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附城鎮位於廣東省海豐縣西南郊平原地帶,北倚大雲嶺山脈,南頻三江出海處。全鎮方圓48.1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7萬畝,全鎮轄14個村委會、4個居委會,115個自然村,常住人口5.1多萬人。廣(州)汕(頭)公路、324國道復綫、海(城)(汕)尾公路、海(城)聯(安)路等公路穿境而過,海陸交通方便,水量豐沛,土地肥沃,發展農業生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
近年來,附城鎮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緊緊圍繞“農業增産、農民增收”這個目標,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嚮,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發展“菜籃子”工程為主體,全面發展城郊型經濟戰略,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突破了單一的純農糧結構,糧經比例4.5:5.5,引導群衆大力興辦商品生産基地,逐步建立起以榮山村為竜頭,榮港、南湖、聯河、城南、聯西、新南、笏口等村全面發展的蔬菜生産基地。目前,該鎮全年復種蔬菜面積為4.8萬畝,商品率為90%以上。2002年,全鎮蔬菜創值3.5億元,占全鎮農業産值的78.4%。
同時,為提高蔬菜生産經營效益,該鎮以“科技驅動,竜頭帶動,市場牽動”為發展思路,着重抓好了農業基礎建設,大力提高農業生産條件,為農業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抓科技對農業貢獻率,加強科技指導培訓,大力推廣良種良法,有效地推動了蔬菜生産上檔次,上效益;抓竜頭企業的管理和指導,擴大生産規模和生産效益;抓市場流通,加強市場管理,積極組建農産品購銷隊伍,擴大流通網絡,促進産品流通;抓蔬菜産品加工業,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使全鎮蔬菜生産走上基地化、集約化、規模化、商品化生産軌道。 |
|
附城鎮位於豐順縣縣城東北郊,屬山區和保丘陵地,氣候宜人,風景秀麗,有黎峰庵、文廟、民族英雄徐名鴻故居等旅遊景點也是著名僑鄉。附城鎮共轄15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41500多人。全鎮總面積為78萬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7500畝。2004年10月,豐順縣撤銷5個鎮:其中附城、東聯兩鎮並入湯坑鎮。
湯坑鎮轄區面積233.23平方公裏,下轄9個社區居委和32個村委會,全鎮有41859戶、136170人。2002年,湯坑鎮被省科技廳評為電聲專業鎮,被建設廳列為省中心鎮之一;2004年9月28日,省科技廳和建設廳批準我們湯坑鎮為“廣東省城鎮化技術集成應用示範試點單位”;2003年被省科技廳備案成立“湯坑生産力促進中心”,被省信息産業廳批準為“省山區信息化建設試點鎮”;2005年被省科學技術廳批準為“省城鎮化技術集成應用試點鎮”;被省經貿委批準列為全省十個産業集群鎮之一;2007年批準成為第一批“省部産學研示范镇”。 |
|
附城鎮是全國文明鎮,也是廣東省電子專業鎮和省電子配件特色産業基地。該鎮位於羅定市北部,南邊緊靠羅城鎮,東西面與雙東、榃濱鎮為鄰,北部同廣西岑溪市筋竹鎮、鬱南縣交界。全鎮總面積192.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331畝,林地面積215264畝,下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鎮城區面積4.2平方公裏,有主要街道16條,硬底化道路8公裏,戶籍人口5.5萬人,外來人口2.5萬人。2007年,附城鎮實現地方生産總值9.1億元,工農業總産值達31.3億元,完成稅收收2068萬元(未含雅達稅收部分6230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4642元。2007年分別獲得省“三級聯創”活動“五個好”鎮黨委、省紀檢監察先進集體、雲浮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鎮內建有年供水能力300萬噸、供水管網總長25公裏的自來水廠1間;綜合市場1個;商業步行街1條,11萬伏變電站1座。鎮內有完全中學、初級中學各1所,幼兒園1所,完全小學22所。文化、娛樂、衛生、環衛設施一應俱全。
