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部之一﹐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魏置五兵尚书﹐至隋改兵部尚书﹐历代王朝皆沿用其制﹐至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参阅《通典.职官五》。 |
|
古时官署名,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长官为兵部尚书,有时称为武部,清末改为陆军部 |
|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源于三国魏五兵制。两汉尚书职务本不涉军事。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骑、别、都)尚书,另有有关军事的驾部、车部、库部等曹。各曹设郎。驾部有时亦设尚书。隋始合为兵部,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迄至清末,历代沿袭,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兵部,改设陆军部。
《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即今兵部之任也。魏置五兵尚书。”又“后周置大司马,其属又有兵部......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
兵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
|
兵部
ministry of defense in ancient China
bingbu
兵部(ministry of defense in ancient ehina)
中国古代中央军事行政领导机关。为中央
六部之一。前期,隶属于尚书省或中书省;
明清时期,废中书省和承相制,兵部由皇帝
直辖。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分四司办
事,统掌全国军事行政。兵部从建立到被取
代,凡1 300余年,在古代中央政权机关体
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兵部作为主管军事行政的国家机关,
正式建立于隋,完备于唐,其渊源可上溯到
三代。早在西周时期,已有主掌全国军政、
军赋的司马或大司马一官。春秋战国时期
相沿。战国后期又置元尉或国尉参掌军政。
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后,军政大
权集于皇帝,以国尉参谋军务。汉初置太尉
为最高武职,参掌军事行政,并充任皇帝军
事顾问;后改置大司马冠大将军之号。大
司马大将军主持全国军政事务。东汉,复置
太尉,为首席宰相,行政、军事皆掌,其府
僚可视为中央军事行政机构。三国时,魏始
于尚书省下置五兵曹,以五兵尚书为长。两
晋及南北朝,或置五兵,或置驾部,或置七
兵,皆具军事行政机关职能,只是职权范围
略异。北周有兵部中大夫,隋有兵部尚书,
始有“兵部”、“兵部尚书”之名。
隋于开皇元年(581)开始整顿汉魏以
来官制,废三公府僚,建内史(唐改中书)、
门下、尚书三省及尚书省所辖吏、礼、兵、
都官(刑)、度支(户)、工六部,即形成所
谓三省六部制。兵部遂正式定名、定制,成
为中央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关。兵部置尚
书为长,侍郎为副。下设兵部、职方、驾部、
库部四司,各置官属,综理全国军事行政。
唐承隋制,进一步完善了兵部的组织
和职掌。龙朔元年至至德二载(661~757)
间,曾相继改兵部为司戎、夏官、武部,不
久即各复兵部之名。置长官尚书1人,正三
品,副长官侍郎2人,正四品下。其职掌,
《唐六典》规定:①统管全国武官选拔、任
免、升降、考核、赏罚。②负责管理军籍,
审定军队编制、员额,招募兵员。③掌管
调动兵马,颁发文符,筹划府兵番上宿卫事
宜。④组织训练、讲武。所领四司,以兵
部司为头司,其余为子司,各有官属,分工
明确。兵部司,置郎中、员外郎各2人为正
副长官,以郎中1人掌兵马名帐、武官阶品
及选授之事,另l人掌兵马调遣,包括边疆
兵马补充及军队临时屯驻;员外郎1人主
掌武举,另l人掌审核选人的资历档案诸 |
|
- n.: Department of War in feudal China, the Ministry of War in feudal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