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廣東 >河源 >紫金縣 > 藍塘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藍塘簡介
  藍塘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西南部。東鄰九和,西連鳳安、上義,南臨惠東縣,北毗青溪、義容。鎮政府駐地藍塘圩,東北距縣城46公裏。
  藍塘原名蘭塘,相傳因東市場池塘邊有一棵蘭樹而得名。後人將“蘭”字讀寫成“藍”字相沿至今。明代分屬古名都上石、下石社。清代分屬古名都鳳凰崗約、上石社、竜頭約、下石社。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民國34年屬竜鳳鎮。建國初屬第二區、第六區,1957年12月分屬藍塘、石城鄉,1958年10月成立藍塘公社,1961年4月分設鳳安、石城、藍塘3個公社,1963年3月石城公社並入藍塘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設藍塘鎮
  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連錦,中西部丘陵與小盆地錯落分佈。東南部竜渡村亞婆髻為最高峰,海拔923米。秋香江流經境內流嚮東江,支流有青溪河、業坑河、和竜河、茜坑河、南山河。北回歸綫從北部半徑村邊緣經過。主要資源有木、竹、鬆脂、水果及鐵、鎢、水晶、葉臘石等礦産。其中葉臘石正在開採外銷。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299.8平方公裏。下轄26個村和一個居委會(2004年12月經縣批準,撤銷業坑村並入雙興村、撤銷黃沙村並入河塘村,全鎮行政村由28個撤並為26個),有13,369戶,總人口65,008人,有耕地面積43,930畝,山地面積34萬畝。2004年,藍塘鎮委、鎮政府提出“以爭創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為動力,以工業強鎮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加快群衆奔康致富為目的,力爭辦成10件實事”的工作目標任務,帶領全鎮幹部群衆團结拼搏,求真務實,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7.06億元,比增0.6%;其中工業總産值4.83億元(廣東立國製藥有限公司3.04億元);本級財政收入513.6萬元,比增38%,機動財力175萬元;各項稅收收入1,245.1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163元,比增5.3%。
  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全年水稻播種面積55,908畝,總産16,629噸,雜優種植面積95%以上。年內引進南油公司3,600萬元完成3萬多畝速生豐産桉的造林備耕工程。自然村萬山段國傢級農業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項目完成,總投資4,000多萬元;馬耳坪、坑尾塘2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南坑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樟屋陂水利工程已開工;建聯村源興菜場、留塘村蜜棗基地開工建設,以及元吉村春甜桔場、益農豬場、金農果苗公司等農業竜頭企業穩步發展,加快了全鎮現代農業發展步伐。2004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産值2.23億元,比上年增長0.9%。
  招商引資
   2004年全鎮合同利用外資1.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100多萬元。其中深圳鬆柏公司投資4,000萬元,在原藍塘糧倉興建恆鑫花園酒店,計劃建築13層,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香港蘭陵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4,650萬元,興建生物質熱燃氣電廠;惠州南油林業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興建南油林業加工廠;源興無公害蔬菜基地、亞洲(河源)木業創建造林工程等已開工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
  2004年,完成通留塘、茜坑、和睦、坣雅、雙興(雙興竜舟至九和竜卜)等5個行政村公路水泥硬底化改造,共長28.4公裏,總投資650萬元,除省、市、縣扶持外,群衆自籌資金200萬元。全鎮固定電話用戶9,200戶,小靈通用戶700戶,寬帶網用戶150戶,移動用戶3,900戶,聯通用戶3,700戶。由供電部門投資5,000多萬元的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基本完成。全鎮水電裝機容量1,975千瓦,全年發電量239.6萬千瓦時。圩鎮建設編製了藍塘鎮發展總體規劃並已送審;藍塘圩鎮自來水供水工程奠基;藍塘大道緑化、亮化工程及沿江路下圩至藍塘橋地段整治工程完成;銜接新老區的新圍街道水泥路面完成鋪設;藍塘公路養護中心、藍塘工商所辦公樓建成使用。
  財稅金融
   2004年全鎮本級財政收入513.6萬元,機動財力175萬元,完成國稅入庫926.8萬元,地稅入庫222.3萬元。地稅比上年增收110.9萬元,增長99.5%。全鎮有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425戶,實現個體工商稅收210.5萬元,占工商稅收的89%;收入工商“兩費”69萬多元,比上年增收14萬多元。鎮內金融機構有縣農行藍塘營業所、藍塘農村信用合作社及藍塘郵政儲蓄所等3間,全年實現存款餘額1.4億元,貸款餘額5,37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2.6%、28.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總額6,78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和8%。
  精神文明 社會事業
   認真開展形式多樣的群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後舉辦迎春文藝晚會、“夕陽紅”文藝演出、元旦籃球賽等群衆文體活動。2004年,藍塘鎮被市、縣評為文明鎮,坣雅村被市評為文明村,全鎮有18個村被縣評為文明村、2個單位評為文明單位、2個單位評為文明窗口、141戶評為文明戶。
