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廣東 >河源 > 連平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ianping County
  連平縣位於廣東省北部,新豐江上遊,北緯24°06′至24°36′,東經114°14′至114°56′。東與和平縣接壤,南與河源市郊區、新豐縣相連,西與翁源縣毗鄰,北與江西省的竜南、全南縣交界。距離廣州市 217 千米、河源市107千米。縣境東西長72.4千米,南北寬55.6千米。總面積2365平方千米。總人口37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元善鎮,郵編:517100。代碼:441623。區號:0762。拼音:Lianping Xian。
基本概況
  連平縣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江西省全南、竜南縣相鄰,是105國道入粵第一縣。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連平州,轄和平、河源兩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為縣,1988年1月撤銷惠陽地區,成立河源市,連平改屬河源市管轄。轄13個鎮,159個村委會,16個居民委員會,縣政府駐元善鎮。全縣總面積2365平方公裏,總人口38萬。
  連平資源豐富,素有粵北“有色金屬之鄉”之稱。已探明的礦床23個,礦點52個,主要礦産有鐵、鉛、鎢、錫、鋅、銅、金、鈦、煤等30多種。儲藏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廣東大頂鐵礦,居華南地區首位的有鋸板坑鎢礦。連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宜種農作物、發展畜牧業。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屬國傢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金雕、黃腹角雉、黑鹿、雲豹等8種;屬國傢二級保護的有白鷳、原雞、穿山甲、水鹿等18種;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三尖杉、粉背蘭、赤樟、古榕及其他野生植物共380多種;有林面積18.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6.8%,是國傢定點速生豐産林基地縣、廣東省重點用材林基地縣和廣東省首批緑化達標縣之一。電力資源充沛,藴藏量15.35萬千瓦,可開發量11.2萬千瓦。土特産有火蒜、香菇、木耳、蜂蜜、茶葉、毛竹、水蜜桃等。
  連平風光旖旎,景色秀麗。“連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竜潭噴雨”、“戈羅聳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觀令人陶醉。“聖跡蒼岩”、“上洋溶洞”、“觀音坐蓮”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內莞風光”、“陂頭小桂林”等景觀令人留連忘返。內莞聖跡蒼岩景區已初具規模,溶洞分為三層,其中旱洞兩層,洞頂通天,水洞一層,景觀奇特,在粵北山區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連平擁有“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質”,是“廣東省生態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九連山精米、九連山泉水、優質草莓、水蜜桃、無公害蔬菜等一批緑色食品、有機食品已成為連平縣獨特的生態品牌。
  連平交通便利,國道105綫縱貫南北,省道官燈綫橫穿東西,粵贛高速公路於2005年底通車,汕昆高速公路測繪工作正在順利進行,廣贛高速公路已確定從連平經過,連平境內將形成兩縱一橫的高速公路網,融入珠三角兩小時經濟圈。連平基礎設施完善,工業發展平臺優質,擁有“一園兩邨”,是一塊投資興業的新興熱土。
  連平是一個迅猛發展的後發地區。2004年,全縣經濟綜合增長率達84.21%,排名全省67個山區縣(市)第一。2005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綜合增長居於全省前列。
  連平縣在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文明縣城”之後,2009年又榮膺首批“全國文明縣城”, 成為廣東省僅有的兩個國傢級文明縣城之一。
經濟概況
  農業經濟
