥段、甜面醬。肉香純正,肥而不膩。此菜是內蒙古已故特一級烹調師吳明的佳作,在全區享有烤製菜餚之魁的聲譽。
蜜汁天鵝蛋
內蒙古風味名菜。以土豆為主要原料,配以面粉、蛋黃烹製而成。此菜係已故特一級廚師吳明在1948年為董必武司廚時所創。曾參加技術表演,深受區內外群衆的喜愛。
清湯牛尾
內蒙古傳統風味名菜。以內蒙古草原鮮牛尾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腿、魚肚、海參、口蘑等煽製而成。此湯萊是解放前由已故特一級廚師吳明在綏遠省省政府事廚時所創。口味鹹解,清澈見底,營養豐富。
全羊湯
內蒙古風味湯菜。俗稱羊雜碎湯。把羊心、肝、肺、腰子、口條均生切成薄片,下入煮羊肉湯內,後放熟羊肚片、腸片,加以佐料而食。場菜味鮮、辣、香而不膩。也有選用熟料製作的,兩種用料風味各異。市肆餐館經營頗多,深受群衆歡迎。
烏海購物:當地特産:內蒙古地毯圖海奶茶壺蒙古族銅器烏海交通:1997年,烏海市主要鐵路幹綫有包蘭綫1條,公路幹綫有11o綫磴口至麻黃溝,1o9綫棋盤井至石嘴山等共18條。客運量194.18萬人,貨運量1116.47萬噸,其中,鐵路客運量為31.18萬人,貨運量為241.47萬噸;公路客運量163萬人,貨運量875萬噸。烏海住宿:郵電賓館
郵電賓館位於桌子山西街烏海電信分公司的西側,距離火車站,長途汽車站臺1公裏,隸屬內蒙電信公司烏海分公司,建築面積4300平米。賓館分為客房部,餐飲部,工程部,保衛部,有大小會議室2個,是目前烏海市,規模較大,接待能力較強的單位之一。烏海娛樂:高蹺
舞者雙足踩着木蹺(有套腳裝置的木棍,高3至4尺),扮成各種人物,手持道具,在鑼鼓大鑔的強烈節奏下舞動。河套地區的高蹺多由24人至36人組成。多數高蹺隊扮有白蛇、青蛇、許仙、法海、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醜老闆、二八小子、大姑娘、書生、工人、農民、士兵等角色。舞蹈套路有白菜心、剪子股、蒜辮子、蛇蛻皮、白馬分鬃、單八字、雙八字、跳桌子、撲蝴蝶、三打白骨精等。最後以齊唱社火調或碼頭調結束表演,歌詞則隨時靈活編成。高蹺的表演時間多是春節和元宵節。
賽駱駝
素有“沙漠之舟”的駱駝,在古代蒙古民族的經濟生活和軍事行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草原上以牧駝為主的牧民尊為“萬牲之王”。
據文獻記載,當駱駝被馴化為交通工具時,賽駱駝也隨繼産生。每逢喜慶節日,居住在草原、沙漠戈壁的蒙古族牧民常舉行賽駱駝比賽,它同賽馬一樣為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駱駝體型龐大魁梧,乘騎可日行百餘裏,奮蹄奔馳時可以跟飛奔的駿馬相媲美,而且比馬更有耐力。參賽駱駝是經過馴養和嚴格訓練的,賽駱駝的賽程為5至40公裏,以先到達終點為勝。
草原音韻馬頭琴
蒙古民族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音樂藝術遺産非常豐富。素有音樂民族之稱。馬頭琴便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藝術遺産之一。過去不叫馬頭琴而叫抄兒,大概在元代就叫這個名字,不然元朝政府不會以此琴之名稱其掌禮樂官為“抄兒赤”。在科爾沁蒙古民間一直稱“抄兒”,其琴首是獸面即螭(chi)首。察哈爾稱“黑勒鬍兒”。錫林郭勒稱“鬍爾真鬍兒”,因其共鳴箱是枕形而得名。今已普遍稱馬頭琴。因其琴桿上雕刻精美的馬頭為飾之故。關於馬頭琴的起源,有人也寫過美麗的傳說,但傳說歸傳說,並不一定全是歷史實事。追本溯源,它大概是由我國東北古代庫莫奚族的奚琴發展而來。它歷史悠久,音色音質極佳,風格獨特,在蒙古族音樂中具有重要價值。
位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東經106.36°至107.05°,北緯39.15°至39.52°之間,東臨鄂托剋旗,西連阿拉善左旗,北與巴盟磴口縣毗鄰,南與寧夏自治區石嘴山接壤。
面積:2400平方公裏
人口:44萬
行政區劃:轄海勃灣區、烏達區、海南區
烏海由原巴盟的烏達市、伊盟的海勃灣市合併成立的。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東經106.36°至107.05°,北緯39.15°至39.52°之間,東臨鄂托剋旗,西連阿拉善左旗,北與巴盟磴口縣毗鄰,南與寧夏自治區石嘴山接壤。南北長約80公裏,東西寬30公裏,總面積約為2400平方公裏。成為自治區的第三個直轄市。
彎彎的黃河,從海勃灣附近入境,到喇嘛灣附近出境,在內蒙古形成一個好大的灣。這個大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藴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被經濟地緣學家稱之為黃河上的金腰帶。烏海市--這座美麗、富饒、生機勃勃的工業新城,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條金腰帶的頂端。