  科技
   鎮外商獨資企業廣東立國製藥廠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優秀科技企業,竜塘公司、金農公司、益農豬場被省科技廳評為優秀民營科技企業,藍塘鎮科技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鎮。
  教育
   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全鎮有小學29所、262班,小學生7,640人,教職工339人,一年級學生鞏固率99.5%。年內新建坣雅、碧山小學教學樓已交付使用,總投資130多萬元。育新中學有學生1,130人,2004年考入紫中69人,名列全縣面上中學第一。藍塘三中有18個班、學生960人、教職工60人。藍塘中學以舊房拆建為突破口,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全校有30個班,學生1,700人,教職工108人。2004年高考,考入省大專綫以上102人,其中本科4人。
  文化廣播電視
   年底縣至鎮有綫電視光纖聯網和電視會議網絡開通;文化遺址藍中元峰塔正在修復。
  醫療衛生 2004年藍塘中心衛生院醫療設備逐步完善,醫療水平提高。全鎮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9,524人。
  社會事務
   藍塘鎮社會事務辦公室被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先進婚姻登記機關。殯葬火化率82.4%。
  武裝
   完成兵員徵集任務29人,被縣評為徵兵工作全優單位。
  計劃生育
   落實重心下移到村責任,全鎮計劃生育率達到87.91%,出生率10.82‰,自然增長率6.62‰。
  基層黨組織建設
   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全年新發展黨員61名;加強村級支部建設,調整充實村支委班子7人。12月,全鎮推行鎮代理農村會計制度;全年新建河塘、黃沙、竜渡、白沙、大村等5個村辦公樓,總建築面積724平方米,總投資33.7萬元;基本解决無村址辦公問題;穩妥撤並業坑、黃沙2個行政村;塘田、布心、雙興等3個村村級集體經濟實現3萬元。
  民主法製建設
   民主法製建設加強,村務公開工作紮實推進,基層民主擴大;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重視做好信訪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存在問題 1、鎮經濟底子薄,機動財力弱;2、維護穩定任務艱巨,各種糾紛和矛盾及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 3、鎮村兩級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No. 2
  藍塘鎮 代碼:441621105 
  位於紫金縣西南部。2004年12月,撤銷業坑村並入雙興村、撤銷黃沙村並入河塘村。全鎮轄26個村(塘田、和睦、竜渡、河塘、白沙、告坑、加園、元吉、雙興、半徑、漢塘、市北、羅塘、留塘、砂塘、自然、百羅、石城、建聯、南山、大村、布心、坣雅、茜坑、業坑、藍塘、長塘)和1個居委會(藍塘),227個自然村。總面積299.8平方千米;總人口65008人。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藍塘鎮位於縣境西南部,東鄰九和,西連鳳安、上義,南臨惠東縣,北毗青溪、義容。鎮政府駐地藍塘圩,東北距縣城46公裏。
  藍塘原名蘭塘,相傳因東市場池塘邊有一棵蘭樹而得名。後人將“蘭”字讀寫成“藍”字相沿至今。明代分屬古名都上石、下石社。清代分屬古名都鳳凰崗約、上石社、竜頭約、下石社。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一區,民國34年屬竜鳳鎮。建國初屬第二區、第六區,1957年12月分屬藍塘、石城鄉,1958年10月成立藍塘公社,1961年4月分設鳳安、石城、藍塘3個公社,1963年3月石城公社並入藍塘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設藍塘鎮
  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群山連錦,中西部丘陵與小盆地錯落分佈。東南部竜渡村亞婆髻為最高峰,海拔923米。秋香江流經境內流嚮東江,支流有青溪河、業坑河、和竜河、茜坑河、南山河。北回歸綫從北部半徑村邊緣經過。主要資源有木、竹、鬆脂、水果及鐵、鎢、水晶、葉臘石等礦産。其中葉臘石正在開採外銷。
  經濟以農業為主,是本縣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産地之一。1988年,有水田3.71萬畝,水稻播種面積6.41萬畝,總産1.6萬噸;小麥7700畝,總産970噸;甘蔗1100畝,總産4100噸;花生7100畝,總産716噸;大豆2100畝,總産145噸;各類水果面積4100畝,總産370噸。藍塘豬是全國優良豬種之一,1966年在全縣率先建立種豬繁育場,80年代起每年有四五萬頭雜交豬苗及30餘萬衹三黃鬍須雞銷往省內外及香港市場。
  工業方面,建國前,有榨糖、榨油、製革、釀酒、五金修理等手工作坊。至1988年,有鬆香、農械、鑄造、服裝、塑料、食品、竹器加工等國營、集體工業企業21個,“三來一補”針織廠1個,個體工業38戶,鎮村工業總産值占全縣第二位。其中竹器加工遍及全鎮。年竹器加工産值500萬元以上,成為全省竹製品出口的基地之一;年産竹殼茶720萬支,銷往全國各地及港澳市場。
  交通方面,惠水公路貫穿其中,民國時率先建立運輸公司,至1988年,闢有鄉道或機耕道100多公裏,秋香江境內段可通行竹木排或小木船至東江。
  藍塘圩為縣四大圩場之一,建國前已有大小店鋪100餘間,市場2個。建國後,圩鎮規模擴大。至1988年,全鎮設有國營、集體商業單位25個,個體商戶421戶,年集市貿易額1500餘萬元。圩鎮用水實現自來水化。
  文化事業發展較早,至1988年,有完中1所,初中2所,小學29所,在校中學生2300餘人,小學生8200餘人,教職工420餘人。設有鎮文化站、影劇院、中心衛生院、廣播站、電視差轉臺、體育場等。文化古跡有明代石城遺址。
英文解釋
  1. :  Lantang Town
近義詞
藍塘
分類詳情
張開雙興村張開長塘村自然村白沙村石城村
南山村塘田村和睦村竜渡村河塘村
告坑村加園村元吉村半徑村漢塘村
市北村羅塘村留塘村砂塘村百羅村
建聯村布心村坣雅村茜坑村業坑村
藍塘村黃沙村大村村博雅村藍塘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