  近年來,連平縣委縣政府致力於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大力扶持農業産業化經營,製定了一係列農業投資優惠政策,有效地優化了農業生産格局,水果生産和加工成為連平的一大重要産業。全縣水果種植面積近17萬畝,年産水果1.19萬噸。蔬菜發展迅速,年産蔬菜6萬多噸。蜜桃、花生、火蒜、優質米等農産品暢銷珠三角地區,新開發的連溪高山茶供不應求。2004年,全縣農業實現總産值62571萬元。
  畜牧水産
  畜牧水産業是連平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1999年初,連平縣開始發展生豬品種改良項目,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0年6月,連平縣人工孵化優質魚——河鰹獲得成功,並通過專傢鑒定,種苗供不應求。同年10月,第一頭通過人工授精技術的“南德文”與本地黃牛雜交肉牛也呱呱落地。2001年連平縣與廣州英吉利公司簽訂了首批訂單農業項目,引進珍禽澳洲駝鳥鴯鶓在連平縣養殖,經濟效益顯著,深受群衆歡迎。還有其他名、優、特、新品種如歐洲鰻、淡水白鯧、三角魴、藍孔雀、溫氏雞等均已在連平縣落戶。
  工業經濟
  連平充分利用豐富的礦産資源、水力資源、生態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資源型加工企業。2004年,工業實現總産值277814萬元。投入3000萬元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忠信工業邨已落戶企業10傢,石竜民營工業邨落戶企業4傢。引進項目49宗,實際利用資金4181萬美元。民營經濟發展上新臺階,民營企業發展到167傢,個體工商戶4681戶。
行政區劃
  連平縣行政區劃圖連平縣轄13個鎮:元善鎮、上坪鎮、內莞鎮、陂頭鎮、溪山鎮、隆街鎮、田源鎮、油溪鎮、忠信鎮、高莞鎮、大湖鎮、三角鎮、綉緞鎮。共有159個村委會、16個居委會。
  元善鎮 面積:約320平方千米 人口:約6.5萬人 郵編:517100 代碼:441623100 
  位於縣境中部,東鄰忠信,南依溪山,西靠陂頭,北接上坪。轄5個社區、16個村:城東社區、城南社區、城西社區、城北社區、南湖社區、醒獅、前鋒、警雄、東河、石竜、鄧村、大埠、坳肚、江面、留潭、新竜、東聯、鶴湖、密溪、增壩、河壩。
  鎮建製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嚮為州治、縣治所在地。首任知州牟應受,字子鹹,又名元善。他任職期間“清文巢田,興學設兵,測壤定賦,百務畢興,嚴明慈惠,循良著績”,深得百姓愛戴,後卒於任上。為紀念其功績,特於城北建一“牟爺祠”,並將州治所在地改稱"元善鎮"。1966年5月改稱紅陽鎮,1982年6月復名元善鎮,1987年3月惠化區與元善鎮合併為元善鎮。
  上坪鎮 人口:31461人 郵編:517121 代碼:441623101 
  位於連平縣最北部,東鄰和平縣,北毗江西竜南縣,西以黃牛石主峰為界與江西省全南縣接壤,南連本縣內莞、元善兩鎮,轄16個村,分別是小水、中村、古坑、旗石、新鎮、東南、東陽、惠西、西坪、下樓、布聯、新田、新陂、下洞、石陂、三洞,1個居民委員會。
  上坪鎮原屬和平縣惠化圖,明崇禎七年( 1634 )隸屬連平州,建國時期稱惠北鄉,1959年成立上坪公社,1983年改為上坪區,1987年易名上坪鎮。
  內莞鎮 面積:231.5平方千米 人口:1.8萬人(2005年) 郵編:517125 代碼:441623102 
  位於連平縣東北部,東鄰和平縣,南與油溪鎮、高莞鎮相接,西北毗鄰元善鎮、上坪鎮。2005年,轄11個村,分別是橫水、莞中、大陂、塘興、藍州、小洞、顯村、蕉坪、桃坪、大水、高湖。
  其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內莞公社,1983年改為內莞區,1987年撤區建鄉,1993年改為內莞鎮,2003年9月原九連鎮並入內莞鎮。
  陂頭鎮 面積:315.8平方千米 人口:3.2萬人 郵編:517155 代碼:441623104 
  位於連平縣西部,距縣城42千米,西與翁源縣交界,南與新豐縣接壤,北與江西全南縣毗鄰。轄17個村,分別是資溪、夏田、陂頭、連光、連星、金中、官嶺、李坑、牛嶺、臘溪、三水、分水、貴塘、蒲田、大華、花山、塘田,1個居民委員會。
  溪山鎮 面積:146.3平方千米 人口:15813人(2003年) 郵編:517153 代碼:441623105 
  位於縣境西南部。2003年,轄9個村,分別是百高、溪西、馬洞、東水、東羅、軟坑、豐盤、茶山、岐山。
  隆街鎮 面積:272.2平方千米 人口: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萬人) 郵編:517149 代碼:441623107 