經過40多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烏海市依托資源優勢,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擴大開放,使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隨着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從1998年起烏海市高載能工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現有企業76戶,生産能力達100萬噸。現在烏海市已初步建立起以煤炭、化工、建材、冶金、機械為五大支柱産業的工業經濟體係。1996年7月烏海市被國傢建設部確定為全國礦區城市建設試點市。烏海工業經濟連續五年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度,尤其是2003年上半年,烏海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從整個經濟發展趨勢來看,主要工業産品升多降少,在列入統計的主要工業産品産量中,增長幅度較大的有洗精煤、電石、鐵合金、焦炭、水泥、發電量。 | | 烏海素有“烏金之海”、“塞外煤城”的美譽,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已探明金屬、非金屬礦藏達37種。其中,煤炭現有探明儲量24.4億噸,多為優質焦煤,占全自治區已探明焦煤儲量的60%,是國傢的重要焦煤基地;石灰石儲量200億噸以上,平均氧化鈣含量50-54%,是發展水泥、電石、PVC等建材、化工産品的優質原料;高品質的石英砂、石英岩總儲量達50億噸,是生産玻璃及其製品的上等原料;煤係高嶺土儲量11億噸以上,約占全國探明儲量的五分之一,是生産精細高嶺土、特種氧化鋁的優質原料;耐火粘土3.85億噸;石膏1300萬噸;硅石1200萬噸;此外,烏海還有白雲岩、鐵礦石、鉛、鋅等資源,蘇裏格氣田的天然氣資源已經引入城市。在烏海市周邊150公裏半徑範圍內還有豐富而大量的天然????、鹼、芒硝、石膏、無煙煤等資源。烏海市的水資源也十分豐富,黃河穿市而過,流經市區105公裏,探明地下水儲量93億立方米,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形成互補係統,可以滿足發展用水需求。 | | 烏海是連接我國西北和華北的重要樞紐,也是“寧陝蒙”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同時還是呼市——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經濟區的延伸地帶。烏海交通發達,京蘭鐵路、109、110國道和北京至拉薩高速公路模貫其間;民航機場已開通烏海——呼市——北京;烏海---西安航綫(周三.周五.周日);烏海----西安----廣州(周一.周二.周四.周六)航綫 | | 改革開放以來,烏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特別是“十五”期間,烏海高載能産業發展迅速,形成了新的資源轉化格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一個經濟上發展迅猛,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的局面,正吸引着八方來客。
烏海的成立始於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煤炭資源又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烏海地區衹有幾傢舊中國時西北軍閥馬鴻逵留下的地方小煤窯。1958年,隨着包蘭鐵路的開通,特別是包鋼創立後對煤炭、煤焦的需求,這裏開始了大規模的煤炭資源開發。
這年10月,為保證包頭鋼鐵公司生産對煤炭的需要,內蒙古黨委和政府要求巴彥淖爾盟和伊剋昭盟集中力量大搞煤炭生産。其時,正值全民總動員“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四面八方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匯集到這裏,黃河西岸,卓子山下出現了亙古未有的建設場面。當時,由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抽調巴盟和包頭礦務局的一大批幹部和技術骨幹來到烏達組成了烏達礦務局,先後動工新建了黃白茨煤礦,蘇海圖煤礦、五虎山煤礦、改造擴建梁傢溝煤礦、教子溝煤礦,1963年至1970年陸續建成投産或局部投産,設計能力年産366萬噸,1975年實産原煤301萬噸。
與此同時,由國傢煤炭部協調,從黑竜江省雞西煤礦等地調配整編的建井處、綜采隊以及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來到了隸屬於伊盟的海勃灣,成立了海勃灣礦務局的前身——卓子山礦務局。1959至1970年陸續新建或改擴建平溝煤礦、舊洞溝煤礦、老石旦煤礦、公務素煤礦、公務素露天煤礦、設計能力277萬噸,1975年實産原煤125萬噸。此外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均為縣級市)還新建或改建紅旗煤礦和摩爾溝煤礦。
與煤炭資源大開發同時進行的其它企業建設項目也在進行之中。1958年10月,由國傢投資建設的西卓子山水泥廠動工興建,1971年10月1日,一、二號窯開始試生産;1958年9月,包剛石灰石基地從山西朔縣洪濤山轉到卓子山礦區卡布其,並於第二年開始建設,年設計生産能力150噸石灰石;1958年伊盟開始對甘德爾鉛礦進行開發。經過“邊找礦、邊生産”“土 法上馬、土洋並舉”的2000 人100多天苦戰,硬是用鎬頭、鐵鍬生産出2780噸鉛砂和70噸鉛礦,並用小土爐煉出粗鉛45噸。1975年生産鉛純金屬383.5噸,鋅純金屬628.09噸;1969年5月,由內蒙古生産建設兵團在海勃灣投資300萬元興建一座小型平板玻璃廠。這就是後來的海晶玻璃集團和藍星玻璃集團的前身。
