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雷鋒紀念館投訴電話長沙市旅遊投訴電話:0731-5810110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雷鋒紀念館在雷鋒鄉雷鋒村,為紀念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而建。全館展室陳列面積1500平方米,共分三個部分,四個展室,全面係統地介紹了雷鋒同志生前的模範事跡,和全國人民學雷鋒的典型事例。是對人民群衆,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共産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館內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號召全國人民學雷鋒的題詞。
行知提示:
門票:8元 |
|
雷鋒紀念館聯繫方式 地址: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和平路東段61號
電話:86-413-6658818
郵編:113001 雷鋒紀念館投訴電話 撫順市旅遊投訴電話:0413-7500530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雷鋒紀念館景區榮譽 aaaa級風景區 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雷鋒紀念館門票價格 20元/人 雷鋒紀念館節慶活動 紀念雷鋒同志誕辰周年活動、 雷鋒紀念館開放時間 8:30-16:30 雷鋒紀念館最佳旅遊時間 一年四季皆可、春秋季節、 雷鋒紀念館導遊圖 雷鋒紀念館特別提醒 用塑料袋包裝熟食、點心等直接食用的食物時要註意:最好不要用有顔色的塑料袋。 雷鋒紀念館美食 撫順飲食文化具有滿族特色,正宗的滿族“八碗八碟”和各種滿族風味小吃是撫順飲食文化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秋天正是八珍之首的林蛙的出産旺季,鼕天則可以吃到香味撲鼻的紫銅火鍋,各色純天然的山野小菜都是撫順飲食中的精品。
吃包兒飯
菜包,又稱“吃包兒飯”、“吃乏剋”、“吃菜團子”。其作法:將白菜、酸菜等葉子放在手掌上,再把已煮熟的米飯(過去以小米飯為主)、炒菜和小蔥、大醬放在上面,用雙手將菜葉合上,或包成長捲形,以手握而食之;或包成團型,雙手捧而食之。其所用菜葉、飯及菜等常因季節變化而有選擇。
波羅葉餑餑
波羅,又作“波勤”,“波離”,即柞樹,亦稱“橡子樹”。滿語“波羅”,其義為米或米𠔌。這反映出滿人先祖在原始社會時,除獵取野獸充饑外,也採集橡實為食。東北山林中到處都有橡子樹,他們以橡實為補充食品,稱之為米𠔌是可以理解的。後來,他們學會了農耕,自然也稱真正的米𠔌為“波羅”。但他們仍把橡子樹稱為“波羅木”。
波羅葉餑餑的作法:一般在農歷四、五月間,上山採集嫩而大的波羅葉子,回傢洗淨待用。將糯米或黃米以水浸泡數日,磨成面,擀成薄餅煮熟,再以小豆煮爛搗成豆泥包於其中,把波羅葉內面塗一層油裹於其外,蒸熟後去葉食用。另一種作法是:將高梁米或苞米碴子浸泡磨面,浸幹成面糊狀,再把面糊抹在波羅葉的正面,包韭菜、豆角、豇豆之類時令鮮菜切成的餡,蒸熟後去葉食用。波羅葉餑餑略帶柞葉的清香,食之頗具風味。
按照現代醫學的觀點,柞樹葉裏含有單寧或單寧酸。用波羅葉包餑餑,人們可以吸收微量的單寧酸,這對預防和醫治夏日易得的腹瀉,是有一定作用的。當然,滿族人食用波羅葉餑餑不會是仙女的指點,還應該是他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發現了波羅葉的保健作用,並用之於食品,使之成為滿族人的習俗之一。
豆面捲子
餑餑蘸豆面。滿族有一傳統面食叫豆面捲子,亦稱豆面餑餑。祭神時多以此為供品。豆面捲子的作法:將黃米以水浸泡後磨成面,合勻,擀成薄片,入鍋蒸熟,再將黃豆炒熟磨成面,均勻撒於其上,捲起後以刀切成1-2寸長的捲子,其色金黃,食之粘且香。豆面捲子的作法來源於餑餑蘸豆面的吃法。
蘇耗子
蘇耗子,又稱“粘耗子”,“蘇葉餑餑”,也有叫“蘇葉幹糧”的。蘇耗子是滿族的風味面食。其作法:將粘高梁米或糯米以水浸泡後磨成粘米面,將小豆煮熟搗成泥做成豆餡,包進粘米面擀成的圓餅中,外用蘇子葉裹之,上籠屜蒸熟即成。食之香甜可口並帶有蘇子葉的清香,滿族人民不僅平時喜食之,而且時逢祭祀還常用來供神。 雷鋒紀念館住宿 紀念館旁的旅館可為參觀者提供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 雷鋒紀念館購物 蘋果, 山楂、葡萄和黃桃、煤精(煤玉)、琥珀,新賓盛産人參、黃花、蕨菜、黃煙等。 雷鋒紀念館交通 105 803 807路 雷鋒紀念館玩法 參觀雷鋒紀念館6個區:憑吊區、展覽區、碑苑區、雕塑區、青少年活動區和綜合服務區。園區內主要有雷鋒事跡陳列館、雷鋒墓、雷鋒塑像、雷鋒紀念碑和青少年活動設施等。
雷鋒紀念館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占地56,700平方米。1964年建館,1992年曾進行過改建。主要烈士紀念建築物有雷鋒紀念碑、雷鋒塑像、雷鋒墓和雷鋒事跡陳列館。藏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為雷鋒題詞手跡和雷鋒遺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該館設施先進,環境幽美,是宣傳雷鋒、研究雷鋒、紀念雷鋒的活動中心。