  位於縣境南部,東鄰田源鎮,南依新豐縣馬頭鎮,西連翁源縣,西北靠陂頭鎮,北距縣城25千米,地處連平河下遊。轄20個村,分別是百叟、沐河、竜埔、岑告、隆東、隆興、隆河、鎮南、立新、 古石、貴嶺、東坑、東埔、三坑、 梅洞、 長沙、 沙心、 雙頭、沙圳、徑頭,1個居民委員會。
  鎮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明清至民國初期稱長吉圖,1918年(民國7年)改為長吉(三區)。建國初期長吉區易名隆街,1958年改為隆街公社,1983年夏稱隆街區,1987年3月改為隆街鎮,2003年7月撤崧嶺鎮並入隆街鎮。
  田源鎮 面積:163.9平方千米 郵編:517147 代碼:441623108 
  位於連平縣東南部,東接河源市郊區,南連新豐縣,西鄰隆街鎮,北與溪山鎮、元善鎮接壤。轄8個村,分別是長翠、田西、田東、新河、永吉、水西、肖屋、金樹。鎮政府駐田東村,距連平縣城27千米。
  油溪鎮 面積:300平方千米 郵編:517145 代碼:441623109 
  位於縣境東部。2003年,全鎮轄19個村,有人口33914人。轄19個村,分別是小溪、上鎮、油東、長潭、九潭、長豐、新溪、官橋、金竜、大塘、彭田、富樂、大東、下陽、溪南、興中、石背、茶新、茶塘,1個居民委員會。
  忠信鎮 面積:151平方千米 人口: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萬人) 郵編:517139 代碼:441623110 
  轄5個社區、12個行政村:老街社區、黃嶺社區、官陂社區、徑口社區、慄園社區、大坪、麯塘、黃花、東升、水唇、大陂、上坣、司前、西湖、新下、柘陂、徑口、中洞。城鎮建成區面積4.8平方千米,鎮區人口3.5萬人。
  高莞鎮 面積:62.5平方千米 人口:2.4萬人 郵編:517132 代碼:441623111 
  位於連平縣東南部,東北與和平縣青州鎮接壤,西北與原九連鎮相連,西南靠油溪鎮,南與忠信鎮相連。轄10個村,分別是二聯、徐村、丁村、高村、太平、中平、河西、西南、高陂、右坑。
  大湖鎮 面積:79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2.1萬人 郵編:517134 代碼:441623113 
  位於連平縣東南部,北鄰綉緞、東接東源、西依忠信、南與三角鎮接壤。轄8個村,分別是盤石、湖東、湖西、五禾、油村、羅經、活水、下礤,1個居民委員會。
  境內有一個久旱不幹的湖(天井湖),周圍土地平坦開闊,因而得名。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就有人居住。
  三角鎮 面積:44.6平方千米 人口:1.4萬人(2003年?) 郵編:517134 代碼:441623114 
  於1995年籌建成立。位於連平縣境內東南部,東鄰大湖鎮,南接河源市郊區黃沙鎮,西依忠信鎮。轄9個村,分別是白石、石馬、石源、塘背、桐崗、嚮陽、新村、新民、陽江。
  綉緞鎮 面積:78.7平方千米 人口:1.4萬人 郵編:517136 代碼:441623115 
  位於連平縣境東南部,地處連平、和平、東源三縣交界處。轄10個村,分別是沙徑、梅花、坳頭、紅星、金溪、民主、塔嶺、尚嶺、建民、新建,1個居民委員會。
歷史沿革
连平县 历史沿革
  據《今縣釋名》:“東北有九連山,環通九縣,故名九連。明隆慶以後,渠賊陳闊口巢五虎等,盤踞其間,官軍討之,纍年始平,崇禎六年置縣,以九連剋平為名。”
  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連平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連平屬南海郡,為竜川縣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連平屬南越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國時期, 連平屬南海郡竜川縣、桂陽郡湞陽縣地。東晉時期,連平屬東官縣。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連平先後分屬河源縣、湞陽縣、竜川縣、循州、翁源縣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禎六年(1518~1633),連平分屬河源、翁源、長寧(新豐)、和平縣地。
  明崇禎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縣之惠化圖、河源縣之忠信圖、長寧(新豐)縣之長吉圖,韶州府翁源縣之東桃、銀梅兩鋪(後稱銀梅圖),置連平州。州治設在元善鎮,轄和平、河源兩縣,屬惠州府。清代,連平仍設州治,但不再轄河源、和平兩縣(清代散州無屬縣,俗稱“獨腳州”),依舊隸屬惠州府。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連平改州為縣,屬惠州府。