從1958年開始,烏海地區相繼興建起了海勃灣民用陶瓷廠、海勃灣市磚瓦廠、灰砂磚廠、烏達磚瓦廠、烏達耐火材料廠、海勃灣建陶廠、烏達市水泥廠等一批建材企業。
在煤炭資源深開發和建材企業興建的過程中,1964年,根據中央關於開發三綫建設備戰的指示,自治區决定在海勃灣地區卓子山區建立能生産輕型武器的軍工企業。1965年4月,內蒙古第一、第二、第三軍用機械廠以及配套的工具製造廠、機床大修廠、木件生産廠、鑄鍛廠等企業開始動工興建,7 個軍工企業到1984年,纍计投資4335.5萬元,擁有工程技術人員297人。
當年,伴隨着煤炭資源開發興建的這些企業,成為烏海建市前的工業雛形。也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出現,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管理上的協調,1976年中央和國務院决定,將烏達和海勃灣合併建立烏海市。烏海市的成立對烏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年人口不過20萬的烏達和海勃灣地區,經過建市的以後近30 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座初具規模、工業基礎完備的新興城市。這座40多萬人口的城市,已經形成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型産業。推行市場經濟以後,儘管這裏當年創辦的一批中小型企業先後破産轉型,被甚至兼併或重組改造,但卻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批以資源轉換為重點的載能企業迅速崛起,成為烏海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烏海的工業産值實現130多億元,財政收入突破10 億大關,是建市初期的10 多倍。 | 發展及文化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 在大力推進市場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烏海正以自己獨特的經濟優勢,優惠的配套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着國內外的企業傢前來這裏投資興業。目前,烏達工業園區、海勃灣千裏山工業園區和海南西來峰工業園區,入住的上百傢企業中,有60%以上是外地投資者。這些企業藉助烏海煤電資源充足的能源優勢,生産煤炭深加工産品,為延伸資源産業鏈大膽實踐着。烏海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實現着工業強市的宏偉藍圖。
烏海的文化是伴隨着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城市的建立而發展興盛起來的。因此,與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相比,烏海的文化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和新興的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色彩。
從大文化的範疇審視烏海,這裏最具特點的文化是企業文化。經濟中占絶對比重的工業,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業以及從業者一半以上的企業職工,使得當地的文化構成上,企業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圍繞着企業生産、經營管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企業承包、轉製、兼併、破産、重組形成的企業文化,內容豐富,影響廣泛,特色鮮明,並且逐漸形成不同類型的企業共有的一種企業精神:創業、爭先、奉獻。
烏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建設者源源不斷來到這裏創業安居,給這裏帶來了原居住地的文化和習俗,也帶來了新的觀念。因此,烏海儘管沒有自己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積澱,也沒有自己普遍使用的方言,甚至沒有固有的地域性傳統習俗,但文化融合能力卻非常強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規;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這裏生根開花,任何新觀念都可以在這裏被接受。由此帶來文化上的兼容並蓄,形成了自己沒有地域局限,不受傳統束縛的文化特徵——勇於創新,善於吸收,多元並存。
伴隨着烏海市的成立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新興城市的各種文化開始孕育、發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結合了烏海的地方特點在去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得以發展。而這幾年興起的社區文化、老年文化、群衆性的演唱文化又漸成時尚,並且打着鮮明的烏海烙印。企業文化、移民文化、城市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的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地文化。比如烏海獨樹一幟的書法文化,就是這一特徵的最好體現。
