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 杭州市區 : 南小王鄉 [顯示全部] : 中國 >遼寧 >葫蘆島 > 白塔
顯示地圖
目錄
亦作"白墖" Also as "White Pictures"
  亦作“ 白墖 ”。白色的佛塔。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求那跋摩》:“是時天景澄朗,道俗哀嘆,仍於其處起立白塔。” 宋 蘇軾 《赴嶺表過金陵蔣山泉老召食阻雨不及往》詩:“獨望 鐘山 叫 寶公 ,雲間白塔似孤鶴。” 金 元好問 《戊戌十月山陽雨夜》詩之二:“出門望白墖,但覺襟袖潤。” 秦牧 《藝海拾貝·魯班的妙手》:“ 北京 的白塔,破裂了也衹有他下凡了才能修補。”
古地名 Old names
  古地名。 唐 韓愈 《劉公墓志銘》:“ 環 之會下 濮州 ,戰 白塔 ,救 寧 陵 襄邑 ,擊 李希烈 陳州 城下,公常在軍間。”
山名 Yamana
  山名。《清文獻通考·兵三》:“詔會議尋議定於 白塔山 及九門各設礮五座,竪旗桿五,遇有警急,聲礮為號;桿上晝則懸旗,夜則點燈, 白塔 鳴礮則九門皆應之。”
旅遊
  白塔投訴電話杭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71292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白塔,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白塔嶺上。它與六和塔遙相對峙。建於五代。用純白石材築成,故名“白塔”。以木結構塔的模式,呈八面九層狀。各層每面轉角處都有梭形之倚柱,每層四面各有壺門,雕鋪首、禦環、乳釘門,壺門兩側浮雕佛、菩薩像,綫條纖柔,造型生動,形象逼真。其餘四面刻經文,間有菩薩像。具有五代時期建築風格,成為當時高層建築的代表作。在白塔嶺下,舊有白塔橋,為當時水陸交通要道。古人詩云:“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衹說臨安路,不數中原有幾程。”橋雖不存,卻反映了白塔近處的情景。白塔對於研究我國建築史和藝術,有着重要參考價值。1988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交通:城站乘39路到閘口,步行前往。
旅遊
  白塔投訴電話 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處,始建於遼清寧四年(1058年),明清兩代均有重修。該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鉢式,造型奇特,是遼塔的代表作。塔高30米,平面呈八角形,塔門內有舞樂伎浮雕,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塔身南門內置佛龕,墻內有壁畫;八個轉角處造重層小塔,檐角係銅鐸。 塔中還有許多價值很高的文物,如遼國的水晶龜形盒、琥珀小方塔等。
一.塔名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是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於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
  傳說在闢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時塔內砌磚軸,外環木構樓閣,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每層的鬥栱、雲楣、棟梁、欄桿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時,改為七層八角磚塔,高41米。因為外面塗上白灰層,故稱白塔。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可鳥瞰榕城景 色。從定光塔寺大殿東邊石徑,可以登上於山第一峰補山。山腰有一方形的萬象亭,亭畔岩石盤立,重疊成趣。椅欄西望,烏山聳翠,古塔峭拔。南宋詞人辛棄疾在 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時,重陽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詞:“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能得幾多愁,衹有黃花依舊。 ”
呼和浩特白塔(萬部華言經塔)
  白塔所在地方,是遼金元三代的豐州城址,由於多年的人為損壞和自然侵蝕,現在僅存粗狀的塔身,其殘高為43米。釋迦如來捨利塔所在地方,是遼代慶州城的西北部,建於1049年。該塔創建至今已有930餘年,但仍基本保存完整。在陽光照射下金光燦爛,與白堊土粉飾的塔身相輝映,更顯得瑰麗多彩,令遊人神怡。為保護好這一古建築,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市有關單位,邀請了考古、歷史、建築專傢,對呼市東郊白塔進行了考證,確定了修繕方案。自1985年--1987年用三年時間分三期工程進行徹底修繕。今天,宏偉的遼代白塔,正以它古老而嶄新的面貌,重現在國內外遊客面前。
北京白塔(藏傳喇嘛塔)