  民國3年6月,省、縣之間設道製,連平屬潮循道。民國14年,省、縣之間設行政區,連平屬東江行政區。民國25年9月,廣東省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連平屬第六區(區址:韶關)。民國36年,連平改屬第七區(區址:興寧)。
  1949年(民國38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成立。6月25日,縣人民政府遷至元善鎮。連平屬東江專區(地址:惠州)。1952年,改粵北行政區(區址:韶關)。1956年,改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連平、和平兩縣合併,仍稱連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60年,連平縣委、縣人委機關遷往和平陽明鎮辦公,連平縣改稱和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62年6月,原劃給新豐、和平兩縣的社(鎮)重歸連平,恢復連平縣建製,仍屬韶關專區,縣人委設在元善鎮。1963年6月,改屬惠陽專區轄。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連平改屬河源市轄。
  明崇禎七年(1634),始建連平州。當時,連平州轄河源、和平兩縣,隸屬惠州府。州直轄區實行圖、甲製。設4圖,轄40甲。分別是惠化圖,忠信圖,長吉圖,銀梅圖。
  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連平改州為縣。全縣仍設4圖:惠化圖、銀梅圖、長吉圖、忠信圖。
  民國7年(1918),改圖為區,全縣設4區:惠化區(一區)、銀梅區(二區)、長吉區(三區)、忠信區(四區),區以下設鄉。民國15年至17年,連平轄5個區:惠化(一區)、上坪(二區)、長吉(三區)、忠信(四區)、銀梅(五區)。
  1949年10月,全縣設置4個區:惠化區、忠信區、隆街區、陂頭區,區以下設2鎮23鄉185村。1952年4月下旬,增設大湖區,從忠信區分出,全縣共設置五個區。
  1957年12月,連平撤銷區設置,全縣改設為17個鄉(鎮)。1958年10月,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製,全縣17個鄉鎮合併成為惠化、忠信、大湖、隆街、陂頭5個人民公社,同年12月,從忠信公社析出石背公社。1959年11月,陂頭公社(包括貴東)劃給翁源縣管轄。同年12月,從惠化公社劃出上坪公社。
  1960年2月,從大湖公社析出蓮塘公社(農場)。同年4月,石背公社劃歸忠信公社管轄,石背公社撤銷;隆街公社劃給新豐縣管轄。同年7月,惠化公社、上坪公社劃給新豐縣管轄。
  1961年9月,設置三角公社(從大湖公社劃出)。同年11月,增設忠信鎮及油溪、高莞2個公社(均從忠信公社劃出)。
  1962年6月,增設內莞公社(從惠化公社劃出)。同月,將當時屬新豐縣管轄的隆街、上坪、內莞、惠化、(包括元善鎮)以及當時屬和平縣管轄的大湖、三角、蓮塘、油溪、高莞、忠信(包括忠信鎮)等公社重歸連平,恢復連平縣建製。11月,從惠化公社劃出元善鎮,設置為公社級鎮。
  1963年3月,忠信、油溪、高莞3個合併為忠信公社,大湖、三角合併為大湖公社。全縣176個生産大隊並為116個生産大隊。
  1964年7月,從忠信公社劃出九連公社。1966年5月,元善鎮改稱為紅陽鎮。至此,全縣設有人民公社9個、鎮2個。同年9月,撤銷忠信鎮建製,將該鎮並入忠信公社。
  1967年6月,陂頭公社由韶關專區翁源縣劃歸惠陽專區連平縣管轄。1973年1月,蓮塘公社(農場)改稱蓮塘茶場,為省屬單位。1976年7月,增設溪山、田源2個人民公社。1977年3月,忠信公社劃分為忠信、油溪、高莞3個公社。1978年6月,從陂頭公社劃分出貴東公社,從大湖公社劃分出綉緞公社。
  1982年6月,紅旗鎮名稱恢復為元善鎮。同年12月,忠信鎮恢復為公社級建製鎮,並從忠信公社劃出。1983年11月中旬,各人民公社改為區,農業生産大隊改為鄉,農業生産小隊改為村。
  1987年3月,撤區設鄉、鎮,連平縣基層政區由16個區(鎮)改為設置6個鎮和9個鄉。即:元善鎮、上坪鎮、陂頭鎮、忠信鎮、大湖鎮、隆街鎮;九連鄉、貴東鄉、油溪鄉、高莞鄉、綉緞鄉、內莞鄉、溪山鄉、田源鄉、崧嶺鄉。鄉(鎮)下轄177個村(居)民委員會、2028個村民小組。1990年3月,調整農村基層機構,把村更稱為管理區,村民小組更稱為經濟合作社。
  1994年7月,改鄉為鎮,全縣由9個鄉、6個鎮改為15個鎮。1995年4月,增設三角鎮(從大湖鎮劃出)。至此,全縣基層政區為16個鎮,下轄172個管理區、2511個經濟合作社。1998年9月,依法理順農村基層管理體製,將管理區撤銷,設行政村,全縣共設172個村。