發端於煤礦企業,有着廣泛群衆基礎的書法文化,經過20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已經成為烏海聞名區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一種文化現象,甚至外地人一提起烏海,首先想到的是這裏的書法文化。從未到過烏海的著名作傢張賢亮,對烏海的書法藝術有着很高的評價。目前,烏海擁有10多位中國書法協會會員,100多位內蒙古書協會員,近4000名書法愛好者,這在全國地級城市中也是少見的。
書法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能在烏海這樣一個建市不過30年的城市裏得到普及和提高,决非偶然。她與煤炭企業職工豪放的性格,移民人口文化上的多元融合和創新能力有着密切的關係。除了書法之外,在文學藝術的其它方面,如文學、繪畫、攝影等方面,烏海也自己城市的特點。
始於60年代煤炭資源開發,興盛於改革開放以來的烏海文學事業,有着深厚的群衆基礎。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在他們勤奮工作的同時,也在文學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煤礦工人作傢、教師作傢、領導幹部作傢。他們以詩歌、散文、小說、隨筆等文學形式,嘔歌生活;刻畫人生。他們是建設者,同時也是文學的愛好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喬澍聲的小說、尹君的詩歌、張志升的兒童文學、孫甲的雜文、鄭達的文藝評論風格獨特,噲炙人口,在當地乃至自治區都較有影響,是烏海老一代作傢的代表。而近些年涌現出的文學新人更是成果斐然。其中,青年女作傢包麗英創作的功史長篇小說《縱馬天下——我的祖先成吉思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為烏海的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高度。
與文學創作同樣繁榮的是烏海的繪畫和攝影藝術。這兩個藝術門類愛好者衆多,其中不乏造詣深厚的本地名傢,國畫傢靳文藝、王章一、李福祥、白占榮,油畫傢黨祥、張德育等自成風格,不斷有新作問世。其中,王章一去年夏天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畫展,成為烏海第一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唯一一位烏海籍畫傢。他的作品,風格雋永,富予創新,題材均取自烏海和西北地區。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被稱為最耗費財力的貴族藝術的攝影藝術,近些年在烏海迅速普及。目前,全市有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3人,內蒙攝協15人,烏海攝協40餘人。愛好者估計有1000多人。其中邱志遠、明鋼、金解放、康小林、楊慧遠等人的攝影藝術功力深厚,風格各有所長,攝影協會每年都要舉辦多次展覽。
此外,烏海的傳媒文化近年也有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有日報、晚報、電視報、海勃灣礦工報等四傢平面媒體;有無綫電視和有綫電視臺各一傢,廣播電臺和調頻立體聲廣播各一傢。這些傳媒逐漸引入競爭機製,努力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衆上作文章,成為引領全市輿論導嚮的重要陣地。 | | 烏海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的西南部,東經10637′-107℃05、北緯39℃52′。東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連銀川平原,北近河套沃野。南北長69公裏,東西寬42公裏。全市總面積約2350平方公裏。烏海地區大地構造屬祈連山、呂梁山、賀蘭山山字型脊柱構造的北端以及伊陝盾地北西的邊緣地帶。
物華天寶,地傑人靈。烏海市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有三個世界級的旅遊産品,一是桌子山岩畫群,是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北方遊牧民族的藝術珍品,分佈廣、數量多、內容豐富、風格古樸,在國內外岩畫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學術界稱為“活化石”的國傢級保護植物四合木;三是擁有亞洲之最,長40米、底徑1米的石炭紀硅化木。另外,烏海市還有李華中灘、鬍楊島等黃河中少有的灘島,臨近地區也有許多旅遊景點,著名的賀蘭山自然風景區、西夏王陵、沙湖、成吉思汗陵等。
烏海市發展潛力巨大,開發前景廣阔,已形成“緑洲城市”的雛形。我們將堅持“優勢互補、讓利在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以得天獨厚的資源,快捷高效周到的服務和優惠政策!
