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太師屯鎮位於密雲縣東北部,西瀕密雲水庫,距縣城30千米。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39萬人(2006年末)。轄太師屯、光明、正陽、永安等5個社區,黃各莊、許莊子、流河峪、前八傢莊、後八傢莊、竜潭溝、上莊子、東田各莊、流河溝、葡萄園、太師屯、太師莊、上金山、大漕、小漕、城子、松樹峪、學各莊、松樹掌、桑園、黑古沿、前南臺、後南臺、頭道嶺、光明隊、二道河、車道峪、沙峪、令公、南溝、石岩井、東莊禾、馬廠、澇窪34個行政村,金湖工業小區。鎮政府駐葡萄園村。
潮河、清水河、安達木河在此交匯,註入密雲水庫。101國道過境,距首都機場90千米。白竜潭風景區有“四殿十八亭臺”,五竜祠內有清朝乾隆、嘉慶皇帝手書禦碑,始建於元代的竜泉寺內有明朝戚繼光、清朝李鴻章,以及袁世凱書寫的石碑。竜潭漱玉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沿革]1960年設太師屯公社,1983年置鄉,1990年建鎮。1996年,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黃各莊、許莊子、流河峪、前八傢莊、後八傢莊、竜潭溝、上莊子、東田各莊、流河溝、葡萄園、太師屯、上金山、太師莊、大漕村、小漕村、城子、松樹峪、學各莊、大梁、松樹掌、桑園、黑古沿、前南臺、後南臺、頭道嶺、光明隊、二道河、車道峪、沙峪、令公、南溝、石岩井、東莊禾、馬廠、落窪35個行政村和葡萄園、光明、正陽、永安4個居委會。
[郵編]101500 [2008年代碼]110228107:~001太師屯社區 ~002光明社區 ~003正陽社區 ~004永安社區 ~005北山社區 ~201黃各莊村 ~202許莊子村 ~203流河峪村 ~204前八傢莊村 ~205後八傢莊村 ~206竜潭溝村 ~207上莊子村 ~208東田各莊村 ~209流河溝村 ~210葡萄園村 ~211太師屯村 ~212太師莊村 ~213上金山村 ~214大漕村村 ~215小漕村村 ~216城子村 ~217松樹峪村 ~218學各莊村 ~219松樹掌村 ~220桑園村 ~221黑古沿村 ~222前南臺村 ~223後南臺村 ~224頭道嶺村 ~225光明隊村 ~226二道河村 ~227車道峪村 ~228沙峪村 ~229令公村 ~230南溝村 ~231石岩井村 ~232東莊禾村 ~233馬場村 ~234落窪村 |
|
太師屯鎮座落在碧波萬頃的密雲水庫之濱,京承101國道穿境而過,距密雲縣城30公裏,距首都機場90公裏,京密高速路開通後,全程衹需50分鐘;太師屯鎮擁有202平方公裏的“緑色田園”,林木和植被覆蓋率達70%;潮河、清水河、安達木河在此交匯,註入華北最大的人工湖—密雲水庫,優美的山水組合,構造了“清山為體,碧水為魂”的緑山淨水太師屯。1994年江澤民總書記在視察密雲時,在雲湖之濱欣然提寫了“緑山、淨水、富民”。
東倚臥佛山,西臨密雲水庫的太師屯,風景優美,人文景觀衆多,鎮域位於通往承德的“古禦道”上。著名的白竜潭風景區有“四殿十八亭臺”的古建築群,其中的竜泉寺始建於元代,存有乾隆皇帝及蘇轍、康有為、戚繼光、李鴻章等名人題寫的碑刻。一九八六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
1999年9月,太師屯鎮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傢級綜合改革試點鎮”,鎮黨委、政府提出了“以國傢級小城鎮建設為竜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地區繁榮為目的,逐步建立藴含優勢的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以小城鎮建設拉動二、三産業快速崛起,促進農業産業化的基本形成,把太師屯建設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社會文明、人民富裕並具有獨特建築風格和經濟特色的精品小城鎮”的發展理念。並製定了高標準的小城鎮規劃。小城鎮的功能以緑色産業和第三産業為主定位,適當發展能容納人口就業的工業企業。
目前,小城鎮建設規劃區以實現八通一平。吸引了衆多海內外實業傢來太師屯置業,共謀發展,基本形成了緑色農業、服裝、機械、電子製造、旅遊休閑等五大主導産業。 |
|
太師屯鎮轄4個社區(太師屯社區、光明社區、正陽社區、永安社區);34個村委會(黃各莊村、許莊子村、流河峪村、前八傢莊村、後八傢莊村、竜潭溝村、上莊子村、東田各莊村、流河溝村、葡萄園村、太師屯村、太師莊村、上金山村、大漕村、小漕村、城子村、松樹峪村、學各莊村、松樹掌村、桑園村、黑古沿村、前南臺村、後南臺村、頭道嶺村、光明隊村、二道河村、車道峪村、沙峪村、令公村、南溝村、石岩井村、東莊禾村、馬廠村、澇窪村);金湖工業小區。 |
|