  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據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準,於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龕,內塑紅底黃字的藏文圖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龕俗稱“眼光門”,又叫“時輪金剛門”。1679年該塔被地震所毀,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 北京,塔頂被損。在修復時,發現塔內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藏有兩“捨利”,證明此塔是一座捨利塔。該塔矗立於瓊島頂峰,緑蔭擁簇,巍峨壯美,引人矚目。這種象徵神權的建築物--白塔和永安寺,設置於瓊島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園的氣勢,以體現“君權神授”的封建思 想,此是帝王宮苑的一大特色。
南充白塔
  白塔又名“無量寶塔”,為宋代塔,位於高坪區城西鶴鳴山上。據《新修南充縣志》記載:“白塔晨鐘,在鶴鳴山,其塔為宋太祖時建。”“為南充八景之一”。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為樓閣式磚塔,高39.56米。石砌臺基為須彌座,四周雕竜麟圖案。塔身共十三級,第一級有拱門可出入。一至十級均有小龕,每龕嵌神像一尊,共有小龕九十三個。門十道,窗九眼。塔身四周全裱糊白灰,柱、枋及鬥拱全施土黃色染料,在陽光照耀下尤為鮮豔奪目。塔項係用鐵鑄成的磨盤式鐵件,外圓中空,既可防止雷擊,又可使用人們從空間登上塔頂,眺覽南充城區風光。“登臨環顧千峰秀,鐘聲散入五雲端”,為南充又一景觀。
遼陽白塔
  遼陽白塔是全國76 座古塔之一,屬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遼陽白塔是北方古塔中的佼佼者,它雄渾古樸,巍然屹立在古城的北隅的白塔公園。建於遼金時期。經歷代補修,仍保持初建時期風貌。
  1922年發現的塔銘和“金史”後妃列傳上記載,為金大定年間(1161~1173)金世宗完顔雍為其母李氏所建。後雖經歷代補修,仍保持原有風貌,為現存遼金時期磚塔中的精品之一。 1963、1972和1982年對基座曾進行 3次維修。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為磚築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高71米,分塔基、 塔座、塔身和塔剎四部分。塔基兩層。塔座下部迭澀上 收,上部為兩層矮束腰須彌座,刻仰蓮、鬥□、伎樂人 和欄板等。塔身下部各角砌雕半圓形倚柱,每面中間砌 一道突出的橫格,下部正中砌眉拱龕,內雕坐佛。龕外 兩側立二脅侍,上刻小寶蓋、飛天。橫格上部正中為一 垂綬大寶蓋,左右上角各雕有飛天寶蓋。塔身每面均嵌 有銅鏡。塔身上部密檐由下而上逐層內收。檐上覆瓦,角 脊置獸,飛檐上懸風鐸。塔剎由磚雕剎座和鎏金剎桿構 成。剎座下段為八角形重瓣仰蓮狀,上段為一覆鉢。剎桿上串置鎏金銅寶珠和相輪。
興城白塔
  白塔位於興城白塔鄉北4公裏九竜山下,東南距興城縣城14公裏,俗稱玲瓏塔。是遼代佛教聖地覺華島(今菊花島)海雲寺的墳山。塔建於遼大安八年(1092年),為須彌式,分基座、塔身、塔檐、塔頂四部分。是八面四佛四碑,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高43米,青磚砌築,塔身八角各有角柱。上刻八大靈塔塔銘。塔下中央12米深處有一座青砂岩砌成八角形地宮,石板上刻有密宗經文,其中八大靈塔塔銘、佛語與塔上所刻相同。從地宮中所得古物、碑文等均具考古價值,197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閬中白塔
  四川閬中古城400年明代白塔地震中攔腰折斷
  [2008-05-13]
  12日下午2時18分許,四川閬中古城地動山搖,剎那間,刺耳的呼嘯聲讓人膽戰心驚,人們的驚呼聲響徹古城。人們紛紛跑嚮開闊地帶和廣場、江邊避災。
  古城中的中天樓木柱被震波扭裂。傍晚時分,記者攀上白塔山看到,山腰山岩崩塌,古城人天天能夠見到的白塔雄姿已蕩然無存,一大堆磚礫堆在塔腳下,而“香城宮”殘壁破敗。
  據景區工作人員李慧瓊介紹,當日下午景區人員很少,地震時僅幾個人在現場,當時她突然感到一陣地動山搖,便看見白塔“裂”開一條長縫,僅1分多鐘,白塔便經受不了這份折騰,攔腰震斷。
  修建於明代的閬中白塔是古城風水坐標,400多年來,保存完好,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閬中白塔共有12層,高32米,地震震塌6層。
  晚上10時,古城開闊地帶圍滿了避難的人們。由於古城通訊中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公司員工正在緊張搶修光纖電纜,移動公司在街頭架設了臨時天綫,幾部移動坐機前排起了長竜,免費撥打移動電話嚮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報平安的電話不斷。
  目前當地政府搶險救災工作仍在進行中。
杭州白塔