鎮內電子産業是該鎮的傳統支柱産業,雅達電子(羅定)有限公司於1998年在該鎮設立雅達電子工業園,現成為該鎮電子産業的竜頭企業,該園區占地300畝,總投資3.7億元,主要生産手提電話充電器、手提電腦充電器、復印機及打印機零部件等,手提電話充電器産量占全球的30%以上,是全球最大手機充電器生産基地之一,2007年擁有員工1.3萬人,産值達23.5億元人民幣,創造稅收(含關稅)6230萬元。附城鎮還以優良營商和投資環境,以及完善的服務體係,使雅達公司、昌煜註塑廠以及欣煌電子等企業紛紛增資擴産,2007年增資總額達7000萬元,進一步壯大了鎮域經濟。
為加大産業升級的力度,2007年該鎮引進了廣州新恆光能源有限公司,規劃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等高新科技項目,主要生産非晶硅與微晶硅薄膜雙節疊層太陽能光伏電池,該項目規劃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以上,年産太陽能光伏電池300MW。第一期規劃年産60MW太能陽光伏電池,預算投資12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38500平方米,預計年産值1.8億美元。
附城鎮有肉桂10萬畝,用材林8.8萬畝,水果1.8萬畝,八角1.5萬畝,黃欖5000畝。年産桂皮186噸,水果5500噸,桂油80噸,木材3150立方米,鬆脂1600噸,八角89噸,茴油24噸,黃欖250噸,木薯幹片6000噸。還有大量黑欖、李子等雜果。此外,還有花崗岩、高嶺土等礦産資源。
鎮區內交通方便,與羅城鎮僅一河之隔,以三座大橋接通,國道324綫(羅梅公路)穿越鎮區中心,德朱公路從東面經過,並在此交匯,規劃興建的羅岑鐵路和羅岑高速公路從鎮區北部經過。鎮區內有2條公共汽車綫路通市區,距羅定市火車站3公裏。 |
|
附城鎮 代碼:441621101 位於紫金縣東北部。2004年,撤銷朗坑村並入藍坑村。全鎮轄11個行政村(城西、林田、藍坑、中洞、中埔、衙前、水澄、黃花、橫徑、上莊、新莊),89個自然村;白溪水庫管理處轄白溪村委會,6個自然村。全鎮總面積230.9平方千米(含白溪42.5平方千米)。總人口39670人(戶數、人口含白溪)。 |
|
附城鄉位於縣境東北部,東接紫城鎮、烏石、中壩,西連黃塘、青溪,南鄰瓦溪,北與河源縣交界。鄉政府駐地紫城鎮秋江路53號。
鄉境明代屬古名都林田、黃花社及寬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清代屬古名都黃花樟村社、林田社、溫子口社一部分及寬得都埔尾社一部分。民國18年(1929年)屬附城區,民國26年分屬第一區黃花、樟村、林田鄉,民國30年起至建國初為兩儀鄉。1952年屬第一區,1957年分屬林田、黃花鄉,1958年10月成立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設林田、黃花、烏石、士貴公社,1963年機構調整,林田、黃花合併為附城公社,1964年8月析置城鎮公社,1983年9月改稱附城區,1987年4月改為附城鄉。
地勢北高南低,西、北、東三面高山連綿,東北上莊村雞母山為最高峰,海拔1076米。秋香江自東嚮西流經境內,黃花水嚮北流入河源市郊區康禾。礦産、水力和林木資源豐富。境內有縣屬散灘梯級電站,裝機容量5000餘千瓦,年發電量占全縣三分之一。水澄鎢礦,橫徑、散灘螢礦,上樟輝長岩,儲量多,部分已開採。
全鄉經濟以農業為主。有水田1.9萬畝。1988年,水稻播種面積3.4萬畝,總産0.92萬噸;各類水果面積0.88萬畝,總産470噸。東江名茶──黃花細葉緑茶種植面積0.23萬畝,茶葉暢銷縣內外。此外,全縣最早興辦的城西新華村柑桔場、藍坑冷水坑荔枝以及分佈在中洞上格村等地的由鄉村集資營造的萬畝杉木林,聞名全縣。
工業方面,建國前有小鍋廠10餘間,産品銷往外地。至1988年,境內縣辦有繅絲廠、水泥廠,鄉辦有農修廠、鑄造廠、螢礦場等企業,其中螢礦石年産2000噸。商業有國營、集體商業服務網點32個,與縣城連為一體。惠水、紫河、紫白等公路在境內通過。
文教衛事業,至1988年,有初中2所,小學13所,在校中學生700餘人,小學生3700餘人,教職工230餘人。設有鄉文化站、廣播站和衛生院。新樟紙馬隊,源於明末清初,為本縣最早紙馬隊之一,曾作為縣代表隊參加1954年粵東專區首屆民間文藝匯演。
名勝古跡有林田村北宋古墓、清末建築的水澄南沐陽“紫霞洞”道教遺址及有古廟、岩洞、石刻等風景奇特的雞公嶂。 |
|
- : Fucheng Town
|
|
附城 |
|
臺山市附城鎮雅時服裝廠 | 康樂縣附城鎮農技農經服務工作站 | 康樂縣附城鎮綜合布料門市部 | 臺山市附城鎮興輝皮革製衣廠 | 康樂縣附城鎮綜合鑌鐵修理組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康樂縣公司附城鎮新治街營業廳 | 康樂縣附城鎮綜閤門市部鑌鐵門市部 | 康樂縣附城鎮綜合機電門市部 | 康樂縣附城鎮綜合百貨門市部 | |
|
|
城西村 | 上莊村 | 黃花村 | 新莊村 | 林田村 | 藍坑村 | 中洞村 | 中埔村 | 衙前村 | 水澄村 | 橫徑村 | 白溪水庫管理處白溪村 | 朗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