太師屯鎮以農副産品深加工企業為竜頭,積極推進生態農業發展:一是進一步作好農副産品深加工竜頭企業的扶持建設,依托竜頭企業,實現丘比特葡萄酒廠的就地加工銷售,推動恆裕達食品廠與四川省農機公司合作,實施紅薯深度加工,提早準備,按照合同實現8200畝的葡萄、紅薯回收。二是加強養殖小區的建設。發展集約化合同肉雞和養殖小區的飼養規模,提高養殖小區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進一步推廣稭稈綜合利用。年內小區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和稭稈綜合利用率達到創建標準。確保全年出欄傢禽370萬衹,存欄奶牛2500頭,肉牛3000頭,出欄肉羊3.5萬衹。三是建立大型觀光采摘園、標準化果品生産基地1.5萬畝,推廣農林病蟲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有機肥使用量,降低化肥使用強度。四是加強農業領域的招商引資,促進城鄉生産要素的融合,年內新建3個標準化水産養殖小區,治理小流域10平方公裏,水利配套3000畝。五是推進現代農民素質教育,推進經濟組織和經濟制度創新。帶動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嚮資本優勢和發展優勢的轉化,創建農産品中有機及緑色産品品牌。 |
|
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
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位於太師屯鎮葡萄園村,地處半山腰,地勢險要,是密雲潮河東岸的抗日中心,有“小井崗”之稱。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展室面積308平方米,內有展櫃12個,展板28塊,有在戰鬥中遺留下的紡車、煤油燈、油印機和日本鬼子使用過的軍刀等50餘件抗戰文物。
一、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來歷
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冀、熱、遼二十二個縣抗日鬥爭的交通樞紐,是承、興、密三縣抗日指揮中心,是冀東大暴動的中心地帶,也是東三省抗日軍用物資供應所在地。抗大學生北上東北三省抗日,都是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敵人的封鎖綫順利到達抗日前綫。是冀東《救國報》西分社的所在地。冀東十三軍分區三支隊在承、興、密抗日聯合縣政府的積極配合縣英勇作戰,隊伍不斷壯大,整編為第十三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初期,冀東三支隊以大嶺為中心,冀東三支隊以大嶺為中心,堅持三年遊擊戰爭,部隊壯大到600人,1940年與冀東的十三團合併,成為冀東抗日主力。1942年底,盤山根據地被敵人摧毀,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十三團主力,救國報灤西分社、灤西皮影社等單位,先後轉移到大嶺。1943年至1944年,以大嶺為中心的密雲潮河東根據地就成了冀東西部地分委機關部隊主要活動區。1943年7月,為了加強對敵鬥爭的領導,在平密興聯合縣三區基礎上擴組承興密聯合縣政府,辦公地址就選在了大嶺,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6月恢復密雲縣名稱和建製,縣委和縣政府離開了大嶺。 |
|
密雲縣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前身為密雲縣第二人民醫院,於2007年7月改製為太師屯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心占地面積140000㎡,建有門診(急診)部、住院部、綜合辦公部。現有職工173人,衛技人員130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任職資格人員30人。核定床位20張。
中心設有:全科門診(內科、外科)、口腔科、五官科、中醫科、婦科及婦兒保、預防保健科、放射科、化驗室、心電圖B超室等臨床科室。急診24小時開放。承擔着太師屯鎮域內3.7萬人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等六位一體的醫療衛生工作。
為方便患者就診,中心下設:太師莊、塔寺會、東莊禾、大漕村、小漕村、松樹峪、前南臺、車道峪八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
|
- : Taishitun Town
|
|
太師屯 |
|
桑園村 | 正陽社區 | 光明社區 | 馬廠村 | 城子村 | 南溝村 | 葡萄園村 | 松樹峪村 | 永安社區 | 沙峪村 | 流河溝村 | 澇窪村 | 上金山村 | 許莊子村 | 車道峪村 | 馬場村 | 黃各莊村 | 竜潭溝村 | 北山社區 | 上莊子村 | 太師屯村 | 後南臺村 | 東田各莊村 | 前南臺村 | 二道河村 | 令公村 | 前八傢莊村 | 落窪村 | 小漕村村 | 大漕村村 | 東莊禾村 | 黑古沿村 | 金湖工業小區 | 光明隊村 | 學各莊村 | 石岩井村 | 後八傢莊村 | 流河峪村 | 太師屯社區 | 太師莊村 | 頭道嶺村 | 松樹掌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