雷鋒紀念碑竪立在紀念館的主軸綫上,全部由花崗岩構築,主體高13.4米,正面鎸刻着毛澤東手書“嚮雷鋒同志學習”7個大字,碑體下部嵌刻一組以雷鋒模範事跡為主題內容的漢白玉浮雕。
雷鋒墓由蒼鬆翠柏環繞,墓後有一座灰褐色花崗岩臥碑,正面刻有“雷鋒同志之墓”的金色大字,背面刻着介紹雷鋒生平事跡的碑文。
墓前廣場上聳立着高5米的雷鋒全身塑像,雷鋒事跡陳列館展廳按成長歷程把雷鋒22年的短暫人生真實呈現在世人面前,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雷鋒精神、研究雷鋒事跡的重要陣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序廳裏的一幅幅壁畫,仿佛又把那個活生生的雷鋒帶到了我們面前。
雷鋒紀念館設施先進,環境幽美,是宣傳雷鋒研究雷鋒,紀念雷鋒的活動中心。 雷鋒紀念館是全國首批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偉大的共産主義戰士。位於湖南省望城縣簡傢塘(今雷鋒村)。原為地主唐四滾子的莊屋,雷鋒祖父雷新庭三兄弟佃種唐傢的田地時就住在這裏。莊屋原有房屋12間,約80平方米,為四合院式的土磚茅房。三面環山,西面有塘和田。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於湖南望城縣一個貧農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着饑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被送入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後,在鄉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縣委會當通訊員和公務員,被評為模範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以後參加根治溈水工程、團山湖農場和鞍鋼等建設,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産者”。一直到1956年11月,雷鋒在這裏度過了16個春秋。
1968年,望城縣雷鋒紀念館建成後,為配合紀念館的展覽,體現雷鋒家乡的特色,就把這個雷鋒苦難傢史的歷史見證保留下來,以此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不忘記過去的苦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工程兵運輸連。他立下誓言:“我要堅决做到頭可斷,血可流,在敵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把我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入伍後,他刻苦學習毛澤東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觀,苦練殺敵本領,以強烈的國傢主人翁責任感,自覺地為黨分憂,經常想到國傢和集體,剋已奉公,把自己積存的錢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災區人民。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傢的人。”
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升任班長。他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想法為黨多做工作,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並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同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嚮雷鋒同志學習”。周恩來總理題詞:“嚮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産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産階級鬥志。”從此,全國廣泛開展了學習雷鋒的群衆運動,涌現出成千上萬個雷鋒式的先進人物。 |
|
雷鋒(1940~1962)湖南長沙人,出身於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雷鋒進入學校學習。小學畢業後,在當地參加了工作。之後,在各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屢受嘉奬。1960年參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多次立功受奬。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年僅22歲。>>> |
|
|