  2000年,連平縣轄16個鎮:元善鎮、上坪鎮、貴東鎮、高莞鎮、陂頭鎮、隆街鎮、九連鎮、三角鎮、綉緞鎮、溪山鎮、油溪鎮、大湖鎮、崧嶺鎮、田源鎮、內莞鎮、忠信鎮。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87382人,其中:元善鎮 64049人、上坪鎮 23463人、內莞鎮 9049人、貴東鎮 5313人、陂頭鎮 18613人、溪山鎮 11228人、崧嶺鎮 4557人、隆街鎮 22833人、田源鎮 8290人、油溪鎮 23448人、忠信鎮 41304人、高莞鎮 15864人、九連鎮 3719人、大湖鎮 14323人、三角鎮 11442人、綉緞鎮 9887人。
  2002年,連平縣轄15個鎮(元善、上坪、大湖、忠信、隆街、陂頭、內莞、九連、綉緞、高莞、油溪、田源、溪山、貴東、三角)。(此處可能有錯,應仍為16個鎮——www.xzqh.org註)
  2003年,調整鎮村行政區劃,撤銷九連鎮、貴東鎮、崧嶺鎮,分別並入內莞鎮、陂頭鎮、隆街鎮。全縣共有13個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連平縣轄13個鎮(元善、上坪、大湖、忠信、隆街、陂頭、內莞、綉緞、高莞、油溪、田源、溪山、三角)。
自然地理
  地理
  連平縣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江西全南、竜南縣相鄰。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連平州,轄和平、河源兩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為縣,1988年1月撤銷惠陽地區,成立河源市,連平改屬河源市管轄。轄13個鎮,17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元善鎮。總面積2365平方公裏,是105國道入粵第一縣。
  資源
  連平資源豐富,素有粵北“有色金屬之鄉”之稱。已探明的礦床23個,礦點52個,主要礦産有鐵、鉛、鎢、錫、鋅、銅、金、鈦、煤等30多種。儲藏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廣東大頂鐵礦,居華南地區首位的有鋸板坑鎢礦。連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充足,一年四季宜種農作物、發展畜牧業。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屬國傢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金雕、黃腹角雉、黑鹿、雲豹等8種;屬國傢二級保護的有白鷳、原雞、穿山甲、水鹿等18種;珍稀植物有銀杏、水杉、三尖杉、粉背蘭、赤樟、古榕及其他野生植物共380多種;有林面積18.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55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6.8%,是國傢定點速生豐産林基地縣、廣東省重點用材林基地縣和廣東省首批緑化達標縣之一。電力資源充沛,藴藏量15.35萬千瓦,可開發量11.2萬千瓦。土特産有火蒜、香菇、木耳、蜂蜜、茶葉、毛竹、水蜜桃等。
  旅遊
  連平名勝古跡、旅遊勝地衆多,是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連平八景”自古享有盛名。“西山瀑布”、“竜潭噴雨”、“戈羅聳翠”、“梧峰樵唱”等自然奇觀令人陶醉。“聖跡蒼岩”、“上洋溶洞”、“觀音坐蓮”等天然溶洞千姿百態。“內莞風光”、“陂頭小桂林”等景觀令人留連忘返。內莞聖跡蒼岩景區已初具規模,溶洞分為三層,其中旱洞兩層,洞頂通天,水洞一層,景觀奇特,在粵北山區喀斯特地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生態
  連平是廣東省“生態縣”之一,被國傢列為生態建設示範區。九連山精米、九連山泉水、優質草莓、水蜜桃、無公害蔬菜等一批緑色食品、有機食品已成為連平縣獨特的生態品牌。
英文解釋
  1. n.:  Lianping County
近義詞
連平
相關詞
水庫廣東企業酒店旅遊賓館????業公司????務局
連平桃花節
包含詞
連平縣賓館連平縣中醫院連平縣????務局
連平縣工藝廠連平縣委黨校連平縣元善中學
連平縣附城中學連平縣人民醫院連平縣忠信中學
連平縣第一小學連平縣立新醫院連平縣婦幼保健所
連平縣二輕服裝廠連平縣衛生防疫站連平縣綉緞鎮中心小學
連平縣忠信糖煙酒公司賓館連平縣翁潭水電站翁潭賓館連平縣第二人民醫院
連平縣中信人民醫院連平縣慢性病防治站連平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連平縣牛嶺水林場嶺南大酒店
分類詳情
張開陂頭鎮張開隆街鎮張開大湖鎮張開三角鎮張開元善鎮
張開溪山鎮張開上坪鎮張開內莞鎮張開油溪鎮張開忠信鎮
張開高莞鎮張開田源鎮張開綉緞鎮張開貴東鎮張開崧嶺鎮
張開九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