  【白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錢塘江邊白塔嶺上。建於五代。仿木結構,用白石雕砌而成,89層,每層有腰檐和平座(回廊),頂置鐵塔剎,輪廓挺秀。塔身四周遍刻經文,門兩側浮雕佛像、菩薩像,綫條纖柔,形象逼真。塔基占地約400平方米,下為磐石,上為須彌座。磐石八邊形,每邊側面都雕刻山峰,平面雕刻海浪,象徵“九山八海”。座身各面都刻滿經文,座上置塔身。塔身實心,每段由兩塊白色巨石分段雕鑿砌合成整體,為正八角形,高16米。外形酷似木樓閣塔,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南宋時,白塔鄰近紫禁城,可以望見鳳凰山下金碧輝煌的宮闕。塔邊原有白塔寺、白塔橋,白塔橋是進入皇城的必經之路,所以有人在這裏賣地經(導遊圖)。當時流傳一首膾炙人口的諷刺詩:“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甚分明。如何衹說臨安路,不數中原有幾程?”使塔名廣播全國。
  二.地名
  白塔所在地:江蘇省北部,連雲港飛機場所在地。
  歷史事件:白塔戰役。
  1947年1月底,國民黨軍集中23個整編師計53個旅31萬人,由隴海、膠濟兩鐵路南北對進,進攻山東解放區,企圖在臨沂地區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决戰。華東野戰軍為調動、分散其南綫主要進攻集團,創造戰機,令第2縱隊進攻位於江蘇省東海縣白塔埠地區的國民黨軍第42集團軍。該集團軍總司令郝鵬舉曾任日偽淮海省省長、國民黨軍第6路軍總司令,1946年1月率部起義。此次國民黨軍進攻臨沂時又叛變投敵,被改編為第42集團軍,郝鵬舉為總司令,下轄4個師(相當於整編旅)共1萬餘人,分駐白塔埠、小埠子、鮑莊、蔡塘等地,兵力分散,便於圍殲。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韋國清指揮所部並在山東軍區所屬濱海軍分區地方武裝配合下,采取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部署,於2月6日晚突然包圍攻擊駐小埠子的集團軍總部、第4師和駐馬小埠的第2師。7日下午,郝部全綫撤退,第2縱隊猛烈追擊,突入白塔埠鎮內與守軍進行巷戰。至黃昏,殲其集團軍總部及第2、第4師共5000餘人,俘郝鵬舉。
蘭州白塔
  位於蘭州市北,因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緑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準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橋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徵之一。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據記載,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完成對大元帝國疆域統一過程中,曾致書西藏擁有實權的薩迦派法王(喇嘛教之一派,俗稱花教)。當時薩迦派法王派了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但到了甘肅蘭州,因病逝世。不久,元朝下令在蘭州修塔紀念。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存在了,現存的白塔係明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為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寺名為慈恩寺。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上有緑頂,下築圓基,高約十七米。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故俗稱白塔。塔建成後,幾經強烈地震,仍屹立未動,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藝術上的智慧與才能。
  白塔寺原有“鎮山三寶“: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象皮鼓傳為一印度僧人云遊白塔時所贈,現在這裏僅有仿製品;青銅鐘為清康熙年間鑄造,重為153.5公斤,現存寺內;枝繁葉貌的紫荊樹係後人重載。北端山頭有牡丹亭,亭內有一碑,據說原碑在湖南衡陽市北的趄嶁山上,字形怪異難辨,後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何玫摹刻於嶽麓書院。蘭州此碑,係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模立,碑高九尺,寬三尺,上刻七十七字。
瀘州白塔
  瀘州白塔又名報恩塔,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瀘州中心城區報恩塔文化廣場,與瀘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報恩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塔坐西嚮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0米。塔頂有覆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邊長4.10米,底層高4.50米,107級踏道經塔心盤旋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人物綫條流暢,栩栩如生。檐下呈磚砌仿木鬥拱形。底層面積81.20平方米。第二層與第三層檐下有負重鳥獸雕塑,保存完整。該塔矗立城中,在過去數十裏便可遙見,塔頂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寶其內,頂之四葉以鐵索擊真頂,每值旭日東升即放霞彩,光芒萬丈,蓋珠光矣,古代《瀘州八景》中謂之“白塔朝霞”。