黃河流經烏海市105公裏,落差12.5米。為了提高城市品位,做好黃河這篇大文章,將河岸風光引入城市,使黃河成為城市獨具特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綫,給居民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根據烏海市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十五"期間,烏海市將充分利用黃河資源優勢,結合水利樞紐控導工程,把海勃灣區段的110國道至黃河岸邊、南立交橋至北立交橋間面積為6.74平方公裏(水庫淹沒區面積1.42平方公裏)的地段規劃建設成為以生態為主,兼高效農業、旅遊觀光、綜合開發、居住於一體的濱河生態觀光園區。
濱河區規劃了6個功能區:1、濱河旅遊觀光區:規劃用地面積75.52公頃,以濱河大道兩側30米範圍內為重點建設,加強緑化、美化,點綴各具特色的休閑遊憩小品,以體現地方文化和風土人情,結合岸綫地勢地貌和河堤水庫的建設,以親水平臺、大漠雕塑、硬質鋪地、建築小品、主體景觀的相互穿插構築黃河岸區五大空間景觀。2、綜合旅遊開發區:規劃用地面積 26.21 公頃,主要在濱河路東側30米寬緑化帶以外,規劃了100米寬的以賓館、休閑俱樂部、餐飲業、文化館、展覽館、度假村等,以低層、高層錯落有緻,色彩鮮明的建築群組成的開發帶。3、別墅區:規劃用地面積3.2公頃,以1--2層田園別墅建築風格為主,建築密度控製在27%,容積率控製在0.54。4、行政辦公區:規劃用地面積7. 98公頃,以莊重嚴肅,色彩和風格代表烏海形象的多層、低層建築為主,建築密度不超過40%,容積率控製在1.2。5、居住用地:規劃用地面積47.83公頃,主要安置回遷戶,生態、農業管理人員為主的低層建築。6、高效農業園區:規劃用地面積180公頃,在區內佈置特色蔬菜(番茄)、水果(葡萄)、高效農作物及該市的特色天水樹種和瀕危植物,形成林木、葡萄、蔬菜等高效觀光農業。
濱河區道路規劃采用三級道路網,斷面形式采用一幅路和四幅路,並規劃了能停放50輛車位的3處停車場,同時對水庫庫區和1080米水位淹沒綫區提出了指導建議。
為了迎接2004年自治區在該市召開的"兩個文明"現場會,烏海市委將2003年確定為城市建設年,舉全市之力,更大規模地開展城市建設。要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建設為重點,以舊城改造為中心,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使城市擴容提高,用1年半的時間使3個城區的整體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在全面推動舊城區改造的同時,今年要開工建設濱河路和濱河區世紀廣場,為濱河區規劃的全面實施奠定基礎。同時該市各族人民群衆熱忱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社會各界同仁前來濱河區考察調研投資建設,共建美好傢園。 | | 烏海市 | | 旅遊 | 內蒙古自治區 | 內蒙古 | 峽𠔌 | 鄂托剋旗 | 工業 | 煤礦 | 老石旦 | 交通 | 運輸 | 汽車站 | 烏海信息 | 烏海生活 | |
| | 鬍楊島 | 黃河灘島 | 桌子山岩畫 | 甘德爾山奇峽𠔌(一綫天) | 桌子山岩畫之召燒溝岩畫 | 桌子山岩畫之蘇白音後溝岩畫 | 桌子山岩畫之蘇白音溝岩畫 | 桌子山岩畫之雀兒溝岩畫 | 桌子山岩畫之毛爾溝岩畫 | 桌子山岩畫之苦菜溝岩畫 | 烏海市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