  民國《瀘縣志》載:“瀘州安撫使馮楫,幼年喪父離母,及長,官居於瀘。誕日,在乞食群丐中尋得老母,遂建塔以報母恩,故名報恩塔。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以來,報恩塔已經歷8次保養維修。
  現四周已撤遷不宜建築,亮出塔身,在塔基周圍劃出8.1畝永久建設控製地帶,於1999年建成21000平方米的報恩塔文化廣場,成為瀘州新的城市景觀。如今晚上很多人在白塔廣場看噴泉。
昆明白塔
  昆明白塔始建於元代,建築風格為藏式佛塔,又稱喇嘛塔,是歷史上漢,藏名族團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證。白塔原址在今白塔路和拓東路交叉口處,真慶觀附近,因為塔身白色,俗稱白塔白塔路也因此而得名。當年原址有萬慶寺,故名“萬慶塔”,明代寺廢塔存,1911年秋因為擴街修路被毀,該塔基開圈洞供人行,成為穿心塔,並有另一個用意——簡化禮佛儀式,讓人每從塔洞穿行一次就如同嚮佛頂禮膜拜一次。塔基上建須彌座,再上建仰蓮座承托塔身;塔身上東南西北各雕刻着一尊佛像。塔身上部為塔剎(通常剎桿上套貫有數目不等的相輪,一相輪代表一層天,塔頂放置華蓋寶珠,該塔省略)。白塔是昆明歷史上重要景觀之一,現在的白塔是根據法國人方素雅1896年所拍攝的老照片,由盤竜區於2002年重建。
  12.揚州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遊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裏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衹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衹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商大賈,為彌補聖上遊西湖之憾,連夜趕製而成的”。據說,是八大????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音用????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推成的。儘管衹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傳說是無稽的,舊塔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屬藏語係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製,元代以降,漸行全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兩淮????總江春集資仿北京北海白塔,就舊塔基建造。《揚州畫舫錄》點明,該塔是“仿京師萬歲山塔式”。但型製已大有區別。北海的白塔是寺廟塔,肚大頭細,高35.9米,下為高大的磚石臺基,塔座為折角式的須彌座。揚塔雖取喇嘛教寺院的塔製,但在瘦西湖僅為點綴,係園林塔,另則揚州的建築都以柔秀見長,因此取其形式,改換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揚州的白塔僅27.5米;二是外形輪廓綫變得秀美,使之身子縮小,其相輪(十三層級)也較北海塔瘦長,這樣揚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發揮磚刻特長,塔座全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座為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磚雕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時辰,築臺五十三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五十三參圖,相輪為十三層,象徵天的最高處十三天。
  處處有象徵,處處有暗示,揚州造園藝術的手法巧妙揉合於外來景緻之中。著名建築傢陳從周在《園林談叢》中曾將北海塔和揚州的搭進行對比,說:“然比例秀勻,玉立亭亭,晴雲臨水,有別於北海塔的厚重工穩。”可見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隨鄉入俗,雄壯之氣銳減,窈窕氣質倍增了。
佛教百科
  【白塔】 (雜名)白色之塔也。北京有白塔寺。
近義詞
白塔, 白塔
白塔社區, 白塔居委會
白塔
白塔
白塔街道
相關詞
揚州景點喇嘛塔旅遊廣安建築佛教遼陽
廣佑寺博物館揭陽教育學校揭東山西寺廟
大同旅遊小學
包含詞
白塔鎮白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